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三国-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谋砬楸湮司步患拥纳裆

    也难怪,寿春有重要人物被劫持的消息已经通过内参渠道为淮南官僚集团所知了。整个下蔡县有资格得知这个消息的可以用一只手数的过来。这位下蔡县尉正是那三四人中的一位。

    当然以他的级别,是不可能得知被劫持走的就是张绣集团的谋主贾文和的。不过现在不论怎样,这件事现在是终于结果了,而且自己也能沾上一点光,这对于自己以后的政绩升迁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贾诩和吕伶在下蔡县城也只是稍歇了两个时辰,并没有在下蔡县令一众官僚的

    热情挽留下在下蔡过夜,当天便在后续赶来的上将李通部的护卫下返回了寿春。

    贾诩前脚刚走,这边袁耀用马匹驮带着四名不同程度轻重伤的下蔡县衙差役也到达了下蔡县城。不同于对待贾诩甚至对待所谓寿春千金吕伶的态度,尽管从现状而言袁耀袁宫令是在营救贾大夫一事上建功的,但是下蔡县府上下还是注意着与袁大公子保持着一定距离。

    次日,袁耀也是返回了寿春。一如既往的,寿春上下没多少人主动搭理这位依仗父荫的袁大公子。尽管从前一夜寿春城已经传开了,最后是那位平日里撒泼无赖的寿春宫尉用苦肉计救的贾诩贾大夫。但除了袁耀的亲叔父袁胤,仍旧没一个多余的寿春文武给袁耀好脸色。

    哼,本来就是你叔父袁胤袁宫令一时疏忽放出的许褚,这才使得那位鬼才兴风作浪起来,现在由你这个亲侄子填补疏忽弥补责任,本就是应该的。不找你和你叔父玩忽职守责任实在是因为贾文和贾大夫慈悲心肠放出了话,不追究你没有逮住那位该死的贾夫子和虎痴许褚的责任已经够给你脸了,现在还想要好脸色看?

    不论怎样,这件恶xingshi件造成的风波还是很快过去了。贾大夫少了贾夫子,多了家人族亲,每日更是深居简出。袁胤袁耀叔侄保住了饭碗,一个仍然每日更加兢兢业业,另一个却是不改以往的放荡浪羁。

    只是相比以前,有些不便出行的阴雨天,袁耀袁公子却是时常一个人伫立在光禄大夫府门外的一个小巷子里面,抚摸那把当时从半死不活的郭嘉腰间卸下的古朴匕首,眼睛看着贾府府门处,回忆着那短暂却差点让袁耀下巴惊掉下来的十秒钟。

    袁耀不知道的是,许昌从此却是多了一个夜间时常难以入睡的青年公子。经常是一闭眼,这位青年公子脑中就会浮现那张精致娇嫩的脸蛋,然后立刻后背冒汗全身上下抽搐惊颤。

    建安三年十一月,孙氏老将程普率军助荆南张羡军大胜蔡瑁张允领衔的刘表军,并一鼓作气将其赶回荆北。荆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至此完全脱离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之手。

    十二月,张绣将昔日江东世家豪族名下土地整合完毕,并以其为利诱使山越部族迁出山区,准其与汉人同等权利,并在诸多方面给与其便利,致力于同化山越。

    没有张绣在的淮南异常平静祥和。同月,因为徐州稳固,张辽与高顺辞别刘关张三兄弟,撤军返回淮南。

    堪称分水岭的一年的建安三年就这么过去了。曹氏集团没有延续上一年迅猛的扩张势头,实力不升反降,折兵损将但仍保中原霸主之位。

    至于河北袁氏集团却是进入了一个实力的快速提升期,带甲数十万,精兵良将智谋之士一应俱全,雄视九州,紧握决定天下局势走势的主动权。

    最令人惋惜的当属江东孙氏,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在众人都看好之际却是骤然衰落。甚至于一代小霸王孙伯符也是英年早逝。

    孙氏的衰落与一蹶不振相对应的是张绣集团的起势。

    在蕲阳之战前,大多数人都判定张绣能够占据淮南不过是逞一时之勇。果不其然,蕲阳之战张绣军的惨败证明了张绣的稚嫩。但是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张绣居然能够活生生上演一出绝地反击,硬生生从曹操手下扳回了一局。

    当然这时候还是没有太多人看好张绣的前景。淮南虽说有山川之险,但是位置却实在不便于展开扩张。北有强敌曹操,南与江东相隔大江。西与刘表还有十万大山相距,东边的刘备因为唇亡齿寒鹬蚌相争的关系也不能动。

    但是莫名其妙的,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完全是莫名其妙突然的,张绣不费多大气力就占领了民殷地富的江东之地,一个不注意却是一跃成为了足以叫板曹袁的一方势力。

    另外刘景升和刘玄德两位汉室宗亲势力集团的大起大伏虽然出乎了世人的意料,但是孱弱无志的刘表的衰落和矢志匡扶汉室的刘备的崛起其实倒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征曹操() 
时间进入建安四年,黄河南北袁曹两方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的对峙状态。边境地区摩擦和规模的冲突已经是一种常态,两方的主力军卒更是摩拳擦掌枕戈待战,但是对于两岸的民众来说,却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曹操所统属的河南之地,从当年黄巾起义至今已经饱受了将近十五年的动荡战火。尤其是曹操统治以来,每年的战事连绵不断,民众饱受征兵纳粮劳役之苦,愈显凋敝疲敞。而一河之隔的河北,虽然战事也不少,但是却不像中原地区这样的频繁和反复。看看袁绍一统河北的过程就知道了,不外乎就是先夺了韩馥的冀州,然后困死了公孙瓒打趴了张燕而已,能用政治手段解决的绝不用武力解决,跟中原走马似的高强烈度纷杂战局没有一点可比性。

