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没有锦衣卫身份,实在他娘的的太惨,连阿猫阿狗都可以欺负自己。

    “堵住大门,一个都不许放过!”

    大批的锦衣卫围住张四知府邸,骆养性杀气腾腾的说道。

    张四知不愧是当朝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大门两侧摆放的石狮子都是高达一米五左右。

    房顶上的瓦片更是价值不菲的琉璃瓦,只是避开了皇室所用的明黄色。

    此时瓦片更是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连成一片,长宽高达一丈有余的朱红色大铁门更是平添了几许威严。

    礼仪虽然有些逾越之嫌,但是王朝末世,太祖定下的众多规则大多已经名存实亡,又有几人去计较?

    两侧健壮的青衣家丁犹自趾高气昂站在大门旁边,看到锦衣卫到来,非但不怕,还有些颇为不屑,鼻孔朝天地看着一众锦衣卫。

    要知道张四知不仅是朝堂重臣,勉强和皇上也有师生之情,平日里各种官员勋贵拜访送礼者络绎不绝,位高权重。

    而锦衣卫自从天子下令解散之后地位一落千丈,此时突然出现一群貌似锦衣卫的人,又有谁会放在眼里?

    在大明朝堂做官什么最重要,风骨最重要。

    皇上都敢顶撞,首辅、次辅也可以骂,越顶撞越骂越有名气,任何人都不必放在眼里。

    尤其是名气极臭的锦衣卫,更是人人喊打。

    要是老爷回来知道他们的所为,肯定大加赞赏。

    “喂!你们这些闲汉是哪里来的?瞎了你们的狗眼不是,没看到这里是礼部尚书府?

    惊扰了张大学士内眷,你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一想到这些,门口的两位家丁反而上前一步大声质问,趾高气昂的语气仿佛他们只是在驱赶着几条野狗。

    “哈哈哈……”

    坐了多年冷板凳的骆养性恶从胆边生,面露狰狞哈哈大笑,想不到锦衣卫竟然沦落至此,连相府奴才都可以欺凌。

    对着身后的锦衣卫力士恶狠狠地说道:“都给我拿下,一个不许放过!家丁一并算入张府男丁!

    只是一句话,就已经判了这些家丁狗腿子的死刑。

    两名家丁听到这里顿时大脑有些空白,嘴巴张得仿佛能吞下一个鸡蛋,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门口有些发懵的两名家丁顿时被几名虎背熊腰的锦衣卫力士上前一脚,狠狠地踹倒在大门前,几个大耳光抽上去打的是哭爹喊娘。

    另有两个锦衣卫校尉熟练的扑上前去,拿着铁锁把他们五花大绑。

    平日里受够鸟气的锦衣卫将士更是如同饿狼出谷,气势汹汹的杀入张府之内。

    一时间,哭喊声,叫骂声,翻箱倒柜,响作一团。

    骆养性在巩永固等人的陪同下,不慌不忙地走进大院,指挥着众锦衣卫四处搜刮,争取不放过一个角落,落下一两银子。

    此时的他心中着实出了一口恶气,更是暗暗想道,从今以后谁敢让老子不好过,老子就让他没法过!

    “一个个的都看仔细了,你们几个给我过来,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张四知贪污的银子!”

    深知大舅哥心思的巩永固不敢怠慢,皇宫现在要的是银子,是军饷。

    刚入手的第一件差事可不能办砸,要不然无颜面对大舅哥皇帝提携之恩。

    大批锦衣卫开始翻箱倒柜,找寻暗道之类,其他人则有条不紊的四处搜索。

    对他们而言,抄家是本职工作,拿手着呢!

    ps: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家里窝囊家外雄打赏,承情了!

第二十一章 长知识了() 
第一卷风雨飘零

    其实,锦衣卫的抄家工作已经不能用拿手来形容,而是堪称顶级专业。

    专业到墙上挂着的字画,地上摆放着的瓶瓶罐罐,锦衣卫这些粗糙的壮汉,都轻手轻脚有序的摆放整理着。

    大明王朝两百余年来,文化之盛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

    谁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入得了礼部尚书的法眼,又岂是平凡之物?

    毫不夸张的说,别看那些锦衣力士搬出一箱箱沉重的金银珠宝,却未必有手上这些轻飘飘的物件值钱?

    总之,在他们眼里,越轻的东西越值钱,尤其是纸张。

    银票、信件、田亩地契、商铺契约等等,都是轻薄的一张纸。

    什么,信件也值钱,这就有点扯吧,欺负我读书少是吗?

    对此,锦衣校尉呵呵一笑表示,当然!

    如果你不知道家书值万金,书确实读得有点少。

    其实在他们心目中,信件何止值万金,那得至少是几十、上百万金。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张四知老家帮忙打理产业的族人,隔三差五总要实时汇报家里租赋如何,商铺收入多少吧!

    所以,通过信件可以了解张四知真实财产状况,力图做到一丝不漏查抄清楚。

    其次,信件还能了解张四知和党羽门生交往的状况,随时等待皇上咨询了解,若是皇上有意牵连,再重新查抄一波,又是妥妥的几十上百万两银子入账。

    能和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通往信件之人,又岂是平凡之辈?

