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世唐朝-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然后再开始向苗人领地推进,诸公有什么具体的进兵建议可在朕部署整体战略之后提议。”当然,李二最后一句主要还是说给冯盎和阳林听的。只有他们对这里的环境最熟悉。

    “来人,把地图和沙盘抬上来。”阳林冲着船下一喊,片刻之后就有十几个兵丁冲着镇南军的帅帐跑去。其实哪里才是展开军议最好的地方,可李二的御驾现在在帝王号上,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最高军事会议自然也是要在他的御驾前展开的。

    众臣好奇的看到一群兵丁们将十几个一米左右的大方格并在一起,大方格里用泥沙捏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山包,只消将一桶水细细的浇入山包下的凹槽里,一副巨大的山川河流实体图就出现在了在大家面前。

    “父皇。此物名为实景沙盘,与现实或许还有些差异。但是对照着地图看,问题应该不大,是这几个月儿臣通过冯公属下的人深入实地验证过的,大家请看。柳江是起源于贵州,西江则是起源于南诏,这两条水道的支流几乎遍布南疆各地,又在岭南汇聚成珠江,咱们进军南疆的策论上,打掉大的,收服小的是主要战略,而从一开始进兵,我们就要考虑到最终决战的地方。

    走柳江水道的军队要解决柳苗。再逆江而上,汇合从湘江进攻贵州田苗的张亮部,封死南诏诸部与四大苗族部落的联系。

    走西江水道的。则是要解决安苗,一路走水路清剿收服沿岸所有部落,最后抵达南诏诸部势力范围内开始清剿。

    走海路的先是要剿灭交趾七王,再走湄公河入澜沧江进入南诏。这是三路主要军队,其中张亮部在贵州登陆后,船只会返回蜀中。载上蜀中府兵走金沙江入南诏,这一路只能做后续的辅助加强。战力很有限,在地图和沙盘上几路大军的路线可以清楚的看到,具体怎么作战,还请陛下定夺。”

    阳林指着沙盘上的小水流讲解,李二和众多文武大臣们都已经围着这个妙物打了好几个圈了。

    “恩,此次作战我三路大军总兵力将近二十万,其中战兵都有十万以上,是汉末以后最大的战役,并且是对外战役,如果输了,史书上我等的名声估计会很不好,所以咱们必须制定详细完备的计划,保证此战务必胜利。

    朕意,天授领淮海,岭南水军共计两万五千人走海路,平灭交趾七王,尽收其地,再走湄公河入澜沧江进南诏,沿途大小战事自行指挥,便宜行事,恐怕后续的补给也不会有,此为第一路军。

    朕亲领禁军征南军三万,辅兵五万走西江入邑州解决安苗,此为第二路军。

    冯卿领镇南军三万,辅助兵三万走柳江入柳州,不急着与柳苗开战,时常与第二行军保持联络,待安苗这边的战役有了结果再发动,此为第三路军。

    张亮部为第四路军,他已经按照计划向贵州进军,但是他没有水路可走,走的陆路,抵达目的地的时间可能更晚,是以会在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的战事出了结果之后才会看情况而动。

    这里除了第一路军独自为战便宜行事之外,第二路军的胜负关系着后面三四路军的行军方针,如果朕的二路军能够快速果决的铲除安苗,那么三四路军遭受的反抗就会很小,总体的方略是以收服小部落为主,各路军如果真要展开激战,那么要先锁定目标,以击溃最强大的部落为主。”

    李二在做军事指挥的时候整个人气势都变的不同起来,那种意气风发的姿态仿佛一场天大的胜仗等着他来完结,倒是给了诸臣们许多信心。

    “陛下,儿臣这里还一议,将文工团四营分散分别编入第一二三路大军中,她们有防病防疫知识,还深入过苗人领地,学习过简单的医疗救护,对军队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留一营在下川岛总后勤基地负责重症病患的照顾,凡三路军出现丧失战斗力的重大伤势或者病患的兵丁,全部由补给船队转运至下川岛疗养救治,这样可以减轻主攻部队的负担。”阳林在李二部署过战略之后补充道。

    “恩,此议甚佳,汐凉营长那一营就跟随朕的二路军,凌雨寒营长那一营跟随三路军,至于你的一路军,是行军距离和攻占任务最重的一路,你自己从剩余两营中选择最适应远航的人随行吧!”李二一听阳林的话,眼色瞬间一亮,第一时间就把汐凉分配到了自己的二路大军之中,丝毫不顾及群臣们异样的眼神,倒是阳林最淡定,这是早在他意料之内的事情。

    岭南和淮南水军的水上专业本领最强,走海路远征交趾无可厚非,光是从媚公河到澜沧江的尽头,就有四千五百公里的水路要走,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阳林恐怕都要在船上度过。

    禁军征南军的火器火药配备最足,是以担当了打头炮攻坚任务,安氏这个早有预谋的造反派,李二要亲自将他拿下,第三路军镇南军在装备和武器上是最弱的,但是他们本就是南兵,在南方作战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体力和战斗力反而是最强的,李二当然也会调配一些火药火器给他们,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震慑和压迫,一旦李二将安氏屠灭了,柳氏很有可能向朝廷称臣,到时候四大苗族部落除去了其三,张亮和田氏,恐怕也要进入谈判投降的节奏了。

    所以第一步作战计划主要就是看第一路军和第二路军表演,等到四路大军合围南诏诸部的时候,才会变的齐头并进。

    分拣装备,船只,人手,等事宜还需要几天时间的调整,阳林趁着空档跟李二聊了聊倭人的事情,他的意思是藤原氏的倭人可以利用起来,尤其是航海经验非常丰富的青壮,阳林打算带着他们去交趾。

