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海孤狼-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倭寇正在增兵;我也知道,他们想一举拿下南京,好让我们亡国,但坚守苏州河沿线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上海才是各国关注的焦点,放弃上海,正在进行的九国公约会议将会大受影响,世界观瞻亦于也我大大不利。我决定了,明日就去前线走一走,去跟将士们说说坚守上海的道理”

    常凯申几次去上海都危险重重,他此言一出在座等人当即色变,徐永昌:“上海炮火纷飞,委员长亲上前线,万一不测国家如何抗战?”

    “委员长万万不可去前线!”冯玉祥也抢着说话,“日本飞机、日本大炮都厉害,万一不测这政府肯定要投降,前线将士的鲜血都白流了!”

    冯玉祥大大咧咧,故作糊涂,他也听到过常凯申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与日和谈的消息,可这种事情他也不好当面质问常凯申,只好在日常的言辞举止中指桑骂槐,如同之前骂陈绍宽海军不抗日一般。

    冯玉祥大大咧咧完,陈诚忽然站了起来,“委员长若亲临亲信,我也随之亲临前线!”

    “修辞!”说话的何应钦,“委员长怎可能亲临一线,置身险地?你是左路军敌前总司令,也不该上前线。委员长的意思很明白,就是上海再撑两个星期,待九国公约会议结束,或临近结束。这你难道都做不到?”

    “可吴福线、锡澄线必须先入驻士兵,进行野战筑城作业。不然到时无法防守。”事关几十万大军后路,陈诚不得不咬牙坚持,提前预设野战阵地是没办法的办法了,不如此,那国防线根本就守不了多久。

    陈诚咬牙坚持,常凯申则执意要上海坚守,善于圆场的何婆婆道:“委员长,修辞也不是说上海不能继续坚守,而是要求在坚守上海的同时,国防线也要提前做好准备。”

    何应钦点明陈诚的意思,常凯申板着的脸才稍微好看一些,不过陈诚却道:“提前预设野战工事不能调动与上海战场有关的人力物力,不然上海难以坚守。”

    何应钦本想直接让补充上海的援兵在吴福线、锡澄线上挖工事,不想陈诚早就想到了此点,不说人,就是物资也不想放松一点。徐永昌道:“修辞的考虑未必不妥当,只是这人力从哪里来呢?”

    “发动军民是否可行?”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建议道,为了不使得惹麻烦上身,他看了冯玉祥一眼,道:“遍关国内诸军,以西北军工事修的最为牢固扎实,要在国防线上预设工事,此事我认为非冯长官监督不可。”

    对于抗战,冯玉祥就是扯扯嗓子的局外人,现在顾祝同居然要他修工事,他倒有些乐了。他正要说话,常凯申道:“胡闹!倭寇占领华北,玉祥兄北方还有要务,怎可能在国防线上监督工事。此事我看就交给你了。”

    本想让冯玉祥负责工事,省得他骂骂咧咧、装疯卖傻,只是华北沦陷后山东变得极为关键,山东省长韩复矩就是西北军出身,冯玉祥这个老长官肯定说要上门劝说一通的。

    “是,委员长!”顾祝同心中暗骂一句该死,这弄来弄去还是第三战区的事情。

    抗战最高统帅部的军事会议其实就是情况通报会,而不是策略讨论会,就是有讨论也仅仅是针对常凯申的意见进行完善补充。因为讨论的都是陆军的事情,陈绍宽和陈季良一直不说话,待白崇禧提到长江防御,常凯申和才蔼笑道:“厚甫啊,江阴要塞是南京城防重中之重,你看否还要加强一二?”

    “报告委员长,暂时不用加强了。”陈绍宽道。陈绍宽余光扫了欧阳格一样,道,“只是,上海到江阴段还应该加强防务。”

    “这个我是知道滴。”常凯申不由也看了欧阳格一眼,上海到江阴这一段都是电雷学校在负责。虽然电雷学校这几个月的功劳不能和海军相比,可毕竟是嫡系,他还是要护着的。“电雷学校都是小型鱼雷艇,上次也有击沉倭寇登陆艇的战绩,当然这不能和海军相提并论,但阻止敌人沿江登陆还是能做到的。

    上海,整儿观之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地方,东面我们就不要管了。南面,也就是杭州湾北部,海军已经击退了倭寇的迂回,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北面,也就是长江,电雷学校也狙击过一次倭寇登陆,迫使其不得不转进到吴淞口。两面都防住了,倭寇就只能从上海正面攻来,这就是要体现国民革命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了。”(。)

第一百零三章 傻眼() 
中山门外四方城的小平房一栋极为普通的建筑,但因为常凯申的入住,这里瞬间变成整个抗战的中心。简陋的清水房虽无装饰却很干净,与憩庐一模一样的师生合影挂在墙上,两侧是一红一蓝的国旗和党旗。房间里没有别人,只有特务处的戴笠在躬着身子说话。

    “校长,柏林那边暂无消息。乃健主动联络对方后,对方转告高野先生的意思:金山卫日军损失太重,军部已经开始对泄密事件进行彻查,有关军队行动的一切消息都进行遮蔽,近期是难以提供情报的。不过”戴笠抬起头看着常凯申,小心的道:“不过,高野先生认为我军于上海死守实为不该,他希望我军能后撤依托防线防守,让日军知难而退,从而最终消弭战事。”

    昨天的军事会议上,听说校长又因为死守上海的事情发脾气,还说要亲自上前线,去告诉士兵守上海的必要。所以此次转述高野六郎的建议,戴笠有些忐忑,生怕常凯申会发脾气。

    常凯申正在喝一杯白开水,闻言只是浅笑,“我看是我们在金山卫把日本人打痛了,高野六郎也心疼了。他要我们撤退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让日本占领上海,削弱我们在九国公约会议上的影响,破坏马上就要到来的国际制裁。高野是爱钱,可他不管怎么样都是个日本人。”说到这里他笑容更甚,道:“这次大捷我奖励高野的一万英镑他拿到怕也会哭笑不得吧。”

