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诸将则一律各升一级,赐三等将爵五十户食邑租税,钱帛财宝另计。

    给武将封赏完毕,下面就是对文臣谋士们的升赏了。

    虞翻本就是吴中名士,此番随军无非是张绣想增加一些了解,数月下来还感觉颇有明言进言,便是委以御史台下的谏议大夫。

    桓阶本为楚国鸿胪寺少卿,现升为鸿胪寺寺正卿,将派往成都与蜀主刘璋交涉外交,划分一下蜀国与楚国的边界辖地,以取得对巴郡名义上的控制权转让。

    在没有足够经历且腾不出手来兼并整个西川之前,对于蜀国一定的示好还是有必要的。反正巴郡已然在楚军实际控制之下,若是刘璋识趣,便只能对于巴郡闭口不提。若是刘璋突然长了熊心豹子胆敢要巴郡和江州,那张绣不介意让桓阶再去巴西郡走一遭,去找庞羲商量一下蜀国是否应该换个主人的问题。

    最后就是楚军此番征战的首席智囊李儒了。鉴于李儒过去的种种臭名昭著,张绣一直未将其真实身份对外曝光,但在楚军内部李儒的存在已是众所周知了。

    若是以前,张绣为一方诸侯时,头上还有汉室大义,行事得小心翼翼。现今既已为坐拥数千里之地的楚王,又何惧天下非议世人舆论?

    再者,李儒之智,并不逊于毒士贾诩。而仅仅一贾诩,便已使得张绣割地为王,若是能得李儒倾心襄助,那世人的口语谩骂又有什么呢?

    是故,张绣决定恢复李儒的姓名表字,不再让其使用化名,并正式对李儒任以楚国官职。

    张绣完全能想象来李儒身份公开之后,楚国之外的其他诸侯国的舆论会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引导下成什么样子,甚至楚国内也可能出现非议,这些都是张绣愿意承受且无惧承受的。

    既然不论给李儒大官还是小官做都要承受舆论攻击和非议谩骂,那就索性直接给李儒该做的官,要来的尽管来好了。

    数日之后,镇东将军陆勉增派来的五千楚军到达江州,接替了一部分楚军的驻防之责后,张绣便率这部分被接替了的楚军乘船顺流而下,回师寿春。其余的参与此次征蜀的楚军大部分也会被后续派来的楚军接替,回家休探亲假。

    ……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中原大地,聚焦了各方诸侯注意力的袁曹大战终于再次分出了胜负。

    相比于官渡之战以双方以两败俱伤告终,这次的仓亭之战因为一桩戏码的上演而终于分出了胜负。

    在历史上,这桩戏码的上演使得曹操的军事政治生涯峰回路转并且达到了顶峰,也直接导致了袁氏集团的一蹶不振。

    这桩戏码的名字叫——许攸投曹!

    历史上的许攸投曹发生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但因为张绣横空出世造成的巨大影响,现世的官渡之战在建安四年便是打完。因为张绣的密信,但又没有许攸这样对袁军知根知底的人物,曹操最后只是和袁绍拼了个两败俱伤。

    而现在,也没有建安五年这个说法了,因刘协在荀彧等拥汉派的支持下在长安重立汉国的缘故,公元200年被世人称作始业元年。这一年没有官渡之战,只有袁绍意图复仇的仓亭之战。对比历史,还是提早了一年。

    这一次袁绍虽然采取了正确的进军方略,除了自己率晋国主力南下之外,还令长子袁谭和外甥高干从青州和并州发兵,三路齐下攻击兵力严重紧缺的曹魏。

    只可惜去年的大好天时今年不再。顶级能臣杜畿已然完全整顿好了人心不齐的河东郡,不劳曹操派一兵一将来援,杜畿仅凭河东郡的郡兵乡卒便是击退了晋军先锋大将郭援。接着曹操派使者联络上了黑山军统领张燕,张燕率黑山贼在高干背后捣起乱来,于是西路晋军再无寸进。

