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书世界-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布完毕,董仲舒便走回了自己的位置坐下。

    接下来上去的是昌平候卫青,他是兵家学院的强者。但同时也是保卫国土的将领。因此他也上前讲了一通话,其内容无非就是希望各位杰出的青年才俊在有所成就之后能够投效军旅。报效国家。他的声音洪亮,讲的慷慨激昂,不愧大将风范。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他讲这番话也只是例行公事。下面的那些天才往往会潜心修炼,真正去军旅的并不多。其实他根本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但让他前来护卫书剑论道大会,并在上面讲话是武帝的旨意,他也无法违抗。

    虽然并无投身军旅的心思。但所有人都还是对他十分崇敬的。毕竟是他保卫了帝国的安全,这才保证了他们有了安静的修炼环境。

    最后上台讲话的是皓月剑宗的宗主蒲烈公,讲的无非是一些欢迎,冀望之词。就这样,书剑论道大会算是正式开幕了。

    散去之后,各个势力的成员鱼贯退场,井井有条。接下来的日子对十大剑宗的人来说比较轻松,十天的论道,他们可以不用参加。

    而这十天正是星辰阁大开拍卖会的日子,他们可以去那里搜寻好的宝剑。或者防御铠甲之类的东西,为将来的比武做准备。可以说星辰阁做生意的对象主要都是剑客,他们人最多。而且宝剑铠甲易得。对书生来说,文人法宝比较稀少。而且参加书剑论道的那些书生,基本都是举人境界,还没有到达使用文人法宝的级别。

    第二日清晨,李长生以宾客的身份参加了这一日的论道。今天主要是道家学院的圣人,而诸位只是聆听。当然聆听的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询问,但并不允许激烈讨论。

    巳时的时候,论道台前方已经围满了人。来的都是各大学院的书生,同时也有和李长生一样不属于任何学院的人。

    道家学院的圣人刘安此时已经一个人独自跪坐在论道台上。论道台只容许讲道的人在上面,而聆听的都必须在下面。整个场景看起来。颇有一些上古圣人给普通凡人讲道的味道。道家四代圣人刘安大约五十多岁左右,身穿一身道袍。鹤发童颜。颇有一些道骨仙风。

    前方摆着一个香案,上面点燃了一炉檀香,氤氲之气弥漫在他的周围。这倒不是刻意的营造那种‘神圣’的气氛,而是因为檀香可以提神,静心,同时可以缓解疲劳。圣人一讲道就是一天,点燃檀香可以让他的思维更加的敏捷,头脑更加的清晰。

    道家学院的圣人刘安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楚王!也就是无道公子的父亲。不过他现在用的是道家学院的身份,大家见了他无须行礼。

    “我们道家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太古二皇’。后,第一代圣人李耳集先贤之智慧,形成了‘无为无不为’之大道。”刘安开篇讲诉道。

    这个太古二皇,指的是天皇和地皇。刘安著有一本道家著作《淮南子》,其中就讲述了道家的起源。其中有一句就是:太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刘安的书生修为能够到达圣人境界,其中大多数都仰仗于这篇道家名著。

    “其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无不为,道因应无方,惟变所适……”刘安继续讲诉道。很简单的说,就是道家既可以入世建立功勋,也可以飘然而去有。这一点和普通人理解的道家有所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道家就是隐藏于山林,餐风饮露的修道,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李长生专心的聆听着,虽然他前世有对道家的理解,但是刘安讲解的更加的全面。神通来源于思想,思想不通畅,是无法掌握道家神通的。即使他并没有打算去修炼道家神通,但多理解一下他们的思想,可以知晓道家神通的特点。

    估计其他学院前来听道的几乎都有这个心思,掌握道家神通的特点,有利于在后面的论剑大会上对付道家学院的强者。当然,既然有人听,那么思想就得以传播,这也是讲道的好处。

    “那么何为道呢?子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其意为,圣人之道可以遵循,但不是唯一的道……”刘安说道。讲了大半天,他才讲到何为道。

    ps:这一个‘道可道’的版本,来源于帛书,是最古老的版本。

第二百三十二章 素问讲道() 
每一个学院的底蕴都无比的深厚,几乎是千年的底蕴。要想在一天时间内全部讲完,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所以圣人在这里也只是讲一个大概,至于精深的地方,估计只有道家学院的书生通过数年的潜修才能明白。

    他讲的虽然只是基础,但是,往往最基础的,就是最精深的地方。

    这就是所谓的根基,根基决定高度。很多书生一生都不能达到圣人境界,很大程度上就是根基问题。所以道家学院的圣人现在还在讲根基,而根基也是最难理解的,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老子的这一句,很显然也是道家的根基。

    李长生听了他对道家‘根基’的讲解,开始思索自己前世的记忆。他以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道家的传承已经有三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很多圣贤对道家思想有所总结和归纳,系统而又全面,而且比刘安现在讲的要通俗易懂得多。

    他刚才讲的‘道可道’一句,其实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就是他刚才所讲的,圣人之道是可以遵循的,但不是唯一的道。二就是到可以去遵循,但不是永恒的道。三就是道也要遵循一定的‘道’,但这个道是最基本的道……

