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世唐朝-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

    大量的吐蕃骑兵的到来让城墙上挥汗如雨的谢飞鱼很是兴奋,终于不用演戏了,不消他指挥,阳林亲卫队的四大头子就已经开始使用火药弹将冲城的板桥炸烂,三千余人是不可能承受的起两万余人的冲击的,他们只需要凭借手中的火药弹和神威大炮守住托尼王城两个时辰就行,两个时辰足够阳林将所有里吐蕃人能逃跑的方位封死。

    “轰,轰,轰。。。。。。”

    一阵高过一阵的强烈轰响在托尼王城下响起就证明了里屠的猜想是正确的,唐军之前的勉强支撑是装出来的,他们只用了不到一刻钟就摧毁了攻城的板桥,并且大范围了杀伤了许多吐蕃骑兵,最后的两个攻城梯队几乎片刻之间就被他们给灭了。

    面色难看的里屠下达任何一个军令都显得十分的困难,这与宣判他属下的儿郎死刑没什么两样,当他挥动自己的战刀指挥军士们开始冲锋的时候,他的后方,一个个拒马栅开始向阵地方向移动,那是埋伏在地下藏兵洞里的步兵们出动了,两人一组抬一个削的十分锋利的拒马栅开始向战场靠近,到了战场两百米距离,他们又整齐的将拒马栅排好,足足将整个战场围了十几层,拒马栅下面的地面上,他们还撒上了能将战马的蹄子刺穿的铁蒺藜,吐蕃人没有大唐万骑军那么全面的装备,马蹄铁这个新鲜事物他们还不知道,所以对唐军战马没有用的铁蒺藜对吐蕃骑兵非常有用。

    “恩,布置完成的不错,现在这种情况,除非吐蕃人会飞,是不可能冲破这片栏栅区的,传令盾阵和箭阵准备,炮兵将神威大炮推倒最前沿的位置去,全部装填开花弹。”

    阳林用望远镜扫了扫布置妥当的包围圈,点头称赞了一句又下令道,远处的湄公河上,他已经用望远镜看到了唐军战舰上的旗子,他的精密计算是不会有错的,在数学科学的指导模式下,任何安排都能很精准的对接。

    城墙的守军已经被大雨一样的箭疾压的抬不起头来,里屠看到了身后的动静,相对于阳林构建的包围圈,他认为已经开始变的破烂不堪的托尼王城更加容易打破,所以不惜一切强攻的命令已经下达。

    全身牛皮纸甲的三百驸马亲卫登上了城墙,他们每人都抱着一个木匣子,木匣子里装的全部是拳头大小的手雷,这玩意他们在芙蓉园训练的时候是每天必玩的,不能将手里的假手雷扔出去五十米是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护卫的,现在护卫们的普通水平都在八十米左右,这时他们就要再玩一次投手雷的游戏了,顶着吐蕃人的箭雨玩。

    接连不断的爆炸声音从远处听来就像是在沙锅里翻炒的豌豆,一颗颗蹦炸的裂响着很好玩,阳林再度架设起了火箭发射架,城墙要是真被吐蕃人攻破了,可就糗大了,一直以来阳林给交趾人展现的都是和蔼亲厚的一面,今天,他要向交趾人展现出唐军的强大无匹的一面,尤其是托尼王城的百姓们,在他们心里树立一个唐军不可战胜的形象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一颗测试弹之后,阳林果断的装填上了白磷弹,吐蕃人全部聚集在城墙附近,简直就是个巨大的靶子,三枚火箭弹升空,阳林就双手合十的闭上了眼睛,一阵像从地狱里传来的哀嚎声在城墙附近响起,城墙上的箭雨突然停了,好奇的唐军们站起身子向城下看去,一股毛发和烤肉的气味从城外不远处飘来,他们非常近距离的看到了被白磷弹轰击的人的下场,阳林可以保证他们三天之内不会有什么食欲。

