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世唐朝-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的一倍,同时还要建设天上人间分部以及东西十大厂淮南分厂,打造出第二个小长安。”阳林一副欠奉的表情回答道。

    龚莫如和扬州商会的一众商家听了阳林的话心中是一片惊涛骇浪,尤其是陆炳昌,他知道这位年纪小小的驸马爷一出手习惯性的是大手笔,陆家在朝中的关系早已透露了朝廷这一两年所干的大工程都离不开这个驸马爷的影子,听说长安城高耸云霄的天上人间大楼就是这位驸马爷亲自起草设计的,光是那一栋楼,半年多时间就投进去了近百万贯,长安城的商贾要么都入股了东西十大厂的产业,要么远走西域,做倒卖东西十大厂货物的下家,扬州要是复制长安的模式,他们这些敢敲朝廷竹杠的扬州商人恐怕连做朝廷下家的机会都没有了。

    “呃,驸马爷,为何洛阳汴州等地您都用本地商人来经营超级市场,扬州却要朝廷自己经营呢!而且还要开分厂,建天上人间分部。”陆炳昌终于放下了质问的口气,低声下气的问道。

    “没办法啊!洛阳汴州等地的商家都配合朝廷,朝廷要粮食他们拉粮食,朝廷要人马他们给人马,朝廷当然也得给他们一些好处以资鼓励,扬州可就不同了,不仅人口商业规模比洛阳等地大,商人们还不配合。漫天要价想敲朝廷竹杠,这种情况还这怎么合作?我看诸位还是先回去考虑考虑吧!来人,送客。”

    阳林面色突然严肃了,陆炳昌一记竹杠他硬生生的吞下去了。作为商人,他们敲了朝廷的竹杠,可不敢连信义也失了,欺诈朝廷这可是大罪,并且是能坐实的大罪,没了粮食的扬州商贾就再没有和朝廷谈判的筹码了,阳林现在想怎么碾压他们就怎样碾压他们,当然,反敲一记找回损失是必然的。

    “别别别,咱还有生意要谈呢!驸马爷容禀了。”龚莫如拱手向作势要将他们轰出去的蒙毅和赵一发求道。二人看了看阳林的眼色。才又退回他身后笔挺的站好。

    “驸马爷,和咱们本地商人合作有和咱们本地商人合作的优势,除了各方面经营的人才是现成的,土地商铺和下家商路各个方面问题都好解决,能为朝廷节省下不少钱财。您一定要考虑考虑啊!”龚莫如紧张的道,其余各家商贾也点头称是,商贾要是没了来路,可是活不下去的,倒是陆炳昌脑子里一直在转着。

    阳林仰着头不说话,一股压抑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在扬州商贾的心里产生,家底子不够厚的商家额头都开始冒汗了。见这情景,陆炳昌不得不为屯粮食的事后起悔来,支撑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从船上特有的大墩子椅上起身道:“驸马爷不与我扬州商会合作,根子还是出在粮食的问题上吧!实话说,这五十万石粮食我扬州商会是花二十五万贯买来的,从各地打包运到扬州。总共花费大概也不到三十万贯,要朝廷两百万贯的高价确实是昧了良心,可涨价不是我扬州一地商人的情况,成本三十万贯,卖五六十万贯是常价。在这种灾年卖一百万贯也是正常合理的,您看这样,粮食的钱,咱们只收五十万贯,您看超级市场这事有商量吗?”

    “哎呦,承您的情了,五十万石粮食两百万贯,这是已经谈好的买卖,我觉得很合适,本驸马可能缺别的东西,唯独不缺钱,该怎么交割怎么交割,本驸马一个铜子也不少你们的。”阳林说的认真严肃,硬是把满棚商贾说的冷汗直流。

    陆炳昌第一次做这么憋屈的买卖,卖东西的想降价,买东西的还硬是不给降,卖东西还得继续降:“要不您给个成本价,三十万贯?”

