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然不列排比句,最败兴也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规划”拿出来说事,那会让人笑话。然而黥布却尤为喜欢显摆自己的“人生规划”,他的回答一点也不背藏,很直接。他绝对算是个真男人、真坏蛋,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是个有为青年。

    他的回答只有四个字:“想当皇帝!”纵观古代史,这四个字,可能是所有造反人士共有的目标,但真正拿出来说事的,似乎只有黥布一人。

    刘邦和黥布这两个人明显一对活宝,打仗期间还能逗乐,着实让人佩服。

    这一下,可把刘邦的肺给气炸了,在城头破口大骂,连着向城外吐了几口浓痰。

    每次在史书中看到这个场景,我就想笑。真弄不明白刘邦是什么心理,仗打到这个程度还煞有介事地叫黥布过来说话。你说既没有喇叭,又没有扬声器,爬城头上,扯着嗓子和下边的黥布聊天,真是太有才了。况且这种场合下的聊天内容,想都不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黥布再不济,也不会当着自己的小弟们的面,向你刘邦承认错误。刘邦的这个行为,完全是在没事找抽。

    刘邦愤怒了,因此他准备来真的了。

    随即,刘邦下令大军冲出城门,和黥布决战。而与此同时,曹参所率的齐国大军也及时赶了过来。在刘邦和曹参的里外夹击下,黥布被打的溃不成军,只好沮丧地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看来,话不能说的太满。黥布这次把牛皮给吹破了,结果扇了自己的脸,弄了个鼻青脸肿。

    但纵然到如此地步,我依然认为黥布的能力是过关的,因为在他逃跑的半路上,还会不失时机地捣鼓那么几下,给刘邦等人一些难为。黥布跑一段路后,停下脚步,整军再战,结果还是被打的溃不成军,然后接着逃跑;这种场景仍在继续,再跑、再战、再败、再跑。这个循环往复的表演,黥布搞了好几次。大败了的黥布能搞出这种场面,真令人匪夷所思。

    随着黥布一连串不成功地表演,输光了几乎所有的本钱,最终只带了一百多人逃到江南,成了一个名副其实地流窜犯。

    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及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人就是长沙王吴臣。

    吴臣派人前来,称要率军退避南越,请黥布过去继续革命。

    吴臣是黥布的大舅哥,这个时候提供一些帮助似乎在情理之中,然而,吴臣并不是个能靠得住的人。我们在前边是介绍过吴家父子的,纵观吴芮、吴臣父子一直以来的表现,想都不用想,吴芮这次伸手,将又是一个圈套。

    然而黥布顾不上考虑这么多,走投无路的黥布跟着信使,马不停蹄的跑到了番阳。刚到这里,就有很多抄着武器的“农民”冲了过来,结束黥布的性命。

    吴臣这个人,十足让人恐惧。他的心机太深,处处使坏,但从不露破绽。就如这一次,他派人围杀黥布,但又怕失手,因此把这些人打扮成农民。成功了,是他吴臣的功劳;失败了,是老百姓在作乱。不管黥布能不能活着来到吴臣的面前,他吴臣都是稳稳当当的。

    吴臣随即提着的黥布的脑袋跑到了刘邦的跟前。在吴家父子两代人共同的努力下,阴了臧荼,杀了黥布,终于得到了刘邦的认可。在刘邦最初分封的异姓七王中,吴臣成为唯一一个没被收拾的人。

    讲到此,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汉初异姓王实际是八个,刘邦称帝前分封了七个,后来灭掉燕王臧荼后,封卢绾为燕王。也就是说,直到黥布被杀,还有两个异姓王爷存在,一个是长沙王吴臣,另一个就是现在的燕王卢绾。当然,卢绾虽然和刘邦的关系很好,但不怎么能混,最终他的结局也不是太好,这在随后,我们是会介绍到的。

    二是黥布被灭后,刘邦随即封小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这是个很个性、也很嚣张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那个勾引少妇的贲赫也混了个“期思侯”的称号,更夸张的是,还混了个自然死亡。

    黥布是个狠人。他杀过很多人,其中包括战俘、包括领导(熊心)、包括下属;他立过很多功,无论是为项羽,还是为刘邦,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最终他还是被砍了,他的被砍因他的小妾而起,但归根结底还是受他性格决定的。因为他太冲动、太暴躁、太嚣张,无论他取得过多大的成就,还是做过多少的坏事,最终都是为别人做些嫁衣而已。他实际上只是个高级打工仔。而他自己却恰恰认识不到这一点,他认为自己很牛气。

    黥布造反这件事情,我们终于介绍完了。然而刘邦没准备消停下来,另一个老实人的悲催生活,要开始上演了。

第九章日落长河—(一)萧何的痛苦(一)() 
在介绍老实人悲催生活的开始,还有一件小事是需要交代的,因为这件事情,将关系到燕王卢绾以后的生活状态。

    按理说,这种小事是应该到卢绾表演时再加以介绍的,可我不愿意打乱事件的先后顺序,希望能够展现当时的全貌,因此,在反复考虑后,还是决定在这里先把这件小事交代一下。

    事实上,就在黥布造反的期间,还有一个老朋友也没闲着,这个老朋友就是陈豨。大家可能会疑惑,陈豨不早死了吗?怎么现在又蹦了出来?

