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往事-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颇有创意地在檄文里亮亮富:开铜矿、铸金钱;整军备、蓄粮草,三十多年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干这件事。由此可见,刘濞真有先见之明。早几十年前就知道将来会有个晁错要“削藩”。

    刘濞高调晒富,不是闲着没事干显摆来了,而很有目的性。说白了,是在鼓励大家结伴造反,并且还对每项造反成绩做了明码标价:斩杀大将赏五千金,封食邑一万户;斩杀列将赏三千金,封食邑五千户……

    还没怎么着呢就开始以老大自居。刘濞算是过了一次嘴瘾。

    弄到这地步依然没完,下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忽悠人的水平:我的钱到处都是。多得花不完,谁要立了功,根本不用来吴国取,我直接给他送过去。

    按照刘濞的说法。造反简直是一件很简单、很快乐、很赚钱的一件事,零风险、高回报,谁要不干就是傻子。

    在这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檄文最后,总结了六个字——诛晁错,清君侧。

    不得不承认,刘濞虽然是个大忽悠,但这个口号却提得挺响亮。按他的说法,自己搞出这么大动静,并不准备反抗朝廷。更不是要当皇帝,只是杀晁错而已。他刘濞好像是在大公无私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然而,就这么一个胡诌乱扯、谎话连篇的东西。还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檄文发到各路诸侯手中后,绝大部分人嗤之以鼻,可有一个人却动了心思。这个人是淮南王刘安。

    刘安的老爹叫刘长(刘邦的小儿子),就是前边把谋反工作搞成荒唐闹剧的那一位。当初刘长谋反不成被抓,汉文帝没砍他的头,反而要把他往深山老林送。行至半路。刘长觉得太丢人,绝食而死。

    四年后。刘恒为稳固帝位,也出于一片好心,把刘长的三个儿子找出来,将原淮南国一份为三,全部封王——长子刘安为淮南王,次子刘勃为衡山王,小儿子刘赐为庐江王。

    虽然大家都被封了王,但心境却不尽相同。刘勃和刘赐虽然对老爹的死很伤怀,但没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可刘安就不同了,耿耿于怀,一门心思想要谋反,而且整天瞪着两眼找机会。

    要说刘安这个人挺有与意思。做为一方诸侯,把自己的生活搞的很枯燥。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专好读书弹琴,并且文学造诣很深,还留下了一部很有名的书——《淮南子》,当然这是刘安集数千宾客共同完成的,非他一人所作。夸张的是这位仁兄还爱搞发明,豆腐就拜他所赐。说白了,这是一个生而已。

    俗话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刘安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造反这件事上,还要比老爹搞怪的多。

    刘濞的造反檄文传到淮南后,刘安激动万分——造反的机会来了。当即在吴使面前表态:发兵相应。

    说干就干。也不做准备,直接召集臣属,打开天窗说亮话,商议造反。

    他慷慨激昂地表完态后,淮南国丞相站了出来,“如要发兵,臣愿为统军将领。”

    听丞相这么一说,刘安乐了。难得丞相如此热心,积极主动地帮自己解决难题。既然如此,那就是你吧,反正我也不懂军事。

    就在刘安怀揣感激之情准备睡觉时,丞相有了举动。不过他的举动把刘安搞的眼花缭乱。

    丞相得了军权后,放出话“护卫大王”,并当即派兵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王府包围了起来,别说外人进不去,连刘安自己都出不来。

    接下来是修筑城墙,整军备战。但其选择的对手不是朝廷,而是刘濞。

    传檄竟然传出了反效果,是刘濞始料不及的。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檄文在另外一个地方竟也有相似的效用。

    这个地方是齐国。

    当檄文传到齐国后,刘将闾开始犹豫了。事实上,他这么多天来一直在犹豫。

    前些天刘卬撺掇刘兄弟造反,当时刘将闾就不太看好此事。现今事到临头,的确该做出抉择了。

    就在此时,济北王刘志慌不择路地跑了过来,斥退左右,劈头盖脸就问了一句,“真要反?”

    刘将闾一脸茫然,在六兄弟中,他俩关系最好,说话也很直接,“你说怎么办?”

    刘志压低声音,几乎是在自言自语,“不如做观其变!”

    刘将闾默默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刘濞这篇檄文所引起的反效果还不仅这些。当吴使捧着这篇瞎扯淡的东西送给庐江王刘赐时,刘赐微微一笑不置一词;而衡山王刘勃却反映强烈,当即表示要效忠朝廷,誓于属国共存亡。(未完待续)

    ps:由于头绪太多,感觉不是太好,似乎没把这篇内容写全、写好。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 
刘濞的这篇檄文虽然写的很精彩,口号也提得很响亮,但效果并不太好。

    这大出了他的所料。

    按照他的本意,这篇文章下发后,天下诸侯将群起响应,一时三刻能把聚众造反工作搞成组团旅游活动,只需手拉着手到长安转一圈,就可大功告成。可不成想弄成了这么个结果。

    这也怪不得旁人,只能说他刘濞没认清形势。

    造反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弄错了还能扭回头重新来过。一旦上了这条贼船,想下来可就难了。朝廷“削藩”,在理论上诸侯们都将是受害者。但这只是理论上而已。毕竟没削到自己的头上,就算有朝一日“削”掉几个城池,仍不失是一方诸侯,最起码日常生活无虞。

    可一旦跟着刘濞造反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好好的日子不过,去搞刀尖上舔血的干活,况且不见得能成功;纵然成功,自己依然是个诸侯,还不见得有保障。既然如此,何必蹚你这潭浑水?

