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贼不破啊?且即王处仲,也不敢再来谋我矣。”等到夺占了汉中,遣陶瞻北上去联络裴该,以粮食交易军械,陶道真返回南郑后,备言大司马三军果然训练有素,士饱马腾。周访就又问了:“然则大司马究竟是如何练成此军的,卿可向乃父探问过了么?”

    陶瞻摇头,说我倒是问过了,但我爹不肯多说——而且我并不擅长军旅之事,就算我爹肯仔细讲解,也未必能得其精髓啊。他建议周访直接写信给陶侃,探问其情。

    周士达仔细想了一想,微微摇头,说:“不可也……”陶侃从前在江南,他的兵马跟我的部队,素质差不太多,他练兵、用兵的手法,我也都很清楚;故此大司马三军之精强,必非陶士行之力,而是裴大司马,或者他身边什么高人的指点。则练兵之道,既非陶士行的专利,他当然不方便向你我透露啦。

    你以为是个人,只要物资充裕,都能够练出强兵来的么?其中必有秘术,岂可轻易授人?

    因而仔细考虑过后,周访就派陶瞻再跑一趟长安城,向大司马请求,说我军中将吏不足,练兵无方,希望您能够派一两员战将,前来汉中督导。周访之意,大司马若是不藏私,自然会派人来授我练兵之法;其若藏私,我只好打消这个念头,但请员将过来,也方便将来居中联络——多几张嘴吃饭而已,我又不是请不起。

    裴该本人倒并无藏私之意,而且实话说,他在练兵方面并没有什么秘辛,基础全都是跟祖逖和陶侃学的。但在军队组织建设、思想教育方面,倒是颇有所长,他也曾经详细对祖逖讲解过,只是以祖士稚的眼界和能力,只能部分吸收,用之于本部亲军而已。

    所以他真不担心自己的法子被周访给学了去,一则并未将周士达当作潜在的对手——汝若仍在江南,还则罢了,既入梁州,就在我眼皮底下,通过一段时间的互通有无,我不信你仍然死保司马睿,而不肯从我之命——二则汉中保障关中的南线,地位非常重要,他也希望周访可以长守此地,甚至于更能进取成都。

    因此当即便应允了陶瞻所请,顺势把没用的高乐给派到汉中去了。

    高乐虽然怯懦,终究是跟随自己的原从班底,自己治军都有些什么手法,他再明晰不过啦。周访若使高乐将兵出征,八成会坏事,但若只是请其练兵,甚至于只是求教,而并不让高乐亲自插手练兵事——这是大有可能的——则关系不大。只要安排妥当,废物也是可以利用的嘛。

关于主角的婚姻问题() 
看到书评区很多读者在讨论主角娶妻和纳妾的问题,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首先要说明,贵族、官宦,乃至有钱的平民纳妾,是古代风俗,但既非律法,也不关道德,甚至就连广沿子嗣,说到底也只是男性为了满足而打的幌子罢了。古代儿童夭折率确实居高不下,但只要夫妇二人没啥毛病,理论上基本可以延续人口繁衍,不至于灭种;而就个人来说,无后而过继亲眷子为嗣的事情同样是法律和习俗所认可的。袁绍即因过继而为袁氏大宗,他之所以被袁术瞧不起,不是因为过继,而只是妾侍所生罢了。

    不管怎么说,贵族和有钱人家能够得到相对良好的医疗保障,其子嗣的存活率是大大高过贫民百姓的,但贫者无力纳妾,也没见底层越活越少,终至绝灭啊?

    其次就本书来说,固然裴该若无合法继承人,必会影响到整个团体的凝聚力。有读者朋友指责主角二十多岁而不肯早婚、育子,认为不合理。但必须考虑到,一则即便贵族,因为把精力全都投放在事业上(读书、贡举、出仕),晚婚者亦比比皆是;二则裴该才自羯营逃出,南下江左不久又北渡徐州,事业初创之时,哪有什么凝聚小团体的必要啊?即便有子嗣,若在徐州阶段他便身死,小团体也不可能继续维持吧。今日尚且不知明日之事,哪有功夫去设想后天?

