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也。然而彼等多聚族而居,各有酋大,如晋人中世家大族,多田亩、依附,甚至并县连郡,等若割据。然而晋天子在,世家可得仕乃安,即胡寇来,亦多数据坞堡而拮抗之。西戎酋大则不然,在晋难有进身之阶,在胡可为将相,则胡寇若来,必陆续而降……”

    游遐皱眉问道:“以明公之意,难道欲开启戎人仕官之途么?”

    裴该笑道:“命羌酋氐长为将军、校尉,此亦历代羁縻之意,然而终不能得实授,仍守其部而已。彼等若有忠心向晋,且才能有可观者,我也可荐举入朝,然必不能多岂朝廷为我一人之朝廷乎?岂天下为我一人之天下乎?即便天子亦不能为此,否则必致中国人离心背德。我适才所言,是云彼等天性不安,非欲简拔之也……”

    后来隋唐盛世混合百族,无数外族乃至外国人也都能入朝为官,则境内外族造反、纷乱之事,不是比汉、晋要少多了吗?至于安史之乱,表面上是胡乱,其实是重镇和雇佣兵为乱,你且看安、史二人麾下,超过半数不全都是汉将、汉兵嘛。

    然而这是经过了漫长而黑暗的南北朝时期,各部胡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才能够形成的一种开放的心态,如今还没有那份土壤,若强要植花,必生毒草。再者说了,即便我能不把氐、羌当蛮夷乃至野兽看,朝中其他人呢?我手下很多人呢?社会环境、舆论就摆在这儿,若欲逆潮流而行,即便我是皇帝,估计也会受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吧。

    别的不说,晋人世家大族,就肯从手心里漏出点儿权力来,交给外族吗?连给寒士他们都不肯哪!

    裴该想要趁着这段世家遭受严重打击的乱世,逐渐把部分寒门也拉进统治阶层,说白了就是要扩大统治来源,加强上层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政权才有可能稳固。不过这必须温水煮青蛙,缓缓图之,在取得一定成效之前,我哪还有精力和力量去包容那么多外族?

    后世网络上某些人叫嚣,说要杀尽外族,这倒是一劳永逸的去根之策,但问题是,即便裴该勉强可算个民族主义者,但绝非种族主义者,不愿意搞种族压迫乃至种族灭绝那一套,这杀尽外族也没有多少可行性啊。即便冉闵那屠夫,把刀子指向人数最少的羯族,不也没能杀完么?反倒把自己的统治根基给彻底挖断了。

    故此裴该是这样指点游遐的:“我长远的规划,是将境内外族,凡农耕者,皆编户齐民,徐徐更其风俗,等若中国;凡游牧者,分割其部、限定其地,使中国人牧守之,而非各部酋大统领之。然而此皆后话,今天下未定,不可遽施新政。

    “且昔曹操分匈奴为五部,欲消化之,若假以时日,或有成效。可惜晋朝不……诸王内乱,遂使胡寇重新啸聚,酿成大祸。是以乱世之中,于西戎亦当如卿所言,抚爱之,羁縻之,并借用其力。

    “然而卿当知道,此非长久之策。且西戎与中国人心不同,常畏危而不怀德,何也?游牧之众,本皆剽悍,若非聚居,难以活命不似农人但予其田土,年岁不大荒,皆可糊口是故各部酋大,暂时不可裁撤。然而亦当洞悉其内情,挑唆其矛盾,不可使一夫倡难,百部应从。

    “总而言之,卿须恩威并用,且徐徐分化瓦解之,使彼等知附晋乃可得活,离晋则自相杀伐,无人可全。循此二道做去,西戎乃可得安。”

    裴该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游遐治戎,主要还是施恩,只挑几个实在不肯低头的比方说虚除权渠开刀,以戎制戎。也不知道游子远这本事是怎么练出来的,就理论上而言,在原本历史上他抚安戎乱,翦灭虚除,不会超过今天十年的时间再十来年刘曜就死了啊。这十年时间,一个人的才能就会有很大飞跃吗?说不定游遐如今就很能打了吧?

