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世唐朝-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是有好处的,任谁也劝不住。

    彭坚,窦玉明和谢飞鱼三位淮南水军将领在他们二人热情喧闹一番之后便上前参拜,从淮南水军两万人里挑挑拣拣出来的三千多人都是心狠手辣的悍匪,也只有这三位当家的才震的住,他们作为淮南水军的几大都统之一,各自掌握一个千人队,每队又分两营,将来海上巨舰,应该就是以一营五百人为一个战斗单位。

    阳林免了三位副手的军令,又挥手向十几位营校级别的军官打了打招呼,在冯智戴的引领下向岛上的军营走去,毕竟淮南水军是客军,目前下川岛上除了也两万岭南水军预备役人员之外,还有三万左右的镇南军,这是岭南公冯盎集结过来与李二会师之后一同进军南疆诸部的队伍,现在他们也在接受着各项陆地,以及陆海两栖作战训练,当然,这批战士才是俱备有远征交趾能力的部队,他们本就生活在气候与交趾更加接近的南方沿海,对于大海,他们除了敬畏之外,也比北方的战士更加熟悉。

    冯盎是国公,并且是国公里排名最靠前的世袭国公,这也全因他将整个岭南家底献给了李二,阳林只是一个拥有侯爵的驸马都尉,虽然号称仪同皇子,却还没有大到要让冯盎出门迎接的地步,如果再把辈份算上,即便是太子李承乾来了,冯盎也不一定非要迎接,所以冯智戴是直接引着阳林往镇南军的帅帐中走去的,因为此时他的老爹早就备好了宴席,等着考校一番被他传为天人的神童。

    冯盎的长相绝对可以用龙精虎猛四个字来形容,他这个岭南酋长的位置,是靠几十年的征战实打实的打出来的,即便这几年消停了些,满身的杀气却也还没有泄干净,比之阳林见过的侯君集,尉迟恭,秦琼等人也不逞多让,阳林给端坐在中央主位的这位老英雄行了个拱手鞠躬礼,冯盎回礼之后便按照军职划分左右入席。

    唐时是分餐制,军中更是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在防病防疫技术没有达到文工团的标准的时候,分餐制确实更加卫生,也更加容易控制传染性疾病,在南方带兵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些,客套的行礼之后,像端坐在讲台上给一人一坐一桌的学生讲课的冯盎开口讲话了。

    “早闻天授驸马乃天降奇才,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不知朝廷对南疆之地是个什么方略,还请阳驸马详细告知。我等也好按照朝廷的意思提前部署。”

    冯盎这么问也就是开始谈论公事了,他最佩服的是李二的用人手段,敢大胆的启用一个几岁的孩童为将。真是开上古之先河的奇事,可这个孩童将领却偏偏屡立奇功,收服了湘西蓝苗,靠近广东的广西柳苗和安苗就失去了很大的战略纵深和援助,同时他的宝贝儿子又搅乱了交趾,几乎是等同于切断了柳氏和安氏的所有退路,柳氏贫困。各方面实力在五大苗人部落里是排名最后的,一向是过着有奶便是娘的日子。谁能让他们过的更好,他们就偏帮谁。

    身为整个岭南的大酋长,冯盎手头上也有些战略资源,手底下带甲十万不假。想要养活这十万人马,他就不可能不与周边来往,或是交易,或是开战,他平时与柳氏也有来往,据他估计,柳氏的抵抗不会太顽强,只要集中力量拿下安氏,冯盎觉得朝廷在这一场南疆之战中。胜利的可能超过七成,要知道,一场战争的胜算能超过八成。基本上就属于稳胜的局面了,因为只要是战争,始终有两成是属于意外情况,所以七成的胜算,也已经很高了,接近稳胜。这也是他这么坚定的帮朝廷出兵的理由。

    当然,他这么问阳林可不是问阳林这场仗怎么打。而是问阳林朝廷将怎么对待帮朝廷征讨南疆诸部的岭南军,更深入的想一下,就是打下来的地盘该怎么分。

    阳林借着举杯喝酒的刻功夫,将冯盎的话品了品,大唐食邑三千户以上的王爷公主都没有,这冯盎如今已经拥有整个岭南数万户食邑,实权已经比李二的几个亲儿子还大了,难道他不知道,权柄过大是取死之道么?还是因为他想借朝廷的力量统一南疆,等朝廷的人马撤离之后,他再扯旗造反,最不济也能坐拥整个南疆,建立一个实力足够与中原相抗衡的国度?