    一直要到入主长安,主角才可以说羽翼渐丰,裴氏集团逐渐成型,子嗣问题至此才需要纳上议事日程了。于是裴该娶于荀氏,复得一子,目前瞧着还挺健康,那他还有纳妾的必要么?即便保大现在就挂了吧,荀氏肚子里还有一个哪,也没有着急纳妾的理由吧。

    即以普通父母之心而论,谁瞧着眼前的小儿,心里会想他八成是要死的,所以我还得多生几个备着……即便准备备胎,二三子足矣,又何必求之于媵妾?儿子多家族就一定繁盛么?产业就这么大,一旦过了析分的临界点,反倒会越来越弱啊。

    我认为今人与古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某些方面道德观的自然提升,并且很可能通过环境和教育,深深刻入骨髓之中。古人多认为人天生就分三六九等,此乃上天注定,非人力所能更改,甚至于某些人连人权都不该有——蛮夷即等若禽兽,说什么人呢?但在今人看来,即便人生百态,基本人格都是平等的,在咱们这个国家、社会,男女平等的口号更是从建国前就在喊啊。

    所以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倘若仍旧认为男女在人格上是天生不平等的(别奇怪,微博上我见过不少类似言论),在我看来,必然是古老的僵尸还魂了。

    古代的小民百姓,视贵族、官宦为天,贵族、官宦则视皇权为天,今人不能说没有这种思想、这种人,但比例肯定要比古人少得多吧。就算咱们见到高官而自然紧张,那也是出于对权力的畏惧,和考虑利益的得失,不会觉得对方天生就比你高贵吧?

    所以在裴该看来,也在作者看来,虽然基于社会环境而使得女性普遍见识不足,地位卑下,男女之间的人格也是平等的,则既然平等,又怎能够纳妾?不要说什么这是男性的本能,纳妾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生理问题。

    就以我本人来说吧,我不假装圣人,在我看来,不考虑社会道德和家庭问题,确实绝大多数男人都幻想睡尽天下美女。但解决生理需要是一会事儿,将更多女性引入家庭则是另外一回事儿,家庭不仅仅是和血缘所造成的,更是情感所造成的,要我同时对多名女性表示关爱,我确实做不到——哦,老娘和闺女另算。相信自有男性不但能够办到这一点,甚至还以之为乐,我朋友里就有这种人,但类似我的想法也同样普遍,不能算是太过另类吧。

    所以投射到我的作品当中,因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主角纳妾甚至于多妾更甚至于多妻,是很正常的事情,坚持一妻无妾也不能说不正常,主要看打算如何塑造这个人物。你可以说裴该矫情,嘲笑他的坚持,但不能因此就说这种设定不合情理吧。

第十八章、今苏武() 
    九月冬麦收,逮九月底则基本入库,各郡国上计吏齐集长安民部,报上税粮的数额。不过长安行台最大一部分收入则来自于屯部,此外将近二十分之一,来自于虞部和商部。其后以上各部再行文度部,度部统核全数后,直报裴该。

    自秦汉以来,国家财政即采用“量入为出”的方针,先确定大致能收多少赋税,再决定来年如何花销——即以十月,为一个财政年度的开始。于是部掾们便各自提交计划书,向度部请费。

    其中兵部、枢部和警部在经过协商后,提交出了一个天文数字,其额度几占本年赋税的七成。兵部掾辛攀想要完成裴该十万大军——且是正兵——的计划,而枢部掾郭默则以石赵僭位为辞,要求预留七到八万以上大军远征四到五个月的粮秣、物资。

    裴该直接就问他了:“卿将八万军而东,比及五月到半年,可能平灭石勒、石虎否?”你要有这个把握,我勒紧裤腰带支持你,否则的话……咱们后年不过啦?

