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威-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怜黑虎羌被打的七零八落,一直默默无闻的白龙羌趁势而起,占领了白龙江两岸的阶州之地,正声势浩大孟公子运筹帷幄,当真妙计啊!”

    果如所料,扎戎寨主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自此之后大宋相当于在陇南钉入一颗钉子,沿着白龙江向西北蔓延。

    以临走时的协议,扎戎寨主肯定会配合,只是

    狄青的赞许孟韬仿佛并未听到,他不由自主想起了阿黎,她如今身在何处?是留在了白龙江,还是回了宁羌寨?

第一〇三章 先天下之忧() 
庆州便是后世的庆阳,乃是大宋西北边陲要塞之一。

    失去了灵夏,萧关和庆州的城池、堡寨便是大宋边防的唯一屏障。虽说多年来坚守的很辛苦,也付出了很惨痛的代价,但总算是有惊无险,西夏兵锋从未越过庆州地界。

    否则沿着泾水一路南下,便可直抵达渭水流域的关中,关陇有失,大宋半壁江山不保。

    正是因此,陕西四路边防实在太过重要,朝廷需要派驻重臣经略,各州县也需要猛将能臣镇守。

    比如府州折家,家族好几代人守卫府州,提防从横山方向侵犯而来的敌军。清涧城和延州则是种世衡与诸子守卫,狄青在秦州,坐镇庆州的知州名叫滕子京。

    此人在历史上不大出名,但孟韬相信,后世大多数人都知道,至少听说过他的名字。

    他需要感谢范仲淹写下了那篇岳阳楼记,开头第一句便是:庆历五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而今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还未谪守,而是官居庆州知州。范仲淹如今也正在此地等候自己,再加上请范仲淹为岳阳楼撰文,可见滕子京与范相公的关系很亲密。

    不过大抵也正是因为亲密,才会有来年谪守巴陵郡之事。不出意外,庆历新政将于今年夏天戛然而止,范仲淹罢相外调,滕子京作为亲密从员,如何能幸免呢?

    虽说同时地方长官,但北宋时的荆楚算是蛮荒落后之地,如何能与军事要冲的庆州相比?若非如此,岳阳楼记里范仲淹也不会用“谪守”二字。

    到了庆州,少不得与这几位打交道。不过孟韬已经打定主意,公事公办,见见面就好,多余的交流不要。

    范仲淹和韩琦不同,虽说因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千古,名头甚响。但在政治上,自打庆历新政之后,便淡出了朝堂,离开中枢权力中心。

    韩琦则不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乃当朝宰相,交好韩相公很必要,也大有好处。虽说这个想法有些功利,却也无可厚非。

    至于范仲淹,尚未见面,很难做出评判。不能因为他写过一篇很牛的文章,说了一句逼格很高的话,便对他没有限度的敬仰是不对的。

    如今好歹有个从八品的官职,也算是大宋官场中人,凡事多点政治考量也是应该的。毕竟但凡搞新政和变法的,性情似乎都不一般,远的不说,北宋变法的王安石便号称拗相公,万一范仲淹也有类似秉性

    知道的太多,心里便会多出很多莫名的,本不该有的想法,这是穿越者的优势,却又何尝不是一种苦恼?

    怀着忐忑的心情,孟韬进了庆州城。

    出乎意料,孟韬竟在城门口看到了迎接的队伍?不会吧?自己竟然有这样的殊荣,获此隆重礼仪?

    到了跟前,孟韬才发现自作多情了,人家是前来迎接兴平公主的。

    这位被软禁多年的女子,身份贵重,乃是辽国公主。至于西夏妃子的身份,自打李元昊宣布她死亡的那一刻,已经烟消云散了。

    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国公主驾到,隆重迎接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也没有定数,大有看人看情况的意味。

    庆州城外,范仲淹和滕子京之所以如此隆重,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要宣告兴平公主的存在,是做给西夏人和辽国人看的。

    等消息传到辽国上京,便是辽夏开战之时。至于西夏,让他们早一步得到消息也没什么不好,早做准备,便不至于再轻易威胁大宋边疆,辽夏之间狠狠地打起来,大宋自然乐见其成。

    与此同时,也是完成对没藏讹庞的许诺。消息传开之后,李元昊忌惮辽国,要做战斗准备,必然会停止与青唐吐蕃的战事,没藏讹庞也能松口气。

    反正陇南白龙江流域已经落入了扎戎寨主之手,和大宋建立了密切关系,一切都很完美。

    来到城门口,瞧见两个中年男子身着官服,早已等候多时,见到兴平公主的车驾,纷纷上前见礼。

    “大宋参知政事,庆州知州见过大辽兴平公主殿下。”一前一后,自报官职的正是范仲淹和滕子京,按照礼节问候兴平公主。

    “诸公客气了。”车厢里,兴平公主淡淡地应了一声。自打从天都山开始,她便一直是这幅态度,兴许还没有从过往的刺激中走出来,心情和行为也有些古怪。

    “公主殿下一路风尘,今日现在庆州歇息吧,待会由内子设宴,为公主殿下接风洗尘。”到底男女有别,需要有个身份相当的女子出面接待兴平公主,庆州城里唯有滕子京的夫人勉强有这个资格。

    “不必了!”没想到车厢里的兴平公主一点也不领情,淡淡道:“我累了,想要歇会设宴就不必了,要是有什么事,转告那个姓孟的小子,让他来找我”

    马车启动,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兴平公主走了,莫名地把孟韬推到了前台。顷刻间,众人看孟韬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

    不会吧?难不成以为自己和她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她三十多岁了,没搞错吧天知道她发什么神经,还是其他什么缘故

    “想必这位就是孟校尉?”

