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时月-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事情从一开始朕就知道,短时间内多半查不出什么实证,让你出去抓人审问,也只是权宜之计。”

    别人绸缪了半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才做出的行动,他们仓促应战,难免会力有不怠。

    所以从一开始,李世民嘴里虽然大声叫嚷着一定要彻查、详查,可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案子多半会一直拖下去,成为无头公案的可能性更大。

    否则的话,李世民又怎么会同意程咬金这种敲山震虎、胡乱抓人的胡闹建议,还不是因为除了用这种方式向隐藏在暗中的黑手提出警告表达不满之外,他已然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皇上圣明!”赵德全松了口气,轻声建议道:“皇上,其实朝堂上能够把所有的手尾全都做得这么干净而且还不露一丝破绽的人并没有多少,细数下来的话甚至还不足双手之数,如果皇上同意,微臣马上……”

    “你想做什么?!”李世民面色一沉,厉声道:“监视还是直接下狱逼供?!”

    扑通!

    赵德全刚刚才直起的身子再次跪倒在地。

    “圣上息怒,微臣失言!”没想到自己随口而出的一句话竟然引得李世民如此盛怒,赵德全心中再次忐忑不安。

    “行了!”李世民深吸了口气,神态再次恢复如常,平声道:“这件案子你以后不必再插手,朕会另觅他人暗查。”

    “还有,这几日你抓拿的那些官员,朕也会着大理寺重新审理,其中若有一件冤假错案,朕皆唯你是问!”

    赵德全心中一提,恭声道:“圣上放心,微臣所拿之人,皆有其治罪之缘由,绝对没有一个是冤枉的,臣敢拿自己的人头担保!”

    “嗯,朕也相信卿断不会胡来。”李丰满的语气稍缓,道:“钦差之权收回,你还继续去统领暗卫,护卫宫门安全。”

    赵德全躬身领命,一颗心这才算是彻底安放下来。

    摆手打发赵德全下去,李世民轻轻端起桌案前的茶杯,缀口小饮,一股沁人心脾的浓郁茶香在口齿之间弥散。

    这是晋阳公主专门从涪川给他寄来的“承德茶”,以李丰的字为名,确实有其独特之处,自三日前初次品尝之后,李世民就已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味道,每日不饮上几杯,总是会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刘英,刚刚赵德全的话你也听到了,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觉得赵德全说得再理吗?”

    一杯热茶入腹,李世民的精神明显提升了一些,淡声向一直在身边侍候着的刘英问了一句。

    刘英躬着身,低着头,轻声回道:“皇上您可真是抬举老奴了,老奴一个内侍哪能有什么见解。不怕皇上笑话,其实刚刚赵统领说的那些话,老奴虽然听在了耳朵里,却一点儿也不明白话中的意思,老奴愚钝。”

    这个老滑头!

    李世民轻摇了摇头,事实上他也只是随口一问,并不是真的在征询刘英的建议,正如刘英自己所言,他不过就是一个内侍而已,李世民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高明的见解。

    “这个‘承德茶’长安可有供应?”

    李世民转而又把话题引到了茶叶上,刘英连忙禀道:“回皇上,长安的市面上并没有承德茶,据说承德茶的产量极少,现在只要黔州一带才有些许供应。圣上若是喜欢,稍后奴才就让人去采办一些回来。”

    “不必了。”李世民轻摇了摇头,“朕只是想要知道,这承德茶,可真是由那个逆子亲手炒制而出?他一个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制茶技艺的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就制出了如此神奇的新茶?”

    李世民的心中一直都存有疑惑。

    才半年的时间而已,一个人前后的变化怎么可能会有这么悬殊?蒙学、黑板、粉笔、厨艺,还有制茶,这半年来那个逆子到底经历了什么,现在的他,还是以前那个只知道玩乐胡闹的李承乾吗?

    “听兕子说,他的脚疾都已经不药而愈,已然能够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行走奔跑,很是灵活。朕听了之后并没有感觉到有多么地欣喜,反而有一种不敢置信的心悸。”

    “他的腿疾患了有近十年,太医署的医师以及楚钰也潜心为他医治了十年,可是结果呢,却是越治越重,右脚的跛足已然定型,怎么可能说好就好了呢?这也太突然了!”

    “如果说文采、厨艺以及制茶的工艺可以在短时间内学成学会,还可以被归结为天赋异禀,于逆境中奋力而起。可是这持续了十年的伤病顽疾,甚至连骨头都已经坏掉的右脚,又怎么可能会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被医好?”

    李世民一口气说了很多,人始至终,都有一团浓浓的疑惑汇聚在他的心头。

    刘英心中一凛,小声探问:“皇上的意思是,现在的涪川的那个李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前太子殿下,而是有人在冒名顶替?”

