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趟出差回来,向裴该禀报,据高乐所说,祖逖西征,直入豫州,进展比料想中的还要顺利得多。

    在原本的历史上,祖逖派参军殷乂去联络地方豪强张平、樊雅等人,但因为殷乂出言不逊,遂为张平所杀,张、樊二人还据堡与祖逖相对抗。祖士稚兵力不足,粮秣更缺,难以力敌,只得先施反间计杀死张平,继而向乞活帅陈川和南中郎将王含求取增援,花了将近一整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击败并且劝降樊雅,在兖、豫之间站稳了脚跟。

    但在这条时间线上,大概因为北渡提前了一年,随即有裴该、卞壸相助,才种了不到一年的地就开始西征——在原本历史上,祖逖可是在徐州积聚了整整三四个年头哪——结果阴差阳错的,他幕下就找不出来一个名叫殷乂的草包。这回派去联络张平、樊雅的乃是督护董昭,为人谦恭、谨慎,态度并不倨傲,于是张、樊两人二话不说,纳头便拜。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樊二人曾遣使与司马睿联络,分别被署为豫州刺史和谯郡太守,论名位比祖逖低不了多少,所以殷乂还拿他们当土地主甚至是山贼看待,言辞倨傲,那俩货当场就蹿了。但因为祖逖西征的提前,他们如今还并没能得着官位呢,只是跟行北中郎将、兖州刺史刘演有所联络而已,再加上祖士稚又很快便得到了长安小朝廷的册拜,贵为豫州刺史、兖豫都督,则张、樊岂有不服之理啊?

    也幸亏如此,否则祖逖估计连兵都没处借去——陈川还在侄子陈午麾下,尚未能独当一面;至于王含,也还没有就任南中郎将,若要发兵相助,他还得先问过老奸巨猾的兄弟王敦……

    祖逖就此在谯郡站稳了脚跟,裴该又遣高乐源源不断地送来粮秣、食盐、铁锭,乃至于丁壮,祖家军很快便得以壮大起来。

    初闻裴该尽数剿灭淮阴县内坞堡,祖逖是不大以为然的,他和卞壸的想法相同,都觉得应该暂时与那些坞堡武装曲与委蛇,利用他们来达到强兵和破胡的目的,且等天下大定了之后,再缓缓加以削弱、拔除不迟。但终究裴该总司留后事,官职原本比祖逖为高,如今虽然二人齐平,祖逖所挂的却是“豫州刺史,都督兖、豫二州兵马”的头衔,徐州的事情他再也管不着了,故此也不便发声,公开表示反对。

    他只是随时关注着淮阴方面的消息,打算一旦发现后方有所不稳,那便即刻回师,去帮裴该收拾烂摊子。

    不过在谯城整训的那些日子里,淮阴方面除了遭遇一次蝗灾——那是天灾,无可攘避,祖士稚即便回军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外,基本上倒还算平稳。祖逖这下子放心了,还写信给裴该,恭维了几句,那意思文约你果然有魄力啊,徐州可以彻底交给你啦。随即便羽檄四驰,扫荡周边坞堡武装。

    当然啦,祖逖的所谓“扫荡”,与裴该在淮阴县内所作所为大相径庭,他主要是威吓各路坞堡武装臣服,要他们出兵出粮,襄助自己的北伐大业,有那铁了心不肯服从的,才亲自领兵往攻。有了张平、樊雅,以及二人所领导的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家坞堡武装作为基本盘,祖逖可以调动的兵马已经达到七八千人,攻伐兖、豫之间任何一家不肯臣服的地方势力,那都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

    祖逖在兖、豫之间奋战的同时,石勒则挥师渡河,开始与刘演势力相接触。

    行北中郎将、兖州刺史、定襄侯刘演,字始仁,乃是刘琨之侄,弓马娴熟,能征惯战。他本来也是司马越的幕僚,担任主簿之职,不过没有跟着司马越出屯于项,而是留在了洛阳。等到传来司马越的死讯,刘演自知大势已去,洛阳已不可守,于是就渡河北上,去投靠了叔父刘琨。

    刘琨派刘演率领勇士千名,东逾太行,到河北一带去发展。刘演首先击退了赵固,阵斩王桑,占据邺城。不过此前连番动乱,堂堂河北名都邺城已然荒弃,等若废墟,刘演无奈之下,只得驻军三台,建造工事,以控扼周边地区。

