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书世界-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文帝时期,他‘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而且他还有一本著作流传于世,这本著作就是《论道家之要旨》。这本著作称颂的是黄老之学,也就是说他继承的是道家学院第一代圣人老子的思想。

    。

第五百三十七章 道法论道() 
readx;    司马谈完全的肯定一代圣人老子的学说,很显然,《论道家之要旨》和刘安的《淮南子》里面阐述的理论,有很大的分歧。

    神道学院派出他来和刘安论道,可谓是十分的合理。

    而且司马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文帝时期著名的太史官。也是当朝年轻的太史令,司马子长的父亲。司马子长,名迁。

    灵魂穿越在这个李长生的身体之后,李长生就发现,书剑大陆的很多历史,都和他前世汉朝之前的历史有相似之处。

    不同的是,书剑大陆是修炼的世界。

    在这里,有以自身强大能力著称的剑客,也有掌握各种神通的书生。

    剑客修炼的道,道法自然。

    书生修炼的道,道法人文。

    “原来是司马前辈驾临,我这就去通知院长。”那名道家学院的老师,神情一凝,恭敬的说道。很显然,司马谈的身份,让他十分的重视。

    不一会儿,一道人影在几名老师的陪同之下,从道家学院里面走了出来。他,正是道家学院的四代圣人,刘安。

    “刘安见过司马前辈。”道家学院四代圣人刘安向他拱了拱手,算是见礼,说道。本来在学院中后辈见前辈应该行师礼,但刘安作为院长身份高贵,就不会对他行师礼了。

    “哼!”司马谈冷哼一声,道:“我本来在山中潜修不问世事,但如今道家学院在你的错误领导之下身处危难,面临即将解散的危局。我作为道家学院的前辈,就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了。”

    “敢问前辈想如何主持大局?”刘安不卑不亢的说道。

    “很简单。你反叛大汉帝国,连累了道家学院,而且你的道义,违背了学院首代圣人的道义。正因为错误的思想,这才导致了学院的衰落。因此,你已经不再适合做学院的四代圣人了。学院需要新的圣人出现,把我们道家学院重新引上正途。”司马谈朗声说道,声音足以让所有的道家学院弟子都听见。

    什么?学院的前辈此次回来,是想要换掉院长?这个消息,让那些学院的弟子,十分的震惊。

    “你想要解除我四代圣人的位置,恐怕还没有那个权力。而且我不当院长,谁当?你吗,你有那个资格?”刘安冷声说道。

    “我够不够资格,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司马谈冷声说道:“明天正午,我会在这里和你公开论道。看看到底是我的道义正确,还是你的道义正确。而且还会和你进行一场神通的切磋,谁的道义更接近于天道,看谁的神通更强就知道了。”

    “好,我接受你的论道邀请。”说完,刘安不再理会他,转头走进了学院。

    院长要和司马前辈论道争院长的位置?那些弟子们,再次惊讶了。院长有著作《淮南子》流传于世,而司马谈同样有著作《论道家之要旨》刊印整个帝国。他们之间的论道,想必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道义之争。

    强者之间的论道,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可以增进他们对道家神通的理解。

    而且他们还会进行神通的比拼,证明谁的道更正确。所以明天的争论,想必会非常的精彩,成为道家学院的一次盛事。

    不到半天时间,司马谈要和刘安论道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彭城。

    第二天。

    道家学院内部。

    弟子们读书学道的书院前方,有一个巨大的广场,方圆十里全部由青石铺成的广场,已经聚集了接近十万围观的人群。中间有两座论道台,是道家学院先贤们专门用来论道的高台。此刻两座高台已经被人群包围,都在静静地等候两位强者的驾临。

    围观的人群最前方是一群道家学院的弟子,后面则是从彭城赶来围观的广大子民。楚国以道学镇国,因此道家学院的论道,他们都想聆听。在这些听道的人后方,还有非乐公子率领的军队,一个个标枪一般站立。表面上是为了防止人群的骚乱,实际上却是震慑刘安。昌平候也率领了一队赤血铁骑前来,驻扎在非乐公子对付的旁边。

    而此时,昌平候,非乐公子,天公子已经站在了听道人群的正前方,他们是以其他学院弟子的身份,前来为此次的论道做个见证。昌平候,非乐公子,天公子,分别代表了兵家学院,墨家学院,和儒家学院。虽然他们不是圣人,但以他们一个是君侯,而另外两个都是各自学院的大弟子,又是皇子,这样的身份,足以为这场论道做见证。

    昌平候一身黑衣,方方正正的脸上饱经风雨,经历了世事的洗礼,显得无比的沉稳,厚重。偶尔露出的眼神却是犀利无比,显示出了他是经历过无数次杀伐战斗的兵家强者。而非乐公子相貌十分的俊美,不过却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墨家学院的‘节用’思想,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手摇折扇,潇洒无比。虽然穿的很破旧,然而却掩盖不了他身上的绝世风华。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颗放在破旧盒子里的美玉。

