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宕昌是诸戎部的混合体,根据事先调查,其间晋人数量很少,则梁懃若治戎久了,恐怕自己也必会逐渐变成戎人。

    裴该基于后世的灵魂,认为无论晋戎,哪怕胡、羯,全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本是没有高下之分的,他也不会特意歧视某个少数民族。但人种即便相近甚至相同(羯和部分鲜卑则可能离得较远),风俗和基于风俗的历史、文化,差异却往往有若天壤。中华本以文化认同立族,文化不同者,真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随时都有可能反噬。

    而且更要命的是,一旦戎、胡占据主导地位,则必然拉低原本的文化层次,社会也可能倒退到奴隶制去,这是裴该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只要宕昌地区的主体族群不是晋人,裴该便视之若刺,会想要趁其尚未坐大前先赶紧拔出来。但问题是天下方乱,胡、羯觊觎在侧,短时间内不可能施用过于苛酷的手段——对于雍州、秦州诸羌、氐、鲜卑,也是这个政策,只要肯降服,便暂时羁縻之。

    终究梁懃从前不论,最近这段时间还算恭顺啊,即便他协助官军攻打仇池,未必真是心向王化,仅仅出于旧仇,你也没什么好理由去惩处他。再者说了,倘若甄随是难得说了回大实话,梁懃确实是个人才,于此战确实出力甚多,再谋他的宕昌就不合适了。

    因而裴该最终决定,当甄随等人班师之际,让他把梁懃也带上——若肯乖乖前来,我便有赏,倘若不来,我也就有借口兵发宕昌了。

    可是裴该才刚回到冀城,甄随等人尚未凯旋,便又接到了两份急报:

    一,彭夫护卷土重来,再扰安定,将郡功曹鲁凭团团围困在朝那城中。

    二,刘虎率铁弗部侵扰冯翊……

    ps:书友们,我是赤军,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十五章、我等是中国人() 
建兴四年四月,也就是大约一年半以前,刘曜在大荔城下为裴该所破,一路北蹿,最终退出冯翊郡,逃到了故汉上郡境内。

    上郡汉初始置——当然啦,当时面积没有后来那么大——汉自武帝伐匈奴,向北方拓殖近千里,直抵河套地区,先后设置了云中、五原、朔方等一级区划,与上郡、太原等同属并州刺史部。上郡一度范围极广,南起漆垣,北抵桢林,东近黄河,西包奢延泽——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延安、榆林两个地级市。

    然而到了汉季,中原大乱,西戎趁势而起,帝国西北疆域逐渐向南方收缩,逮至晋代,包括上郡在内的并州河西地区,已然尽入羌胡之手了。

    刘曜北蹿后,即遁入故上郡高奴残城(在后世延安市附近),舔舐伤口,图谋东山再起。

    包括上郡在内的故汉并州河西地区,如今中原人士数量已经微乎其微,基本上被氐、羌所占据,最北部还有刘虎的铁弗部。刘曜虽败,尚有二三万残兵,加上他胡汉政权雍王的号召力,想要召聚戎部,扩充势力,原本是并不为难的事情。奈何近十数年前,虚除部崛起,在故汉上郡内建立起了一个松散的大联盟,多数氐羌都俯首臣服,留给刘曜下嘴的地方实在不多啊。

    尤其刘曜之与虚除,从前勉强可算为友,如今却彻底撕破了脸皮。好在刘曜尚且捏着虚除伊余为人质,他想靠这个人质从虚除部索取好处,那是痴心妄想——虚除权渠若为了儿子的安危,输人输粮于刘曜,则必然威望大堕,联盟分崩离析——然而却可以保证权渠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全力来攻。

    至于这一定时间是五年、十年,还是半年、一年,那就不好说了。但就理论上来说,倘若五年、十年过去,刘曜仍然无法重整旗鼓,那他迟早是被虚除吞并的命运。

    想当日才抵高奴之时,刘曜就唤来亲信司马刘均,向他问计:“我一时轻敌,为裴该所破,竟被逐离中国,而至戎地,不知道可有反击之策啊?子平何以教我?”