    抬头看到靠上来的两位中年官员,瞧见官府和管帽后面摇晃的双翅,孟韬当即道:“小子孟韬,见过范相公,滕知州。”

    “果然年轻有为啊!”滕子京当先一声称赞。

    范仲淹道:“不错,难怪陈运使多次赞誉,对你推崇备至。原本陛下和诸位相公还不大相信,这趟陇右之行,少年英才的美誉算是实至名归了。”

    “哪里,范相公谬赞了,小子实不敢当。”孟韬连忙谦让。

    “好了,一路辛苦,且先进城休息,然后再说吧!”范仲淹连声招呼孟韬,以及身后的种谔等人。

    “好的。”孟韬拱手致意,一边走,一边问道:“恕小子冒昧,敢问范相公,不知陇南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滕子京赞道:“孟校尉小小年纪,不顾辛劳,首先关心国事,委实难得啊!”

    孟韬不由讪讪一笑,谁说是关心国事了,他是更想知道扎戎,尤其是阿黎的消息罢了!

    “呵呵!”范仲淹笑道:“有,白龙羌的扎戎头领表示愿意通好大宋,愿与大宋茶马互市,第一批一千匹战马已经在送来的路上。”

第一〇四章 阴差阳错() 
新崛起的白龙羌与宋国茶马互市,首批输出一千匹战马。

    消息传到河州,木征的心情很复杂,更是忍不住破口大骂孟韬。

    其实自打率部攻入两河口,得知孟韬着急率部离去时,木征便感觉有些古怪。

    当时他以为孟韬误会自己,为了安全暂时撤离的,他甚至想要亲自追上孟韬,亲口告诉他自己绝无恶意。

    是的,木征真的没有恶意,他并未打算坑害孟韬。说心里话,他其实很想交好宋人,尤其是保持商贸关系,这样有利于自家生存,以及在陇右扩展影响和势力。

    最初没有痛快地一口答应,问题便出在马匹身上,对于战马输出问题,木征略有迟疑和保留。

    不过很快他便改变了主意,在返回宕州途中,竟然遭遇了行刺,直接让木征恼羞成怒。没有经过详细调查,他下意识认为这是黑虎羌和西夏人的手笔,至少这样可以有个很好的借口。

    于是打着报仇的旗号,木征率部南下,几乎灭亡黑虎羌,据有白龙江流域。在他的如意算盘里,这样可以与宋朝直接联系,有一条稳定的商路,然后将黑虎羌的马匹适量输送到宋朝。

    想法很完美,可惜没来得及与孟韬沟通,汉家少年郎不知道,自然也没有领受他的一番好意。而且还“误会”他了,并且摆了他一道。

    野利翰朵莫名其妙地死了,传言是死在自己手上,然后没藏讹庞便气势汹汹地杀过来复仇,河州陷入危机。率军回师之后,陇南便顾及不上,平白便宜了白龙羌。

    原本木征还有些莫名其妙,自打得知白龙羌和宋人走到一起,并且开始茶马互市后,木征便彻底反映过来。

    自己被孟韬坑了!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甚至不完全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从各种迹象看得出来,是孟韬在背后捣鬼。他觉得自己被孟韬利用了,甚至是玩弄了,宕昌河边行刺自己很可能是宋人。至于石门坪孟韬遇刺,则多半是自导自演的闹剧。

    听说西夏那边也出事了,从各种情况来看,宋人是最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在陇南,平白无故被宋人占了莫大的便宜,并且打开了一道突破口,以后陇南恐怕再无宁日了

    唉,为何当初没有留意,孟韬竟有这么多后手,还有如此高明的手段。木征有种技不如人的感觉,也深感耻辱,同时被“朋友”欺骗,心里也很难受,很恼怒。

    尽管他很想一雪前耻,奈何没藏讹庞大军压境,陇右形势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轻易动弹不得,真是郁闷啊!

    木征很郁闷,有人比他更郁闷。如果木征得知事情真相,可能会更难过。

    因为他想错了,陇南之事的罪魁祸首并非孟韬,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很大程度上有误会的成分,或者说阴差阳错。至于结果有利于宋人,则有运气成分,以及孟韬恰当把握机会,大胆运作的原因。

    若非要刨根问底,造成今日这般局面,完全拜一个人所赐——他的祖父角厮罗。

    青唐城,角厮罗站在城外的高岗上,遥望东方。他的身后站着一个年轻人,垂首不语,表情低沉。

    没藏讹庞转攻河州,青唐草原的一次危机解除了,按理说该是好事,可以角厮罗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在他看来,陇右如今的局势一团糟糕,偏生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没错,在石门坪行刺孟韬,宕昌河边刺杀木征都是他的主意,具体执行者则是青唐年轻骁将青谊结鬼章。

    两番行刺,一真一假,角厮罗当真想要杀死孟韬,杜绝宋人借用商路介入陇右的可能。同时还想借机嫁祸给西夏人,挑起宋夏暂时缓和的矛盾。

    至于对木征的行刺则只是走过场,虎毒不食子,当祖父的怎么忍心杀死自己的孙子呢?

    结果事与愿违,或者出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突然杀出一支白龙羌,以至于行刺孟韬的行动失败。

    至于行刺惹恼了木征,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角厮罗其实希望孙子南下灭了黑虎羌。当得知这些羌寨部落与西夏暗通款曲的时候,角厮罗便有灭掉他们的打算。

    只是青唐距离陇南距离遥远,鞭长莫及,与其让陇南落入西夏人的势力范围,还不如便宜孙子。虽说如今河州与青唐对立,但好歹是自家人,从形势上来讲,对青唐也有好处。

    万万没想到,孙子木征确实成功灭掉了黑虎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