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报传至襄国,程遐大喜——王贡果使邵续发兵矣。虽然就情报来看,邵某一共就几千兵马,未必能够攻陷什么名城大邑,但只要他一动,我就能用这条消息去打张宾的脸啊,真是不亦快哉!

    就此才急遣使向石勒禀报。当然啦,程子远也是不可能安居襄国,坐观邵续纵横的,便命屯驻平原国的扬武将军左伏肃发兵往攻。

    左伏肃用“围魏救赵”之计,直向厌次,谁料其动向早在邵续的谋判之中,当即轻骑折返,遂于城外设伏,大破羯军,左伏肃匹马而逃。只是打完这场仗后,邵续琢磨着,我这也算是策应过河内战事了,此前觇看乐陵、阳信城防,都非容易攻打,既然如此,再进兵也无意义,不如且罢——就此退返厌次城中。

    当然啦,此番出兵,他也顺便掳掠了两县一千多百姓,迁到厌次、漯沃之间屯垦。

    且说石勒接到程遐的急报,却并不怎么在意。张敬得程遐密书暗示,就奉劝石勒折返襄国去——反正河内的局面基本上定了,有没有赵公您坐镇,问题都不大啊。

    石勒却道:“邵续癣疥之祸,虽出厌次,不沿河西进,而谋乐陵,分明骚扰耳,有程子远在,足可挫败之。至于蓟县段氏、刘琨,无日不思南下,有何怪哉?我已命孔苌驻涿县,势足拮抗”一摆手:“且候三城工完,我再归襄国不迟,如若不然,必为祖士稚所趁。”

    张敬趁机拱手道:“右侯曾云邵续必不敢出厌次,臣等因此亦未深加筹划,若事先陈一军于东安陵,即可封堵之,何待程司马急报啊?”表面上是因为自家的疏失而请罪,其实在给张宾扎针——你瞧,他身为谋主,一口咬定邵续不敢动,失策至此,我们纯粹是因为他所言的先入为主,才没有往深里想,则责任全在张宾,不在我等啊,赵公明察。

    石勒摆摆手:“人非圣贤,谁能无疏失?司马不必自责。”假装没听懂张敬话中的深意。

    张敬转过头来,便去找支雄、王阳等密议,说晋人夺取河内西部,如今看来,已是板上定钉之事啦,既然如此,我等与平阳的联系就算基本断绝了——当然可以经并州逾太行到河北来,但路狭险而坎坷,信使传递不易,大军通过更难——“若归襄国,当奏请赵公称尊。时势如此,料张孟孙也无可阻挠也。”

    ——————————

    晋汉两军在河内又对峙了半个多月,某日石勒亲至阵前,唤祖逖出来说话。祖士稚策马而出,与石勒遥遥相望,石勒遂于马上拱手,说:“我只道晋势已颓,不意尚有将军。今我已占冀、并,拥军十数万,而将军所部不过兖、豫之卒,江南尚不肯听命,若相攻伐,安有胜理啊?何不退归洛阳,两国划河为界,各安南北,岂不是好?”

    祖逖愤然道:“天唯一日,地唯一主,孰云两国?江上、河上,北至幽、并,皆我晋之土,汝等叛反而窃据之,虽然猖狂一时,终将殄灭。我为国家上将,自当追亡逐北,岂有退归之理?!”

    顿了一顿,又说:“皆云石某为羯中之雄,正欲与汝较量。若只虚言恫吓,无益之语,不说也罢。”

    石勒笑一笑,回答道:“我不说虚语,实言相告将军。今我大军俱在河北,此来不过上党与汲两郡之卒耳,将军亦不能遽破,则异日将大军来,将军如何抵御?我今去也,留赵固于将军,将军可安守所得土地,善加积聚,以期再会。若敢衔尾而追,由此而至襄国,千里之间,任一处都可能是将军埋骨之所。”

    说着话又一拱手,打马而归。

    祖逖返回本营,召聚众将,说:“羯奴知不能取胜,今将去矣。虽然,闻其已在州县、山阳之间,深沟高垒,构筑防线,我若往追,诚恐难破,反倒画蛇添足了——今当暂时止步于野王。”随即吩咐,众军做好攻城的准备,随时去取赵固的首级。

