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一州之牧!也为在座所有扶汉功臣谋一朝堂之位,封妻荫子!”

    骠骑大将军!万户侯!州牧!

    朝堂公卿!封爵荫子!

    这五个词眼一个接一个扎进满殿文武的心里,引起一阵阵倒吸冷气声音。

    许多英雄豪杰奋战一声,却连个 三公之位都不曾达到。但是袁绍一开口,便是给张绣许了一个三公级别的将军之位。要知道,骠骑将军之位,可是与车骑将军、卫将军并列三公级别的,只在大将军之位一下而已。汉朝因为霍去病而特置骠骑将军之位,位高权重,等同三公!

    张绣的叔父张济生前就是骠骑将军,只是水分略大,是因为和李傕郭汜一起在关中把持献帝朝廷才得以位列三公。而李傕当时自任大将军、郭汜任次一级的大司马,张济更次之、

    而万户侯,却是更比骠骑将军有特殊殊荣的。在这人丁锐减的乱世,万户人家实际已经相当一个中等诸侯国了。而且封爵之后封地世代相传,只要不是特别错误,这个级别的公侯子嗣会永远位列勋贵阶层!

    而州牧之位,也是一个不下于三公九卿的位置,执掌一州所有军政大权,实际相当于半个土皇帝!如果在乱世这种特殊情况下,州牧之职甚至可以世代相传,完全就是一州的土皇帝!

    这三个条件,可是开出了天大的优惠!名望、地位、权力无一不有,简直就是除了皇帝之外人生所能够做到的最极限的程度!

    而位列公卿、封妻荫子,这也是每一个文臣武将的最终理想。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私欲的,只是大小不同。但是袁绍开出的条件,无疑是那种不论大小我都能满足的程度!

    但是回答荀谌的只有张绣的扶额沉思,以及满殿的注目。

    等了好久,荀谌终于忍耐不住,他已经给出了袁绍所能承受的最极限的结果,但是张绣貌似却没有被震惊到。

    “将军以为如何?”荀谌还是打破了张绣的沉思,探头询问道。

    啊?

    张绣抬起头,摸了摸后脑勺,一副不好意思状:“我正在考虑,在考虑!”

    荀谌却是有些想笑,只要听进去我说的话就行了,思虑多长时间都没问题。三十万斛粮草现在还在淮河码头,由河北士卒看押。你要是晚一天考虑好,那淮南春种就得晚一天!

    “我在考虑,考虑把荀先生关哪儿去好,寿春宫什么都好,就是只有宫墙而没建城墙,像我的亲将胡车儿单手就能翻过的墙,关人肯定不方便。不如关我原来的府邸吧,是柴房好呢还是茅房好呢,哎呦算了反正我以后住这里,把我卧室让你睡好了。对了,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胡车儿,去,先带荀先生把咱们的粮食领了,然后送荀先生去我原来的府邸休息。”

    张绣忽然变了脸色,一副我最大谁都老二的轻狂状,挥手派遣周仓,然后站起身,拍了拍自己屁股返身就走,丝毫不给荀谌反应过来的时间!

    胡车儿当即上前一只手抓住懵逼了的荀谌,另一只手还摸着自己的肚皮,笑眯眯道:“荀先生,走吧,去领额们滴粮四。老胡额都一个多月摸碟饱饭咧!”

    ……

    天下第一诸侯——河北之主袁绍的首席外交大臣荀谌就这样被张绣扣押了,胡车儿只是一只手拎着荀谌在码头走了一圈,河北士卒就乖乖放下了武器,任由胡车儿带来的数千羌胡人没收了兵甲,接管了粮草。

    ……

    寿春宫后殿,张绣军文武不分职衔高低不分文武,都围坐在一个大火炉旁边,商议着袁绍遣使之事。

    袁绍的目的很简单,简单到甚至曹操一听到粮队进入淮南便能猜出来,那就是招纳张绣!

