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遂和马腾边打边退,这边刘协见张既和孟建大胜,便是急派董承张横等率各军一齐出击,追击西凉军。

    张横梁兴等人则是眼红张既孟建侯选程银缴获了大批西凉战马,便是急不可耐去追马腾韩遂军。却是正好被殿后的马超撞上。张横梁兴等人自恃兵马数量占绝对优势,便是一齐围攻马超。

    此前张既和孟建都给汉军将领通告过,若是碰到马超的部队,能躲尽量躲。而张横梁兴则是完全不顾这些,依仗着自军挟大胜之势,头脑中完全想的是怎么多捞战利品,把张既的建议抛之脑后。

    马超则是杀红了眼退无可退,连杀十余名张横梁兴马玩成宜等人的部将,张、梁、马、成四人均是大怒,亲自拿刀执枪拍马围攻马超。马超一人独战数将,竟是毫不落下风。刀光剑影重重包围中硬是将武力颇为了得的马玩刺成重伤。

    听闻马超被围,原本被打散的庞德立马寻来相救。成宜不认识庞德,只当是一无名小将,却是照面就被庞德一刀劈死。

    张横梁兴等人顿时大骇。张横一时躲闪不及,直接被马超刺下座驾,被庞德所俘。仅有梁兴以及受伤的马玩得以逃脱。

    马腾和韩遂撤回槐里,重整军马准备再战。此时陇西传来回报,阎行面对有胡骑掠阵的杨秋处于下风,韩遂便以此为借口,要率本部铁骑回救金城大本营。

    韩遂一走,就剩下了马家父子的军队,一个月前的十几万西凉军兵临长安的威势一去不返。徒耗了关中三辅的大量粮食,马腾的地盘供给自己都十分困难了,于是打算与长安议和,让自己被俘的三子马铁在长安当人质,双方重新修好。

    出人意料的,刘协同意了马腾的请和。并且提出用马铁换张横的条件。

    此时关中各军阀的实力已经大为削弱。两大军阀头子李堪成宜双双战死,张横被俘,马玩重伤。这正是刘协趁势掌控关中军队的时机,而且有马腾的三子在手,完全可以挟制马腾。但是刘协竟然选择用马铁换张横回来,使得董承以及国舅伏完等人颇为不解。

    汉国重臣中,仅有荀彧和钟繇支持刘协的作法。刘协最后派出张既作为使者,带马铁到马腾军中交换人质。马腾惊讶之余,心中不由得对这位“汉王”有了新的感触认识。于是释放了张横,并主动愿意向刘协称臣。

    话说张横回到长安以后,立即是向刘协交出了兵权,并甘愿留在长安。与张横一同愿意向刘协交出兵权效忠的还有马玩。

    刘协对于这两人自然是好言相慰,并没有接受这两人的兵符。而是正式封这两人为列侯,任为平西将军和安北将军。两人感激涕零,当即发死誓为汉国效忠。

    侯选和程银因为地盘被马腾侵占,空有数千徒众却好似无根之萍。不得已亦是对刘协效忠,亦是被拜为将军,封为列侯。

    只剩下梁兴不肯放弃自己的权力和地盘,便是趁夜率部逃出长安,想要回蓝田继续当一方小诸侯。沿途还大肆劫掠烧杀,惹起民愤。刘协于是派孟建率兵追击并召段煨一齐攻打梁兴。

    对于马腾,刘协不仅赦免其起兵罪过,还极其大度的将其封其为槐里侯,拜为骠骑将军,使其继续屯兵在槐里(今兴平东南)。

    刘协既没有削马腾的兵权,还让其继续占有先前侯选和程银的地盘。还对其拜将封侯,马腾差点是对刘协感恩戴德起来,立即是将之前的帐全都抛之脑后,好似完全不记得双方之前还拼死拼活干仗的事。