    故此裴该才交付给游子远以镇定西戎的重任,因为手边没有更合适的人可用了,而抚戎、用戎,则是平定关西的重中之重。但在初命之时,他必须跟游遐把话给说清楚,我不希望你安定西戎的结果,是反使外族坐大,到时候什么苻氏、姚氏,都能够坐镇一方,子孙还有天下之望!

    在得到了裴该的教诲后,游子远就想出了这么一招,先把西戎各部都聚集起来,然而自己故意不露面,让他们互相掐通过军大的通风报信,如今哪部和哪部有仇,哪部和哪部亲附,游遐都已然掌握得**不离十了。就目前看来,西戎中尚无可以振臂一呼,多部云从之辈,此后只要保持均势,势大者打压,势弱者扶持,应该可以防止裴大将军担心的局面发生吧?

    不过有这几天也差不多够啦,如军大所言,游遐若是再不露面,说不定联军就要星散。因此游遐就于当夜悄悄离开了军大的营垒,然后在野外兜个圈子,第二天假装才刚匆匆赶来。陈安、王该等闻报,急忙率各部酋大、将领出营相迎,让入大帐。

    进帐之后,游遐老实不客气就奔了主位了他的官职最高啊随即环视众人,问道:“朝廷召各位来,是为攻伐彭夫护,何以蹉跎数日,不肯进兵啊?”

    军大赶紧开口帮腔:“因无统帅,于如何进击事上,众议纷纭,莫衷一是,故而……”

    游遐面色一沉:“既然如此,汝等看我可为帅否?”

    

第三十五章、奇袭() 
搁半年前,游遐虽然居官四品,却没有统率大军的资格,因为他是文职啊,这又不是宋朝或者明代,习惯以文驭武,陈安和王该必不肯听命。但如今不同了,护西戎校尉军政两道并重,自可率军出征。

    故此他问:“汝等看我可为帅否?”军须首先表态:“自当尊奉,听从校尉号令!”随即吐延和苻洪也都朝着游遐深深一揖——诸戎部酋大如同风过草偃一般,陆续俯首。最后游遐把目光转向陈安和王该:“卿等如何?”

    二人犹豫了一下,也被迫只得听命。于是正式开始会议,陈安首先问:“不知校尉欲如何进兵,攻伐彭卢啊?”

    游遐问道:“卿等驻军在此,可有遣人哨探彭卢动向?当面之敌何在,有多少人马?”其实他早通过军须部中的探子,把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但必须假装自己才刚到,尚且不明敌情。

    王该答道:“彭夫护遣兵来逆我军,只在北方安定境内,美高山东麓,有众近万……”说着话前行两步,指点游遐案上的地图,详细给以解说。

    安定和略阳两郡相邻的东段,基本上以六盘山脉为界,山东属安定,山西为略阳。联军如今驻扎的地方,就广义来说,已入六盘山区,而卢水胡的兵马便依美高山为阵,距离约三十余里下寨。美高山即为后世的“米缸山”,为六盘山最高峰,山东坡陡,下视深谷,有道路可通都卢县城;山西坡缓,反倒崎岖难行。因此卢水胡才在美高东麓的道路险狭处下营筑垒,以遏敌师——美高山西骑马难行,故此不必也不便设防。

    对于应当如何进兵,陈安的建议是急过美高西麓,绕过敌军,进抵都卢城下,然后掉过头来,再挫败匆匆回援的彭卢兵马。王该则主张翻过六盘山南段,自美高东麓进军,虽然道路狭窄,敌又当道立营,终究我骑兵可以走不是吗?真若是走山西,估计都得牵马而行,你说“急过”,怎么可能急得起来?

    再者说了,到时候都卢坚壁在前,敌军从后夹击,就那么容易转身破敌吗?

