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前方传回来的战报,从六盘山麓直到都卢县城,其间乱戎多数一战即溃,双方并没有经过喋血苦战,那你说郭思道怎么可能在战阵上杀掉那么多戎人?他这一定是杀降了,甚至于杀了平民!

    裴该用竹杖指点着京观,对文朗道:“行来所见,郭思道所杀戎众,不下万数……难道全都是悍不肯降之辈么?我看其间多有白发老者……如此滥杀,他就不怕遭受天谴吗?!卿速遣人快马赶上,禁呵其杀——凡降者,皆不可杀,待我到后裁处!”

    文朗拱手,领命而行不提。且说裴该进了都卢城,但见城内一片废墟,街道多毁弃,房屋多倾塌,里里外外,不见一人,简直就是一座“鬼城”。他正在皱着眉头,强自按压怒火,突然文朗来报,说郭默追杀乱戎,前往乌氏,听闻大都督来,特留部下在城外迎接、联络。

    裴该下令唤郭军部将前来,指着废墟问他:“此是乱戎之‘功’啊,还是郭思道之‘功’啊?”

    那将躬身回禀道:“都卢城外,多为乱戎,城中居民,多是晋人,我家将军又岂敢违背大都督的训示,隳晋人屋舍呢?此皆乱戎之所为也。不过好叫大都督得知,听闻当日鲁功曹护守都卢,知不能守,乃开东门,将老弱尽皆迁去了乌氏……”

    裴该微微一皱眉头,追问道:“老弱既迁,青壮如何?”

    “青壮随鲁功曹断后,不幸为彭贼所袭,泰半奔散四野,已为我军于路收容。可惜……鲁功曹却为彭贼所获,生死不明。”

    裴该这才略略消了点儿气,双眼略略一眯,精光内敛,缓缓地道:“鲁凭……倒真是贤人君子啊。”随即传令给郭默,一是重申止杀之令,二是要他打探清楚鲁凭的生死下落,三是——“若能生擒或斩杀彭夫护,则此前滥杀之事,我皆不论!”

    只可惜,最终郭默还是没能逮住彭夫护。

    ——————————

    郭默之所以没有听从陆和、裴度的建议,紧急还师,就是想让乱戎全都集结起来,他好一举而破,再趁机屠其青壮。卢水胡原本占据都卢、朝那、乌氏三县,此番彭夫护卷土重来,三县戎部,一时俱叛。这其中当然也有一些本无叛意,但见乱戎势大,为求自保,还是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的,原本考虑若官军杀回,见其势大,便于阵前请降,谁想郭默却压根儿不肯接受。

    郭默初时缓缓行军,等到打通道路,进入安定郡内后,却瞬间将全军展开,四处搜杀乱戎,力求一个都不放过,其势甚急。彭夫护正在领兵攻打乌氏,闻报大惊,急忙把那些并非真心依附的戎部撇下,自己带着核心部众五千多人,匆匆撤围而逃。

    乌氏本是梁氏的大本营,得知戎乱后,赶紧把全部族人和依附百姓尽皆迁入县城,笼城而守。彭夫护派人前去劝降,说咱们从前也有过合作的,后来你们背叛于我,我却也不记旧仇,若肯打开城门,我只杀别家,承诺保全梁氏一族的安泰。

    然而梁氏也不傻,明知道郭默主力就在略阳,裴湛也正在临泾聚兵,准备进剿,任何一路官军都不比乱戎势弱,而且最多半月便可抵达城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投降?再者说了,如今乌氏梁为天下有数的大族,《姓氏志》中排名第五,倘若轻易降顺乱戎,难堵悠悠之口,名次必然下跌啊——即便朝中有梁芬撑腰,估计也扛不住。

    于是不肯应允,却也并不一口回绝,只是砌词敷衍,拖延时间。彭夫护大怒,当即挥师攻城,连续三日,皆不能克。

    随即就传来了郭默回师的消息,并且初始静若处子,突然间又动如脱兔,沿路迅猛搜杀过来。彭夫护明知自己不是对手——倘若能有一两个月时间将乱戎重新整合,或许尚堪一战——则他此来本就是为了骚扰和掳人,既已得手,不退何待啊?