    长安行台的赋税,主要来自于雍州各屯所,几占总额之半——如今雍州将近七成的人口全都被拘管在屯所之中——少量自耕农和大户佃客,所缴赋税数量相当有限。至于秦州,地广而人稀,且初定未久,在在需要用钱,本来赋税就不多,还将近半数都被提前预支出去了。

    河东、平阳相对富庶,但上半年才经兵燹,导致人口流散——平阳北方数县之民,就几乎全都被石虎给掳走了——田土也多抛荒,虽然勉强风雨调顺,本年度能够征收上来的粮食却寥寥无几。

    所以裴该治下,虽得丰年,但他的摊子也铺得更大了,一出一入,所获自然难以支撑郭默等人庞大的军事计划。

    且在裴该看来,自己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年间便即平定关西,并逐刘曜等而收复河东、平阳,纯属那群姓刘的作死,不能因此就高估了自家的实力。如今石赵占据三州有余之地,内部尚且和睦,且太行险塞,易守难攻,河北富庶,不亚河南,你再想靠一两场大决战便即彻底摧垮之,未免太过一厢情愿了吧。

    裴该预料到,秋冬之际,石勒必然会发起一轮猛攻,这是因为如今小大之势很明显——洛阳、长安相加,即强过石赵,何况还有江左政权,暂时不会强力使绊,起码不会给晋方减分——则如诸葛亮治蜀,若不赶紧扩张地盘、抢掠人口,势必敌愈强而我愈弱,终至再无回天之力……

    裴该与陶侃、裴嶷等人谋划,祖逖在东,直面石勒,主要目的是防守而不是对攻,关中可能还需要分出一两万兵马来,增援朝廷。而自己在西线,同样要防堵石虎南下,若有余力,则尝试进取太原或者上党,如此徐徐侵削石赵之势,才有可能在三五年之后,取得最终的胜利。

    因而驳回了辛攀、郭默等人的建议,正兵数量暂不扩大——除苏峻的“公来营”外,维持三军五旅总计十六个营,五万余众——但需要加强内部建设,提升组织度和训练度;物资暂按四万兵远征五个月来调拨。

    若再加上警部、屯部和行部的经费,这就已经占去赋税的将近五成啦,长史属下文事七部莫不叫苦连天……

    好在新得传报,拓跋鲜卑既南下侵扰,石虎不肯坐守,竟不待秋赋上缴,便亲将万余军北上抵敌,结果在九原城下吃了一个不小的败仗。旋即石虎退入九原城,不敢再出,鲜卑兵绕城而过,一直杀进太原郡内,抢掠了盂县城郊,这才凯旋而北。照此情形看来,石虎在半年之内,当无力再南下进攻平阳了。

    当然啦,也要防石勒千里迢迢调派物资乃至人马,增援石虎。

    裴该就趁着这个机会,继续陶侃昔日所献,从梁山、粟邑节节筑堡北推之策,当年十月,莫怀忠率后军第三营,终于杀到了高奴附近。高奴本是刘曜大荔战败后的落脚之处,他既向平阳,乃留彭夫护率部镇守高奴。如今晋军汹涌而至,彭夫护不敢抵挡,乃被迫弃城而向北方遁逃。

    莫怀忠进入高奴之后,不意竟得鲁凭,乃以安车送归长安。

    鲁凭鲁将德本是扶风内史竺爽的参军,昔日曾奉竺爽之命,来诣裴该军门请降,遂转任安定郡功曹。去岁彭卢侵扰安定,围鲁凭于都卢城中,他旋即便被彭夫护所诱擒。彭夫护劝说鲁凭降汉,鲁将德却道:“大司马麾下猛将若云、贤臣若雨,我因不才,忝居郡功曹,并无不当,又怎会贪图利禄,投身豺狼之间去呢?”坚不肯降,彭夫护乃挟其而东,走归高奴。

    到了高奴,刘曜同样劝诱鲁凭,鲁凭却始终不肯屈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