    游遐乃问:“彭夫护可在军中?”陈安答道:“敌军中不见彭夫护旗帜,估算仍在都卢……”随即补充说:“若彭某来,我亦肯自东路进军,只要擒斩彭某,则大局可定也。”

    游遐笑一笑,便道:“彭卢军近半数,只在我前三十里外,且彭夫护不在军中,既然如此,易破也。但破此敌,贼势便弱,胆气俱丧,再可攻打都卢,身后也无警讯。”不等陈安反驳,又再加上一句:“陈将军,今我军骑兵甚众,非止凉州大马。”

    你何必为跟王该抢功劳,就故意找骑兵难行的道路走呢?如今汇聚的氐、羌、鲜卑部队,骑兵数量同样不少,若走西路,舍长用短,光靠步兵,咱们可未必打得过卢水胡啊——“我意已决,可自山东进军。”

    陈安反驳道:“敌当道立营,抑且有备,实不易攻,校尉三思!”

    游遐摇头道:“若卿等初来,便即进军,敌确实有备,今蹉跎于此将近十日,我料敌心必骄……”双眉一挑:“乃急整装,今夜便过六盘,循道而北,平旦时可抵敌垒之前。诸君但肯奋力,焉有不克之理啊?”

    苻洪闻言,微微吃了一惊,急忙质疑道:“校尉,三十余里地,还须翻山,夜间行军甚难……”

    游遐颔首道:“此事我自然知晓。然卿等久在略阳,岂不识北上之路么?我军万余,岂无数成可以夜间行军之众?想裴大将军所部,皆惯夜行,如此乃可屡挫胡寇——难道西戎中便无勇士?且近日平旦时常起浓雾,便略略他耽搁数时,也当不误攻敌。”

    他使了激将法,在座的多数都是恃勇好强之辈,遂以军须为首,纷纷应命。游遐趁热打铁地问道:“谁为先锋?”

    众将纷纷请命——自然也包括了陈安和王该在内。游遐觉得那些氐、羌都好糊弄,只有这二位不便安置,若只命其一为先锋,另一个肯定不满。当即笑笑:“此番朝廷诏伐卢水胡,自当以官军为先——”一指陈安,随即又指王该:“陈将军可率部先行,待翻过山后,王将军凉州大马改为先驱,陈将军其次。至敌垒前,乃可并发,谁若先登,必受上赏!”

    随即他又大肆宣扬了一番裴大将军之威、北地兵马之强,肯定会从东方前来夹击的;继而鼓励那些氐、羌酋大,说如今朝廷正当用人之际,只要你们能够听命立功,必有赏赐,就算想拿几个官职,也不为难。于是众皆应诺,急忙各回各营去整备兵马。游遐安排先后,次第行军,第一拨陈安所部午后就开始行动了,最后一拨是军须,一直等到黄昏时分,方才妻装上路。

    氐、羌中半数仍然游牧,鲜卑吐谷浑则纯粹为游牧民族,因为日常惯食肉、奶,总体而言夜盲症的比例比农耕民族要低——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少民的下层,同样没资本摄取多少维生素a,好在能够带出来打仗的多数都是中层——可以夜行者,挑挑捡捡,竟然能有将近半数之众。

    于是打着火把,连夜急行,说是三十里路,可是兜兜绕绕的,走了五十里都不止,到了第二日天光擦亮的时候,王该率千余骑终于抵近敌营。果如游遐所言,四面腾了浓雾,王该便命人马压住声响,放缓速度,以免敌军发觉——我就这一千多人,想要直薄敌垒,难度不小,而且硬碰硬强攻,损失也大,不如等身后的陈安跟上来再说吧。

    道路止此一条——其实此处乃是东西向,联军自东向西而来——南北皆山,即便浓雾遮道,也不至于迷路。陈安所部以步卒为多,但为了抢功,走得并不比前面凉州大马慢多少,因而在浓雾消散之前,便也进抵了敌垒之下。

    王该正待遣人去跟陈安商量,是不是等等后队,等集结人马多一些后,再发起进攻?他已命精细士卒下马步行,悄悄摸到敌垒边,发现营中声息颇弱,明显尚无防备——说不定还没全都起身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