    郭默紧赶慢赶,同时裴湛也集合留守前军与郡兵四千余来救,两下堵截,都没能留住彭夫护,竟被他利用熟悉地理的优势,顺利遁出境外去了。

    郭默、裴湛才入乌氏,裴该也赶到了。二人前往晋谒请罪,裴该先安慰裴湛,说:“戎心易乱,且彭夫护自境外来,贤弟虽不能未雨绸缪,救援倒也及时,不算大过。”随即注目郭默,冷然说道:“汝下略阳,是奉我钧旨,留守军少,导致戎乱,此过在我,不在于汝。然而我有言,若能或擒或斩彭夫护,前事皆可不论,今既不能得渠魁,复多造杀戮,又岂可不罚?!难道汝所杀者,都是乱戎不成么?!”

    郭默态度很恭顺,语气却颇坚决,当即回答道:“启禀大都督,末将无罪,我所杀者,确乎都是乱戎!”

    ps:书友们,我是赤军,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十八章、妇人之仁() 
郭思道素来奸滑,既然敢来见裴该,那么该怎么文过饰非,自然也早就打过腹稿了。

    他先申明自己无罪,随即便解释道:“诸戎造乱,无一部不参与,即便为酋大之命,其下青壮,皆曾执械以逆王师,岂非乱戎么?又岂可轻纵啊?”

    裴该厉声喝道:“还敢狡辩!汝不过万余众,难道战阵之上,能够杀敌上万么?逃散者捕俘可也,及其降者,当禀我处置,岂可肆行杀戮?且我行来见不少白发首级,难道彼等竟连老弱也能为兵,且顽抗至死不成么?!”

    冷兵器时代,即便正规军的组织力都普遍很差,一支军队死伤二成就会崩溃,战阵之上,动辄杀敌上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此郭默也不可能睁俩大眼说瞎话,说我所杀都是对阵之时的正常行为。而即便没有后世人道主义精神的熏陶,儒家思想也是这年月的主流,讲究一个“仁”字,杀俘、杀降从来都是受到舆论鞭笞的。因而郭思道特意含糊了裴该前两句话,而只是就最后一句加以辩驳,他说:

    “大都督请暂息雷霆之怒,容末将回禀。西戎素来剽悍,彭卢久不服王化,无论老弱,皆可操械。大都督今见其苍苍白发,心生不忍,安知其少壮之时,未曾屠戮过晋人啊?且今举部皆叛,从逆是实……”

    其实就总体而言,卢水胡在西戎中算是相对老实的一支。其先祖本为商代的卢方和西迁的彭人,长期与中国人杂处,并吸收其它戎部,主支在安定,此外还有临松、湟中两大支系。东汉时期,卢水胡曾经多次奉诏从征匈奴,乃是河西汉军的主要来源。

    彭卢之乱,起因就是贾疋诱斩彭荡仲,导致荡仲子彭夫护掀起反旗,并且侥幸于阵上杀死了贾彦度——至今也不过才五六年而已。然而彭夫护虽叛,却并没有大肆向外扩张,也并没有肆意杀戮晋人。不同民族之间,欺压、盘剥也是常态,彭卢之欺晋人,其实就跟从前晋官之欺彭卢差不多,还远不到民族仇杀的程度。

    当然啦,此番彭夫护还乡,主要目的是骚扰、抢掠,那膏于其刀下的晋人就不在少数了——至于那些老戎,真未必象郭默所说的,“安知其少壮之时,未曾屠戮过晋人啊”。

    但是郭默终究久镇安定,对于彭卢情况比较了解,则他言之凿凿,裴该一时间也不便反诘。才刚一立眉毛,就听郭默继续说道:“非止老戎,即戎妇亦多有执械自卫者,察其父兄皆为王师所杀,彼等又岂能心无怨怼呢?心既有怨,必教其子,则待幼儿长成,又成祸患。末将此行,多见戎妇、戎儿,目露仇恨之色,使我难以安寝。想此地近戎,必遭骚扰,若境内之戎与境外之戎相勾结,兵戈久不能息,今日之事,必将复现于明日,受害者唯晋人耳……”

    裴该喝问:“汝是说我妇人之仁么?!”

