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威-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野利皇后只好自己想办法,甚至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架势。比如一个从中原来的锦衣公子,表示愿意帮忙,在明知对方有目的,且不很清楚对方真实意图的情况下,野利皇后便接纳了这位“门客”。

    这位“门客”倒也没有让人失望,在短时间内帮忙做了很多事情,使得她和宁令哥母子熬过了野利落败后最艰难的两年。并且成功运作,让李元昊原谅并且心生愧疚感,从而有机会让野利家再次兴复。

    不过这也是把双刃剑,野利皇后万万没想到,家族兴复最得益的竟然是个不相干的女人——没藏氏。

    野利遇乞原本的妻子没藏氏在那场灾难中侥幸存活,如今被找到并予以补偿,野利皇后本来也乐见其成。

    谁曾想没藏氏面容姣好,是个天生的狐媚子,李元昊第一次见到便为之倾心,很快便有了苟且之事。

    已经年老色衰的野利氏当然无法与之正面争宠,只好采取一些手段,比如将没藏氏送入寺庙,出家为尼,称没藏大师。

    可是谁曾想李元昊竟然对这个狐媚子念念不忘,私下仍有来往,而且渐有如胶似漆的态势。

    野利皇后再次泛起了强烈的危机感,当年自己就是这样对付卫慕皇后的,岂能让旁人依样画葫芦对付自己?

    最为可怕的是,盛宠之下,万一没藏氏生出个儿子来,儿子宁令哥的地位便进一步受到冲击。自己只怕会成为汉人所说的那个“卫子夫”,要步卫慕氏的后尘,那样的结果就过讽刺,是野利皇后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尤其是没藏氏还有个勇武善战的哥哥,以及整个没藏部的支持,威胁程度绝对直线上升。

    野利氏只觉得危机重重,一方面提防着没藏氏的肚子,一方面在那位锦衣门客的指点下,在李元昊面前有意无意渲染没藏讹庞的勇武和功绩,果不其然挑起了李元昊的猜忌之心,将其调动去兰州,和青唐吐蕃作战。

    原本满怀期待没藏讹庞惨败而归,损失惨重后再治个作战不力之罪的,结果没藏讹庞没去青唐草原,反而掉头对河州发起进攻。

    原因是堂侄野利翰朵被抓了,他是前去营救,结果很快又传来消息,野利翰朵被木征杀死,河州在向大夏国挑衅,兵将不能忍受侮辱,对其发起进攻。

    堂侄野利翰朵虽然资质一般,但代表贾野利家东山再起的希望,结果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死了,其中八成有猫腻。

    可是自陇南、河州、兰州传回来证据确凿,仿佛没有什么问题,没藏讹庞在表面上也处处维护了野利家的尊严和利益。使得在明面上,不能说没藏讹庞的坏话,还不得不出言维护与他。

    这种感觉,当真让人难受,所以野利皇后报复之心很强烈。恰好在此时,从锦衣门客那里传来消息,天都山可能有情况,可能与没藏讹庞有关系。

    虽然闹不清楚具体情况,野利皇后还是立即派人前去,结果儿子宁令哥得到消息,表示要亲自前往。

    于是,他借狩猎之名率亲卫赶到了天都山。

    远远便瞧见天都山冒起一股青烟,在晨雾逐渐消散的清晨格外显眼,宁令哥当即带人冲上山去。

    看到的是一座陷入火海中的山庄,侍卫在其中发现了些许被烧焦的尸体,随即找到了有人离去不久的痕迹。

    宁令哥不敢耽搁,立即率部追了上去。

    当此之时,孟韬、种谔和冯石匠等人刚刚离去不久。

    他们没想到追兵这么快就会出现,不过很快他们发觉这些人当真出现的很妙,很及时,因为意料之中的另一拨人也准时亮相了。

    没藏讹庞果然没打算让自己离开,兴平公主已经救出,预期的效果差不多达到了。自己的利用价值正在快速畏缩,而且对他没藏讹庞而言还是隐患,剪除是必须的。

    至于兴平公主,事后肯定会被平安送入宋境,后续依旧会按照预期发展,只是少了一个孟韬而已,没什么影响。

    没藏讹庞的手下不少,刚刚经历过天都山激战的宋人折损半数,余下的多有伤势,很难是这些人的敌手。

    孟韬想到了这样可能,却没想到没藏讹庞的手笔如此之大,如此之狠辣。无可奈何,只得带人在山中奔逃

    只是靠两条腿的他们,速度自然比不过可以策马而行的党项人。眼见陷入重围,去路被截之时,宁令哥带人追来了。

    见到当先而行的是太子爷时,没藏讹庞的亲信在短暂的迟疑之后,迅速做出了判断,让宋人离开,并且还要负责拦截和拖延宁令哥。

    原因无他,如果这个宋人小子活着落入宁令哥口中,说出兰州相见详情,没藏家族必将万劫不复。

    在来不及杀人灭口的情况下,只能放他离开。虽说离开了宋境,威胁依旧存在,但经历过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的事情后,国主应该不会轻易相信宋人的反间计了吧?