    故而,锦衣卫查抄大臣家中,连一张纸片都要带走,目的就在于此。

    回去交给锦衣卫经历司那帮阴险文人,什么蛛丝马迹都逃不过去。

    很快,在锦衣校尉的专业的扫荡中,方才还美轮美奂的礼部尚书府中堂就显得空空如也。

    锦衣校尉如蝗虫一般朝着下一个房间依次查抄过去。

    同时,张府的家人奴仆丫鬟也被力士带到宽阔的庭院集中看管。

    “你们要干什么?家父犯了何罪?本公子要见骆养性?我也是锦衣卫,缘何不知此事?”

    庭院中,传来张尚书嫡子张毅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喊叫。

    可惜,任他嗓子喊得嘶哑,从头到尾压根就没有任何一个人留意过他,甚至里面不乏有些熟悉的面孔。

    没错,他是锦衣卫千户,可只是挂职的,属于领工资不干活的那种。

    锦衣卫中,这种人太多了。

    “骆养性,你查抄张府可有刑部签发的驾帖?”

    到底是在锦衣卫任职过,多少知道一些规矩,这位混吃等死的官二代总算想起这茬事,只是态度依旧很嚣张。

    直呼其名,真是作死,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不过,这属于手续问题,原本无动于衷的骆养性总算有点反应。

    阴测测的干笑两声,骆养性从桌案上随意拿起一张废纸,在巩永固讶异的目光中,走到中堂门口。

    “瞧清楚,这就是刑部签发的驾贴!”

    隔着很远一段距离,骆养性高举所谓驾帖,很是高调的公开展示了几息时间。

    只是纸可以看见,上面的字却看不见。

    哪怕骆养性高举了一段时间,远处的人,只能看清上面有几行密密麻麻的小字,至于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那就一概不知了。

    张毅急切上前几步想要拿来细看,却被一名面色严肃的锦衣卫百户抽刀挡住,警告意味明显。

    “皇上有旨:原礼部尚书张四知贪赃枉法,横行乡里,为祸地方,家有巨资,且无故污蔑当朝首辅,罪不可赦!

    其满门抄斩,财产充公,女眷打入教坊司,永世为奴,张四知本人凌迟处死!”

    骆养性面无表情站在门口,居高临下念着崇祯皇帝的旨意。

    下面人听完,顿时懵圈了,这才知晓大祸临头。

    “少爷,大公子……”

    原本很嚣张的官二代张毅听完,已经手脚冰凉,委顿在地。

    一旁忠心的仆人丫鬟悲切的围在他身边喊叫。

    骆养性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熟悉的一幕,在时隔几年后终于再次回到眼前,权利的滋味真是让人着迷酸爽啊。

    这样也行?

    长知识了!

    从头到尾目睹一切的巩永固,心中充满震撼。

    同时,也明白大舅哥崇祯皇帝为什么不信任骆养性,却依旧要重要他,并让自己在旁协助。

    说穿了,这是要自己学习骆养性的经验,学习锦衣卫办事的风格。

    “这些文书契约登记造册,千万不要有遗漏,都利索点。”

    骆养性四处巡视着,不停对经历司的锦衣卫吩咐。

    大明的官员都颇精于以财生财之道。

    他们贪钱,一般不会蠢到存进钱庄,也不会完全放在家里。

    他们或用亲戚的名义放高利贷,或用家丁的名义经营房地产,或向官商合营的盐业入股,每年分得大笔红利。

    哪怕最没有经济头脑的官员,也懂得买地收租,投资细水长流的农业。

    不管怎么投资,都能让钱生钱,都能让他们的赃款变得更多,变得更惊人。

    巩永固看着这些单据契约,心里暗暗心惊,委实如皇帝大舅哥所言,何须向百姓征收辽饷,一年抓几个官员即可。

    此时的张府无异于人间地狱,周围官员府邸门口的家丁见状,悄悄的关上了大门,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装作没看见。

    几名锦衣卫的账房在院中摆开桌子,准备笔墨纸砚,开始登记入册。

    礼部尚书府规模不小,值钱的物件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好在今天锦衣卫第一天重出江湖,人手带的比较多。

    可纵使如此,等查抄完毕东西安顿好,时间却已经接近傍晚,大半天就这么过去了。

    可事情还不算完结,这天注定是个忙碌的夜晚,在锦衣卫衙门里,直到入夜都是灯火通明,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书吏要把各种物件登记入册,统计银粮总数,百户和普通的锦衣卫则成了力工,将源源不断的金银、家私、字画等入库。

    虽然辛苦,可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因为今天的收成不错,天子高兴,也会有赏赐。

    更何况,能在大明最有权势的部门任职,原本就是风光无限的事情。

第二十二章 崇祯皇帝喜欢现金() 
第一卷风雨飘零

    五月底,残阳如血,犹自高挂天际,天气一天热过一天。

    宫后苑,后世被建奴改名为御花园的地方,崇祯皇帝正背负双手在此闲逛。

    脚下,园内甬道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九百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

    宫内苑面积并不大,南北深八十米,东西阔一百四十米,然却均衡地布置各式楼宇近二十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有度。

    景是美景,只是观景之人心情不佳,都是没钱给闹的。

    礼部尚书张四知查抄的财产锦衣卫已经统计出来,京城所得折银共有两百六十余万两,不含其老家山东兖州府田产老宅等。

    按理,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崇祯皇帝理应开心才是,都有大明国库一年税赋的一半了。

    可关键问题是在这折银二字上,实际现金只有二十三万两,其他的都是古董、字画、商铺等,需要变卖套现后才能使用。

    套现很麻烦,崇祯皇帝喜欢现金,喜欢立马就可以使用的银两。

    而不是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古董、字画,虽然它们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