    这不可能吧?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再说,冒名顶替一个废太子,不止没有什么即得的好处,甚至还要承担随时都有可能会被行刺丢命的凶险,谁的脑袋抽抽儿了,竟会去做这种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朕没有这么说,朕只是觉得有些奇怪,有些难以理解。”李世民缓缓摇头,“如果李丰的身份有假,小兕子不可能会分辨不出来,既然她在信中没有提出异议,那就说明她已然确定了他的身份。”

    “还有王朝他也在涪川,如果真有什么变故,他不可能会毫无察觉。”

    李世民有充足的理由推翻李丰不是李承乾的论断,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李丰就是废太子,如假包换。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更加觉得奇怪,他始终有些难以相信,哪怕是失忆了,一个人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很不正常。

    刘英心中斟酌了半天,还是有些拿捏不定圣上跟他提起这些究竟是什么意思,遂小心地出声建议道:“皇家的血脉不容有错,圣上,老奴觉得还是派人再去探明一下为好。”

    “如果李丰确实是前太子殿下无疑,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是如果真如圣上所想,前太子殿下被人掉了包,这个李丰只是个冒牌货,那事情可就……”

    李世民赞赏地看了刘英一眼,“朕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在人选方面朕一直有些拿捏不定,这个人既要与废太子极为熟识,能一眼辩明真假,同时又不能与他有太多的牵连,以防故意陷害或是包庇于他……”

    刘英的心中瞬时明了,马上主动请缨道:“皇上若是不弃,老奴愿意去黔州走一遭,便是拼死,也定要为圣上探明真相!”

    整个皇城之中,与废太子无仇无怨也无恩无偿且又对他极为熟悉的人,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刘英这个内侍总管了。

    本来赵德全也算一个,他是暗卫统领,与东宫没有多少牵扯。但是半年前的那场宫变,赵德全上了废太子的恶当,也因此受过重罚,这便算是牵扯上了恩怨关系,不得不慎。

    至于朝中的那些在臣,个个都有相应的职责在身,不能轻动。况且刺客废太子的真凶尚未落网,极有可能就隐藏在这些重臣之中,不得不防。

    见刘英这么上道儿,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了笑意,直声道:“明日朕会下一道旨意,让你以朕之名,前往涪川去探视晋阳公主,一路将有禁卫随行确保安全。

    到了涪川之后,你就且在兕子的身边侍候着,顺便暗中探查,每日奏报!”

    刘英躬身应道:“老奴领旨!”

    见李世民并没有让他秘密赶往涪川,甚至还要大张旗鼓地让禁卫同行,刘英就知道,他这次去并不止只是调查李丰的真实身份而已。

    圣上这是想要用他这个内侍总管的身份再次向外界表明,他对废太子,对晋阳公主的重视。

    与赵德全的敲山震虎相同,这是李世民对那些隐藏在暗中欲要对废太子不利的人所进行的又一次无声的警告。

    涪川与废太子,朕一直都在密切关注,你们这些渣渣儿全都给朕小心些,再搞小动作的话,朕必不轻饶!

    李世民挥手让刘英下去准备一下,明日正式出发。

    刘英躬身告退,他出去不久,就有值夜的内侍进来禀报:“圣上,中书令房大人在外求见。”

    “哦?玄龄来了?让他进来吧!”李世民轻声吩咐了一句,没一会儿的功夫,房玄龄便躬身抬步而入。

第215章 《茶经》() 
赐座,上茶。

    李世民直声向房玄龄问道:“玄龄深夜至此,可是西北的灾情又有什么变故?”

    这几天为了西北的旱灾,李世民已经愁得有好多天都夜不能寐,白天房玄龄、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刚刚向他禀报过旱灾的严峻,受灾的州郡竟然有向外漫延的趋势。

    由三郡之地,直接扩散到了七郡之地,许多地方从开春到盛夏,几乎都是滴水未降,地里的庄稼更是旱枯而死,颗粒无收。

    数百万人,将近一年的口粮,这么大的缺口,饶是现在的盛世之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各地府衙开仓放粮,朝廷赈灾的粮食也已经陆续运出,延时并没有什么变故。鄯、河、岷三郡之地的灾民,无不对圣上感恩戴德。”

    房玄龄道:“至于甘、兰、西、廓四郡,旱灾刚刚开始,尚不严重。只是地里的庄稼甚至连穗都还没有长出,若是两个月内再无雨水浇灌,同样会颗粒无收。”

    古代的庄稼,大多都是一年一熟,一般都是春耕、秋收、冬藏。北方的天气干热,不亦栽种稻谷,大部分都是以小麦,大麦,小米、高粱或是大豆为主。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可是现在才初入盛夏,距离收获庄稼的时间还差了足足三月有余。

    “这些朕都已知晓,不是已经令中书省拟旨,加紧从江南各地调粮储备以应灾变吗?”李世民道:“怎么,事情办得不顺利?”

    房玄龄轻声禀道:“圣上,户部没钱了。”

    李世民眉头一挑,怎么又没钱了?老子攒了这么多年的家底儿这么快就败光了?这两年明明都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嘛!

    老李很生气,天下太平了这么久,境内政通人和,连年五谷丰登,现在户部竟然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这有点儿说不过去吧?

    是谁贪了老子的钱?!李世民目露凶光,想要择人而噬。

    “十二年,僚人叛乱、霸州山僚叛乱以及松洲之战。”

    “十四年,高昌之战。”

    “十五年,薛延陀之战。”

    “去年,西突厥伊州之战。”

    房玄龄一件件地罗列着最近几年大唐在各地的战事,悠悠提醒道:“每一战,所耗钱粮皆不是小数,户部所存之钱粮每年都在不停地被消耗,所以……”

    李世民彻底无语。

    他本来就是马上的皇帝,出了名的征战狂人,从来都不畏战怯战,哪里有叛乱,打!哪里有人挑衅,打!哪里有人冒犯边关,打!觉得哪里不顺眼,看着有威胁,打!

    这些年大唐国内虽然大部分都很安定,但是在边境之外的战征却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消停过。

    而打仗,必耗钱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想要不被人欺负,想要让周围的蛮夷老实敬畏,时不时地亮一亮肌肉,秀一下刀兵,很有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