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徒高官啦,此前王泽、熊悌之遣人来要求宕昌羌出兵,合攻仇池山,梁懃就特意仔细询问:梁司徒是否还在位啊?他和派你们前来的裴大司马,关系如何哪?

    当听说乌氏梁如今的声望被哄抬得很高,梁懃莫名之喜,还问来人能不能搞一部《姓氏志》来,要么《百家姓》也成啊,他好宣示属下晋羌,以巩固自身的权势。对于这种小要求,来使自然一口应承下来,说只要这仗打完了,你们宕昌和长安之间的道路也打通了,相信大司马必肯将两部书下赐于你。

    所以今天梁懃为了自重身份,特意跟甄随说明,我可不是羌人,我是正牌晋人,而且还是高门世家子弟嘞!谁想甄随听得此语,略一凝思,便即脱口而出:“汝可有女儿么?”

    梁懃不知道他为啥要提这个问题,只好点一点头,老实回答道:“确有一子二女。”

    甄随闻言大喜,当即站起身来,朝着梁懃深深一揖,说:“既然如此,便请阁下将令爱许配于我,咱甄、梁两家联个姻吧!”

    梁懃才刚一犹豫,甄随便即挑起了眉毛来,厉声喝道:“若非汝当我是蛮人,不肯与我结亲么?老爷如今是大司马麾下第一爱将,拜为四品武卫将军,汝不过一个郡吏的官途,怎敢拿大?!若不允时,老爷灭得了仇池,难道就灭不了宕昌不成么?!”

    梁懃见对方疾言厉色,一张丑脸有若妖魔一般,当场吓得两腿发软,遍体筛糠。他心说你要不提,我还不知道你是个蛮子……不过我本身就是娶的羌女,也打算让儿子娶一羌女为妻——只是如今家世贵重了,这事儿值得再研究——那么把闺女许配给一个手握重兵的蛮子,倒也未必不肯,只是——

    “将军误会了,小女便大的,也才六岁,小者尚在襁褓之中,如何可以许给将军为妻啊?”先把话说明白了,你要是实在想要,等得起,那咱们可以先定下亲事来——否则这蛮子若是真率兵来打宕昌怎么办?我本来兵力就不如杨难敌雄厚,还没有仇池险山可恃!

    甄随闻言,就跟个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当场萎了,随即摆手,说既然如此,当我没说过,你赶紧滚吧——不是叫你滚下山,是赶紧滚去杀杨难敌啊。

    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梁懃倒是也想明白了,当是甄将军自卑蛮子的出身,想要找一大户人家联姻;如今我梁氏甚为烜赫,而我又只是分支别族而已,他感觉可能有机会……赶紧说:“禀报将军,小女虽幼,末吏却有一个从妹,与将军年貌相当……”

    甄随双眼登时一亮,忙问:“汝妹也姓梁么?生得可美?”

    梁懃笑道:“既是从妹,自然姓梁,年方二十……不过曾经许人,夫家未及迎娶便即亡故了……”其实他那从妹是个寡妇,但这事儿好糊弄——“倘若将军不弃,末吏可以作主,以附君子。舍妹说不上天姿国色,却也窈窕端庄,宕昌晋羌皆慕其美……”这同样也是瞎话,那丫头长相一般,好在不至于全然拿不出手去。

    甄随上下打量梁懃,心说既是同姓,估计长得跟你有几分相似,应该不会太难看——梁懃本人确实是身高体健,仪表堂堂的——便即笑道:“那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阿舅速去取了杨难敌的首级,好到大都督驾前报功,若再有我美言,或许便将武都一郡都交与汝也未可知!”