    心理层面上已然接受不了,技术层面就更不可理喻了。

    刘濞为了显摆自己的实力,也为给诸侯们壮胆,好让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他把兵力、财力、以及外援都介绍的清清楚楚。听起来很热闹,但经不住推敲。

    有些时候,谎话不能侃的太离谱,否则会适得其反。没了可信度,就只能是“没钱赚吆喝”。自己逗自己开心算了。

    首先说兵力。

    吴国再富,人口再多,也不可能凑足他所说的50万精兵。

    西汉刚建国时。总人口也就在1500万左右。历经三代,在“休养生息”的政策下,人口增长的确迅速。到汉武帝初期(汉匈决战前),达到最高峰——5700万(包括领土扩张)。也就是说,从七国之乱至汉匈决战还有二十多年时间,按此倒推,汉景帝继位初期。人口最多也只有3500万左右。

    他吴国才多大地盘?不到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况且是穷山恶水的丘陵地带(在当时)。总人口能达到150万就阿弥陀佛了。在这个总数中,除去女人、小孩及老弱病残,就所剩无几,能凑足25万人已算他刘濞有能力。

    各路诸侯都不是傻子。这么多年来。朝廷想方设法削弱大家,实力都很有限,能凑个十万大军已经很牛了,大部分诸侯砸锅卖铁也不过三五万人。可刘濞很能吹,张嘴就说自己有50万精兵,听起来热闹,却没一个人相信。事实上,刘濞还真算是个“牛人”,他把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男丁全部集中了起来。兵力的确很“雄厚”。不过要缩水很多——二十万。

    连刘濞自己的兵力都不能相信,其他方面军就更不靠谱了。

    兵力水份大,财力也不例外。什么“钱到处都是。多得花不完”,真是说谎话不打草稿。

    有个矿山就了不起了?朝廷的矿山多了去了,也没见刘恒父子有“花不完”的一说。后宫妃子们还要搞纺织,夸张的是刘恒还会穿补丁。皇帝还没夸下这海口,你刘濞一个土财主就敢拍胸脯喊“自己很有钱”,也太自不量力了吧。还说什么“钱到处都是。多得花不完”,这明显是瞎球扯嘛。

    刘濞这篇檄文在各路诸侯面前传阅一遍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骗子。

    檄文能传出这么个效果,真不知道刘濞作何感想。

    事实上,刘濞顾不上想这些,现在的他还正惬意着呢。当闻得淮南王刘安将“发兵响应”时,他激动的坐不住了。刘安信口开河的一句话,坚定了刘濞的决心,他认为绝大部分诸侯都会像刘安一样“无厘头”。

    既然如此,啥废话都不用说了,干吧。

    公元前154年(景帝三年)正月甲子,刘濞起兵,西渡淮河,进入楚国。两家合兵一处,开始了这次汉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七国之乱”。

    刘濞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吴楚联军向西挺进,赵国及齐地诸军及时靠拢,会师梁地;

    第二步,合兵灭掉梁王刘武后,继续向西,拿下荥阳,攻克洛阳;

    第三步,以洛阳为临时驻地,挺进关中,占领长安。然后杀了晁错,干掉刘启,自己当皇帝。

    之所以他会选择梁国这条路,一是离长安很近;二是要先剪除朝廷羽翼;三是为第二步做准备,因为梁国就横亘在荥阳之东,不干掉刘武,荥阳和洛阳是肯定去不了的。当然,他清楚这一步走的将会很艰难,因为刘武的实力很强劲,一点也不比他刘濞逊色。这得益于朝廷的扶持。

    刘濞选择洛阳作为第二步的目的地,也是做了充分考虑的。洛阳是汉朝的东都,城大人多,政治意义也很明显。只要打掉荥阳、占了洛阳,此次革命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就算灭不了刘启,最起码称帝关东,分而治之的机会是有了。

    关于第三步实际上无需解释。大可用直尺在地图上比划比划,两地的距离并不太远。如果占了洛阳而不去长安,就有点浪费感情了。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行军路线,刘濞的如意算盘打的很不错。

    当然,能否顺利执行这条路线是有个前提的——各路诸侯配合,就算不出来帮忙,至少得腾出路来让自己通过。打仗就是打时间差,如果自己在路上磨蹭时间太久,那就不是太好了。

    而事实情况却并不像他考虑的这么简单,因为很快就面临了一个问题。不,是多个问题。

    因为他拟定的这条进军路线首先需要经过淮南。

    当然,此时的刘濞没想这么多。因为淮南王刘安曾表示给予支持,就算衡山王刘勃唱反调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孤掌难鸣,在吴楚联军面前闹不出什么花样。

    可当刘濞高高兴兴地跑到淮南后,问题出现了——刘安不但没出来接他,反而被弓箭乱射了一顿。并且又得到消息,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严守城池,很不配合。当然,刘安现在正处于软禁状态,根本出不了门。

    这么个情况让刘濞勃然大怒。娘个蛋,老子“无私”为大家谋福利,刚迈出一步就碰到这么三个愣头青。没办法,打吧。

    的确,不打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不打掉这些人,自己也通不过;就算通过了,粮路也很危险。

    就这样,刘濞在这里搬了十几天砖,最终把刘安兄弟三人赶的四处乱跑。(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 
刘濞在淮南忙着挖城墙,齐地的刘卬也没闲着。

    在刘濞宣布起事后,刘卬及时响应,通知自家兄弟们合兵一处,准备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