    是故,河北民众在大战之前的生活却是较为平静的。并没有十室九空般的兵役徭役,也没有压到人眼黑般沉重的纳粮赋税。九成九以上的河北人士对于即将爆发这场足以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并没有多大的担心。毕竟目前河北的实力实在不是区区一个曹操能够抵挡的。

    如果是一年之前,你曹操扼占南阳,全据司州、兖州、豫州和徐州那会儿,袁绍确实没法将你曹操一口气吞并掉。但是现在呢,你曹操不仅没能平定淮南一统中原,反被张绣反噬一口,元气大伤之际又逢刘备倒打一耙,现今虽说还有为数尚众的人马,但是确实明显的下了一个台阶。

    反观我袁氏,一直秉承着稳扎稳打休养生息的发展策略,虽然一统河北的速度实在有些慢,但是却胜在使得河北大致保持着稳定,保留了不薄的底子。现在更是调养了过来,兵甲百万,骑数万匹,钱帛粮谷不可胜数,帐下贤才良将济济,更兼我袁氏威德声满天下门生故吏遍九州,不说拿下区区的中原,按这样的稳中求进的趋势,四世三公五世而为帝都不是什么问题。

    是以,建安四年二月,袁绍于邺城高调举行了祭天誓师大典,第二次出师南征。

    袁绍这一次的出兵显然不同于上次的突然宣战又仓促休战,却是整合了河北四州的主力兵马,摆出了一口气做掉曹操的架势。

    这一次仅仅是一个打头的先锋,就是派出了十万军马!要知道,上次袁绍突然宣战,派出的前部总数也不过数万人,攻占黎阳前后的兵马总计也不过三十万兵马!

    十万的先锋军还不止,这一次,昔日与曹操并列西园八校尉现今位居河北大将之列的淳于琼,在这十万先锋军中却是不过位居副将之职,这次担任先锋主将的,却乃是袁绍帐下被誉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名将——颜良!

    不仅仅有超高配置的主副将,这一次袁绍还特意给先锋军配置了一位军师。需要注意的是,这位军师可不像一般的监军参军是没什么决定权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却是在袁绍的智囊团都算重量级人物的——郭图郭公则!

    因为黄河重港黎阳已经落入袁绍手中,所以颜良的任务就很简单了,进一步扫清曹军在河北的势力据点就行,如果能重创曹操派来的前军那是最好。

    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颜良领军南下直扑曹操手下东郡太守刘延的驻地——白马城。而袁绍则慢悠悠领着河北军主力从邺城往黎阳挪动。

    刘延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被曹操派到这东郡这种虎口般的地方来,那边袁绍刚有誓师出发的样子,这边的刘延便接到了线报,一边连夜密告许都一边通告附近曹军将领。

    曹操放在河北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曹军中以严谨慎行闻名的良将于禁,事实上于禁比刘延更早得知袁军的动向,接到信报就率部朝着白马城移动了。

    颜良行军很快,在许都给出回信之前就包围了白马,既不做任何的歇息,更不等攻城器械运到,直接开启了狂攻速战模式。

    守在城内的刘延和于禁也是没话说了,人家颜良手下可是实打实的十万人马,而他们两人合计才数千之众,说到底人家确实有强攻滥打的资本。

    既然许都方面还没有传来任何的指示,刘延和于禁也只能固守白马城这现今唯一的曹军在黄河北岸的据点了。这两人倒没有一个人自恃自身武勇,因此也从不主动出城作战,两人合作无间一起埋头只顾守城,倒是没给只用梯子和绳索攀爬城墙的袁军机会。

    曹操集团的运转效率是极高的,在经过短暂的小型商议过后,曹操一挥手,直接让麾下大将披甲上马,不用开什么劳什子的誓师大会,直接点兵北上抗袁。后勤粮草什么的也不用去规划,留守的荀彧荀令君总是曹老板的坚实后盾。

    只是相比河北袁绍的兵马规模,北上的曹军的兵马数量实在可怜。虽然说算得上倾巢出动,但满打满算不过十几万人马,也就比人家袁军的先锋多那么区区几万而已。实在是不看则已,一出动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堂堂中原霸主的军队也这么寒碜了。

    只有这十几万人马,曹军也就无所谓什么前锋后军了,直接一股脑在曹操统领下直扑往北。

    在现在的曹操眼中,蚊子腿都是肉啊!黄河北岸还有上万的兵马和数万的人口呢,能在河北铁骑下挽救回一点是一点,现在四面吃紧的局势可是容不得一点浪费。扼守南阳需要兵马,稳定新归服的关中也需要人马,防备那狼狈为奸的张绣和刘备背后捅刀子更需要兵将,哪里都没有多余的人手啊!

    上一次,袁绍宣而不战的原因曹操是已经想明白了的。无非就是想先让他曹操和刘大耳先血拼消耗一波,然后他轻轻松松率三十万人马直接挺占中原。当然,刘备不傻,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在占据了彭城下邳等徐州重地要郡之后就止步了。而曹操自己更是清楚,经受了寿春之败的曹军主力在淮南张绣军的旁视之下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完胜拥有人和之利的刘大耳。

    那么,最好的结果那就是不打徐州了。打了徐州,不论输赢,那么最终不管是自己,还是刘大耳张文锦之辈,都没有在袁绍手底下撑一击的实力。与其这么轻松便宜了袁绍,还不如大家相互之间都有一些默契的好。

    当然,袁绍出动了三十万人么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只有一个目标,除却坐收手渔翁之利的目的,袁军也需要在正式发动中原之战之前拿下黎阳这座黄河重港制造停泊足够的船只来保障必需。

    只可惜最后次要目标达到了,主要目标却是远远没达到效果。

    既然能用的的政治伎俩和手腕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