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上疏为自己辩护,虽然没有视频记录,但不在场证据确凿、事实清楚。

    可这帮人不止是疯狗这么简单,他们还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手段诋毁曹化淳,利用他们掌握的资源,在各种文献野史上抹黑老东西。

    《明史纪事本末》、《国榷》、《明季北略》、《明通鉴》全写的是曹化淳开的城门。

    后来,老东西阅读南方传来的野史笔记时,看到指责他打开城门的说法还挺有市场,很害怕“流传既广而秉笔者不加确察,便成无穷之秽。”

    但老东西不是大v,不掌握水军,更没有删帖的权力。

    无奈的他只好把自己掌权时的一些重要文件,整理归档保存,还提前写了一份遗嘱,做了四首诗。

    其中一首如此说道: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

    老东西的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

    所以说老东西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打理完本尊的身后事,立马又回到老家苟活等死,十多年后,在郁闷中背着黑锅离开人世。

    而骂他的那些人,则领上建奴的俸禄。

    一个人是苦逼!一群人是无耻!

    现在,该如何使用他才妥当,崇祯皇帝托着下巴想到。

    说起来,崇祯皇帝多少对老东西有些不满,因为他一贯跟东林党走得比较近。

    历史上,此时正在享受牢狱之灾的东林大佬钱谦益,就是他营救出来,并致使奸人温体仁滚蛋。

    可惜,他自己也没有落下好处。

    估计是本尊不喜他干政的缘故,在崇祯十一年就让刚刚五十多岁的他回家养老。

    当然,表面上是他自己提出有病,本尊虚假的挽留一番,最终无奈散伙的戏码。

    现在的崇祯皇帝同样不喜他跟东林党人亲近,故而资格不如他的高时明、王承恩、方正化等人都得到重用,却唯独没有启用他。

    “大伴,朕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让你来做,希望你能把他做好?”

    一阵微风吹过,扬起桌上的纸张飘飘,崇祯皇帝眼前蓦然一亮,想到一件迫切的事情。

    “皇爷请吩咐?”

    曹化淳俯身听旨。

    “朕准备投入巨资,成立大明帝国周报,也就是朝廷邸报。用于控制言路,宣扬教化,传递朝廷诏令,开启民智。”

    对老东西不用隐瞒,崇祯皇帝直接说出意图,控制言路为主。

    想到交通的原因,他放弃日报,而是一周一勘比较合适。

    “老奴领旨!”

    天子出口成旨,曹化淳不敢拒绝,只有俯身领旨。

    不过,这份工作倒是很适合他。

    曹化淳家境寒微,十二三岁左右入宫,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也算是太监才子一个。

    “边走边聊,朕告诉你具体一些思路。”

    天气渐热,听雨轩不适合再呆,崇祯皇帝迈步走出凉亭。

    ps:感谢书友家里窝囊家外雄打赏,承情了。

第三十章 天下是他的() 
第一卷风雨飘零

    茫茫夜色中,当朝国丈嘉定伯周奎的府门打开,一顶暖轿迤逦而出。

    轿内,国丈周奎圆滚滚的胖脸红光满面,打着哈欠眯着眼睛仿佛已经入睡,脑袋随着暖轿晃动一点一点。

    这位昔日街头依靠算命、占卜为生的国丈,经过十余年来的养尊处优,早已富态可掬。

    今天受邀必须参加的朝会,他昨日入宫向女儿周皇后打探,已经知道议题。

    自己的那位天子女婿,真是穷疯了,居然想向老丈人借钱。

    可笑女儿不懂事,还说皇上已经有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希望父亲配合云云。

    皇上有钱?

    真是笑话!

    女儿糊涂,他可不糊涂。

    就凭查抄几个太监和礼部尚书张四知,搞了一些银两,就敢说有钱?

    国库空空如也,历年积欠的军饷尚为清空,新的一年又匆匆而至,还有各地接连不断的天灾,又能支撑到几时?

    穷女婿向富丈人借钱,那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

    国丈周奎是吃过苦的人,明白钱财不易,所以愈发珍惜。

    这个道理没有错。

    可惜,他却忘了这些钱财是谁给他带来的。

    安静的大街上传来五城兵马司巡街兵丁的脚步声,还有几个早点摊铺在路边升起火,给早起干活的人们准备吃食。

    熬了一夜的更夫,喜欢来这里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钝面食,然后再回到家中美美的睡上一觉。

    此时天还没亮,空旷的街道上还是有些冷清,唯有上朝的王公大臣,各顶暖轿朝午门方向汇聚。

    早朝钟声响起,群臣进殿。

    步骤依旧,照例一番废话后,崇祯崇祯便对刚起复的户部尚书毕自严问道:“毕爱卿,国库现有存银多少?粮草几何?”

    重见天日的老臣毕自严颤巍巍出班奏道:“启奏皇上,户部存银现不足十万两。

    今岁秋粮尚未入库,仅有陈年余粮十五万担。”

    崇祯皇帝默然不语,底下群臣当即就炸开锅了。

    他们几乎都忘了君前失仪这回事儿,纷纷交头接耳,直到有轮值御史喝道:“肃静!”,群臣方才安静下来。

    内阁首辅温体仁见状,朝身旁的次辅王应熊微一点头,迈步出班奏道:

    “启奏皇上,如今国库所余,连发放百官俸禄都有困难,更别提前线将士的军饷。

    臣提议,不妨向朝臣借些银子,待朝廷国库宽裕时,再归还所借银两。

    臣为官多年,平时有朝廷补贴诸般家用,故而家中尚有余财。

    作为当朝首辅,臣愿做表率,现带头捐献十万两白银以资国用。”

    接着次辅王应熊也出列奏道:“臣家中清贫,父母妻儿皆是靠着臣的奉禄供养,家中委实无太多余财。

    然老家有田地山林两千余亩,臣愿悉数发卖,估算可得银五万余,加上存银,只能认捐八万两,臣愧对皇上隆恩!”