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政议() 
里屠感觉自己的身体快要融化了,原来被这种恐怖的蓝色火焰击中是这样的痛楚感觉,在他的身体被点着的那一刻起,他除了会本能的哀嚎之外,没有了任何形象风度可言,托尼王城的大门被打开了,主干道上举着各种农具铲子的百姓们向城门外涌了出来,他们的任务是清理城外的尸体,这些血淋淋的画面阳林打算刻在他们脑海里,只有知道敬畏的人才更适合被统治。

    帕尔图的那支队伍走的太快,即便斥候已经发现他们的方向,唐军现在也没有能够比他们更快的部队追赶他们,回去一部分也是好的,让他们知道了唐军的恐怖,他们想再度和唐军争锋的时候一定会谨慎考虑,阳林骑着头象进城了,这一次托尼王城的百姓看他的眼光不仅仅是欢笑,也多了一些敬畏,甚至是害怕,阳林能想象到自己现在下一条政令出去的效果,那绝对是照章执行。

    没打算让托尼王再回到托尼王城,如果说英吉王和洪森王是正面教材,那么托尼王就是反面教材,他的财富和地盘都属于唐军了,接下来的三王要选择做英吉王或选择做托尼王就看他们自己了。

    十月初一,唐军在托尼王城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大整编之后继续向北进发,莫里王和揭塔王的领地应该是后世越南缅甸大部分地区和云南少部分区域,而高棉王的领地应该是整个都在云南地区。其实这一片区域才是阳林现在看来最有价值的地区,大片的红树林和橡胶树林就在这一区域。

    两万水军依然是沿着湄公河前进,他们沿途他们还要探索所有可用。或可开发利用的水道,陆军队伍则扩大到了五万人,还有新整编的战象一千头,骑兵五千,这样的军队规模是远远超过了前汉时期的。

    交趾七王的势力范围相互接壤,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对于一个多月前发生在托尼王城的大战其它三王已经早有耳闻。如今七王已经被唐军征服了四个,交趾被唐军统一的大势头基本定下来了。但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不甘心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利,如高棉王这样的民族主义者,更是连阳林也头疼的存在。允许自治是阳林从后世学来的最好的办法,但在这个时期并不受朝中大臣和李二的赞同,在他们看来,允许自治就等于大唐还没有统治,就连最先投靠大唐的蓝苗,李二也有将其嫡系族人迁到汉人城池居住的打算,来信问过阳林了,阳林给他的答复是不要急,只等岳州城修建的更加漂亮了。他们自己会迁出来的,不过高棉族,不管往那座汉人城池迁。都是上千公里的距离,不可能搬的动。

    几个月前阳林给李二上了一封新疆域治理的奏折,上面写明南疆之地今后将免除一切苛捐杂税,连帝国税收的主要来源田税也永久免除,凡是愿意从中原迁到这些新打下来的疆域的大唐百姓,不仅给田。农具,甚至送房子。而江南和中原人口较多之地则只是少量的降低田税,大量的提高商税,与之相配的还有一条新的户籍制度。

    在原来的大唐,凡是走出自己户籍所在地的百姓都称之为流民,婚配,购置产业等,都需要有在户籍所在地之内,除非你有官身或者爵位才能天下通,而普通百姓多数被编制在了某位权贵的食邑户内帮权贵们种地,现在阳林提议给所有的大唐百姓发放统一的户籍文牒,身份文牒,让百姓可以自由的迁居,婚配,购置产业,而那些食邑户也将随着这个政策的实行而变的名存实亡,权贵们享有的牧民之权被剥夺,但是朝廷给他们相应收入的俸禄,比如一个国公,有像李靖秦琼这样食邑千户,有像魏征,戴胄这样食邑几百户的,全部按食邑多少折成俸禄,大户人家,不能大规模役使百姓,不能大规模征收粮米,这样会减轻他们造反的可能,只发给你白花花的银子,让你在非战争时期过的逍遥快活就行。

