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通摇摇头:“非也。”当即便将焦嵩、竺恢等人的谋算合盘道出,但是没提自己早先的建议,只说:“吾本心向朝廷,奉劝焦太守与府尊合兵,灭卢水胡以自明心迹,惜乎彼不肯听从……”

    郭默心说不听就对了,倘若焦嵩当真就此幡然改悔,变得老老实实的,我家都督还不方便下手哪。于是问蒋通道:“足下既为安定之吏,想必对其内情,及卢水胡的情状有所知悉,可肯入我麾下,充任向导么?”

    蒋通当即拱手跪拜:“愿为明公前驱。”这当口可绝对不能说什么,我其实对郡内地理,尤其是卢水胡的情况,也不是有多了解……

    郭默就此率部西行,正如蒋通猜想,他带着的并非是北地兵夺占北地才几个月而已,即便料民为兵,哪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啊既包括了本部“雷霆营”,还再加上北宫纯的“骐骥营”和董彪的“厉风右营”,总数不下五千。

    不过裴该倒并没有“踵迹于后”,他暂且将安定郡内战事一以付之郭思道,自己则率“武林”、“劫火”六营,并李义所部,离开长安,直向西行目标是始平国治槐里。

    槐里距离长安几乎近在咫尺,大军午前出发,兼程而行,第二天一大早,前锋就已经出现在了槐里城下。“劫火”左副督谢风麾下骁将苏峻直抵城下,传裴公之命,要内史杨像出城迎接,杨像骤闻此信,当场就傻了眼了。

    杨像本是弘农杨氏关西分支的子弟,幼承庭训,专攻经史,对于军政两道全都一窍不通。他与其他三名守相不同,并无自外于朝廷之意,只是我压根儿就不懂打仗啊,怎么可能发兵去救援长安城呢?麴大将军您还是自家努力顶着吧,若连你都打不赢,即便我去了,又能济得甚事?

    其后裴该进入长安,下诏各郡国守相来谒,杨像一则基于对索、麴落马的不满,二则看其余三家也无动作,于是大着胆子,上奏敷衍,不肯动身。他不是没有考虑过朝廷可能会派兵来伐,但琢磨着,我并非叛逆啊,你想打我也没有名义啊;再说了,长安、槐里,不足百里之遥,你要真打过来,我也根本抵挡不了……

    算了,害怕也没用,且过一天算一天吧。

    因此苏峻一叫城,杨像当场就怂了,不敢抗拒,只得整顿衣冠,出城来谒裴该。裴该自然早就打听清楚了四名守相,每人的出身、品性、能力,知道杨像是个彻头彻尾的废物,但没想到,这人服得还挺快……真要跟麴允似的闭城自守,我还须多费一番手脚。

    因此心情大好,拉着杨像的手,温言抚慰,还跟他谈了谈经典。杨像在学问方面倒是不弱于人,裴该有问,他必有答,条理清晰,且往往切中肯綮。裴该假装惊讶地说:“卿大才也,如何屈居地方?”当即决定,召杨像入朝为太常卿你这就收拾收拾,我派人护送你到长安去吧。

    裴该在槐里城中仅仅居留了一个晚上,便即率兵沿着渭水继续向西,前指武功距离武功不到五十里地,就是扶风国治县了。

    始平之守,裴该暂且交给了从兄裴开。他原本是计划让裴开、裴湛兄弟其中一人入尚书省的,可以先从尚书郎做起,但是遭到了裴嶷的反对。裴嶷说:“二子尚少历事,不宜遽入中枢,应当放诸外郡磨炼数载,如此才能做文约的臂助。”他这也是出于两个亲侄子的爱护,裴该自然不能不听,于是就趁着这个机会,先署裴开为始平内史倒是比当尚书郎,起家要更高一些。