    再说了,只要那个人契丹女人逃出去,国主只怕什么都顾不上了。以后的事情在从长计议吧,眼下无可奈何,只能坏心做好事了。

    正是这样误打误撞的巧合,孟韬和种谔等人才得以有喘息之机,成功逃出天都山。迅速朝萧关的方向而去,狄青在那里等着他们。

    至于另外一股追兵是何人?为何会及时前来?还有西夏国内会如何天翻地覆,便顾及不得了

第一〇二章 可怜的狄青() 
宁令哥与没藏讹庞的属下纠缠起来,追兵脚步被延缓,归程便比想象的更为顺利。

    等到西夏人在反应过来,再行追击的时候,孟韬等人已经到了萧关之下,一个骁勇的中年将领已经等候在此,正是狄青,狄汉臣。

    历朝历代皆有名将,重文轻武,对外作战每多不利的宋朝有些寒碜,名垂青史,威名赫赫的名将不多,数得着也就岳飞和狄青。

    尤其是在北宋一朝,狄青的名头某种程度盖过了开国名将曹彬和潘美。不过眼下还没到这个地步,毕竟最为著名的那场战役尚未发生,狄青的名头地位自然而然尚未达到顶峰。

    不过骁将的名头早已闯下,在与西夏作战的过程中,头戴面具,披头散发,当先冲锋,勇猛无比。乃是西北第一悍将,西夏人为之闻风丧胆。大概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范仲淹才会派他前来接应吧!

    幸好此行顺利,狄将军压根没有出手的机会,多少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不过这并不妨碍孟韬对这位将军的崇敬之情和好奇之心。

    “有劳狄将军在此久候,不胜感激。”孟韬一边客气道谢,一边小心地观察着狄青。

    个子挺拔,高大威武,但并不粗野,可谓相貌堂堂,如果去掉脸上那块金印,绝对是个中年帅大叔。

    也难怪,狄青之子狄咏丰神俊朗,乃汴梁城里少有的美男子,赢得无数少女为之倾心,连皇帝都忍不住称赞其为“人样子”。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若非老爹英俊的基因,狄咏焉有机会成为大宋第一小鲜肉?

    “想必阁下就是范相公信中提到的孟公子吧?”狄青笑道:“阁下言重了,此乃狄某应尽之责。”

    “狄将军此言差矣。”孟韬摇头道:“若非知晓有将军接应,我等哪有信心在天都山停留?只怕早就一溜烟逃走了。”

    狄青哈哈一笑,满足且谦虚,毫无疑问,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些。孟韬也会心一笑,混在大宋,尤其是西北边陲,交好狄青很重要。

    “想必这位便是种公家的四公子吧?当真是年轻有为。”狄青看到身后的种谔,也颇为客气。

    “狄将军谬赞了,多亏孟公子筹谋得当,种谔不过出了些许气力罢了!”种谔年纪不大,官阶也比狄青地很多,但说话却不卑不亢,甚至还隐约有几分傲气在内。相反狄青讲话也颇为客气,除了性格谦逊的因素之外,也是有原因的。

    虽说宋朝不同于魏晋隋唐,做官不需要看门第出身,但这种因素的影响始终存在。在重文轻武的国策大背景下,武将之中尤其如此。

    种世衡和狄青都是西北名将,但就眼下而言,种世衡无论是地位和影响都要高于狄青。除了资历更老,战功更多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出身。

    种家祖上是谁?大儒种放!

    所以种家是书香门第,哪怕入军伍为将,也是投笔从戎的美谈,而且是“儒将”,无论文武官员都不敢轻视。

    狄青则不同,他是由一介小兵凭着战功升迁上来的。按理说这样的人该更硬气,但只要额头上多了那块的金印,情况就不同了。

    大宋重文轻武乃是自太祖开始的国策,将近百年下来,文人地位明显高于武者。朝堂上也是文官说了算,武将地位低下,士兵就更低贱了,士兵额上多有贼配军的金印,哪怕立功升迁,文官也看不起。

    昔年韩琦在西北,有士兵犯错问斩,狄青求情称士兵是好汉。结果韩琦给出了一句很经典的回答——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方为好汉!

    也许在这年头,这句话说得没错,毕竟考科举的进士入朝堂,皆身居高位,武将和士兵则显得低贱。

    但是,毫无疑问,这句话对狄青,对大宋的武将兵卒的伤害极大,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宋对外作战屡屡受挫的原因之一。

    当初赵匡胤担心武将自立篡权,重文轻武,可惜近百年下来矫枉过正,文官和文人们自大自傲的有些过分。

    立身庙堂,辅佐帝王,权倾天下,有优越感是肯定的。但他们不想想,大宋内忧外患,又是叛乱又是外敌,是武将恶化兵卒顶在最前面。

    如此艰苦和功劳,却被人刻意地视而不见。孟韬当真有些怀疑,大宋的文官士大夫们到底是忌惮武将专权叛乱?还是维护自己那点狭隘的自尊?大宋亡于异族之手,原因之中未尝没有这个因素。

    所以见到狄青,孟韬觉得他好可怜,很不容易。名将就该有名将的傲气,何须看旁人脸色?

    这就是大宋的悲哀!

    狄青笑道:“好了,进入大宋境,诸位的安全便有保障,不必再担心!”

    “好的!”孟韬总算是松了口气,在陇南还好,后来去兰州和天都山,无疑是在虎口里打转,危险性不言而喻,当时还真担心送了小命,如今总算是安然脱身。

    狄青凑近了低声道:“孟公子,范相公在庆州府等你,他想见见你,还有兴平公主的事情暂且对外保密,至于如何公开,朝廷还需从长计议。”

    呃

    孟韬不由满头黑线,看来事情不会很简单,其中多半是涉及到一些政治博弈,天知道大宋朝堂衮衮诸公在顾虑什么,或者又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算了,这些事情自己管不着,至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人前辈,有缘一见自然是好。

    可孟韬也有几分担心,当此一晤之后,自己身上会不会打上新政的标签呢?在党争之势渐起的大宋,不得不多留个心眼啊!

    不过相比于这些,孟韬更为关心的还是陇南的局势,忙活了这么大一圈,为的是什么啊?不就是陇南白龙江畔那一亩三分地吗?

    询问之后,狄青才笑道:“没藏讹庞进攻河州,木征北归支援,加之俞龙珂蠢蠢欲动,宕昌羌也不得不收缩。

    可怜黑虎羌被打的七零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