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威-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杀了陈贯,一并推给羌人?

    死几个商贾没事,但如果死个转运使,情况就严重了,州府和枢密院肯定会派人调查,万一

    只要宁羌寨随便有几条漏网之鱼,扩散出消息,自己便会死无葬身之地。再者,陈贯虽然是只身前来,但焉知他有没有后手?对一个地方大员动手,风险着实太大,可比杀良冒功严重的多,这是谋反,真正的谋反

    一时间,赵明心中无比纠结,好像怎么做都是错的。一时被功劳和利益蒙蔽了双眼,冲动之下竟让自己陷入两难之境。

    “商队与赐茶被劫,赵指挥使及时出动,也是心忧国事,尽职尽责。只是情况不明,贸然出兵,险闹误会,有些不该啊”

    听到陈贯这句话,赵明心中一喜,这算是给自己找台阶吗?赵明赶忙欠身道:“陈公说的是,闻听赐茶被劫,有人意图不轨,末将着实忧心,唯恐灾年出兵祸,所以才只是末将过于鲁莽着急,一时不察,险些酿成大祸”

    “嗯,引以为戒,以后莫要再犯了。”陈贯道:“不过你贸然出兵怕是不合适”

    赵明不由心头一紧,却听陈贯道:“出兵一事好歹要对州府有个交代,听闻此间虎患严重,常有野兽出没,危害乡民客商安全,驻军出动打虎驱兽,安乡护民也是善举啊!”

    “是是,陈公教训的是,末将立即率部上山打虎驱兽,还乡邻客商一片安静山野。”有台阶就得赶紧下,赵明也算是个聪明人,立即带着大安军离开了。

    唯有孟讯夫妻满眼的无奈和不甘心,不过临走时还不忘表演几句:“韬哥儿,是误会就好,你没事叔婶就放心了和官府做完事情早些回家啊,你祖母还担心着呢!”

    卑鄙无耻,真是令人作呕,孟韬冷眼目送他们离开。不管怎么说,大安军撤走了,危机总算是解除了。

    “麻吉释比,海棠夫人,在下现在可以离开了吗?”

    转运使就在寨门口等着,孟韬也如约帮他们解除危机,羌人自然没有再阻拦。

    “当然了,孟公子高义,宁羌寨感激不尽。”释比麻吉突然间客气了许多,还让人有些不习惯。

    “放心好了,孟韬说话算话,贵寨缺粮一事,待在下从阳平关回来,会想办法的。”

    “果真吗?”

    得到孟韬肯定的答复,释比麻吉喜形于色,笑道:“多谢孟公子,待扎戎寨主从陇南归来,定当亲自登门致谢。”

    “不必客气!”孟韬的目光从海棠夫人身上扫过,帮忙只因有她。

    至于那个扎戎寨主,算是情敌吗?一瞬间,孟韬心中泛起些许嫉妒,他最好永远不要回来

第二十九章 异想天开的商机() 
“多谢陈公救命之恩!”阳平关下,孟韬躬身向陈贯致谢。

    如果没有陈贯飞奔相救,只怕已然命丧宁羌寨。时至此刻,孟韬仍心有余悸,无论是愚蠢的阿虎,还是狡诈狠辣的赵明,无论哪个都可能要了自己的小命。

    能够安全脱身,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古人说君子不立于危墙,果然至臻之理,必须引以为戒。

    “不必客气,为官救民于水火之中,安稳一方乃职责所在;为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都是应该的。”

    陈贯心中亦暗自庆幸,多亏了孟韬说服羌人,前来找自己帮忙,没有直接动刀剑,危机得以圆满解决。否则无论是赵明逼反了羌人,或杀良冒功,后果都不堪设想。旱灾救济尚未完成,倘若再生叛乱,实在难以向朝廷交代。

    “陈公高义,小子不胜感激!”遇到了这样一位品德高尚,仁义宽厚的官员,孟韬深感庆幸。

    “莫要再客气了,你小子也当真有能耐,花言巧语骗的羌人乖乖听话,不容易啊!”陈贯满脸笑意,仿佛觉得很有趣。

    孟韬嘿嘿笑道:“形势所迫罢了,何况小子也是实话实说,并未信口雌黄!”