    闻喜裴氏虽为天下一等一的高门,但裴开、裴湛并非主支,其父不过二千石郡守而已,就理论上而言,兄弟两个本没有从守、相起家入仕的资格。但一则天下丧乱,唯力为视,很多旧规都难以维持若按门第论,索、麴辈就基本上没有做三公的可能性,九卿到头了二来裴该手下缺乏合用的人材,如今既然大权在握,也就不吝惜于超擢显拔。如甄随那蛮子又是什么出身了?如今得为将军,若在太平时节,那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且说这边裴该率兵临近武功之时,扶风内史竺爽方才得到消息,不禁大惊失色,手足无措,赶紧遣使北上,去向从兄竺恢求取援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阅读网址:

    

第十三章、韦氏与辛氏() 
裴该率兵经武功而入扶风国,苏峻仍然率先进抵县城下,然而这回等着他的却是一棒鼓响,乱箭齐发。x23u更新最快苏峻促不及防,左膀中了一箭好在入肉不深,被迫狼狈逃回,向上官谢风禀报。

    谢风来报裴该,裴该便率军来到城东五里之外,扎下营寨,然后亲自查看城防当然啦,他不会进入弓箭射程之内。只见城门紧闭,城上士卒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守备得非常严密。

    裴该转过头去问跟随之人:“深之,卿看竺爽这是何意啊?”

    这个人乃是新近投靠的裴该,姓韦名泓字深之,出身京兆名门韦氏。韦姓本籍是在鲁国的邹县,西汉中期出过大儒韦贤,其第四子韦玄成曾拜丞相,始迁京兆杜陵,传承至今。当地有一句民谣,说“京兆韦杜,去天尺五(前文误作“去天三尺”,也不押韵啊,还是在此修正一下吧);杜城韦舍,衣冠塞途”“杜城”二字既指杜陵,也暗喻杜氏。

    前些年胡寇杀入长安,关中大乱,韦、杜两家损失惨重,孑遗被迫南逃。杜他们是去投了荆州刺史王澄,韦泓也差不多,但他虽至荆州,去依附的却是旧友、王澄部将应詹应思远。等到听说裴、祖北伐,克复洛阳,韦泓坐不住了,就他判断,河南既复,关中唯有北侧当敌,危险系数要比过去低得多,于是仍把家眷安置在西平郡,孤身一人北归。

    就在裴该秉政后不久,韦泓返回家乡,很快便应了裴该的招募。裴该既在大荔城下打出了威名,继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长安,大旗一竖,还是有不少关西士人就此归入幕下的虽然就目前而言,数量还不太多,但增长速度喜人。韦泓并未答应接受官职,而只入裴该幕下为宾,打的主意显而易见,那就是一当形势不妙,好方便他抬腿就跑。

    裴该既然谋夺安定等四郡国,当然要有熟悉情况的关西士人做带路党,游遐他已经撒出去联络氐、羌了,于是便将韦泓带在身边。

    当下问韦泓,说你瞧竺爽紧闭城门,也不答话,他究竟做何打算啊?韦泓拱手回答道:“明公朝廷鼎鼐,亲身至此,竺由哲(竺爽)无由抗拒,然若开城纳入明公,杨国图(杨像)殷鉴在前。故此只得装聋作哑,闭城自守。就臣想来,他必已遣使向新平求救……”

    “卿以为,竺恢可肯救援么?”

    韦泓点点头:“竺氏兄弟,据闻向来友悌,且本唇亡齿寒之意,竺士伟亦不敢不来救援。新平虽小,竺士伟却素称能战,麾下多精锐,明公切不可大意啊。”

    裴该略一沉吟,又望望城上,便道:“且回营商议吧。”

    入营之后,他便召来诸将吏,明确指出:“今有二策,一是先攻县,使新平军来无所依;二是围而不打,先破新平的增援。卿等以为何者为上啊?”

