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威-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此物名为砖茶,乃是用家父留下的秘法制作而成。”孟韬解释道:“这一块便有五斤重,您二位可以与五斤茶叶比较一下,体型是不是小了一些?”

    “好像是此物有何妙处?”李喆现在已经肯定,这个山村少年郎身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孟韬道:“此物乃茶叶制作而成,加了些许秘制汤汁与制作之法,口味与茶区别不大。但与牛羊乳,酥油等物同煮,口味更胜一筹,家父当年试验过,深得党项羌人喜欢。

    而且此处做成方块状,用油纸一包码在一起,一车该比松散的茶叶运送的更多吧?而且还不用担心雨水和受潮”

    “确实如此!”陈贯和李喆纷纷点头,兴元府距离关中虽只有一山之隔,但金牛古道走起来极为费力。若是一车能多运一些,茶叶的运输成本能降低很多,相应的利润自然会增加。

    “万一党项人不喜欢此种茶砖如何是好?”李喆算是明白了,这才是孟韬真正的凭恃。作为兴元尹,他很清楚此法的益处,只是略微有些顾虑。

    “家父虽有试验,但稳妥起见,可以同时送些许茶砖和茶叶过去,让党项人自己对比选择。”孟韬对此很有信心,草原就该是砖茶的天下,后世如此,现在亦会如此。

    “那好,说说价钱吧!”

    陈贯显然被打动了,沉声道:“早知有今日,老夫当日就不该劝李府尹,同意你低价收茶”

    “原来当日是陈公恩典,小子谢过。”孟韬恍然大悟,难怪当日能占大便宜。随即又笑道:“若非您当日之举,今日哪能买到这品质上佳,数量充足的砖茶?”

    陈贯和李喆不由相视苦笑,这话倒也不假。若是没这小子,想要凑够三万斤当年上品茶叶,还真有些麻烦。孟韬的出乎意料之举,无疑是帮了他们大忙。

    “这块五斤重的砖茶,小子本来打算一贯钱卖去西北的,一斤合两百文不过既然是朝廷收岁赐茶,自然另当别论,小子亦该做些贡献。”孟韬笑了笑,说道:“一斤七十文如何?”

    “二十五文的本钱,如今七十文倒手,轻松赚大一笔啊!”陈贯呵呵一笑,也不明确表态。

    孟韬沉吟片刻,咬牙道:“收茶到制砖茶还有很大人力成本,两位总不能让小子亏本吧?当然了,如果两位能答应小子两个小小的请求,六十文倒也不是不可以。”

    “什么请求?说说看!”

    李喆饶有兴趣地看着孟韬,敢在转运使面前讨价还价,从官府手中赚钱的商家真的不多。孟韬却不以为然,在商言商嘛,何况而今自己是掌握着主动权。

    “一是希望兴元府官茶商卖时,孟家有优先优惠权;再者,就是这个专利保护啊,就是最近几年,倘若有仿造的劣质砖茶,以次充好者,还望官府能够严惩。”

    没有专利保护的年代,只能用这样的手段来保证自家利益了。纵然如此,山寨货很快也会出现,只是尽量多争取一些时间罢了!

    陈贯立即质问道:“你是想要一人垄断砖茶商道?”

    “这叫独家经营,不过小子主要是为了开拓砖茶市场,怕有人以次充好坏了砖茶的名声。”孟韬嬉笑道:“待将来商路稳定后,小子自然不敢吃独食。”

    “算你聪明,可以答应你,不过”陈贯话锋一转,脸色凝重道:“一口价,一斤五十文,你负责运去阳平关,老夫派人接手转运去庆州,没得商量。”

第十三章 江水不盈尺() 
民不与官斗,老话说的一点不错,孟韬现在深有体会。

    和蔼可亲的转运使一黑脸,一斤茶就少了十文钱,三百贯利润就这么没了。而且还要把茶叶运送去阳平关,如此相当于又被打劫了一次。

    孟韬想要哭顿鼻子让陈贯心软,或者死皮赖脸地请求转运使大人高抬贵手,结果被陈茂清拦了下来。

    “韬哥儿,往年官府收茶时都不付给茶农现钱,还要平白减去两成半的‘茶耗’,更是把运输的成本全都转嫁给商人,历来如此。”

    陈茂清道:“而今转运使大人只让运到阳平关,没让我们直接翻越金牛古道运去庆州,这已经算是开恩了,捡了便宜要知足。何况已经赚几百贯了,而且将来兴元府砖茶由孟氏专营,其中利润大的惊人,何须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呢?”