    随即石勒留桃豹守州县,支雄守山阳,王阳守怀县,自己则北返襄国。临行前他自然还要驱赶三县百姓,把赵固预存的粮草多数都搬去了汲县。

    石勒一走,蘷安也退,祖逖侦察得实,便即率部对野王城展开了猛攻。赵固这会儿真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自知难守,急忙开城北遁,想要追上蘷安的脚步。谁想蘷安既入太行陉,就派兵封锁了险道隘口,不放赵固进入。旋即晋军攻克野王,冯龙一马当先追来,将赵固一箭射落马下,然后绳捆索绑,押解到祖逖的面前。

    赵固满身是血,叩头请降,祖逖却道:“上官巳所部在此,卿与其求我,不如央求彼等。”便将赵固交给了上官巳旧部,当即为数百将兵支裂其身,分食其肉,光剩下一颗脑袋,归献祖逖。祖逖即命用木匣封了,送往洛阳报捷。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十五章、幽蓟风云() 
建兴六年正月中旬,正如裴该所预料、郭璞所“测算”的,身在北平的晋辽西公、大单于段疾陆眷忽得急病,倒卧五日后,便即于世长辞了。

    终究其寿已尽,而改变历史的蝴蝶翅膀,也还远煽不到辽西。

    其实段疾陆眷年岁并不是很大,去世时年仅四十一岁。他生过一大群儿子,但多数夭折,如今最大的也才七岁而已,势必难挑部族首领的重担。按照鲜卑习俗,可以父死子继,也可以兄终弟及,所以按规矩来说,下一任辽西公、大单于,就应该是二弟段匹磾啦,或者隔过段匹磾,传给段文鸯、段叔军,乃至于段秀。

    然而段疾陆眷自恃兵强,把东方的慕容、西方的宇文全都不放在眼中,认为眼前大敌唯有石勒,故此把几个兄弟全都撒了出去,屯兵蓟县。他病重之时,倒是急召段匹磾等人回来,只可惜死得太快了,那边信使还未抵达蓟县,他这边儿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其从弟段末柸等就趁机拥戴段疾陆眷的叔父段涉复辰为主,自称大单于、辽西公。

    段匹磾闻讯大怒,便欲发兵往攻,还是段叔军劝他说:“如今羯奴在南,虎视眈眈,我部若内斗,恐为羯奴趁虚而入啊。此前大司空便请我等南下攻伐襄国,一举而为朝廷除此巨恶,奈何先单于受段末柸之间,不肯率师来合,遂使我兄弟无功而反。今乃可往见涉复辰,云但肯合兵南下,便奉其为主,涉复辰必不辞也。大军既入冀州,则于国家有大功,阿兄可使大司空作书,向朝廷申诉委曲,朝廷必命阿兄继任辽西公,即涉复辰复悔,亦无济于事了。”

    段匹磾听得此计,不禁转怒为喜,说:“四弟果然是智谋之士!”他说那我便即刻启程,以奔丧为名,去跟段涉复辰谈判。段文鸯等劝说道:“阿兄前往北平,须盛备兵马,以免为涉复辰所害。”段叔军说不必——“但阿兄一人前往,我兄弟见在蓟县,涉复辰焉敢下此毒手啊?”

    段文鸯道:“涉复辰还则罢了,末柸见在北平,其心不可测,岂可不防?”

    最终段匹磾采纳了段文鸯的建议,亲率五千精兵前往北平,顺便还把刘琨的儿子刘群带上,作为朝廷的代表,前去致祭。

    军行而前,段涉复辰闻讯大惊,就问段末柸:“匹磾此来,是好意是恶意啊?”段末柸道:“可遣人往觇,若孤身来,是为奔丧,若率军来,此必欲夺大单于之位!”