    马腾都向长安俯首称臣了,韩遂老谋深算,自然是不会成为众之矢之。当即是与杨秋停战,并派遣使者到长安与刘协重新修好。

    刘协也毫不介意,于是下诏令杨秋与韩遂停战罢兵,各回驻地。并拜韩遂为征南将军,封金城侯。

    杨秋自然不想夹在韩遂和马腾中间继续打仗,于是闻诏退兵。但是仍占据着陇县、略阳等地。

    韩遂收复了冀县等部分城池,至少保得渭水一线道路通畅。便是留下阎行率军队驻守,自己率军返回了金城。

    经此一战,西凉最强大的韩遂和马腾军事集团的力量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而关中林立的诸多军阀更是遭受了巨大的境遇转变。

    战死的李堪成宜麾下的部曲多数充入汉军;程银侯选因为丧失了地盘,其兵众也大多心向刘协。张横和马玩则是不打算回池阳和高陵了,钟繇和贾诩于是派遣了官吏去当地重新整顿郡县。

    关中半数以上的郡县于是纳入汉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刘协的汉王之名终于不再有名无实,其声名威势当即是在关中三辅乃至整个雍凉二州军民中人人传诵,亦是终于在这乱世成为了有城有兵有地盘的实力派。

    关中再起兵乱的消息传到寿春,不免引起了已是志在天下的楚国谋臣智囊们的注意力。

    丞相贾诩、新任尚书令李儒皆是建言张绣,应早早提防在关中势力日益坐大的刘协。虽说楚汉两国并无交界,但是应及时加大对关中细作眼线的培养收买,提早建立完善的情报网。

    张绣回到寿春之后,在任职方面还做了一些微调。原尚书令杨弘调任秘书省任职秘书令,而由恢复了本姓本名的李儒出任尚书令。征西将军部诸将与征东将军部诸将名称对换,但防区、驻地、部属一律不变。

    李儒在张绣的幕府中为张绣出谋划策这在楚国文武中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是听闻李儒救下了贾诩的一家老小,所以有传闻李儒是丞相贾诩倾力向张绣保举的。是故众人也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平日里碰到李儒闭口不提西州之事,打招呼也只叫李儒的化名。

    但是禅国封邦以来,汉室的威信已是从根本上被摧毁。李儒曾经的弑君之举和助董祸国的恶名也越来越不重要。于是众人也都猜测着,张绣到底会在什么时候重任李儒。

    毕竟李儒虽然名声不大好,但是才干智谋却是极其顶尖的。话说西凉蛮荒边地,多出勇武之士而少才俊,但是若是西凉所出的谋臣智将,个顶个却都是厉害货色。诸如贾诩李儒,都是能令敌方将帅闻之色变甚至咬牙切齿的人物。

    不负众望,张绣亲征三峡,便是只带李儒这一位主要谋士随军。即是要对李儒的忠诚品性、智谋才干这些做最后的考核了。这时候众人便又猜测,张绣最终会将李儒放在哪个位置上,封做多大的官。

    楚国的尚书令一职,分丞相诸事,实际上就是楚国的副丞相。但是尚书令的品秩并不高,仅为三品,亦不在三公九卿之列。

    丞相贾诩只抓治国方略,多数事务便由尚书令代为处理。因此楚国的尚书令官轻职重,是为要职。这样的职位本应当是朝堂论事的核心,但是原尚书令杨弘不好争论,自然是不太适合继续呆在这个岗位上的。

    杨弘身为昔日袁术的谋主,投降之后一直便是以安分自保为信条。既不与袁涣、阎象等淮南旧臣站同一条线上,亦不交结其他文臣在朝堂上谋取更大的发言权,只是勤勉为政,张绣让他做什么便做什么。绝不怠政慢工,但也少有革新之举。

    这样一位对自己的官位已经满足不求进步的文臣张绣说不上喜欢也并不讨厌,人各有志嘛。这回也好,将其平调到专管图册典籍印章符节的秘书令的位置上。换做别人,尚书令和秘书令的品秩虽然一样,但是职权却是不可相提并论,肯定会心有不满。但是如果是杨弘的话就不必担心这些了,这种人还巴不得调到这种远离朝堂纷争和权力斗争的职位上来。