    历史上,张绣占据南阳之后,开始也并没有收到袁绍的关注。毕竟张绣势力太小,小到还要依靠刘表的补给,小到随时可能被夷灭。但是张绣却是一两年时间三次将进攻南阳的曹操打得大败,甚至于折了曹操长子、曹操最亲近的大将典韦,使得袁绍终于正视起来张绣这个西凉余党。

    当时袁曹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现在这样,双方的矛盾和冲突已经不再相互克制,而是直接摆在明面上。袁绍在河北宣传汉献帝的血统不纯、来路不正、登基不合常理的舆论,曹操也是制造着袁绍位极人臣想要谋反的消息。双方就只差刀兵相见了。

    然而数次试探之后,袁绍发现如果只用自己惯用的正兵相合之道,是很难在短时间干掉曹操的。而且曹操实乃百死不僵之虫,生平吃过一小半败仗却是越活越强大。如果不能迅速平定的话,势必有极大的后患。如果这个时间河北钱粮被消耗殆尽的话,势必使得一统天下的时间大大增加。尽管袁绍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但是这几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自己还有多长时间能成就高祖、光武之事呢?

    所以当时的袁绍向张绣发出了招降使者,得到消息的曹操一方面也派出使者凑凑凑热闹打探消息,一方面紧急动员四征南阳。

    结果大军才出发,先前派出的使者便传来了张绣撕了袁绍文书,表示愿意朝曹操投诚的消息!

    想必那个时候曹操一定是以为在做梦。大了好几仗还没平定的祸害,居然一觉醒来就没有任何理由地投降了?

    突然掉下来的馅饼又砸中了曹操,然而这次曹操再也不敢志骄意满。上次就是被馅饼砸晕了,晕的曹操想要放松放松,于是睡了张绣婶娘,在张绣得到消息之后对张绣动了杀心。不知是自己想的主意还是哪头猪出的计策,去收买张绣的亲将胡车儿。然而胡车儿却是给张绣打了小报告。忍耐不下去的张绣表面不动声色,从曹操手里找借口拿到兵甲之后,借巡逻之名突袭了曹营,然后,曹操就遭遇了历史上甚至于比赤壁之战还严重的惨败。

    毕竟赤壁之战虽然闹得阵仗大,但实际主干大将谋臣一个没死。死的都是替代品一样的普通士卒。而张绣反叛之战,却是让曹操最爱的大将和最大的儿子客死他乡!

    ……

    历史就是如此带有必然性,袁绍果然还是找上张绣招降来了。

    看到不少部下都是沉思或犹豫状,张绣不仅在心里暗叹自己还是魅力和能力不够大,还是没有彻底树立绝对威信,让这些历史人物相信自己能带他们打拼天下。

    这种状况下,张绣决定先开口:“袁本初现在就是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却是给我这个三品的平寇将军许了一个功成后的一品将军,那么到时候他给自己封什么?相国?太师?”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惊醒!什么狗屁相国太师,大汉早已废除威权甚于皇帝的相国之职,像董卓那样想要篡位却又不好意思的提裤子放屁的粗人才给自己封相国的高位,封太师的殊荣。像袁绍这样的世家豪族出身的人,却是绝对不会愚蠢到那么做的。这岂不是给后来人开了个口子嘛!

    那么,不算相国这样介于君权和臣权之间的产物,位极人臣的大将军再前进一步,那又是什么呢?

    这货和他弟弟袁术有一样的志向啊,难怪亲兄弟嘛。不同的是一个还有点脑子,有耐心还有实力。另一个脑子全用在做梦上面了。

第七十八章 三国第一义士() 
“臧洪事迹,诸位可知?”张绣忽然冒出来这样一句话。

    围坐在火炉旁的所有文武忽然个个脸色肃然起来。

    臧洪,一个为世人所钦佩的名字。

    最初的臧洪,是原广陵太守张超的部下。臧洪第一次露脸就是因为他说服了张邈张超两兄弟兴义军讨伐董卓!