    这样的问题问的隐有深意,阳林却不能久久不答,放下了装着清淡果酒的酒盅,阳林起身道:“朝廷的总体战略自然是陛下抵达岭南之后亲自部署,不过陛下为南疆之地筹谋了两年,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也是满朝皆知的,南疆之地虽然山多水恶,可也算是沃野万里,如果开发出来,不输江南,先秦时期吴国开发江南的先辈们,不也是将一块与岭南相当的蛮夷之地开化出来的么,当然,虽然现在的江南还远远没有达到全部开发的地步,但无疑江南道已经是大唐十一道中经济条件,人口数量整体较强的了,所以陛下这趟南疆之行,除了征服那些不服王化的野蛮部落之外,更是要初步的开发整个南疆,让南疆从此成为与大唐不可分割之地,相信以目前大唐的技术水平做到这一点不难,待统一之后,再尽数十年之功将南疆打造成另一个江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阳林的话说的有些大,即便是在后世,云贵和广西,湘西之地也都没能得到完整的开发,这里的地域条件实在是不允许,但是这样的大话却很能唬冯盎,古人对于未知的东西只要一开始想像,就会觉得是可能的,比如鬼神。

    “陛下既然有这么大的决心,那么冯盎自然是要尽全力相助了,只是南疆之地多山,崎岖难行,山间有瘴气,轻则使人眩晕,重则要人丧命,毒蛇猛兽数不胜数,我岭南之地与苗人部落毗邻,早年也打过几场,兵力占倍数优势也难以取胜,朝廷可是有什么克制之法才敢动大军而来么?”冯盎问的仔细,似乎朝廷的胜率才是他下注的依据,朝廷胜面大些,或许岭南军出动的实力就更加强些。

    “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烟瘴之地焚之,崎岖之地平之,毒蛇猛兽不过是我大唐遗落山间的财货尔。从征战的那一刻开始,朝廷的大军每前进一步,则代表大唐的版图扩大一分。”阳林话说的简短,听的帐中众将领却是心头一震,冯盎此时的眼光也放出了精芒。

第一百五十一章 冯盎问计() 
当然,阳林是完全会错了冯盎的意思,这个年头,长辈见晚辈一般都会考校一番,而冯智戴整天在冯盎面前吹嘘阳林阳天授有多牛叉,让早就闻阳林之名久已的冯盎内心不知道积攒了多少好奇,却不想只是简单的一问,阳林的回答却是比他心中所想的答案大气了许多。

    在他看来,南疆诸部时叛时降的局面非常难以解决,他们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就成为了中原脊背上一条吸血的蚂蟥,即难收服,又难灭杀,朝廷对南疆用兵,他认为最好的策略是以屠杀和奴役为主,将反抗者全部斩杀,将恭顺者带离这块土地,让他们到中原地区去为汉人做牛做马,手段虽然残酷了些,却也不失为这个时期的人能够想出来的一个好策略。

    “天授驸马此言若是朝廷的策略,恐怕朝廷的此次南征将旷日持久,不知朝廷在屡次遭受大灾之际,能够承受的了这么大的战役吗?”冯盎愣神过后,脸上却是一笑,又换了一副关心的语气问道。

    “呵呵,此一时,彼一时也,北方以及边关大战,虽然规模都是几万上下,可物资粮饷在补给线上的消耗却相当大,一个战兵,几乎就要两个辅兵和三四匹牛马来供养,是以,每当开战,钱粮消耗巨大,造成同样多的人口,闲时可以吃饱饭,战时却无粮可吃的局面。

