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提一个“晋”字,更没提建康和长安,其中只有两个半名字,那就是熊悌之、陆和,以及——“徐州刺史、都督青徐裴”……

    正在沉吟,忽见裴该又再提起笔来,写下一行字:“徐州有一熊,虏过不敢凌;徐州有一陆,虏见军必覆!”要裴嶷传布军中,并且通过商旅把这四句话散播到四面八方去。

    裴嶷不禁微微颔首,心说:“我这个侄儿,貌似能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上啊……”

    ——————————

    这日军务繁重,裴该秉烛视事,一直忙到深夜,然后才睡了短短一个半时辰,三更时便即起身,召集众将吏,商议进驻阳武之后的行止。

    按照原计划,他要沿着汴水直奔黄河,在敖仓附近封锁黄河渡口,然后返身占据荥阳。祖逖则在要此之前即攻取成皋关,然后两军汇合,共谋河南,以复旧都洛阳。

    可是如此一来,过小黄后,下一站便是浚仪,必然会跟陈午撞上。按照裴该的原意,是不希望和陈午起冲突的,他想自己路远,祖逖路近,必然先入荥阳郡,到时候召唤陈午往会,陈午不敢不从,必然放弃浚仪,退回老窝蓬关,然后留下部分兵马守备,自己率主力去见祖逖……可是陈午怎么不走呢?浚仪也不算是什么要隘、名城——浚仪之变成汴梁、开封,还得在几百年后——你就这么舍不得么?

    “祖豫州见在何处?”

    裴嶷回答说:“哨探来报,两日前应当才过扶沟……”

    祖逖从谯城出发,距离陈留郡最南方的扶沟县不过三百里路程,他这速度简直令人发指!不过这其实也不能怪祖逖,那才是这时代军事行动的常态——要知道祖逖与裴该不同,徐州各军都散布在淮阴周边,动员起来很方便,祖士稚则除本部六七千人外,剩下两万多都是兖、豫各坞堡所有,集结困难,耗时费力。

    好比胡汉军,倘若刘粲不是把老弱病残全都拨给了刘乂,而真正给他能战精锐,哪怕只有三万之众,估计这会儿都未必能够尽数渡过黄河……怎么着也得有个十天半月,才可能齐集平阳啊。

    而且祖逖的军粮还出了问题……

    今岁兖、豫乃是平年,而且粮草大多为各坞堡所有,祖逖本人所控制的数量相当有限,本不足以支应三万大军北伐。而若是向各坞堡征用吧,人出了粮,就未必还肯出兵……所以事先就商量好了,徐州军粮有富裕,江东也能多少支应一些,等先调达到了谯县,祖逖再可兴师。

    江东的粮草暂且不论——很大可能性是空头支票——徐州的粮草从彭城西运至谯,距离并不算遥远。可谁想到在经过砀山的时候,粮队却被戴渊给拦下了,勒令转输去了睢阳——“东海大王为全军主帅,粮秣当由大王统一调度。”

    说是“统一调度”,当然裴该的粮草,戴渊是伸不过手去的,但裴该给祖逖的,他就有机会劫下来啦。为此粮车绕了远路,而且等祖逖遣人去睢阳讨要的时候,陆晔却又借口核算未毕,扣着不发……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十九章、猎狐走罴() 
陆晔、戴渊劫夺、克扣祖逖的粮草,此举虽然并没有瞒着司马裒,但司马裒终究年轻识浅,并不了解二人真意,所以未加阻拦。在司马裒想来,粮草为军行之重,我为主帅,先期核算、调配,这很正常啊——反正祖逖的使者也见不着东海大王之面,在陆、戴二人那里就被打了回票了。

    陆、戴的算盘打得很精,他们深恐祖逖长驱直入,挺进河南,到时候说不定要把司马裒也迎到洛阳去……可那里已被刘曜烧做一片白地,难以防守,一旦胡军杀来,该当如何保障大王的平安呢?所以他们才要拖延时间,希望胡军先期集结起来,好跟祖逖在河南来一场大决战。