    原本那个满心忧虑的陈掌柜不见了,这会满脸笑容看着表侄,心里美滋滋的。转运使和府尹大人上门乃是荣耀,还许给孟家足够的便利和优惠,砖茶更是一家独有,这以后

    陈茂清已经清晰地预见到,孟家富甲一方指日可待。

    “表叔说的是,罢了,就五十文吧!”孟韬摆手道:“只要这次朝廷帮忙打开市场,成功把砖茶推销出去,少赚点也不打紧,来日方长嘛!”

    仔细想想,当初若非陈贯相助,能以二十五文的价格收茶吗?如今小赚一笔也该知足。毕竟那十文钱不是白抹掉的,孟家从官府得了巨大的实惠,同时也算是支付广告费,朝廷岁赐的官方行为更容易让羌人接受。

    得了便宜还卖乖这种事,私下里嘴上说说而已,谁要是付诸实践就太不懂事了。唯独遗憾的是陇南商路,要是就这么白白浪费着实可惜,那可是大把的银钱啊!

    也不知陈贯或李喆会不会上奏?纵然上疏,也得看皇帝和宰相们批不批,眼下只能满心遗憾,暗中嚣张地骂几句朝廷鼠目寸光

    “是这个道理。”陈茂清对孟韬的表面很满意,却不知年轻的表侄心中还有太多花花肠子。

    孟韬道:“除了运茶来定军山,还得麻烦表叔找些车马,把砖茶转运去阳平关,青羊驿之上江面狭窄湍急,无法行舟,只能走旱路。”

    “好,这事我会办妥的,你放心就好。”

    “嗯,此番我们和朝廷做生意,其他的茶商必然会眼红,树大招风,表叔在兴元府还需小心。”

    陈茂清道:“这个自然,不过有转运使和府尹大人照应,应该没人敢怎么样。”

    “非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指不定那日兴元府的官吏就换人了,我们未必一直能有倚仗。”孟韬道:“所以啊,我打算合适的时候找兴元府的茶商们谈谈,有钱大家赚,如果他们愿意,可以做我孟家砖茶的代理和分销商”

    “韬哥儿,这”陈茂清有些惊讶,这等于是放弃了偌大的利润,平白便宜了别人。

    “表叔仔细想想,他们的货源只我们一家,我们在收茶方面有优惠,还省去了运输的麻烦,让利给他们一点,但稳定持续,长远来看赚得更多。”孟韬道:“如此也能避免树大招风,防着别人给我们使绊子。”

    “韬哥儿思虑周全,对着呢,我会操办的。”陈茂清点头道:“昨日探望姑母,已经耽搁一天,我这就回兴元府去,转运使大人与李府尹一道去了府城,我去把相关的文书银钱交割清楚。再者,汉江的水位似乎下降了不少,若再不下雨,只怕水运要暂时中断,我得尽快多运几船茶叶上来。”

    “如此有劳表叔了,辛苦了!”

