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威-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书达理,这个词不是多用在女子身上的吗?小太监的心理果然是用词都这般不准确。

    “话虽如此,但也要讲究场合,我在陇右见到羌人,尤其是作战的勇士用餐都很快。”孟韬解释道:“他们的说法是万一要作战,上了战场,一刀砍过来就没机会再吃了;吃不饱,又哪里来力气作战呢?

    陇右那地方凶险,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了活得长一点,我也只好入乡随俗。纵然现在回到大宋,时日尚短,一时难以改掉”

    “原来如此!”

    “不止如此!”珠帘外的孟韬道:“羌人勇士很多饮食都在马背之上,根本不下马恐怕也是我大宋边疆战事吃亏的缘故之一兴平公主殿下生于辽,在西夏多年,肯定深有体会吧?”

    “不错,想不到你年纪轻轻,观察如此细微!”兴平公主一声赞扬,珠帘内的俊俏小太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连卫国长公主也抬起头

    “两个半”女人的目光全都透过珠帘,落在孟韬身上

第一一五章 君心难测() 
临水殿的宴会结束了,有了“冰淇淋”事件,孟韬便耐着性子守规矩,遵照烦人的礼仪宴饮。

    菜肴上桌之后,孟韬才发现大宋的烹饪水平很一般。据说炒菜在这个年代算是一门秘技,大部分的炒菜大师都集中在皇宫之中。

    至于民间,拥有炒菜技术的少数厨师主要集中在樊楼、任店这样的大酒楼,其他地方压根没有。

    不过菜肴的口味也只是一般般,皇宫御厨才是这个水准,民间就更不用提了。

    孟韬不由在想,如果自己在汴梁城里开设一家酒楼,随便推出几道菜,火爆全城似乎很容易。

    于是心里立即计划着,等这里安顿下来,出去看看地方,看看是否要立即付诸实施。

    孟韬这边思索着发财大计,珠帘之内两位公主的宴会继续进行,气氛马马虎虎。因为有俊俏小太监和孟韬的存在,多多少少有那么一丝怪异的感觉。

    兴平公主“人老成精”,一切都看在眼里,一直是笑而不语。见孟韬丝毫无动,不禁暗自摇头,这家伙不是很聪明吗?今天怎么如此笨,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傻?

    所以没过多一会,宴会就结束了。

    卫国长公主客气道:“一路风尘仆仆,很是辛苦,兴平公主便在此间休息吧!”

    如此客气周到的安排,兴平公主怎会拒绝,欣然答允。公主们要休息,孟韬自然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待在金明池,正要告辞的时候,却被兴平公主叫住。

    “孟校尉,麻烦你一件事,帮忙在汴梁购置些许礼物,我好带回上京赠与亲友。”

    俊俏小太监不失时机地出面道:“公主殿下不必麻烦,这些宫中会有准备的。”

    “多谢了,此乃国礼,我个人想要为亲友准备些许礼物,烦请孟校尉帮忙垫资,使臣到来时会代我归还,谢谢!”兴平公主依旧坚持,孟韬自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反正打算去城里逛街,顺手买些礼物很方便。

    “不知兴平公主殿下有何要求?可否给一份礼单,在下帮忙照办!”

    “好!”兴平公主答允一声,便向侍候的宫女索要纸笔。

    走出金明池,看着这包罗万象的礼单,孟韬有些后悔,也许自己答应了太草率了。

    有金银器皿,有瓷器玉器,字画文稿,甚至还有胭脂水粉,甚至还有唏嘘小女孩的玩具,看样子八成都是送给女眷的礼物。

    罢了,既然答应了人家,照办就是了。

    孟韬打算出金明池的时候,烦人的鸿胪寺少卿又出现了,表示请孟韬去鸿胪寺安排的馆舍休息。

    刚才还指责不断,看什么都不顺眼,这会态度却如此友好,变化未免有些太快了?可当孟韬委婉谢绝之后,没想到再次晴转阴

    “孟校尉,你从陇右回来,详细该向朝廷有所交代,枢密院可能会问话,你还是先待在馆舍等候为妙。”

    “不好意思,不知是有圣旨,还是政事堂抑或枢密院的行文命令呢?如果没有的话,我走了住的地方不麻烦你。”

    孟韬拿起手上的礼单,笑道:“你也看见了,在下代兴平公主采购,暂时有的忙唉,别说话,这是遵照卫国长公主懿旨行事的。”

    话音落地,孟韬一溜烟便走了,压根没有理会鸿胪寺少卿的呼喊。

    好歹算是个功臣,何必搞得如此麻烦呢?来汴梁有一半的目的是旅游经商,处处条条框框的规矩,真是烦人。

    直接影响人家逛街购物,开店经商的心情和计划,听说汴梁很多酒楼的表演都不错,尤其是几大行首所在之地,听说许多贵公子和富商巨贾千金买一笑

    既然来了,好歹要去见识一下喽,毕竟自己才十六岁,在这个年代正是该风花雪月瞎折腾的年纪,表现的太过老成似乎也不见得是好事

    这边孟韬刚刚离去,金明池临水殿内,一身道姑打扮的卫国长公主赵志冲说道:“君怡啊,你扮作我的侍女即可,何必非要这幅装扮见人?莫不是因为太过出众”

    “没有,只是这样行事方便些罢了!”俊俏小太监取下帽子,一头乌黑的青色滑落,分明是个美貌绝伦的少女,正是秘书丞沈惟温之女沈君怡,奉旨来协助卫国长公主。

    “好啊,我也不多问!”赵志冲的脸色没有之前那般严肃,平和了些许,但依旧没有笑意。只听她悠悠道:“皇兄那边肯定等着消息,你想想那些需要奏报?兴平公主的态度,那个孟韬的言辞,还有什么”