    青州这边,鲁王刘备也不是含糊人,既然心知肚明袁绍打到中原自己也没好果子吃,便是借郑玄之死作题发挥,大举出兵袭击青州!袁谭不到数月便是丢城丧地被刘备攻下了大半个青州,北海临淄等城池皆落入刘备之手。

    还好刘皇叔不负“仁义宽怀”之名,对这个袁谭这个大侄子还算给点面子,没有追着仓皇无措的袁谭过黄河,不然袁谭就该直接跑去仓亭问袁绍哭爹喊娘要援军找场子去了。

    刘皇叔的首席智囊陈登陈元龙如意算盘打得咣当响,既帮曹魏解除了侧翼的威胁,还趁势扩张了地盘;自己没有把柄落在袁氏手中,甚至还是占理的一边;没有穷追死打袁谭,也就没彻底跟袁氏撕破脸皮,日后还好相见!

    东西两路偏师都指望不上,袁老板就只能靠自己和麾下那群各个心怀鬼胎的谋臣武将了。偏偏这个时候袁老板又在一次犯了犹豫自大的老毛病,不肯听谋臣们的建议兵行险着去偷袭许昌,反而一板一眼跟曹操打对耗战,想凭借兵力和粮草的优势耗死曹操。

    其实大体来看,这样的决策不算昏庸也不算贤明,只能算中等之策。只是袁老板太过高估自己御下之道,自己手下那些个谋臣武将哪个是省油的灯?见老板谁的计策都不采用,就算采用了也要摇摆不定个把月,晋军的谋臣武将们难免产生了消极怠工情绪。

    既然老板不肯听计策,想再好的方案也是白搭,那倒不如就在军营混吃吧,象征性地参加一下会议提提点子就行。时间短了倒也没事,但是时间长了,以郭图许攸审配为代表的不安分分子便又是闲得慌,耍起了争权夺利的本事。

    袁氏集团的政治斗争由来已久,这一开始本是汝颖派士人和河北系士人之间的矛盾,而袁绍优柔寡断的性格又是助长了这股风气。再接着,由于袁绍向来在立储问题的摇摆不定和含糊不定,使得袁氏集团内的政治斗争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

    许攸,就是这场政治斗争激化到一定程度的牺牲品!

第三百零三章 许攸投曹() 
许攸颇有智谋,且不是善茬,平时里也颇得袁绍欢心,本是不至于落到叛逃的下场,但是这许攸品行为人却很有问题,很是自私好利,在袁氏集团中颇不受众人待见。

    袁术便曾评价过许攸: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

    其实别看袁公路荒淫无术,但人家袁术对于下属的招聘还是有许多要求与条件的,不是什么人都要的。麾下干将纪灵张勋陆勉等无不是忠义之辈,文臣谋士中也不乏袁涣阎象这样的清流名士。

    而许攸本是南阳人,而袁术曾做过南阳太守。对于许攸,袁术便是极其瞧不上眼,而许攸偏偏还就想倚靠袁氏这颗大树乘凉,最后便是跟了说两句好话耳朵根就软的袁绍袁本初。

    许攸自私好利的品行素来为其他人不喜,其南阳人的身份也为袁氏集团中人排挤。

    众所周知,袁氏一门四世三公,世人皆知汝南汝阳袁氏。而汝南颍川一带名士贤才颇多,跟随袁绍的也不少,因而在袁氏集团的早期,汝颖派士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和话语权。

    而等到袁绍在郭图、荀湛、辛评为首的汝颖派士人帮助下夺取了冀州乃至整个河北,汝颖派的地位愈发巩固,并且成为了袁绍长子袁谭的坚定拥趸。

    而此时,随着河北四州纳入袁氏集团的版图,河北本土士人集团也逐渐崛起,以审配、沮授为首的河北本土士人也逐渐得到袁绍的信任,并且因为袁绍三子袁尚的长大成人,拥立起袁尚与汝颖派对抗。