    送走了陈茂清,等孟韬再回到定军寨,几乎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没有人敢再亲切地称他“韬哥儿”,这样显得不够尊敬。孟韬已经不再是孩子,转运使和府尹大人都客气地称呼为“小郎君”,他们怎么也该称呼“孟公子”才对。

    转运使和府尹大人联袂上门,自打诸葛武侯归葬后,定军寨几时来过这样的大人物?孟公子的面子当真好大。

    更有传言说孟公子与转运使和府尹大人相谈甚欢,深得两位地方大员器重,还要和孟家做大生意。

    最近一段时间,孟韬给定军山的百姓带来的震惊着实太多,带来的实惠同样很多。收茶直接过秤,绝不“短斤少两”,没了以前扣“茶耗”一说,一下子就多了两三成的利润,而且还是付现钱,让他们成功度过难关,吃上饱饭。

    如今大官上门,孟家的生意必定长久红火,那么以后每年能多赚好大一笔钱。给孩子扯上几尺布做新衣;盖上两间房子;娶个婆娘什么的,似乎都不再是梦。

    这一切都是孟韬带给他们的,淳朴的茶农们心中满是感激。孟家的声望再次爆棚,不过其中的受益者不包括孟讯夫妇。他们对当前的变化无比惊讶,原来认定孟韬是糟蹋钱,而今却大赚一笔,无疑是自己打脸。

    而且转运使和府尹大人竟然亲自登门,还对那小子青睐有佳,真是高氏原本仗着有个在大安军做副指挥使的表哥,颇有几分官员亲眷的“高贵和自豪”。如今和孟韬一比,那点子可怜的自豪感荡然无存。

    照这样下去,二房将会全面盖过二房,这怎么能行呢?孟讯和高氏夫妇仿佛受了极大的刺激,发出了尖厉的嚎叫,险些声闻四野

    相比之下,最高兴的要属祖母孟陈氏。利州路和兴元府的官员们上门见孙子,是可以写入族谱的光宗耀祖之事,当年儿子孟诚也是茶商翘楚,却不曾有过这样的荣耀。孟家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孙子重振家业,光耀门楣指日可待!

    高兴之余,孟陈氏回过神来,这会最紧要的便是赶紧给孙子说门亲事,续上孟家的香火。两位大官登门,还与孟家做成了三万斤茶叶的大生意,消息传出去,只怕兴元府高门大户的小娘子会上赶着嫁入孟家。难得的好机会,一定能挑个好的,双喜临门才好,气死何家人,让他们有眼无珠!

    孟韬万万没想到,情节变化如此之快。听到祖母语重心长的叮嘱,做成大生意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戛然暂停。

    “祖母,这事不着急吧?如今只是和官府谈妥了,后续还有好多事情要办,孙儿最近会很忙,恐怕顾不上!”满头黑线和无奈的孟韬小声婉拒,虽说心理年龄比较成熟,可毕竟才十五岁,娶亲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况且这年头还是三媒六聘的老套路,前世的相亲虽说让人反感,但至少能先见见面说说话,若有好感,则相处恋爱,彼此了解一段时间才谈婚论嫁。

    可眼下,搞不好连面都见不上就定亲了,想要私下见见面拉拉话,估计会被说成是失礼,甚至是耍流/氓。可不见面,万一娶回来的是个河东狮,或者大恐龙怎么办?孟韬可不愿意新婚之夜玩什么(揭)开盖(头)有喜。

    不行不行,想到这里,孟韬坚决摇头。哪怕背上“忤逆”祖母的罪名,也绝不轻易妥协。

    “让你表叔去做,你就乖乖待在家里,祖母托人给你说媒提亲,保管给你娶个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回来。”旁的事情老祖母往往没什么兴趣,唯独娶孙媳妇,绝对是热情暴涨。

    “祖母,我爹的三周年忌辰还没过呢,您总不能让孙儿背上不孝的罪名吧?”孟韬诚恳道:“也就几个月了,待孙儿守孝期满之后再说好吗?”

    “这”孟陈氏略微沉吟,话是这么说,不过先定了亲事,儿子孟诚忌辰过了再成婚似乎也可以。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来儿子在天之灵不会介意。

    “韬儿啊!”孟陈氏刚想说话,却被孟韬抢先道:“祖母,此事容后再议,我先去江边走走,看张老五有没有打到鲫鱼,弄两条回来给您和灵儿炖汤喝”说罢转身便走,在祖母碎碎念的埋怨中遁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