    李二将这篇奏折研读了很久,他觉得那个免税的政策简直是狗屁不通,将中原的百姓往外迁移?他还嫌中原之地人口太少呢!全部不交税,官府衙门的官员,当兵的粮饷,做开发建设的徭役靠那里来的钱支配?而那个户籍政策他却是很上心,权贵封地食邑是自古以来帝王对臣下的封赏套路,同样是这样的封赏为臣子造君王的反埋下了祸根,春秋时期的鲁国,三大权臣的食邑百姓和封地甚至大过君主,这样他们就开始直接就不鸟鲁君了,大唐虽然还远远没有到那种程度,但是掌管封地和百姓就等于是让臣子们掌管着一股民权势力,这样的实力一家两家或许还不能动摇帝王根本,可要是许多联合起来,帝王也不得不让步,将治民的权利全部收归帝王,只给那些权贵们按职位发放钱粮,这样能很大的减轻权贵囤积粮草,收拢百姓掌握私人力量的可能,毕竟一千户刚开始或许也就是几千人万把人,到了下一代,就可能变成几万人,几代之后变成几十万人也很正常不过,任何人掌管了几十万民百姓,都可能对帝王造成冲击。

    当李二收好信纸,准备将这个户籍制度拿出来与群臣议一议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信封里面居然还有一张小纸附件。

    “儿臣知道父皇看完这篇奏章恐怕会对免税迁民之策不屑一顾,而对户籍之策却会十分上心,其实这两策一样的重要,古之帝王一味的将关外以及边远地方的百姓往中原迁,而他们的王朝最终却都破灭了,这就证明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错的,中原之地供养汉人百姓已数千年,早已贫瘠不堪,用免税政策将一部分不甘忍受贫穷的百姓迁居到南疆,可以让大唐百姓的整体耕种环境更加宽松,不出几年,不管是迁往南疆的,或者是还留在中原的百姓,手上的余财都会更多,首先启动部分地区免税只是驱动他们迁居而已,最终实现全天下百姓种地都不用交税才是儿臣希望父皇实行的大目标,这个目标咋一看上去是很大,其实则不然,儿臣觉得要不了几年,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就能在父皇手中实现。

    您可以看看日益增长的商税,从贞观元年到今年,尤其是商务部成立以后,商税的数额每年都在以倍数增加,今年的商税应该可以轻轻突破两千万贯,几百万贯的农税在巨额商税的面前已经占比很小了,您还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富裕的依然是商人,穷苦的依然是种地的百姓,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税收不平衡,百姓用一年的时间耕种,以每四口之家种十亩地计算,产出不过二十余石粮食,除去自家一年食用和税收的部分,有些家庭甚至还入不敷出,而商贾将十亩田产出的粮食或者其他物种转换成商品,则能很快的时间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益出售,量越大盈利越多,这导致大唐占比八成的农户百姓还没有占比一成的商人富裕,所以调节田税和商税是平衡大唐百姓财富两极分化的杠杆。

    一个国家兴商业,就必然是要更兴农业,因为农业是商业的原产出者,免去了农民的田税,他们种田的积极性会更高,当他们有了多余的粮食,余财的时候,他们会购买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来反哺商业,陛下与其在田税和商税上都把关,则不如只把好商税这道关,比如卖一坛长安酿的阳江大曲,造酒的成本价不到一贯钱,售价却是十贯,而产生的税收才三百多文,您觉得这样合理吗?反正儿臣是认为不合理的,别说是三十税一,就算是十税一也不合理,暴利产品应该征更高的税,儿臣只不过是借此机会将调节税收开发治理南疆的事情想到了一起而已,要知道,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了,相信不出两代人,我大唐的百姓就会将南疆之地走的处处都是路的。

    再说户籍制度,应该是您所想,可以很有效的减轻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