    而许攸呢,素来为袁绍亲近,也颇有一些奇谋诡计,本来是袁谭袁尚两兄弟都想拉拢的对象。

    虽然说我们的许攸许子远大人品行上不怎么过得去,但是为了争夺大统之位,袁谭和袁尚两兄弟早已是水火不容,自然不会计较什么品行问题。

    再者,品行刚直如田丰田元皓,好说歹说都不肯屈身侍奉的,这种人在袁尚袁谭眼中还不如许攸好拉拢呢。

    但是谁知道,许攸此人太过自私贪婪,拿了袁谭的礼物还想收袁尚的礼物,却从不表态站队,如此却是把袁谭和袁尚都惹恼了,最后是哪方阵营都没加入。

    许攸如此品性,却是自掘坟墓之举。他的同乡逢纪还知道站队以保全身家性命,他却依旧恃才恣意。

    此番许攸随袁绍南下出征,本来都好好的,但是时间一长,却是有了问题。

    许攸在邺城的家人,也是和许攸差不多的品性,恃权放纵,骄横贪婪,最终是因为与人争利惹出了事端还犯了法。

    留守邺城的审配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当即是逮捕了许攸的家人。消息传到许攸这儿,头脑过人的许攸顿时察觉到了异样。

    袁氏的监牢进去了可不是那么好出来的,看田丰田大人,进去一年多了还没要放出来的迹象呢。

    田丰在去年官渡之战前劝袁绍不要出兵而获罪,于是被关入邺城监牢。后来袁绍在官渡与曹操没分出胜负,各自退兵。回到邺城之后袁绍并未释放田丰,也未将其惩治,只是让人继续关着田丰。

    众人不解,有敬佩田丰气节的狱卒问田丰:主公未听你建言,结果南下损兵折将徒废粮草未见寸功,主公回来怕是要重用你了。

    田丰却摇头苦笑道:“主公表面宽厚但内心猜忌多疑,并不相信我的忠诚。而且我多次因为说真话冒犯他,经常惹其不快。如果主公得胜,一高兴,一定能赦免我;若是打的是败仗,心中怨恨,内心的猜忌就会发作,那我将大祸临头。”

    “要是主公出师得胜,我或许将得的保全甚至重用,但现在不胜不败,也算不差,至少比主公打了败仗恼羞成怒下要杀我来得强。我还是做好继续在监牢里长久住下去的打算吧!”

    之后事情的发展果如田丰所言,袁绍对其处境不闻不问,这一年半多时间田丰一直呆在监牢中。

    田丰身为袁氏集团顶层谋臣,因一时不当之言便有如此处境,就别提他许攸的家人了。

    袁氏集团中还有一个怪毛病,那就是很少有求情的。这个和袁绍本人痛恨其他人求情说清的个性有关。久而久之袁氏集团中文臣武将互相很少说好话,能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就别提互相关照了,出事了人人往往见而避之。

    与之相对的,袁绍此人耳根子还软,告状诬陷的话袁绍却偏偏爱听,比如郭图郭公则大人,屁大的本事没有,但就是靠着能言善辩之嘴和三寸不烂之舌,在袁营中混的如鱼得水一般。袁绍性情如此,因此袁氏集团党争愈演愈烈。

    现在事情终于摊许攸身上了,许攸琢磨着首先不能贸然去见袁绍求情,不说袁绍的反应,若是被郭图等人得知,再被扣一顶高帽子那就把自己扯进去了。

    许攸也不傻,审配是三公子袁尚的人,那先去探探袁尚的口风准没错。但是袁尚对许攸这种贪得无厌摇摆不定之人颇有成见,不肯冒着被袁绍不喜的风险去说情。许攸当下便是下了决心,趁郭图这个谄媚诬告之人还未反应过来,先跑出袁营保命再说!

    于是许攸投曹的戏码正式上演,随后上演的还有曹操忘履相迎的戏码。一代当世第一奸雄,与一个当世可能品性最烂的谋士的历史性见面就如此上演。

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计() 
许攸见了曹操,当即一针见血指出魏军早已兵疲粮尽。而曹操并不以为意,面不改色仍以诚接待许攸,许攸感怀,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