    段涉复辰派人侦察,果然是大军前来,于是急忙派遣兵马,前往迎战。段末柸借口忽感风寒,故意迟滞于后,一等大军离开北平,当即发动政变,刺杀段涉复辰,并其部属,自称大单于、辽西公。

    随即他驰往军中,接替了指挥,与段匹磾见仗。段匹磾毫无防备,再加段末柸勇冠三军,竟然一战而北,被迫狼狈逃回了蓟县。段末柸于阵上生擒刘群,善加安抚,命其写信给刘琨,请其率部与自己南北夹击段匹磾,许诺事成之后,由刘琨担任幽州刺史。

    这根本就是一条离间计,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刘琨身为大司空,位列三公,会贪图你一个幽州刺史的职务吗?

    段末柸故使刘群的书信,为段匹磾所获,段匹磾就此请来刘琨,向其展示,并说:“我并不疑公,是以将此事白公。”刘琨诚恳地答道:“我与公结盟,志勤王室,欲假公之力,洗雪国家之耻,即便小儿书信秘密送达,亦不肯为一子之生死,而负公忘义也。”

    段匹磾便欲放刘琨返回驻地去,但是段叔军劝谏道:“我等本是胡夷,之所以能够入于幽州,收服晋人,是彼等畏惧我部人众,兵马强壮之故。如今我家骨肉之间,徒起纷争,诚恐晋人会趁虚而入,夺还幽州……”终究幽州各郡全是晋土,如今有一半儿在咱们手上,名不正而言不顺啊——

    “大司空固无可疑,但恐其部下奉其起事,应和末柸,则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段叔军是很精明,但有时候精明过头了,反倒容易钻牛角尖。段匹磾素来信重其言,听了这番话,也不禁犹豫,于是便找借口将刘琨留在蓟城,不放他返回驻地去。

    当时蓟县附近谣言满天飞,都说段匹磾拘禁刘琨,不日便将加害。刘琨的庶长子刘遵听信传言,不禁害怕,就与左长史杨桥、并州治中如绥等人关闭堡门,严加戒备。段匹磾派人前去晓谕,说我不过留你爹在城里多住几天,瞧把你们给吓的,何必如此呢?赶紧的打开门,别因此而引发两军冲突为好。

    刘遵等坚决不肯从命,段匹磾也恼了,便派兵封锁附近道路,不使粒米入于晋垒。晋军中因此乏食,其将龙季猛便发动兵变,袭杀杨桥、如绥,绑着刘遵向鲜卑军请降。段匹磾倒是也没有难为刘遵,把他送到刘琨身边,说你儿子太不晓事啦,你好好教育教育吧。

    到此时段,还与原本历史的发展相同,接下来就该是辟闾嵩、王据、韩据等人合谋,欲袭段匹磾,劫夺刘琨,此事为段匹磾所知,先下手为强,将这些人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了。随即段匹磾便起杀心,矫诏谋害了刘琨,卢湛、崔悦等率刘琨旧部逃亡,北投了段末柸,段氏从此而衰……

    不过事情在这个节骨眼上,产生了稍稍的分歧,关键是有个重要人物并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南赴建康,而只是奉刘琨之命,在外巡视而已,闻讯匆匆忙忙跑进了蓟城——那就是刘琨的外甥、参军温峤温泰真。

    温峤以亲眷探视之名,跑去见刘琨,段匹磾跟他挺熟,倒是下令放行了。温峤进门一瞧,刘琨正在伏案作书,急忙上前拜倒,流泪道:“不意姨丈罹此困境……”

    刘琨伸手把他搀扶起来,苦笑道:“我不过作客蓟城,何言困境哪?”

    温峤起身,顺便朝案上一望,原来刘琨是在写诗呢,诗云:

    “握中有悬璧,本是荆山球。惟彼太公望,昔是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凭五贤,小白相射钩。能隆二伯主,安问党与仇!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很明显还没有完篇,但观其诗中之意,回顾毕生事业,却于“中夜抚枕叹”为一转折,颇有颓唐之态——说白了,这简直就象是一首收束自己人生的绝命诗!

    由此可见,刘琨对于自身终将为段匹磾所害,他是有一定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