    在时间上,臧洪是酸枣会盟即所谓讨董会盟十八路诸侯会盟的最早发起人,甚至比曹操举旗还早。

    之后臧洪主持了酸枣会盟的设坛盟誓,声名闻达于诸侯。加上此人能力颇强,为豫州兖州等地的刺史郡守所敬重。

    记得身为兖州陈留太守张邈问过亲弟弟张超:听说你在广陵什么事不管,行政教化赏罚什么的都交给你的手下臧洪管理,这个臧洪是怎样一个人?

    张超的回答是很直接坦白的:臧洪此人海内奇士,才干智略都比我强出不止一筹!

    张超对臧洪的评价可不带一点吹的。事实上关东讨董联军解散之后,臧洪因为受张超派遣,去幽州联结刘虞。只是因为河北袁绍和公孙瓒大战,道路不同。臧洪不得已接受了与张超张邈交好的袁绍的领导,为袁绍治理青州。

    黄巾之乱之后,虽然以张角张梁张宝为代表的黄巾军主力与领袖都湮没历史,但是很多地区的黄巾军仍然坚持斗争,其中以青州最为甚!

    历史上有关青州黄巾的事迹实在太多,比如管亥包围北海,太史慈借刘关张解北海孔融之围;曹操大破青州黄巾军、收编精壮号为青州兵;公孙瓒大败青州黄巾,兵势大涨,在河北强压袁绍一头!

    而臧洪,就是治理已经被黄巾军糟践地真正遍地狼烟千疮百孔的青州。经过臧洪的治理,青州出现了新气象新样貌,于是“群盗奔走”!

    然而就在青州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袁绍却是将不是嫡系的臧洪调离了青州,让臧洪担任兖州东郡太守之职。

    要知道,臧洪之前担任的可是青州刺史的职务,管理的是整个青州。但是袁绍却是在臧洪为他立下安定青州的大功劳之时,将臧洪贬为一郡太守!

    而且居然是东郡太守,要知道东郡乃是在兖州地界,兖州处于曹操的势力范围,只是因为张邈联合吕布反叛,曹操丢失了绝大部分兖州。袁绍当时也没客气,逼迫兖州一小部分在黄河北面郡县向他投降。而东郡有一部分辖县在河北,袁绍直接就地成立东郡新的郡治,然后让臧洪当这个其实只管两三个县的郡的太守。其中反差之大,世人皆为大骇!

    这其实也和袁绍前期的外交策略有关,当时在中原袁绍最熟悉和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曹操,自我感觉能力比曹操强的袁绍自然愿意拉这个哥们发小一把,毕竟有过“那些年我们一起浪荡过的洛阳”的岁月不是?所以关东联军解散之后袁曹之间的联系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当紧密的。

    尤其是在曹操因为追击董卓战败,势力衰微之时,袁绍更是坚信曹操能力有限,于是不拿曹操当潜在对手的袁绍在曹操最衰微的时候还在支持曹操。

    结果曹操对青州黄巾军一战成名,此时的袁绍虽然意识到曹操对自己的大计有所威胁,但是当事仍是把曹操当成一个暴发户。最后只派了一个将领带着三营兵马去试探曹操。

    这里必须提到上几章才出现过的朱灵路昭。路昭是曹军典型的因为曹操招兵买马而从军的外姓派将领,而朱灵却不是外姓普通派将领出身,也非青州军或者曹氏夏侯氏亲贵派出身,而是原本袁绍的部将!

    对,没错,当时袁绍派去试探曹操深浅的就是朱灵。适逢曹操决意派兵征讨徐州陶谦,袁绍便派出朱灵,率领着着三营军马,打着协助曹操征讨陶谦的名号光明正大跟着曹操大军。

    东汉军制五千人一营,朱灵带去的人马足有一万五千,但是袁绍肯定是不会真的在一个小小的试探上面下什么本钱。这一万五千,全部都是袁绍征略各地的降兵弱军。

    当然,有一句话叫做强将手下无弱兵,现在这句话可以反着说:弱兵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