    贾诩和李儒劝谏张绣应加大对关中情报网的投资,并且在可能的限度内拉拢张鲁、韩遂马腾杨秋等势力以掣肘汉国。贾诩和李儒的依据便是以崤函之地太过险固,若是为刘协尽得函谷关潼关以西的土地,那时汉国便不易被攻灭。刘协甚至可以效仿秦并六国、高祖刘邦据关中东出之事,成为天下局势走向最不稳定的因素。

    但是太尉陈宫及大多数楚国文臣却认为,楚国现今已成一霸,兵马为天下最众,所以应当效仿昔日秦国远交近攻之策,结交远方或弱小的国家先行进攻邻近的或强大的国家。

    所以,陈宫等人认为,应当派人结交汉中的张鲁,以图谋蜀国。联合关中的汉国,以谋取中原的魏国。与元气大伤的河北晋国交好,以攻取刘备的鲁国。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交州士家() 
张绣是倾向于陈宫等人的看法的。

    首先,张绣也同陈宫等人认为刘协以及他的汉国短时间影响不到天下局势。虽然现今整合了多数关中军阀的兵马,但是韩遂马腾两家的军队实力仍是大于刘协麾下的汉军的。

    换句话说,刘协想彻底统一关内,也至少也还得两三年。

    而这两三年的时间,可能会发生许多大事。有着历史记忆的张绣知道,仓亭之战后,积愤成疾的袁绍会逐渐病重,很快就会撒手人寰。

    一旦袁本初去世,张绣不能保证说袁绍三个不成器的儿子不会按照历史上那般自相残杀争权夺利乃至被曹操趁势而入。

    所以眼下的战略,应该是主动发兵进攻已经疲惫不堪的魏国。

    魏国上下包括曹操在内现今都在勉强果腹度日,若是再起战争,魏国的军队很可能都开不到边境,就会陷入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

    虽然说现今的曹操集团已然被张绣削弱的太惨了些,实力不足真实历史上同期的一半。但是其手下仍不乏强兵悍将,若是这些人马能吃的饱饭,身体状况精神状态俱佳与楚军作战的话,张绣或许还会头疼一些。但若是现今这般情境,张绣若是不趁势讨伐魏国,是在浪费天赐良机。

    但是张绣也没有贸然发兵,历史上两线作战不甚都深陷泥潭最后国家败亡的例子比比皆是,还得等南方的纪灵有了新的消息。

    时间进入五月,就在张绣就快等不及的时候,终于有加急军报被送到了寿春。

    征南将军纪灵在信中告称,楚军已经大败交州刺史张津的主力军队,并且攻占了番禺。张津仓皇逃出州治广信城,被部将区景杀害,人头已献于先行抵达苍梧郡的建安郡都尉吕岱。

    因为军报是通过信鸽传递的,卷纸上能够写的字数有限,因此传递的只是简易军报。详细的战报还是由快马传递。但是至少要比信鸽迟上个把月才回到。

    信息虽然寥寥不甚全面,但是楚国不乏从交州被征召到寿春为官的朝臣,因此张绣只是将书信告之群臣,便是有文臣将交州的情势分析了个透彻。

    司空王朗、御史大夫袁涣之弟翰林院学士袁徽、中正大夫许靖等等皆是原先在交州避难,在楚国建立前后应张绣征辟为官的,对于交州本土的风土人情、政治局势有着很深入的了解。

    另外司徒/华歆、湘乡伯张怿等人因为此前在荆南、豫章等地任职为官,对邻近的交州情况也略有了解。这么多人商讨之下,很快便是给了张绣的回复。

    司空王朗:“张津极度迷信道教,治理地方奉行道家的清静无为也就罢了,但是却极度排斥仇视其他宗教信仰,甚至不把儒家的伦理纲常当回事,很是不得交州士族欢喜。”

    翰林学士袁徽也说道:“此人迷信道教那一套迷信到了愚昧不堪的程度,以为将符水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