    甄随又抢着回答了,他说:“县城池虽高,然我看也无外垒,也无吊桥,壕中无水,养马垣残破,我一努力,便可攀上城头。即便新平即刻发兵,至此也有三百里之遥,起码五六日才可抵达攻这小小的县,哪里用得了五日?还是先将城池攻下为好。”

    谢风摇摇头说:“都督欲图一举底定四郡国,不但要打扶风,也要打新平,倘若急于攻克城,就怕新平的援兵缩了回去,反倒多费力气。若能先破新平兵,或许县可不攻而下,新平郡治……哪儿来着?也或许望风而降了。”

    甄随狠狠瞪了谢风一眼,心说你哪边儿的啊,同属一个营头,竟敢反驳老爷的意见!当下一撇嘴:“或可不攻而下,或可望风而降,全是或许靠着或许如何打仗?!”

    裴该先不理他,却转过头去望向李义:“卿在关中时日较长,有何建议?”

    李义初归裴该不久,又慑于甄随的勇名,原本是不打算开口,然而裴该既然问道了,他犹豫一下,便回答说:“甄督所言,确实有理,然而……新平竺太守,素称能战,若能与野外摧破之,比将来去攻漆县,或许会轻省一些吧。”

    甄随还想反驳,裴该却摆摆手,加以制止,转过头去再问韦鸿的意见。韦鸿答道:“臣不懂军事,但于关中地理,略知一二。关中富庶处,都在渭水谷地,东起华阴,西到陈仓,地势平坦,阡陌纵横。县之北有岐山,地势渐高,军行不易,漆县虽然城小,然而处于山谷之间,大军难以排布,则攻漆县,较攻县,其难十倍。若果能于此处摧破新平兵,、漆二城,都不难平……只是……”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裴该以目光相鼓励,韦泓才说:“臣不懂军事,但知竺士伟能战,所部不下七千之数,都是精锐,若倾巢而来,与我决战于平原之上,背后还有县为之策应,我军胜算几许,实不能料也。”

    甄随冷笑道:“七千而已,即便都是精锐,难道还会是我军的对手吗?当日大荔城下,二十万胡军……”

    裴该打断他的话头:“如此说来,卿是愿与新平兵平原决胜喽?”

    甄随只是自恃武勇,随口抬杠,经过裴该一问,才发觉自己貌似又站到对面一边儿去了,不禁“啧”了一声,随即问道:“由此北向岐山,有多少路程?”

    韦鸿回答说:“最近处不过五十里。”

    甄随说足够了“不如便围着县不攻,放新平兵入平,别出游军绕至其后,断他归路,然后于平原一举覆灭之。扶风兵见了,必然胆落,可一鼓而下,然后急袭漆县,一举而定二郡国!”

    谢风朝他挤挤眼睛,那意思:老大你这是彻底投降我了是吗?

    甄随不去瞧他,转向裴该拱手:“末将请命,与那号称能战的竺某当面较量!”

    裴该先不回答,又再望向裴嶷。

    他此番领兵出征,本打算留裴嶷在长安,为其掌控朝局,就如同昔日曹操在外而荀在内,日后刘裕在外而刘穆之在内一般因为他不放心梁芬,也不认为荀崧能有独任之力。然而陶侃守备冯翊等二郡,裴该身边缺乏一名合格的幕僚长,目前除了裴嶷,无人能当此任,最终还是被迫把裴嶷带在了军中。

    反正自己这回离开长安应该不会太久,只定关中,距离也不远,遇有缓急,赶紧退回去也还来得及。目下尚书省内不仅仅有荀崧,且有李容、裴通,城守之事则托付给了陆衍,理论上短期内不至于闹出什么事儿来。

    裴该不禁慨叹,手底下人还是太少啊。虽有韦鸿等不少关西士人来投,华恒亦有投效之意,终究相处时间太短,对方无论忠诚还是能力,尚且无法保障。由此不禁怀念起卞望之来了,若得卞在,安有此忧?

    实话说他最信任的部下还是卞,裴嶷则是有同族属性加持。只可惜徐州偌大的基业,实在舍不得放弃,也就只好尽数托付给卞了。

    裴该最后征求裴嶷的意见,裴嶷也主张围城打援,于是就此定下了方略。正待分派各营任务,忽然小校来报,说夫人有信从长安送来裴该略略一皱眉头,心说有什么大事,我才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