    “都说了,本驸马不缺钱,你们就别在这恬燥了,赶紧回去该干嘛干嘛!”阳林将身子往河面方向一背,不再看那些商贾。

    “白送,白送还不成么?”龚莫如抢在陆炳昌前面一口气将价钱降到没的降了,他是商会最大的股东,损失也是他损失最大,他说白送了,其余的商家也开始点头应是,这才让阳林那小身板将身体转了过来,目光看向了陆炳昌。

    “早这么识相不就得了,就你们在淮南干的这点事,难道还瞒的过朝廷的密探么,太子气蒙了头往死里审你,可曾看到我操过半分心,不过是借他的手给你点教训而已,只要你们配合朝廷,不仅不会让你们受损失,还能让你们大发一笔。粮食今日装船,明日起运,超级市场的经营建造你们还需要系统的学习,趁着我还在扬州,你们有问题赶紧请教学习,这一系列的建厂事宜投资比较大,朝廷必须参与,明天之前,你们扬州商会核算出你们能用于投资的钱数,把那三十万贯粮食钱也算进去,朝廷不会占你们的便宜,你们也别想着占朝廷的好处,只有通力合作,咱们才能一起赚更多的钱。”

    阳林一番话就像摘了扬州众商家心头的一块石头,一下子敞亮了,千恩万谢之后退下了甲板,只有那一瘸一拐的陆炳昌走了几步又偷偷的退了回来。

    “驸马爷,草民是来请罪的。”陆炳昌恭恭敬敬的给阳林拱手行了个礼道。

    “请罪?你有什么罪?”阳林笑了笑,有些恶趣味的看着这个满身伤患的家伙。

    “草民不该向朝廷用手段,好在也没造成什么损失,请驸马爷见谅。”陆炳昌是个聪明的商人,聪明的人最大的本事是认清现实,永远不走错的路,同时聪明人一般都有贪心和野心,尊严和面子从来不会是他们赚钱的阻碍,该舍弃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舍弃,认错服软要是能让自己长本事,陆炳情愿天天在这认错。

    “呵呵,你倒是个妙人。把前前后后的事都老实给我说说吧!”阳林不故意摆谱的时候,一般都没什么架子,扬州城的情况早在淮阳商演还没开始的时候蝎子已经摸过了,后来催二凡又通过朝廷密探做了些补充,这些商人们有什么动向,阳林都一清二楚,五十万石粮食那可是六千万斤,谁能把这个人员密集的城市将这么大的目标藏住了,就算商谈之路不成功,阳林随时可以用动刀子的办法解决问题。

    陆炳昌用了一个多时辰才将他鼓捣扬州商人如何瞅准了商机收购淮南各地粮食。通过什么手段敲诈朝廷,想取得什么利益,都讲了个清楚明白,要不是中臣大相的突然出现将局面搅乱了,阳林除了动刀子。还真没有多少解决的办法,不过也由此看出了陆炳昌确实是个商业人才,一介古人,已经懂得利用优势的信息资源抓住商机狠赚一把,算是入了商道的门槛,在知道他对唐朝现流通的古物件,金玉器皿的鉴定和商业价值样样了如指掌后。阳林觉得这就是自己想寻找的商业一把手,王二牛太蠢,跑腿都嫌笨,只适合放在身边使唤,朱刚鬣格局有点小,适合外派。陆炳昌则是可以抓全面的系统性人才,最适合当大掌柜了,他现在已经有通过东西十大厂现有在的产品,推理下一步市场发展的能力了,稍加培养。阳林在商业这一块基本可以全全交由他处理,不由升起了招揽之心。

    “陆理事,我听说你出自江南陆家,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富贵一生,却迁出了本家跑到淮南来做生意,可是心中有什么理想在本家难以实现?”阳林听陆炳昌讲完了经过,岔开话题道。