    “差不多就是这些,那个孟韬虽然有些失礼,但那番话还是颇有道理。”沈君怡至今仍在回味,遍阅群书的她自然明白见微知著的道理。孟韬从很小的地方着眼,便寻到了宋人与草原牧人的区别,并且很快延伸到军事方面,眼光和见识都很难得。

    这番话若是被文人士子听到,多半是嘲笑他的失礼,以及草原牧人的野蛮,这是天朝上国的骄傲,却没有几个人会正视其中的道理。

    也许,这算是大宋悲哀的一个地方,也正是他不同寻常之处,一针见血指出,多少有点独具慧眼的意味。何况她还了解过他在陇右的经历,并且有过仔细的推测,十六岁的年纪便如此有胆识,纵横捭阖,确实当得上少年英才四个字。

    只是

    卫国长公主道:“只是这个孟韬似乎有些放荡不羁,也不知是不是年轻不懂事的缘故?还有兴平公主似乎非常信任他”

    “是啊,这点却是奇怪!”沈君怡的脸色顿时有些沉重,文韬武略不欠缺的少年英才很难得,需要珍惜,但如果品德有问题,那么唉!

    “那就先这样吧,把这些写下来,交给皇城司的侍卫呈交皇兄。”卫国长公主吩咐一声,便临湖而坐,默然不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快,垂拱殿里的皇帝赵祯便接到奏疏,上面原封不动地记载着孟韬的言辞。但关于孟韬失礼之处则笔墨很轻,并无渲染,甚至有意淡化。

    不过鸿胪寺少卿的奏报就没这么客气了,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有几分渲染之意,尤其是孟韬不听从安排,擅自离去之事更是被添油加醋。

    皇帝赵祯看到这两份奏疏,不由会心一笑,君心难测,同样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第一一六章 东京梦华() 
参知政事韩琦也知道孟韬入京的消息,无论是朝廷的官方渠道,还是范仲淹“通风报讯”,他都早早收到消息。

    对于孟韬,韩琦很是满意了,纵然当初他对自己有过不恭敬的行为。不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了,但身居高位该有的肚量还是有一些的。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孟韬此去陇右的目的和行为,以及他的表现。如今非要做出一个评价,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完美。

    也正是因此,官家才会特意点名让他前来汴梁,护送兴平公主只是借口罢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尽管自己很想见见孟韬,但还是忍住了。

    这是皇帝进京的人,在皇帝没有召见之前,其他任何人与之相见都有些不大合适。尤其是孟韬知晓许多机密的前提下,这是做臣子该有的意识。

    再者,韩琦还有其他考虑。

    见孟韬并非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还是他身后许多新党官员的意思,一个能力出众,简在帝心的新秀,关键是非常有能耐的少年。如果能拉拢到自己麾下,无疑会有很大帮助,兴许能有助于扭转当前这种不利局面。

    其实范仲淹在庆州就有这样的使命和意图,奈何孟韬表现的很平常,可以控制与之距离,若即若离。根本没有表现出对新政的认同,是以范仲淹根本没有机会,也不好意思开口,等于是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过很多人并不愿意放弃,打算再做一次尝试,这个任务便落到了韩琦身上。毕竟韩琦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彼此跟我给熟悉,兴许沟通也更为容易。

    但是韩琦本人并没有这个打算,包括范仲淹在内的许多新党成员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韩琦的变化。

    自打从兴元府回来之后,韩琦在不经意间已经有了些许变化,行事风格和具体行为都有悄然变化,至少已经没有之前那样激进。

    没错,韩琦是有意识避退,有意与新党保持距离。

    自打那次和孟韬谈过话以后,韩琦便对庆历新政有个新的看法,至少产生了些许怀疑。他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听信一个少年的暗示,总之就是信了。

    一旦心理上动摇,眼光便会理性很多。

    渐渐地,韩琦发现了庆历新政中很多不靠谱的问题,以及其内质和强大的阻力。成功不了,完全是瞎折腾

    出于对大宋政局的考虑,以及担心自己未来的仕途,韩琦大有抽身退步的想法。只是上船容易下船难,如果强行从船上下去,岂非成了卑鄙小人,以后还如何立足于朝堂?

    为难啊!

    所以只好慢慢地从中抽身,至少参与的越来越少。按照韩琦的推断,也许要不了多久,庆历新政就会失败!

    纵观历朝历代往事,主持新政者失败会是什么结果?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最终却落得个车裂的下场。

    大宋讲究刑不上大夫,车裂问斩自然不会,流放沙门岛应该也不至于,但是贬官去遥远边疆,甚至是一些羁縻州县完全有可能,此生仕途毁掉会让人很不甘心。

    韩琦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也不希望支持新政的一派彻底完蛋,毕竟新政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些有利方面的。

    但是该怎么办呢?

    这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全线崩溃呢?这些话没办法讲给那些雄心勃勃的新政官员,包括范仲淹,更无法说与皇帝知晓。

    皇帝赵祯眼下是支持新政,但他终究是皇帝,江山的掌控者。相比之下,富国强兵永远没有江山稳固更为重要,如果说新政会影响到大宋根基的话,皇帝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调转枪头,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也不奇怪。

    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大抵如此吧,所以只能自己想法。韩琦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力挽狂澜已经不可能了,但他真的很想尽力做点什么。

    可是一直苦无计策,也不知为何,听到孟韬进汴梁的消息,韩琦心中竟泛起一个奇怪的念头。兴许这个十六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