    “你说藤原氏可以成为我们将来进军倭国的借口?”李二还有些不明所以问道。

    “没错,大唐是倭国的宗主国,他们上一任国王就是太上皇任命的,如今阿倍氏一统倭国,必然是要称王称帝的,届时他们如果不来请陛下的圣旨封赏而自立,那么就是叛离宗主国,陛下可以大义凛然的征讨之,他们如果来亲旨封赏,陛下可以不同意,或者反封藤原纪武为倭国国王,国王被反叛势力驱逐逃到了宗主国避难,陛下发兵征讨叛逆,也是名正言顺。

    但是在此之前,还得先让我把倭国人的航海技术都榨干了,他们仅靠一些小船就可以横行海上是有他们特殊的本领的,如今我大唐虽然船坚炮利,但根本没出过近海千里以外的地方,更别说万里,所以这趟去交趾,儿臣想带着藤原纪武和他族内青壮,不仅是要让他见识我大唐水军的强大,让他将来不敢升起反叛之心,还要从他身上彻底的了解倭国,了解他们的航海技术,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从而找到能够最轻松攻破他们的办法。”阳林淡淡一笑的回答道。

    李二不知道阳林是凭什么断定他从未去过的倭国有比整个大唐还多的银子,听阳林的口气,倭国到处都是银山,在那里银子比铜钱还不值钱,要知道,在大唐一个一两重的银锭子就相当于一贯钱,那是十倍以上重量的铜,在钱的诱惑下,谁又可能不动心呢!况且藤原纪武不是说了吗?大唐水军可以轻易而举的灭了倭国,对于唾手可得的银钱,李二当然没有不取的道理,只是眼下还需要全力南征,顾不上而已。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唐三亚港() 
“海一望无际,看不见终点在哪里,深遂又吸引,我的心。

    我就在浪里,飘飘荡荡爱有时忽高有时低,推着我向前,每一天。。。。。。”

    无聊的时候阳林就喜欢唱唱流行歌,大军在调配了三天之后规整完毕出发了,岭南以及淮南舰队都配备了新式的三轴承动力战舰,至于文工团原来那些没有配备神威大炮的单动力船现在已经沦为伤员或者物资运输船了,光是李二带来的南征军就有十万军队以上的运力,三路大军倒是不愁船,只是一路军的航程也实在太远了些,路途很是无聊。

    “大都督,前方就是您说的海南岛,是否要停靠修整?”岭南一号战舰上,谢飞鱼从瞭望台上窜了下来禀报道。唐初时期海南岛上是没有什么人口的,虽然这座岛屿大到比许多国家还大,但直到几百年之后的宋朝,也只是作为犯官的流放之地,并且很有诗意的取了天涯海角中的涯字被命名为涯州,阳林其实觉得有必要在这座岛上建立军事基地的,不过现在他没有那么多时间。

    凡是有机会都要给船上补充足够的淡水或者青绿色食物是藤原纪武告诉阳林的航海经验,在大海上,物质更充足一些不是什么坏事,阳林所使用的办法是用清水发豆芽,炒豆芽菜吃,但这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青菜的摄入,人的身体会变坏。所以每当有靠岸的机会,就算是在海上跑惯了的谢飞鱼也会来问一问阳林是否要靠岸修整。

    “找个水深的地方靠岸吧!别撞到了船舷,多弄些椰子和青菜到船上来。我们最多在这里停留两天。”阳林下达了命令,又见藤原纪武屁颠屁颠的向他跑了过来,实在是这些穿惯了兜裆布的家伙船不习惯唐军的贴身内裤,走路总是张着个跨,很像鸭子。

    “大都督,不能在上风口的位置停靠,咱们得找一处山坳避到背风面去。九月天海上随时会起大风,停靠的位置不对会造成战舰损坏的。”

    藤原纪武对自己能随唐军出征是感到意外和兴奋的。大唐以十岁男童为主帅更是让他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不过经过几次的接触,他便知道原因了,这个神一样的童子绝对不能用年龄来判断他的智慧。如今他的族人老弱妇孺都被安排住在了下川岛上。他只领着十几个青壮跟在阳林的身边效命,大唐的皇帝陛下亲口对他说过,只要他能全力帮助大唐完成南征,大唐一定会帮助他夺回在倭国的基业的,而在强大的唐军面前,他无时不刻不想着发挥自己的作用,像这样有建设性的提议时不时的会提出,阳林都一一记录,这些宝贵的航海经验不是用财富能买到的。得用一代代人的生命去领悟。

    阳林赞许的冲藤原纪武点了点头,示意谢飞鱼按照藤原纪武的建议去做,又对藤原纪武道:“大海上的意外确实很多。时刻保持谨慎是应该的,我大唐人就是缺乏你们倭国人的谨慎思想,放心吧,等南征的事情结束以后,陛下会让你以十分荣耀的方式回到倭国,阿倍氏对现在的大唐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你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成为大唐的属官,只有这样。你的家族才能在倭国永远的保持胜利,起码近几百年时间,倭国是不可能拥有对抗大唐的实力的,阿倍氏也正是因为窃取了大唐冰山一角的技术,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霸占倭国。”

    “是的,这些日子在下已经见识过了唐军在技术方面绝对的优越性,不瞒大都督,如果在下拥有这样强大的军队,一定会想要统治整个大海,让所有的沿海之地成为我们的猎场,也唯有天朝上国才能容忍那些不服的势力一直安身在自己的身侧,你们不愧为君子之国。”

    藤原纪武的回答看似在拍马屁,其实是在指正汉民族的缺点,他这样的半调子文化人是不会理解当一个国家有了强大武力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去侵占别人的财产,这难道不是富裕的最快手段么?

    “大唐是君子之国没错,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