    陈贯看着孟韬笑而不语,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把人心和局势看的如此透彻。几句话把绑匪搞成同盟,让一个指挥使无功而返,更消弭了一场灾祸,不简单啊!

    “羌人劫掠绑架之事,你不准备追究了?”

    “算了,那个阿虎就是个笨蛋,和笨蛋计较,有**份。”孟韬笑道:“仔细说起来,我还要感谢他!”

    “感谢他?为何?”

    “这个”若非阿虎,怎么能见到阿黎呢?只是这等儿女私情,惦记别人老婆的事不足为外人道,孟韬只得讪笑道:“商机,通过羌人,小子新发现的商机!”

    “什么商机?”孟韬带来的惊喜太多,陈贯很兴趣。

    “陈公,朝廷的赈济是不是轮不到羌人?”

    “这个”

    陈贯讪笑不答,孟韬便明白过来,羌人真是可怜,谁让他们和“调皮”的党项人同族呢?

    “陈公,羌人缺粮食,但他们其实不贫穷,我这两天看到山里有不少的核桃、板栗树,还有蘑菇、木耳等诸多山珍干果;羌人的捕猎技巧也很好,肉食兽皮什么的也不少。”

    孟韬道:“大概羌人不受待见,所以没人和他们来往,商人也不敢交易实际上,这些可都是赚钱的生意!”

    “嗯,还有吗?”在陈贯看来,这些项目有利润,却也只是蝇头小利,孟韬未必看得上。

    孟韬笑道:“陈公明鉴,小子闻听宁羌寨寨主扎戎去了陇南探亲,好像那处的羌人部落也很多”

    “然后呢?”

    “小子临走时,请宁羌寨的释比麻吉饮茶,他对砖茶烹制的奶茶赞不绝口,说比草原上的味道好。”孟韬笑道:“所以小子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能把砖茶卖去陇南”

    “然后呢?”陈贯像机器人一样,饶有兴趣地不断追问下文。

    孟韬笑道:“陇南的羌人虽没多少银钱,不过他们有马匹,而且是上好的河曲马。听说京兆府和东京汴梁城,战马的价格都不菲。如果能在兴元府和陇南之间,建立起一条茶马商道,小子应该能大赚一笔吧!”

    静,很静!

    陈贯笑而不语,还一副你小子异想天开的表情,让孟韬心里有些发毛,难道说错什么了?

    许久之后,陈贯悠悠才道:“茶叶换马自然是好,自打前唐时就有这样的事,本朝也有过。只是无论契丹,西夏,抑或青唐的吐蕃人,都只是少量零星卖给我朝马匹,禁止大规模交易。

    本朝初年,太祖玉斧定江山,大宋西疆止于大渡河。自前唐起,陇南,岷江上游诸州为羌人和吐蕃人据有,而今都听命于青唐的吐蕃赞普角厮罗。少量换马兴许可以,如果数量多你觉得他们会换给你吗?”

    呃

    孟韬当真为大宋王朝感到悲哀,失去了北方和陇右的养马地,以至于战马短缺,军事实力实在与泱泱大国的称号不相匹配。

    西夏和青唐吐蕃都向大宋称臣,很多物资也仰仗和大宋互市交易,但一谈到可以让宋军战力增强的战马,全都三缄其口,甚至毫不遮掩地限制战马入宋,悲哀啊!

    “陇南诸地紧邻大宋,比如岷、阶等州东临关中与兴元府,南下可沿岷江入蜀中,如此要害之地,我大宋为何不考虑收回呢?”

    孟韬下意识叹道:“纵然不无力收回,分化瓦解也可以啊,陇南诸地离青唐还有很远,且羌人和吐蕃人到底并非同族,角厮罗的控制力该不是很强吧?

    呃,小子扯的有些远了,单说行商,商贾前去以茶换马,有那么难吗?”