    决战打输了,咱们正好打道折返江东;若是侥幸得胜,到时候大王再去洛阳祭扫山陵,抢夺胜利果实,安全系数就比较大啦。裴该距离比较远,而且深得大王信重,估计拦不住,但若祖逖缓行,难道裴该还赶先奔河南去吗?他才一万多兵马,应该没那么大胆子吧。

    反正此次北伐,王导早就暗示过,不过虚应故事罢了,最好还能趁机削弱兖、徐的军力,以免尾大不掉,威胁江东。所以前线是胜是败,陆、戴二人并不在意,至于因此而会有多少中国男儿喋血疆场,难返故乡,那又关他们什么事了?本非江东的人马,岂有可惜之理啊?

    谯县、睢阳间使者往还,非止一次,好不容易陆晔撒手了——也不好一直拖下去——也仅仅供输了一半的军粮给祖逖而已,说民夫不足,剩余的要分批下赐。祖逖虽感无奈,却也不便继续延迟,这才咬牙压下满腔愤懑,率军离开谯县北上。裴该正是听说了此事,所以才一直压着行军速度,没想到还是比祖逖抢先了半步……

    等到阴沟水战斗之后,裴该召集诸将吏议事,众人都可惜没能逮住陈川——那可是都督的大仇人啊,熊悌之、陆和想要将之擒下,没谁觉得不对;大家伙儿都琢磨着,倘若不是二将运气不佳,遭遇胡军主力,险些覆军丧师,都督必然不会加以责罚。

    可是,貌似也不能说熊、陆运气差,倘若没有这么一出,他们也得不着郡守之赏……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然啦,那些粗人们其实大多并不知道这个故事。

    刘夜堂不禁叹息道:“可惜未能擒获陈川。陈川竟敢率部降胡,若能绑了他去见陈午,想必就连陈午也不敢再保其叔父了,都督便可手刃彼獠,为令尊兄复仇,且可逼陈午交出浚仪来……”

    甄随“哼”了一声:“陈川降胡是实,即便未能生擒,也大可因此而责让陈午。”朝着裴该一拱手:“末将请令去取浚仪,若陈午弃城而走,算他识相,若敢抗拒,老……我便将蓬关一并拿将下来,献与都督!”

    裴该只是笑笑,却并不下令。

    阴沟水畔这一仗,不但打出了徐州军的威风,而且也坚定了裴该本人的信心。此前与诸将商议,都认为自家部伍训练有素,一个打胡军两个应当毫无问题,裴该口虽不言,心中其实还有些忐忑,不敢确定。直至经过这一仗,他始深信过往的判断并非虚骄——

    虽说根据陶侃所报,胡军中老弱不少,氐、羌杂骑正面阵地战也派不上太大用场,真正的精锐不过四五千人而已,但那不正好是“武林”两营的两倍吗?不正是一打二吗?则不算辅军,我近万正兵,打胡军两万应该有胜算吧——而胡汉军中,是否能够拿出两万足够与我军相拮抗的精兵出来呢?况乎正面还有祖逖。

    郭默曾经对殷峤说,徐州军于“司、兖之间,大可横行”,如今裴该也有类似想法,他深感自己此前行事未免太过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了。如今还担心什么陈午啊?即便没有陈川降胡之事,他光算前账,把陈午给收编乃至蹉踏了,又能如何?祖士稚至于为了陈午而跟自己闹矛盾吗?

    不过“乞活”嘛,拖家带口的,能战者不多,老弱不少,真拿下来,就怕不易消化啊……前数日裴该在外黄临时收编的就是一支“乞活”,乃刘瑞所部,当初曾经恶战王弥,后为石勒所败,逃归谯县,随即就又被附近的坞堡主张平、范雅等人击破,刘瑞战死,余部辗转蹿至外黄一带。裴该进抵外黄,从中挑选出千余可用之卒,其余的都送至徐州屯垦。为此他就一连忙活了好几天,倘若依葫芦画瓢,再兼并陈午,不但贪多怕嚼不烂,而且也肯定会耽搁更多的宝贵时间……

    再者说了,蓬关附近地势险峻,当初桃豹就因此而大败,自己虽然有攻下的信心,也必非一两日之功,到时候豫州军就来了。祖逖固然不会因为裴该攻陈午而跟他起龃龉,但若遣人来说和呢?你说裴该是答应是不答应?

