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门后。韩安国还没站稳,就听刘嫖没好气地斥问:“梁王违制,惹得太后、皇帝发怒,作为臣下不进言劝导,来此何为?”

    前边介绍过,韩安国文武全才。不但是打仗的能手,也是个说话的高手。更是个演戏的行家,只要给他些许机会,就能牢牢把握在手心。他的表演开始了。

    这位老兄“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无需酝酿就声泪俱下,“为何梁王的孝心和忠心,竟然不能太后和皇上体察?”

    韩安国的开场白反而让刘嫖一愣,半天没回过神。明明是梁王违制,可在他的嘴里却成了太后和皇帝的不是。颠倒黑白的能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强。

    没等刘嫖回过神,韩安国接着说话了,“七王之乱时,梁王每想到太后和皇上身居关中而诸侯作乱,就双眼落泪。为此跪送我等六人,率军击退吴楚,这是梁王之功啊,现在太后却为一些苛细礼节而责怪梁王。”韩安国先把梁王的功劳摆一摆,捎带也让自己亮了亮相,还顺便倒打了一耙,一举多得。

    刘嫖毕竟是女人,心肠有点软,联想梁王在七国之乱时受过的委屈,态度缓和了下来,咧嘴笑了笑,“哪也不应出入清道、私用违制车架,惹太后和皇帝生气,老三到底想干什么?”

    韩安国是个成了精的老狐狸,刘嫖脸色的些许变化根本逃不过他那双老眼。闻刘嫖如此问话,他心里有底了。他相信接着再说出一段话,眼前的这个难题将迎刃而解。

    韩安国的话是这样说的,“梁王的父兄均是皇帝,见惯了大场面,出入清道自是常理。且梁王的车架锦旗皆皇帝所赐,他在偏远小县奔驰炫耀,也只是让天下人知道太后和皇帝对他的喜爱。这片孝心和忠心,却让太后和皇帝不悦,实为罪过?现在梁使来朝,均被责问,梁王恐惧,日日流泪思念,正不知该如何是好。”

    刘嫖早被他唬得一愣一愣,怎么听都觉得顺耳。原本觉得刘武搞的过火,只差送给他一个“造反”的评语。可经韩安国一番说辞,梁王的行为反倒成了应尽的本分。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是“逆贼”还是“忠臣”全凭嘴说,只要你会讲话,麻雀也能变凤凰。

    刘嫖本想挑个毛病出来,可张了张嘴,却没找到合适的措辞。最终却说问了一句,“此是梁王真心?”

    “句句为实,请公主明察。”

    当然,刘嫖肯定事明察不了了,因为从她心里深处认同了这句话。并且很快返回了长乐宫,把这段说辞讲给了太后。

    窦漪房一听也很高兴,当即表示,“我要亲自把这些话转告皇帝。”

    事实证明,这还真是专治疑难杂症的一段话。刘启听完后,做出了个举动——向太后脱帽认错,并且表示,“兄弟未能互相劝导,给太后舔忧,朕之过。”

    刘启的办事效率不是盖的,当他就召见了所有梁使,并大肆赏赐。窦漪房更是高兴,用自己的小金库赏韩安国千金,表示感谢。

    不得不佩服这个人,在京城晃荡了一阵后,凭借一句话就让刘启减轻了对刘武的猜忌,更促使俩人关系逐渐好转。应该说,韩安国的成绩斐然。从此,他声名鹊起,也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但对刘启来说,对梁王的信任是有底线的,底线就在“储君”两个字上。只要梁王不争储,兄弟俩的关系就不会坏到哪里去。(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 
韩安国做好前期的铺垫后,刘武也适时进京,就双方关心事宜进行了开诚布公地交流和探讨。刘武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拥护刘启领导,承认刘荣的合法地位,自己无意搅局。刘启表示赞赏,对其已往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现有的地位和权益予以认同。然后双方拉了拉家常,套了套近乎,再一连办几天家宴,搞的热闹非常、皆大欢喜。

    打压了刘嫖、摆平了刘武,刘启似乎顺利解决了这次“争储”事件,没有人敢蹦出来对刘荣的合法地位提出异议了。

    栗姬就是这么认为的。应该说,自从一系列“利己”的信号传来后,她高兴了起来,又渐渐恢复了自己以往的自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娘胎里带出来的东西,的确不容易改掉。

    在这阵兴奋劲的误导下,她没去认真揣摩皇帝的心思,更没去忖度自己为何捅了篓子却依然能够平安无事。当然,她也是考虑过的,不过得出的结论很简单——皇帝宠幸。也不能说栗姬这么考虑是错得,只能说她把问题看的太简单,或者说她不太适合搞政治。

    伴随着栗姬的再次嚣张,刘嫖则扎扎实实地规矩了一阵。并非她要退出这场博弈,只不过还没找到合适办法而已。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虽然和皇帝的关系亲近,可皇帝在“储君”这件事上不卖他的帐;虽然深得老娘信任。可老娘一门心思在刘武身上。凭她一己之力想扳回局面的确不太容易。

    随着各方势力的暂时休整,整个长安城也恢复了平静。

    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而已。

    政治这种事,说简单点就是争一个位置排序问题。大家都想当“老大”,可就那么一个位置,不弄个你死我活是不了这个问题的。既然问题解决不了,就得斗争。斗争也有多种,有的明火执仗地对砍,也有的接连不断地阴招,也有一些会兼而有之。当然。对政治斗争来说,使阴招是必备程序和手段。如果没达到技术要求,千万别随便登擂台,若不然,自己是怎么死的都很难弄明白。