    刘均反问道:“孰谓此处为戎地?”

    随即解释:“上郡汉初即设,郡治肤施尚在北方五百里外,昔匈奴右贤王侵扰汉土,文帝遣灌婴率军抵御……”伸手朝地上一指,“便在此处,高奴,败右贤王,迫其退归草原……”

    他话还没说完,刘曜却突然间压低声音,插嘴问道:“子平,我等虽从光文皇帝,绍续汉业,重建汉基,然而……我等究竟是匈奴,还是汉呢?”

    刘均凝视着刘曜的眼睛,一字一顿地回答道:“我等是中国人,遑论匈奴与汉?晋人或目我为胡,其实我本匈奴别部屠各,随之南迁,数世居于并州,难道还不能算是中国人么?若不为中国人,如何建号称帝,驾驭中原百姓?此光文皇帝建号皇汉之本意也!明公慎勿别起他心,若欲复为匈奴,恐怕只能在此处,甚至更往北方去游牧,不能复归中原了。”

    刘渊不但久居并州,幼习诗书,中国化很深,而且他跟几百年前的匈奴单于不同,对于中国之大、人口之密更有了清晰的认知。汉朝建立之初,不但百废待兴,而且疆域狭小,直辖人口可能还不到千万,与雄踞草原的匈奴帝国相比,也就人口数略占上风而已。但经过多年积聚,可能到文、景之时,就已经恢复到秦代两千万的人口数了,逮西汉末年,更蹿升到五千万之巨。

    此后虽然经过多次改朝换代的大乱,到西晋初年,朝廷统计在册的人口数也有一千六百万,若加上大量隐户,必在两千万以上。相对的,匈奴帝国已经彻底崩溃,包括屠各在内的匈奴各部,恐怕总人口还不到中国的一个零头。则在这种情况下,若想张胡帜以驭中原,难度是非常之大的。

    因而刘曜初起兵,就自称是炎刘之外孙,建号为汉,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之庙。然而这一政策初始确实蛊惑了不少的晋人追从——谁叫司马家实在混蛋呢——但其后久久不能底定中原,所部又杀掠过重,中国的人心便即逐渐背离。说白了,刘曜日益感觉到“汉”这面旗子不大好使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刘曜在夺取了政权之后,就悍然扯掉了遮羞布,改国号为赵,以冒顿单于配天,而光文帝刘渊配上帝。虽然根据后世的研究、分析,前赵的中国化与民族融合,其实程度比称汉时更为深入,但刘曜长安政权与刘渊平阳政权不同,名义上是个彻头彻尾的胡人王朝,那是不会错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刘曜为何要改国号呢?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对刘渊祖孙三代想要借尸还魂的手法不以为然,并且逐渐发觉毫无益处;二就是他对刘粲恶感日深,雅不愿直继其后。

    历史虽然已被改变了,但刘曜的想法却按照惯性在持续发酵。就前者而言,平阳之势日蹙,胡汉旗号沾满了灰尘,使刘曜日益丧失信心;而就后者而言,刘粲的态度也让刘曜寒透了心。

    他还在大荔城下时,就曾经多次遣使平阳,请刘粲发兵牵制晋师,但刘粲正忙着内斗——彻底扳倒刘乂,并且自己得为皇太子——根本理都不理啊。

    刘曜不禁心想,你还当我是你家臣属,是光文皇帝的侄子么?你再继续这么搞下去,国家怎可能会有前途啊!

    因而渐起自立之心,就趁着今天问计的机会试探刘均。然而刘均却明明白白地劝说他打消这个念头——不以中国人自居,你就没有大义名分重归中国,且若此时和平阳彻底决裂,咱们就更无胜算,迟早会被挤迫回草原上去。

    刘曜闻言,不禁长叹一声,说:“我等还有复归的希望吗?”