    可以说,在根基方面,李长生要比这个世界的人要深厚无数倍,甚至超过了当前的这位道家四代圣人。一边听着圣人讲道,李长生一边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

    一整天下来,李长生有了巨大的收获。有了这个根基。以后研究道家神通,将会事半功倍。甚至可以直指道家神通的本源。只不过他这一天只是讲了根基。具体的神通并没有时间去讲诉,这让李长生觉得意犹未尽。

    第二天。是法家学院的圣人讲道。

    法家学院虽然平日里行事低调,但其实在先秦时期他们是最强大的。魔帝秦皇建立帝国之后焚书坑儒,唯一没有波及到的就是这个法家学院。可以说他们现在的传承,比其他所有学院都要完整。这个学院的神通诡异,强大。

    大汉帝国建立之后,法家学院就行事异常低调,甚至在前面有几次连书剑论道都没有参加。因此李长生对他们的神通并不了解,不过这一次他们既然来了,李长生相信。自己有机会碰到法家学院的强者。

    法家学院的第一代圣人是商鞅,第二代圣人是韩非子……在先秦时期,同样是和孔子等圣人齐名的风云人物。

    “法者:治道之道也!”法家四代圣人商羽开始讲诉道。

    治道之道!?听到这句话,李长生非常的震惊。其他学院都讲的是道,而法家学院却是‘治道’。用李长生前世的知识来理解,如果其他学院是警察的话,那么法家学院就是督察。其他学院是发展自己的神通,而法家学院专门就是研究克制别人的神通。

    “其一法:更发。其二法:错法,其三法:战法。其四法,慎法……治道不法古,循名而责实!”后面一句很简单的说,就是治道的法是自己创造的。要以我为法。

    “治道者,重势,重法。重术。”这一句描述了法家学院神通的主要特点。一些不喜欢法家学院的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李长生却是听得津津有味。在他看来。法家学院的神通,开辟了一条和其他学院不同的道路。

    当年魔帝秦皇灭掉百家。唯一不灭法家,可见法家的神通与他的神通是接近,而不是相悖的。而且魔帝能够建立王朝,仅凭他一人强大是不可能的。一个帝国的建立,需要思想的支持,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学院作为根基。

    “至第二代圣人韩非,壮大发展法家神通,其道有五:一说难,二,孤愤,三,奸劫弑臣,四,显学,五,五蠹。”法家学院四代圣人继续讲诉道。

    到了这里,这位圣人已经讲道了法家的核心内容了。尽管很多人都心不在焉,他还是在认真的讲诉着,这种态度不得不说是一种圣人应该有的态度。

    别人不喜欢听,不过李长生倒是十分的感兴趣。《说难》《孤愤》《五蠹》等名篇,他以前在中学学过,在开启聪明二窍之后,已经可以倒背如流。

    ……

    第三日,墨家学院圣人莫见离讲道。李长生以前接触过墨家学院的书生,对他们的神通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一天这位圣人主要讲诉了墨家的九大思想,至于鬼斧神工之术,他并没有讲解。鬼斧神工之术,主要是术而不是道,不是讲解就可以掌握的。

    第四日,兵家学院圣人讲道。这一天李长生听得十分的仔细,毕竟他自己就是主修兵家神通。不过他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兵法,听圣人讲解,可以弥补他知识上的不足。

    第五日,医家学院的院长扁素问讲道。她是七位顶尖人物中唯一的女性,坐在下面像小学生一样听她讲道,李长生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看到她绝美的容颜,李长生没来由的有些心痛,自己何时才能达到她的高度?

    不过扁素问本来就是李长生的老师,听她讲道也是自己的本分。

    医家学院非常的特别,只有专业人士才听得懂。下面听讲的那些人,对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由于不了解,所以基本上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与想象相反,今天来的人却是最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的剑客强者。扁素问今天的讲道,可谓是盛况空前。

    虽然什么也学不到,但他们都必须给医家面子,希望给医家学院留下一个好印象。以期以后受了伤可以顺利的请到医家学院的人。

    “万物,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万法,归我身,九九终归一……”扁素问在论道台上讲诉了医家的本源。这一句说的是,人体乃天地之气所生,遵循四时之法,而人体又是万法的本身。只有掌握了这个,才能真正了解医家神通的本质。

    扁素问用轻柔的声音讲诉着,讲得非常认真,也很专业。……

    ps:求支持。

第二百三十三章 宿命() 
“其《素问》之一,平人气象……”

    “其《素问》之二,移精变气……”其实这一篇理论要是学会的话,对修炼者有很大的益处,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能力,和天地元气相互转化,在体内转化,而不是利用外界。

    如果掌握了这一个神通,那么他就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直接就可以滴血重生,断臂重长。儒家学院的‘永贞’神通可以断臂重长,但与这个神通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儒家的永贞神通是利用外界的天地元气,而医家的这个神通则是利用自己本身。

    而且还有强弱之分,永贞神通,根本无法滴血重生。当然恐怕也只有超越圣人的医家强者,完全掌握了素问的所有篇章,才能做到滴血重生。

    “《素问》其三:阴阳离合……”

    “《素问》其四:生气通天……”

    “《素问》其五:金匮真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