    栗姬没有弄明白。但有人心里很清楚。王娡就是其中一位。

    如果栗姬的处事方式可以用“简单”两个字来概括的话,王娡则应该用它的反义词。这是一个不显山漏水的女人,但绝对是绝顶聪明的女人。说出的每句话,做出的每件事都合情合理,却都暗藏杀机。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王娡终于出手了。

    不过王娡一如既往地隐藏在人群之后,“干坏事不留名”是她一贯的风格。

    王娡的办法依然很简单,简单到只有一句话,并且这句话还只是说给自己的亲妹妹王皃姁。

    也许有人会疑惑。王娡不去找栗姬干架,和妹妹谈什么心呀?然而,这也正是王娡的高明之处。

    要说人家俩姊妹。关系亲近是很正常的事情,聊会天也没什么大不了,何以会成为王娡的“办法”?

    的确,看似没什么特别之处,可关键是王皃姁此时的身份却很特殊。理由很简单——正当得宠。最近几年来,皇帝与王皃姁之间的感情极好。势头之强劲绝非他人所能比。更为关键的是,最近四年王皃姁一直没闲着。具体说来就是忙着生儿子,根本就没消停过。而且成绩斐然,四年时间四个儿子进账。

    应该说,目前这些妃子,王皃姁在皇帝的心中分量最重。也许又有人会问了,既然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这么高,为何史料对其的记载很少?其实这个疑问很容易解决——短命。仅那点有限的史料记载的很清楚:王皃姁生下小儿子的第二年病死。

    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女人活着,也许在汉朝随后的那段历史中,关于王娡母子的戏份会大打折扣。

    历史没那么多如果。

    但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这个女人为王家登上权力的巅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这一次。皇帝敲打一番刘嫖后,很多人都规矩了好一阵。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王皃姁的第四个儿子诞生了。当然,这也是刘启的小儿子。

    目前刘启已经38岁,虽然称不上是“老年得子”,最起码称呼一个“中年”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刘启对这个儿子极尽宠爱,并且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刘舜。“舜”是什么意思大家很清楚,应该说,刘启的心思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

    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王娡登门了。

    抱着婴儿极尽亲昵,开口道:“子聪灵。”

    一旁的王皃姁也很高兴。人家夸自家儿子,的确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可王皃姁的高兴劲还没过,抱着婴儿的王娡就轻叹一口气,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若不受制他人该有多好?”

    笑容僵在了王皃姁的脸上……

    老姐的意思表达的太明显了,脑子纵然再不好使,也能体味到个中含义。

    最终,这句话在王皃姁的脑子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

    虽然王皃姁没把这句话讲出来,但在心中却埋下了“阴影”。而事实证明,正是她的这片“阴影”,拉开了王、栗两家新一轮博弈的序幕。

    一年后,王皃姁在这片“阴影”的伴随下,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奄奄一息的王皃姁,躺在病榻上,紧握住刘启的手,留下最后一句话:请陛下善待吾子,若他日有过,也请陛下恕之。

    刘启痛苦地点了点头……

    王皃姁欣慰地咧了咧嘴,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在随后的日子里,刘启的确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对王皃姁的四个儿子极其宠爱。尤其是刘舜小朋友,更被格外娇惯,史料用四个字做了概括——骄纵怠惰。当然,如果有一天刘舜小朋友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大家也无需诧异,因为根源就在他老爹身上。

    “伏笔”埋下了,静待爆发的一天吧。

    而就在爆发前,刘启干了一件两年前就想干的事——公元前151年,废薄皇后位。这个默默无闻、一生无子的可怜女人,被毫不留情地碾压在历史的车轮之下,再也不会有人提起。(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 
王皃姁死了,薄姬废了。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件不相干的事,似乎撤不上关系。最起码就现有的史料来看,还真说不清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但还是发生了,发生的这么合情合理,那么顺其自然。

    这也许就是刘启的行事风格——不拘泥于常理。

    说来汗颜,刘启的行事风格,我是看不懂。

    当然,有一点还是值得欣慰的,因为看不懂的人绝非我一个。栗姬也可归于这一类。

    薄姬被废后,栗姬又一次骄傲了起来。的确,她是有资本可以骄傲的。

    儿子晋升“太子”时,其呼声曾一路高涨,大有直接上位取而代之的意思。可太后窦漪房却不合时宜地宽慰了一番薄姬,泼了栗姬一盆冷水,又让后宫恢复了平静。这让栗姬很是恼火。

    后来刘嫖在她身后下黑手使绊子,虽然一度令她焦头烂额,可最终结果却较为理想。皇帝不单“打压”了刘嫖,还捎带“解决”了刘武,一举稳固了刘荣的“储君”地位。这对栗姬来说,自然很有利。

    如此一来,栗姬的“声望”再度高涨,身边又一次聚拢了很多闲杂人等。

    也不能怪大家“势利眼”,只能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皇后”位置空了出来,紧接着会发生些什么事,似乎并不难猜到。

    整个事件也基本上按照大家的“猜测”发展着。

    讲到此有一个疑问产生了。两年前。真的因为窦漪房的一句话,就坏了栗姬的好事?我看未必,如果我揣摩的不错。两年前刘启之所以没急着提拔栗姬,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窦漪房的那番话,毕竟老娘的面子是要照顾到的。另外一重因素完全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