    ——————————

    仇池山上,两代经营,中央堡寨建在半山偏上的位置,和外圈的民用建筑不同,主要以山石垒就,非常坚固;而且一侧靠着陡崖,两面倚着山壁,只有一个方向可以发起进攻,实可谓本时代难攻不落的要塞。杨难敌就率领着剩余的部众、氐民,凭此险塞,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因为一整晚氐民的鬼哭狼嚎,导致氐卒士气涣散,陆续潜出投降;最后还肯留在堡中的,全都是杨氏的“铁杆拥趸”,无论军民,尽数执械上阵,远以箭射,近用矛刺,给攻方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因而梁懃指挥着宕昌羌兵连续猛攻了三日,本身伤亡惨重,进展却极其有限。

    熊悌之一开始就跑来对甄随说,羌兵的素质和组织力都与官军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器械粗劣,恐怕难竟全功,还不如让我上吧。老熊胆子虽然不大,打死狗的勇气终究还是有的,再加上他第一日未能攻上山来,身为“武林右营”之长,竟然要等第二天山道上的氐卒全线溃散,才能赶来与甄随相合,自己也深感面上无光。他亟欲建功立勋,以免被甄随、王泽他们将来在大都督面前参上一本,责备自己无能,甚至是怯懦……

    可是甄随想要让未来的“大舅子”梁懃立功,却断然驳回了熊悌之的请战,只命他将所俘氐众全都押去山下,好生看管。熊悌之在山下又等了两天,等不到破山的消息,干脆又攀上山来了,再次向甄随恳请。

    宕昌羌的士兵素质、武器装备,本来跟仇池氐就属半斤八两,与裴该所部精锐绝不可同日而语。关键是如今仇池氐已陷死地,难免作困兽之斗,相比起来,宕昌羌的复仇愿望还没有强烈到宁肯跟对方同归于尽的地步,自然便会落在下风。倘若没有官军压阵,只有这三四千宕昌羌的话,恐怕杨难敌早就发动决死反击,把两倍于己的羌兵彻底赶下山去了吧。

    更何况,若再加上堡寨中幸存的老弱妇孺,数量反倒是羌人的两倍有余。

    熊悌之反复恳求,甄随沉吟不语。

    他在琢磨什么呢?甄随心道,这事儿倒是我想左了,倘若大都督或者裴长史在,肯定乐见宕昌羌和仇池氐拼个两败俱伤,最好是杨难敌授首,而梁懃也变成了光杆司令,大军便可在攻下仇池后,继进以平宕昌……不过如今我已跟梁氏联了姻,就必须得为“大舅子”考虑了,倘若他两手空空,去投大都督,大都督未必重视,而梁司徒甚至有可能压根儿就不认这门同族亲眷,则我娶其从妹,所获甚少啊,太不划算了。

    原本只想让梁懃立下斩杀杨难敌之功,不过看情况,这家伙肩不起如此重任来,那么与其让他跟这儿把主力拼光,还不如我伸手帮上一把……老熊无形之间,也算是给了我一个台阶下,好吧,那你去吧。

    熊悌之得了甄随的首肯,抖擞精神,当即挑选精兵,前去替换下羌卒,攻打氐寨。他这两天在山下倒也没有闲着,反复审讯俘虏,因而被活活打死的都不下十人,早就对这核心堡寨的内部情况,了若指掌。计划既然周详,官军的素质又非氐卒甚至是氐民可比,他这一上阵,形势便瞬间改观。

    但即便如此,也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才终于杀入寨中,氐卒多数战死,氐民全都跪地求饶,最后裴军和羌兵将杨难敌与其亲信百余人直逼到崖边。熊悌之爬上寨顶,高声呼唤,要杨难敌投降——“如今我不必再攻,只一轮箭,汝等便无一人可以得生,何如弃械而降?大都督向来仁厚,即便必要斩汝,应当只及本族,未必会害了这些依附的氐人。汝一世称雄,既蹈死地,难道就不为部下生死考虑么?”

    杨难敌不禁长叹道:“我承先父基业,旬月之间,毁败至此,哪还有脸面去地下相见呢?只恨两次为莽夫所趁,败得不服啊!”

    甄随两次都是亲率小部队实施偷袭,趁乱取势,实话说所冒风险甚大,并非兵法之正道,杨难敌难免会想:我怎么就输了呢?老天爷为啥会如此眷顾一个莽夫?