    陈贯不以为然道:“你以为那么容易?西北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光是一个西夏已经让西北边境一片糜烂,若在陇南再起战端,后果难料啊,朝堂诸公大抵不会答应。

    再者,大宋与李元昊交战,青唐兵可从侧翼牵制西夏,为我朝奥援。所以这些年朝廷对对青唐角厮罗颇为厚待,加以拉拢,怎会与之轻易开战?”

    “这个”孟韬摇头道:“而今西北局势宛如昔年魏蜀吴三国交战,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青唐策应我朝,何尝不是借我朝之力牵制西夏呢?而且他还处处提防我朝,阻止战马流入大宋,如此狡诈之徒,何须与之客气?

    欲克西夏,必须先取河湟青唐,方可从两侧钳制西夏。就如同后汉三国,魏蜀两国争夺汉中,张鲁为在夹缝中求生存,朝秦暮楚,和今日的角厮罗有何区别?若不能得汉中,蜀国不得北伐,魏国不得南征,谁都难以取胜

    眼下朝廷欲取青唐兴许困难重重,但谋取陇南总该能想想吧?从兴元府往西过了阶州、岷州和宕州,九曲黄河在那里拐了第一个大弯,那里的若尔盖草原水草丰美,尽是牧场湖沼,正是我大宋缺少的牧马之地。”

    渐渐的,陈贯眼中开始神采奕奕,若有所思。许久之后,才遗憾道:“小郎君所言有几分道理,只是眼下局势,朝廷恐怕很难调兵孤军深入”

    “贸然出兵确实很难,不过有时候未必用兵戈才能夺人土地,取得胜利。”

    “愿闻其详!”

    孟韬道:“在大军之前,商人是一直很好的先遣队,有时候刀剑做不到的,商品和贸易却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陇南诸州多羌人,非汉非蕃,他们倒向哪边,谁便能左右陇南。吐蕃人靠的是武力控制,但青唐距离遥远,恐怕也有鞭长莫及之虞。

    听闻河湟豪门李立遵家族与角厮罗起了冲突,李家女儿与角厮罗生的两个儿子也被迫逃离青唐,如今一子瞎毡暂居河州。

    李元昊对此乐见其成,暗中支援,角厮罗估计不忍对儿子赶尽杀绝,如今居于河州的瞎毡已渐成气候。河州在青唐和陇南之间,更进一步阻断了角厮罗的控制力,机会难得。

    如果这时候,有商贾进入陇南,用货物、商道将羌人和大宋联系在一起。从他们手中获取战马,或者挑起他们对吐蕃人的反感和仇恨,并且给予他们一定反抗的实力,兴许还能成为进攻吐蕃人的急先锋鹬蚌相争,渔翁便可得利。”

    “商人?大军刀剑办不到的事,商人能办到?莫非你为了行商获利,信口开河?”

    “陈公莫要小看商人,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商业与之伴随的文化传播,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强大。”

    孟韬道:“可以通过商道,贩运大量的茶丝布,以及日用品,奢侈品进入草原,逐渐影响牧人们的生活习惯,一旦有所改变,便会失去他们原有的特质,逐渐被同化。”

    “即便是能,恐怕也要很长时间吧?”陈贯饶有兴趣,至少没有立即否认。

    “我汉家人富足的生活、璀璨的文化有莫大吸引力,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之后便开始大规模汉化,用了多久便亡国了?

    如今还有人自诩鲜卑族的人吗?鲜卑慕容氏昔年建立燕国,威震河朔,但我朝开国大将慕容延钊似乎是以汉人自居的。”

    话题一开始便很难收住,孟韬不知不觉说了很多。

    “兴许这些事情已经久远,但是眼下听说契丹贵族崇尚汉学者诸多,但凡我大宋东京城里有什么佳句名篇好诗词,用不了多久就风靡上京,这绝对是好事,持续下去,将来说不定

    相比于辽国的不闻不问,疏忽大意,李元昊就警惕的多,他为何要在西夏禁汉学汉俗,连衣装发式都要严格要求。李元昊为何如临大敌?他怕的就是商业和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