    但是南方不同,朝廷现在有大船。长安的造船厂有十万工匠,每个月都能造出十几艘五百吨以上的大船,厂房正式稳定开工以来。已经下水了百余艘这样的船只,此次陛下南来,连战兵加辅兵八万余人的队伍将全部乘船走水路,当然,那五万辅兵可不是战时用来周转物资的,他们都配备了精良的工具,负责修缮拓宽运河。改善水运道路。长江上有一块著名的阻道大石‘我来也’想必公爷应该听说过,前一段时间就被张都督派人用火药给炸了。长江水道和黄河水道现在基本都已经畅通无阻,京航大运河则是在汴州段黄河口建立了水闸,可以保持运河一年四季的通行能力。各方的物资全部走水路,海路运到岭南沿海。不仅没有大量的畜牲需要喂养,连人力也省去了大半,速度和效率更是提高了很多,所以南征军的人数虽然庞大,可消耗,却不及北方一场小规模的战役。

    而且关中今年风调雨顺,粮米方面已经可以恢复自给自足,种植了高产的玉米和红薯之后,需要的大米和白面的数量会大幅减少。应该还有富余,朝廷的粮饷补给,会从江南之地就近征收。水轮船如果日夜运转,江南到岭南不过一二十天时间而已。等这些辅兵完成了疏通水道的任务,除了一次过将粮食全运到位之外,其余的一大部分时间则是在战区负责修路开河,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朝廷都必需要把整个南疆打造的四通八达,这样才能让南疆之地成为大唐除江南以外的另一个后花园。”

    阳林说的轻松。冯盎则是心头巨震,什么时候远在千里的朝廷离岭南这么近了,如果岭南的水陆交通也变的四通八达,那么局面将会变成什么样?他这个岭南大酋长说话还算数么?冯盎不敢往深里想,越往深里想越觉得当初他自己的那个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冯家想偏安岭南,就必须彻彻底底的投靠朝廷,这是大势。

    “呵呵,原来朝廷的准备这么充足,看来这一仗我们的胜算要大很多了。”冯盎呵呵一笑,军帐中岭南系的土包子将领自然也是跟着乐呵,说实话,阳林对这样的场面并不是很喜欢,如果冯家想有个好下场,唯一的路子是弃权,南疆这一战打完,抛弃岭南的所有,随李二回长安,过上无权无势的富家子生活,历史上的冯智戴在冯盎死后就是这么干的,现在李二提前到了岭南,就不知道他老子冯盎有没有这样的魄力了。

    酒宴的氛围主体还算愉快,主要还是阳林给冯盎和岭南系的将领们带来了一些东西十大厂的新货作为礼物,作为岭南的权贵,他们从一开始接触到这些新鲜事物后,就喜欢的不能离手了,现在他们看向淮南军的眼神都有些幽怨,用喝醉了酒的王成胤的话来说,他们就像那些被嫖了菊花却没收到嫖资的男娼。

    宴席散后冯智戴借着酒劲拐着阳林的脖子就到了后帐,不知何时在酒宴上喝的最欢,醉的最死的冯盎已经在后帐梳洗了一番,换了一身便装,对于冯盎的武艺,阳林是很感敬佩的,隋唐演义里,他应该是跟秦琼,李靖,尉迟恭是一个级数的,虽然比不上蝎子那样的个人竞技式的武学招数,但在战场上的威力却更大一些,所以他的便装就是一件武士袍,看起来更像后世日本的和服。

    来到了这种场合,阳林就知道冯家父子要跟自己谈正事了,所谓的正事,自然是冯家自身的出路问题,作为大唐子嗣最多的国公,冯盎的压力还是挺大的,水军都督张亮有五百假子,那都是假的,亲生的只有三个,那些干儿子一旦收多了,跟家臣就没什么两样了,即便是这样,李二其实都有些不放心,只是张亮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