    其实甄随两次行险,性质不尽相同:第一回偷袭河池,纯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搏命——因为食粮不足,退路艰难;第二次却是谋定而后动,事先做过了仔细的勘察和周密的计划。对此,杨难敌自然难以分辨,还当甄随只是一味的鲁莽,误打误撞,这才侥幸成功——他就不想想,人连续两次打在你软肋上,就真这么凑巧吗?莽夫能干得出来吗?

    杨难敌对于这仇池山的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他也不是不知道,正面崖壁并非无可攀援——自己小时候还爬过来着——只是手头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自然只能防守官军最可能来攻的方向,因而疏忽了这条“绝路”。况且在他想来,你就算攀崖而上,能上来多少人?还不瞬间就被我给包了饺子吗?谁想甄随惯会裹乱,甚至不惜以氐民做盾牌,竟然不到五十人就将山上的防御给彻底搅乱了。

    ——这也是甄蛮子家的世代故智,原本抵御官军的时候,就经常绑了晋民做人质的……

    如今杨难敌自己也被逼到了绝地,朝下望望,云雾蒸腾,深不见底。但是他知道,这一面的山壁比起甄随所攀爬的正面来,其实要缓得多,有更多可以攀缘的树木,有不少可以落脚的岩石。略一凝神,主意已定,于是大叫道:“我宁死,绝不投降!倘若佼天之幸,尚保此残生,哪怕十年二十年,必要报此深仇,杀甄随、梁懃等!”

    随即紧一紧身上的袍服、披风,命士卒将粗索缚在一根合抱粗的树桩上,便即手把粗索,一纵身,朝山崖纵跃而下。熊悌之远远望见,不禁大惊,急命士卒:“放箭!”看样子只能得着死的杨难敌了,可别真让他给跑喽!

    杨难敌那百余名亲信纷纷聚拢过来,各执盾牌,甚至以身挡箭,以遮护身后的杨难敌——最终这百余人尽皆被乱箭射死,无一人请降,也无一人得活。然而等熊悌之领兵冲到崖边的时候,伸手一拽,绳索那头空无一物,再朝崖下望望,却根本找不到杨难敌的踪迹所在……

    今日更一五千字大章。

    ps:书友们,我是赤军,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四十一章、凉州刺史() 
甄随奇袭仇池山的时候,裴该已然抵达了榆中城,在此召聚金城、陇西、南安三郡的戎部。除了少数被西路军剿灭的,其余氐、羌等,大小二十余部,酋大皆至,全都拜伏在地,齐声称颂。

    只有两家例外,一家是南安赤亭羌,其酋姚弋仲早就被裴该收为属将,如今按刀侍立于大都督身侧,俯首顾望旧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另一家是吐谷浑,因为老头子恰在半个月前溘然辞世,长子吐延才刚继位,不敢遽离部族……

    主要老头子太能生了,总计六十多个儿子,慕容吐延年近四旬,幼弟则还在襁褓之中。虽说老头儿去年就曾使年长的十九个儿子折箭为誓,要他们同心一意,勿起龃龉,可终究人心隔肚皮,吐延真信不过他那几个兄弟啊。如今自己才刚继位,根基不固,倘若就此离部他往的话,某几个弟弟突然间做起乱来,那可怎么好?

    因此吐延请人写下一封言辞卑微、恳切的谢罪书,请叔父慕利延与两名兄弟带着信,来榆中拜谒裴该。

    裴该告诫诸戎道:“汝等既奉我晋正朔,当从朝廷之令,守中国之法。本各有辖地,从今往后,不得逾界,亦不得擅自争斗。此前关中纷乱,裴苞、司马保等亦不能护守全秦,三郡长吏,或去位奔蹿,或颟顸废事,我今来此,当为晋戎各置官长。

    “我为朝廷大司马、大都督,留台长安,护守西州,自当善待汝等,轻贡薄赋,且使强者不受胡虏之逼,弱者不为强者所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