    刘均说有的,随即就为刘曜分析,说:“石公尚在河北,局势尚未糜烂,且有石公在,刘粲也不敢遽罢明公。则东西两相呼应,可摇撼平阳政局;东西两相夹辅,国家尚有希望。晋人不过回光返照而已。”

    然后献计,说无论对晋人还是对咱们来说,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裴该虽然得胜,但不敢远追,近日听闻他南下长安,去谋夺政权去了。倘若被裴该、祖逖二人稳定了河南、关中,合力渡河而北,局势才真的不可收拾……所以,咱们绝不能让他们踏实积聚。

    为今之计,明公在高奴,要一方面笼络周边部族,逐渐削弱虚除之势,再与朔方的楼烦公(刘虎)结盟,有这么两三年时间,就有机会平灭虚除,吞并境内氐、羌。这两三年时间,对咱们和对晋人都很关键,倘若晋人先缓过劲儿来,挥师向北伐我,或征平阳,咱们的机会就很渺茫了。故此,必须持续不断地骚扰关中地区,以牵绊裴该前进的脚步。

    刘曜皱眉问道:“我军新败,锐卒多死,士气低落,如今哪还有力量南下骚扰晋地?且若勉强兴师,又何来时间恢复乃至积聚啊?”

    刘均笑道:“初始一年,自然不可妄动……”

    他说预估裴该镇定雍州,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然后就必然会西进去吞并司马保。凉州张氏素来恭顺,那么只要拿下秦州,与凉州连成一气,裴该便无后顾之忧,可以联合祖逖,发动对平阳的猛烈攻势了。这段时间,我等可以暂时蛰伏,徐徐恢复,要等到裴该真跟司马保交上了手,那时再南下骚扰。

    到时候,裴该就会陷入两面遭敌的窘境,即便他的力量足以在击破司马保的同时,还能够抵御我等南下骚扰,力量也必然会被分散,且导致在平定秦州之后,会赶紧回过头来追杀我等。然而故汉上郡内多高原、丘陵,大军不便行进,裴该若遣偏师来,我等胜算很大,若将主力来,我等便北遁朔方,向刘虎去求取增援。裴该想要平定上郡,或者彻底击垮咱们,将比攻伐秦州困难许多,而且必然迁延日久。

    既然知道我等随时都可能南下侵扰,则裴该在基本上解决了咱们的问题之前,他是不敢发主力以向平阳的,则是咱们的牵制,给了平阳以足够的积聚和准备时间。

    再说河南方面,没有裴该的策应,祖逖若单独渡河北进,胜算不大。因此考虑到祖逖的志向,以及他的年纪,必然会反复要求裴该出兵,共同渡河,裴该若允,我等可以加大骚扰的力度,断其后路,若不允,裴、祖之间必起龃龉。

    到了那个时候,我等势未必衰,平阳已有万全准备,再加河北石勒的协助,则击败晋人颇有胜算。

    当然啦,刘均最后也说,我这种设想多少有点儿一厢情愿,实际上各方形势的变化都可能逸出我的预先盘算——变数最大的,就是河北石勒。但是只有明公你保持信心,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见招拆招,咱们总有南归中原的一天——“又何必颓丧若此,而谋他图呢?”

    形势的发展,确实出乎了刘曜和刘均的意料之外,但基本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前进。首先,石勒挥师入并,刘琨战败逃亡;其次,裴该平安定,灭卢水胡,彭夫护率残兵北遁,最终投向了刘曜,使其势略有恢复。

    还有第三点,即刘粲原本想要趁着刘曜兵败的机会,或下诏斥责,甚至于直接罢黜其职,把他彻底踩得翻不了身,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太师、汝阴王刘景的建言,反倒遣使高奴,好言抚慰刘曜——虽然没给他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