    “哎!我陆家乃是书香门第,从东汉时期就是江南大族,族中读书识字的人才没有过万,也有数千,只可惜他们一心遵照祖训,一不出仕,二不经商,只在江南摊种着几顷祖上传下来的薄田,教导乡间孩童读书识字,资助贫寒子弟求学之资,随着族内人口日益增多,日子已经过的是一年不如一年,家兄大才,尚在炳昌之上,为了整个家族数十万口子人操碎了心,吾苦思发展之计,决定迁出本家,自立门户,经商以滋养本家,这样一来,一不违背祖训,二又能解决家族困境,临出家门时,大家将族内大部分资产交付于我以做本钱,然大唐这几年经济并不好,炳昌急于求钱,是以打起来朝廷的主意。”陆炳昌有些惭愧道。

    人呐,都是给逼的,没有千斤的压力在,谁又敢去冒险呢!阳林在长安城混迹了一年多,自然也是知道一些陆家的事情,凡是出自江南的官员,又有几个没受过陆家恩惠呢!一二品的大员都有,也正因为如此,光有名声没有钱财实力的陆家才能在这些官员的照顾下屹立不倒支撑了这么多年。

    “想不到堂堂江南陆氏居然有缺钱财的时候,感念你陆氏这些年来为朝廷无偿培育了许多人才,我有一场大富贵要送你,如果你接下了,只要大唐不倒,保你陆氏几百年内不用为钱财发愁,你可愿意接下来?”阳林一指陆炳昌问道。

    能被天授驸马说成是大富贵的,那可是了不得的生意,陆炳昌是识相的精明商人,那有不纳头便拜的道理,指天发誓磕了好多个头之后,阳林不不得以让蒙毅和赵一发将他抬下船,这家伙,身体不好还强撑,居然晕了,但愿他醒来之后不要把自己对天发下的誓言当成做梦才好,撑了个懒腰,一屁股倒在躺椅上的阳林呵呵笑的呼了一声:“淮南的事妥了,连带着江南的事也应该一并妥了。”就继续闭眼补觉。

第一百一十九章 唐时苏州() 
数量逐渐减少的船队驶到苏州的时候船上的大部分人见识到了大海的广阔,在古时候,关中人一辈子都难有机会见到一次大海,所以他们的心情是绝对的兴奋,最兴奋的要属阳林,他终于看到千年以前的故土,唐时的长江水很清,就算是入海口也不见浑浊之气,大海更是一片碧蓝,比后世的夏威夷,新西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是炎热的七月,但他还是顶着烈日在甲板上看了整整一天这美丽如画的海景,只怪这个时代的交通不够发达,从长安到苏州,竟用去了快半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的苏州在江南属于绝对的霸主地位,甚至现在的人们还没有将苏杭并称的习惯,杭州虽然与苏州相邻,却是在宋朝时期开发发展起来的,此时的苏州,一般被人称之为‘大苏州’,这个称号的由来阳林大概清楚,汉朝时期的战乱不用说,大多集中在北方以及关外,三国时期三足鼎立,江东孙氏虽然没有最终夺得天下,却是保得江南之地数十年没有战祸,后来的两晋,五胡乱华,前隋,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江南之地都是汉人文化最后的根据地,没有受到大的战火的波及,一个一直不打仗,也没有战火波及的地方,不发达才怪事,所以江南道州府林立,人口密集,其中以苏州为最,经济最为发达,又因其自然风光优美,往往被士子文人称之为天堂,这里也是大唐读书人最多的地方。

    船队的到来受到了苏州刺史以及一众官员的热烈欢迎,有江南第一大族陆氏的家主陆炳坤亲临,光是到码头迎接的贫寒士子就有过千,这些人都是阳林想要争取的对象,现在东西十大厂缺急了文案,管理阶层的人,就连他的三千文工团员目前也只招募到了六百人,需要大量的人才充实。要人才,阳林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江南,因为江南人不像北方人那么能征善战,却是温文儒雅。善于动脑经营,正符合阳林搞经济的需求。

    苏州是商船的最终目的地,阳林在这里会停留超过两个月,贩卖货物是一方面,将江南各地夏秋两季的粮食收上来也是关键任务,江南道数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