    金山卫战果实在太大,在见到日军俘虏和尸体照片之前常凯申犹自担心下面虚报,昨日他终于见到那两千多日军俘虏和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尸体照片,一激动当即就批了张手令:奖励高野六郎一万英镑。虽然肉疼,可激动下,他还是不犹豫的给了。

    常凯申自娱自乐,戴笠也只得干笑相陪。他道:“报告校长,高野所说军部彻底调查泄密事件确有其事,大捷的第二天,参谋本部次长多田骏中将就已辞职,还听说有士兵冲进他家里开枪刺杀,现在是生死未卜。”

    “多田骏?”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对方既然是参谋本部次长,想来应该知道第10军的登陆计划。不过常凯申却不知,此人在日本军中属于对华不扩大派,石原莞尔的信徒。这次第10军被早有准备的中国海军伏击,使得两个半师团、第四舰队半个舰队全军覆没,虽中方公布的消息表明中国海军于金山卫一线早有布置,但扩大派军事课长田中新一、作战课长武藤章等人还是以泄密为由,威逼所有不扩大派的参谋辞职。

    参谋本部如此,军中也是如此,所有不支持‘支那一击论’的将领全部解职退入预备役。这段时间日本政府、军部之所以平平静静,只有民间报纸和各种集会在痛苦哀嚎,‘惩膺暴支’和‘诛杀****’的呼喊一同响彻日比谷公园,真正的原因是日本国内正在清洗调整,一旦完成这个调整,那战事将比现在更为惨烈。对这一点常凯申是知道的,南京和日本人接触的几条线中,也受金山卫大捷的影响,之前的谈判已经难以为继了。

    “让唐乃健想办法说服高野,获取日方情报。”沉默片刻的常凯申强调道。“实在不行,可以提高报酬。”

    “是,校长。”戴笠心中苦笑。可校长的脾气他非常清楚,此事只得先答应再说。

    戴笠如此作想,下午苏州河前线,接到常凯申电话的72军军长兼88师长孙元良也如此作想。

    “是,委员长,我军全体官兵都士气高昂,武器装备也充足,对,是,肯定可以守住!肯定可以守住!!”孙元良即便是接电话也是昂头挺胸,说话干练有力。须臾,电话终于挂断,他才大大松了口气,挺着的胸也塌了下来。

    “校长的电话”回到隔壁,看着前来告辞的杜聿明,孙元良满脸苦笑。“你也看到了,打什么打,部队里全是一群没有训练枪都开不利索的新兵,身体素质、战术素养也不行,跟以前的那些兵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武器装备就更不用说了,补充上来的都是些什么破东西!可校长要守,我总不能让校长不高兴,这就”

    常凯申的电话直通前线,他的脾气和战况息息相关,当然,战况只是影响其心情的一个要素。心情好也就罢了,心情不好要是谁忤逆了他的意思,当即就是一顿训斥。久而久之前线将领也就学乖了,常凯申要听什么那就说什么,绝不说一句他不爱听的话。最后真要是丢了防线,那就想办法塘塞过去,然后哭诉部队损失惨重,‘非是不愿实则不能也’,同时请求其他人出言相救,如此下来,最多是个撤职处分。真正苦了的是前线士兵,只有他们才是常凯申荒唐作战计划的执行者,而常凯申的荒唐计划又是因为这些将领不得已的‘欺骗’。

    这些孙元良不说杜聿明也懂。他的装甲团之所以硬被张治中派去打巷战,不正是因为张治中无法完成此前攻占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荒唐计划吗。常凯申电话里一不耐烦,张治中就只有抓到什么是什么,有用没用先投进去再说,结果就是日军一通舰炮,冲进去的坦克车组全部死绝。当然,这种逻辑杜聿明是不会说的,不但不会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没有张治中的屡次赏识,也没有他杜聿明的今天,至于违反原则,用部下的血肉性命去报答张治中的私恩,这样做对不对,杜聿明从来就这样想过,毕竟在他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前线还要守多久?”杜聿明给孙元良递上一根烟,自己也叼上一根。抗战以来,两人的烟瘾都越来越大。

    “老头子说要两个星期,要等那什么大会结束才能撤。”孙元良翘着腿抽烟,又对杜聿明打量几眼,很是羡慕。“还是光亭兄好啊,一下子就弄了一个装甲军团。”

    “不说军团,是军。”杜聿明更正道。装甲团扩成从装甲军,他是高兴,可也担心别人嫉妒。并不只有装甲团在上海死战,很多后方调来的师都打没了,甚至连番号都取消了,相比之下,装甲团能扩编真是太幸运了。

    “一个团就有四十多辆坦克,那你一个军有多少坦克?”孙元良饶有兴趣的问。八月的时候,装甲团一晚上打到汇山码头,让全军都吓了一跳,这也是会战前期最大的亮点。

    “这个”杜聿明斟酌了一下,最终觉得不说孙元良以后也会知道,还不如现在就说,他当下道:“欧洲那边订的六十五辆坦克已经到了,苏俄那边也订了八十二辆,也快到了,但这样装备一个师还不够,所以欧洲那边还需要再订购几十辆才行”

    1938年国府曾经在意大利订了一大批重新涂漆扮作新货的废物,所以李孔荣在后续的电报中告诫杜聿明切不可要意大利坦克,于是最终订回了捷克坦克。其实捷克坦克也不是很适合中国战场,但相较根本就不像坦克的意大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