    实际我们在陈豨闹腾那一节中已经提到过,当时刘邦亲临代地,着着实实把陈豨揍了一顿,但并没能要了他的命。陈豨挨顿打后,一口气跑到了冒顿的面前,继承了韩王信的事业。

    待刘邦返回长安后,陈豨又跑了回来,在代地频繁骚扰,流窜作案,做出来的事情都不太地道。陈豨这段时间虽然蹦跶比较厉害,但只是在城墙外搞搞游行,捎带抢点生活日用品,并没有闹出大的动静。

    直到黥布造反后,陈豨第一时间嗅到了异样的气息,及时派人联络黥布。这一次,他们一拍即合。

    下边的剧情就有些老套了。黥布在中原腹地革命,他陈豨在边疆要塞闹腾。虽然刘邦又搞了一次和亲,稳住了冒顿,但挡不住陈豨闹腾的脚步。当然,冒顿本人还是睁一眼闭一眼,鼓励着陈豨的行为,期望着坐收渔利。这对冒顿来说,应该算是“以夷制夷”吧。

    不幸的是,陈豨虽然爱闹腾,但成效不明显。刘邦三下五除二收拾掉了黥布,他陈豨依然在代郡城外搞游行,没一点实际进展。

    纵然如此,他的行为还是惹恼了刘邦。剿灭黥布后,刘邦派周勃、樊哙率军,又一次北临代地。

    这一次,陈豨没能逃走。因为周勃此来大致分为四步走——引诱、包围、分割、屠杀,一阵连环拳过后,终于在灵丘要了陈豨的命。

    陈豨死了,但他的小弟们并没死绝,还有很多人当了俘虏。其中一个俘虏在写汇报材料时,交代了一件极为隐秘的事。这件事情,定性了卢绾的结局。

    这件事情,让我们到卢绾亮相时再进行介绍吧。现在该让我们这一节的主角亮相了。

    主角就是萧何,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萧何这个人,我们在前边单独设章节介绍的次数比较少,这对他有些不公平,但也很无奈,因为这是他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丞相这个职务,听起来似乎很牛气,但通常情况下是在给皇帝差屁股。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后世的霍光、曹操、张居正之流,就有些特殊,这些人干脆一屁股把皇帝挤过了一边,自己大摇大摆地表演了起来。但总归来说,开国皇帝面前,这种情况是没有发生过的。

    这些年来,一直是刘邦在台面上表演,萧何很不幸地在幕后服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成效显著,也深得老大认可。

    如果剧情一直按这种套路演绎下去的话,相信萧何同志会很不幸地在我这本书里,被单独设章节的机会将少的可怜。

    但幸运的是,刘邦那个主演兼任着导演,经过他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把萧何拉了出来,站在了舞台的中央,逼着他进行表演。因此,我也只好配合他一下。

    对于萧何,刘邦是比较信任的;事实上,也是一直被怀疑的。在刘邦的心里,没有绝对的信任,只有相对的。“信任”和“怀疑”在刘邦身上成功地实现了对立统一,至于哪个方面占据主导,需要看背景因素和对方的行为表现。

    对于刘邦的这种性格,萧何是深有体会的。

    应该说,萧何从始至终,一直体会着刘邦的这种“对立统一”。只是在过往,“信任”的一方占据优势;而在“黥布”造反之后,“怀疑”的一方占据了主导。这也是我之所以在此专设章节的缘由。

    为能搞明白刘邦,也为能讲清楚萧何,我们还是从事情的最开始说起吧。

    萧何坐上这个丞相的位置比较早,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萧何就被刘邦任命为丞相。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干到死。要是没有两把刷,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萧何的作为是对得起这个岗位的,甚至可以说他是这个岗位上的佼佼者,能和他比肩的虽然不少,但也并不算多。

    刘邦早期忙着和项羽争高下,萧何就义不容辞地搞后勤。老大前边打群架,丞相后方搞支援,配合的非常默契。由于刘邦长期出差,因此萧何长期监国。应该说,能干这份工作,是深得老大信任的。

    然而,萧何还是感受到了刘邦对他的怀疑。总的来说,这种境遇他碰到了四次,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第一次感受,发生在刘邦和项羽京索对峙时期。

    刘邦彭城大败后,一路溃逃,幸得韩信巧谋划策,在荥阳、成皋之间拉成防线,挡住了项羽的步伐,开始了几年的对峙。

    那是一段极其艰苦的日子,在这段日子里,刘邦依靠身边所有的人,也怀疑着身边所有的人。这些人中也包括萧何。

    刘邦耍手段是一流的,当然,他表现自己怀疑的方式也是一流的。当时刘邦坐镇荥阳,亲临战场,时不时还要和项羽搞一下肉搏,应该说这是一件非常辛苦和危险的工作。

    然而,他觉得自己做的还够不好,还没有待在老家的萧何干的出色。因此,他隔两天会派使者返回关中,慰劳丞相,表达自己对萧何的感激和慰问。

    刘邦的这种举动,传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就有人及时窥见了其中的奥妙。

    一个被称为鲍生的人替萧何分析了其中的关巧,“大王亲临险地,风餐露宿,却对丞相屡次慰劳,此见疑也。”

    鲍生的话让萧何一凄。的确,刘邦的行为的确耐人寻味。随即问道:“奈何?”

    “可遣子孙兄弟于前线军中,如此,大王定将释疑。”

    随即,萧何将全家成年男丁,送到了刘邦的面前,开始为老大的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也许你可能会认为,萧何全家跑到前沿阵地,生存环境比较危险,活命的机会将很小。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些人跑来后,刘邦根本没舍得让他们去前线和楚军对砍,而是留在了身边,干起了文秘、护卫之类的工作。待着老大的身边,危险系数并不算太大。

    萧家老小能够享受这种待遇,是很好理解的。

    对刘邦而言,这些人的存在是一个筹码,这个筹码是保证萧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