    郭默赶紧躬身,说:“不敢。大都督欲以仁德化被,奈何戎人不识好意,今日既然能叛,明日也未必肯从王化,若不除根,其草更生。还望大都督三思……且军法中,不见有‘不重伤,不禽二毛’之律……”

    这是宋襄公的典故,根据《左传》记载,襄公在泓水战败,国人皆怨,他就说啦——“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我就算战败了,那也得讲规矩,这才是仁义——“二毛”是指年长之人。

    郭默的意思,老年人又怎么了,老年人也不能说全无战斗力吧,他们若是抄起武器来抵御王师,难道我还不能杀了不成么?军法上没这条吧?只说不得屠戮平民,但这些老戎真不能算是平民啊。

    裴该紧紧盯着郭默的眼睛,问他:“然则妇孺又如何?”

    郭默赶紧回答说:“妇孺皆俘,并未杀戮,即乱军中死者,亦不枭首……”

    其实这是瞎话。事实上郭默归郡之后,便即分派兵马,搜掠各部戎人,某些部族的青壮大多或在六盘山麓被杀,或者逃散,某些部族的青壮则跟着彭夫护去攻打乌氏了,因此所获多为老弱妇孺。郭默视察俘获,略一偏头,就见一名十岁上下的小戎死死盯着他,目露凶光,随即还矮身捡起块石头,朝着郭默便狠狠抛掷过来……

    附近的戎人尽皆大惊,赶紧扑过来,把这熊孩子按倒在地,让他向郭默磕头请罪。有一戎妇,也不知道是孩子母亲啊还是祖母,同样跪在旁边,磕头如同捣蒜,哀哀求告。然而郭默本无仁心,再加恼怒,当即抽刀上前,一刀一个,便将两名妇孺劈翻在地,鲜血四溅。

    随即下令,把这些逮来的戎人不分年龄、性别,全都给我砍喽!

    还是司马裴度死死扯住了郭默,告诫说:“大都督军法森严,禁止杀戮,将军慎勿违犯啊。”郭默瞥他一眼,说:“便大都督在此,须无此妇人之仁……”

    其实这话应该反着理解,他的本意是说:在我看来,大都督多少都有点儿妇人之仁哪。

    “天下大乱,皆因胡戎,若能杀尽彼辈,天下自然安泰。前此平彭卢时未能杀尽,才有今日之叛,今若杀尽,乃无明日之患!然察前此不杀者,为雍州尚未底定,秦州不在掌握,恐其再乱,迁延日久,有害方略。如今雍、秦二州,皆归大都督,而彼獠又起叛乱,则此时不杀,更待何时啊?!”

    随即扬鞭一指,厉声道:“叛者皆当杀!今杀此一族,诸戎俱恐,才能保得西陲长治久安!”

    裴度一扳郭默的膀子,说请将军略行几步,我有几句心腹话要说。

    于是二人避至一旁,裴度压低声音说:“我本大都督家奴,承大都督看顾,释籍为民,且赐裴姓,等于子侄。昔在江东、徐方,侍奉大都督数年,则大都督心意,度能略知一二——将军可肯听否?”

    郭默说好啊,大都督究竟是怎么想的,还请你不吝赐教。

    裴度道:“大都督实有仁者之心,不分晋戎,皆目为子民。且将军适才云,乱天下者是胡戎?私以为不然。大都督曾与我等言道,乱天下者,实诸藩也,胡戎不过趁乱而起罢了……”

    郭默闻言,双眼略略一眯,捻须垂首,若有所思。

    裴度续道:“既然仁德化被,不分晋戎,则必不愿见将军杀戮过重。若屠青壮,犹有可说,若杀妇孺,恐怕大都督得知,必然责罚将军,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