    不得不说,为了崇祯皇帝的这次试探人心之举,王应熊也是煞费苦心,打起了悲情牌。

    接着是吏部尚书闵洪学出班奏道:“天子隆恩,泽被天下将士,臣认捐二十万两。”

    看得出来,他是得到温体仁授意,故而大大方方认捐了一大笔。

    温体仁的党羽见上面的大佬们纷纷认捐,也跟着跳了出来,你三万,我五万,一时间竟凑齐了一百二十余万两。

    温体仁和王应熊二人眯着眼,心里无比畅快,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结党,而且还是天子授意,今后做事无疑会方便许多。

    可惜温体仁的党羽终究有限,一波热闹过后,认捐完毕,朝堂上突然出现冷场。

    朝上的正人君子见奸党如此踊跃,不仅没有被感动,反而是默不作声,就像是在看耍猴。

    金銮殿的最高处,崇祯皇帝见勋贵武将和正人君子们不语,不再继续往下接力纳捐,心里冷笑连连。

    思虑片刻,却故作满意之色,点点头开口说道:“如今堪称国难之时,幸有温首辅为表率,诸位爱卿踊跃纳捐,朕心甚慰!

    既然如此,朕也愿将内帑中两百万两存银转入户部,以供国库使用。

    其他臣工无论认捐多少,聊表些许忠心体国之意即可。”

    说到这里,又对堂下负责记录的内阁中书舍人吴甘来吩咐道:“吴爱卿,你把朝堂诸位爱卿的认捐银两做个记录。”

    吴甘来起身应喏,拿着纸笔走到列队的朝臣面前,依次登记在册。

    群臣人多,登记完要很长时间,崇祯皇帝笑眯眯的对排在皇亲首位的周奎问道:“周爱卿身为国丈,与大明兴衰一体,这次想认捐多少?”

    周奎闻言,出班奏道:“启奏皇上,臣家中向来以耕读传家,素来清贫。结余至今,也不过攒下万余两的白银。

    皇上若是需要,臣愿意全部捐献出来,以解国之急需!”

    周奎的这番话说得大义凛然,动听无比,可在了解情况的崇祯皇帝耳里,却他娘的是一个笑话。

    万余两,扯淡吧!

    崇祯皇帝可是清清楚楚记得,历史上他在刘宗敏的拷问下,上缴了五十多万两白银,之后刘宗敏又在周府搜出二十多万两现银。

    至于其它不动产,更是不知有多少。

    崇祯皇帝听完,抬着头,不再言语,只是眼里掠过一道杀机。

    天干莫望云头雨,背时莫望好亲戚。

    既然情分已断,那么恩宠也该绝了。

    其实崇祯皇帝起杀机,并不是因为周奎不纳捐,而是因为他出卖太子朱慈烺。

    李自成兵败逃出北京城,并没有杀三个皇子,这三个皇子在兵荒马乱中走散,太子朱慈烺找到亲姥爷周奎要求庇护。

    没想到周奎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第二天就向建奴出卖了朱慈烺。

    建奴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说朱慈烺是假冒的,并且把证明太子不是假冒的十五人也全部杀死。

    作为外公,周奎也出来说太子朱慈烺是假的,还获得了绿帽王多尔衮的赏赐。

    周奎这样卖主求荣的行为,比吴三桂之流更加无耻可恨!

    朝堂上,周奎见崇祯皇帝如此表态,知道恼怒了天子女婿。

    不过,他心里却暗忖:今日惹得皇上不快,其实也没什么要紧,难道他还能真不认我这个国丈?

    过两日进宫向女儿求求情,哀告一番便是了。这白花花的银子,如何能借与他?

    天下是他的,又不是我的!

    ps:感谢书友颜蛰打赏,铭感盛情!

第三十一章 先拿小本本记下来() 
第一卷风雨飘零

    朝堂上,群臣不管愿意不愿意,在中书舍人吴甘来的依次询问下,或多或少都报上了数字。

    片刻功夫,写满人名和数字的几页纸,便呈现在崇祯皇帝的御案上。

    老实讲,崇祯皇帝今天是不打算生气杀人的,因为他有思想准备,明白朝堂上这些大臣的德行。

    之所以搞这么一出,无非是先拿小本本记下来,再来秋后算账。

    可当他拿到这份名单匆匆过目后,却改变了主意。

    因为,总有那些人非要跳出来作死,总有那些事让你难以保持冷静,想不生气都难。

    在一连串的数字中,别的就不说了,反正除了温体仁为首的奸党外,基本没有上万银两的捐献。

    即便是崇祯皇帝心中的几位东林大咖,也只是三五千的数字,其他的一律为八百一千,像打发叫花子一般。

    好吧,这些崇祯皇帝也认了,毕竟法不责众嘛!

    可唯独有一个人只认捐了五十两,这明显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博眼球求关注嘛!

    他成功了!

    谢升,山东德州人,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历任北直隶遵化县、雄县、河南滑县知县,现迁为吏部文选司郎中。

    这是过去。

    将来,他会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也就是太子朱慈烺的老师。

    再以后,他会投降建奴,并和国丈周奎一起指认朱慈烺为假太子。

    呵呵……呵呵……

    崇祯皇帝再度发出令人发麻的冷笑声,温体仁低着头看着脚下,仿佛地下有无限的日月星辰等着他研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