    天公子身穿一身黄袍,太子服侍,冷峻的脸庞,显得十分威严高贵。

    “嗖”

    一道人影冲天而降,直接落在了一座高台之上。他大约六七十岁,须发花白,却精神抖擞,正是道家学院的前辈强者司马谈。

    就在他站上论道台的时候,另外一道人影也落在了另外一座论道台上。他正是道家学院的四代圣人,刘安。

    “弟子,见过院长!”刘安一出现,道家学院的弟子们纷纷双手环拱,躬身对他行以师礼。对书生来说,论道就相当于授课,传授道法,因此他们刚才用了弟子见老师的礼节。至于司马谈,是道家前辈强者,道家学院能够认识他的人不多。而且听说他是来和院长争夺院长位置的,因此便没有向他行礼。

    “我道家首代圣人之《道德经》曾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看到论道台下数十万人寂静无声之后,司马谈开始了他的论道。

    。

第五百三十八章 秉烛论道() 
readx;    “我道家首代圣人之《道德经》曾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流,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物为‘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应任何事物而改变,而且运行不息。首代圣人不知其名,强行的给它取个名字称之为‘道’和‘大’所以,天,地,人,道,都是一种道,人,遵循地之道,地遵循天之道,天又遵循‘道’之道,道遵循自然而为。而你,似乎已经忘了首代圣人对道的领悟,把我们道家学院引入了歧途,违背了道之宗旨。”

    司马谈说道。

    圣人的论道,侃侃而谈就是一大篇理论。不懂的人,就觉得废话连篇。不过明白的人,就会知道他说的有理有据。

    司马谈的理论继承了老子的理论,简单的说就是:道浑然而成,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是一种独立存在,永远都在运行的一种规则。天地人都要遵循这种规则,人遵循地的规则,地遵循天的规则,而天又遵循道的规则。

    不过刘安对道的理解,和首代圣人又有所不同。他的理论,在他的《淮南子》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所以听到司马谈用这段话解释道,他必须要辩驳。

    “非也!夫道之生存,何为知之?夫道之运行,何由行知?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之于无形……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刘安说道。

    他的意思很简单,既然道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人又怎么知道的?道周而复始,不知疲倦的运行,他的动力又何在?所以他对道的理解是:道,覆盖天承载地,拓展至四面八方,高到不可触顶,深至无法测底,包裹着天地,无形中萌育万物……鸟凭藉它才飞翔,日月凭藉它才光亮,星辰凭藉它才运行,麒麟凭藉它才出游,凤凰凭藉它才翱翔。

    他对道的理解是,道是一种强大无比,至高无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承载天地,高不可攀,深又无法测出他的底细。而且这种力量,还孕育了万事万物,鸟因为这种力量,才能飞翔,日月因为这种力量才能发光。

    一个认为道是一种规则,一个认为道是一种力量。四代圣人刘安和首代圣人老子对道的理解的分歧,一目了然。

    刘安不但把自己这段话写进了《淮南子》中,而且还写在《淮南子》的《原道训》中,意思是说他的理解,才是道的根源。

    “既然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那么何物掌控,所尊者又何物?”

    司马谈反问道。他的问题的意思是,既然道这么的强大,那么是什么东西掌控它,让他不能胡乱的运行?一但这种至尊无上的力量,胡乱发动,岂不是连天地,人都全部被摧毁了?

    “贼星不行,含德之所致也。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像而弗宰。行*喙息,飞…**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刘安说道。

    他的意思是说,不让道胡乱运行的是一种‘德’。道拥有至高无上的德,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造就成物象却不自为主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不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司马谈说道。

    其实《道德经》中也有对德的理解,只不过把道和德,分开了。而刘安的理解,却是把道和德合在一处。

    “道何故有德?”司马谈斥问道。

    “天地所生,固有德。”刘安面不改色答道。

    其实刘安的《淮南子》对首代圣人的道义,并未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的继承。否定了一小部分,继承了其中的很多菁华。

    ……

    两人的论道,已经辩论了一整天。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理解,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旦有人提出疑点,而对方又能以深刻的道义加以解释。一整天论道下来,两人都没有休息的迹象,好像还要秉烛夜里论道。

    眼看天已经黑了下来,无数道家学院的弟子,开始在地上点起了油灯。数万盏灯火,照的整座广场通明一片。星星点点的灯火,犹如黑夜里的星星。但数万人依旧听得津津有味,好像通过他们的论道,自己对道的领悟,又更加的精深了。

    而非乐公子,昌平候等人却听得如同嚼蜡,索然无味。他们不是道家学院的人,根本不会去参悟道家的思想。

    到了第二天正午,他们依旧在孜孜不倦的论道。刘安的《淮南子》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