    所以综合考量之后,还以暂且放着陈午不理为好——“我军既已自汴水经阴沟而转向济水,且将前出阳武,再返身去攻浚仪,并非上策啊。”

    裴嶷赞成裴该所言,当即指出:“郭默传言,李矩在京县,且已攻克荥阳,我等当急进以收取之——诸君请思,得李矩与得乞活,据荥阳与据浚仪,何者为优啊?”

    于是大军即刻拔寨启程,渡过阴沟水,前赴阳武,郭默开城迎入。裴该在阳武又休整了一天,同时写信给祖逖,通报自己的行程,再致书京县,要李世回即刻率师来迎。等再启程的时候,他本打算仍由郭默守备阳武的,但郭默致意要追随“都督”,一并进取河南,于是裴该就署郭默之弟郭芝为阳武令,留下守城,郭默则拣选一千兵马,高挑着才刚绣成的“皂底雷光旗”,正式加入了徐州大军的行列。

    前行不久,有哨探来报,说武威将军魏该求见。裴该亲自前去迎接魏该,平礼相见,魏该拜伏在地,连称“不敢”,裴该说:“我非敬卿名爵,乃敬卿叔父之忠勇也。”

    魏该的从叔魏浚,从雍州小吏起步,永嘉末官至扬威将军、平阳太守。洛阳陷落后,他率兵屯扎于洛北石梁坞,扫荡周边坞堡——“其附贼者,皆先解喻,说大晋运数灵长,行已建立,归之者甚众”,“其有恃远不从命者,遣将讨之,服从而已,不加侵暴”,刘琨署之为假河南尹。刘曜闻讯来攻,刘演、郭默往救,都被刘曜设伏击破,魏浚因此丧败,遂为刘曜所俘杀。魏该率领魏浚残部,得荀藩署为武威将军,遂与李矩、郭默相结,共拒胡贼。

    一个刘琨,一个荀藩,不论出身,只看利益,大肆封官赏爵,其实真正有含金量的并不多,魏该对此自然心知肚明,他这个武威将军是注了水的,在裴该面前根本就抬不起头来。裴该一心拉拢魏该,但也不好意思腆着脸说我敬你名爵或者才能啊,只得以敬慕魏浚为名——人终究是殉国的,是烈士,值得我洒一抔感佩之泪。

    寒暄几句后,便即探问李矩的消息。魏该说了:“李将军已应祖徐州之请,率师南下以应,某留镇荥阳,迎接裴公前往,旋亦当追从之——自叔父殁后,李将军待某甚厚,不忍背弃。”说着话,还特意瞟了一眼站在裴该身侧的郭默。

    郭默扭过脸去,假装啥都没听见。

    裴该表面上云淡风轻,其实心里挺郁闷——错过了李世回啊,被祖逖给抢了先了。

    不过这也怪他自己,原本并没有率军驰骋中原的想法,就光琢磨着在徐州安生种地,以资供祖逖北伐了,所以还特意搜索前世读史的记忆,告诉祖逖,荀藩麾下李矩李世回是个人才,祖君可尝试着与其往还……他当时想的是,我是欲得人才,可是李矩太远了,比邵续还远,我肯定捞不着啊,不如让给祖士稚吧。

    若早知道有今日,打死裴该也不会去跟祖逖多嘴啊!

    想来祖逖听了自己的话,必然与李矩早有联络,那么他一进入荥阳郡,就遣人去召李矩,而李矩也即刻束装上道,前往迎迓,本在情理之中。可惜了,虽得郭“思道”,却错过了李世回,猎一狐狸而走一熊罴……

    至于魏该,也算是个人物,但裴该虽欲收揽之,其心却不甚诚——因为这人寿命短,史书所载事迹也不多——所以啊,想滚就滚吧。

    ——————————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