    ——所谓“三台”,本是曹操在邺城郊外建造的三座宫苑,分别为:铜雀台、金凤台和冰井台。

    经过数年的积聚,刘演兵力已达十万之众,不过去岁晋阳沦陷,刘琨东蹿,刘演被迫派出主力相援,随即就被刘琨都带回晋阳去了。当石勒气势汹汹杀过来的时候,刘始仁麾下只剩下了四五万人,还多数都是魏郡、汲郡和广平一带的坞堡武装。结果初战不利,坞堡主临深、牟穆率部归降石勒,刘演只得后撤,固守三台。

    好在石勒粮秣不足,又见刘演防守得甚为严密,不敢猛攻三台,直接绕行而北,按照原计划去占据了邯郸和襄国。随即张宾便进言说:“今我占据此处,王彭祖、刘越石必然深忌之,倘若我城池未固,积储未广,彼等便各引兵来攻,南北夹击,则我军危殆。为今之计,明公当遣使平阳,备陈镇守此地之必要,请平阳发兵牵制刘越石,而我等亦与刘始仁约和,专注于幽州方向……”

    程遐不甘落于张宾之后,当即也站出来献计,说广平诸县本年收成不错,相信民间存储有不少粮食,应当分兵抄掠,以供军资。

    石勒欣然听从了二人的建议,一方面分派诸将,攻略广平、阳平两郡的坞堡,迫使彼等臣服,献出了相当数量的粮秣物资;同时写信给刘演,说我这回过来,是有笔账要跟王浚算——石勒的故主公师藩是成都王司马颖旧将,而司马颖是被王浚打败的——跟你们刘家没关系,我在邯郸,绝不南下一步,也请将军不必北上相争吧。

    刘演接信后,连条件都不敢提,便即欣然同意。一则他实在打不过石勒,不用石勒特意致信,就不敢挥师北上;二则虽然二人分属两朝,但那年月的士大夫真没有太明确的国家概念,刘演认为我方大敌只有平阳那伙假冒刘姓的胡贼,因为他们俘虏并且杀害了先帝啊,此仇不共戴天;至于石勒,不过平阳的依附势力而已,属于可以拉拢和团结的对象——正经说起来,石勒哪有王浚可恨?

    晋阳方面并没有要我跟石勒见仗的命令,那我怎么可能去跟王浚夹击石勒呢?

    当时不管是打着“晋”字旗号,还是“汉”字旗号,中原大地上其实都只是一家家的割据军阀而已,朝秦暮楚甚至于两属之辈,那是曾出不穷啊——节操未必比坞堡主们强多少。好比说在原本的历史上,短短数年之后,青州曹嶷就会同时接受平阳和建康两家政权的册封……

    所以刘琨会给石勒送娘,刘演会与石勒约盟,那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石勒上表平阳后,刘聪即封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幽并营四州杂夷、征讨诸军事、冀州牧,进封本国上党郡公(石勒老家是在上党),过去的开府、幽州牧、东夷校尉职务也仍然保留。

    然后时隔不久,石勒就跟屯扎在广平最北部苑乡的游纶、张豺等地主武装接上了火,而那几位,都曾经受到过王浚的白版所署……

    

第六章、摇撼天下() 
这一年的秋收,广陵一郡勉强得个平年,总计收上粮税二十余万斛,此外江东裴氏等人资助,以及用盐、铁从江州交易所得,也有六七万斛。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裴该豪气顿生,不顾卞壸的劝阻,开始爆兵。除北方流民两千人外,再次遣人南下江北募兵,又得两千余。

    但是这些新兵还上不了战场,暂时只能放在淮南地区军屯,起码得训练一个冬季后,才能形成一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县内正规军仍然是一军四营,共两千人。

    熬过秋收的繁忙,裴该才刚缓过一口气,突然间裴通前来辞行,说要把裴该的谢表带回长安去。

    裴该前阵子忙得脚不沾地,都快把这个堂兄弟给忘了,乍闻裴通求见,还以为他终于想通了,愿意留下来襄助自己呢。如今县中兵马、武器、粮秣勉强足够,缺的就是人才,即便裴通算不上什么大才,终究名门之后,又不似彻底的纨绔,做个百里侯还是绰绰有余的吧——有家世就有威望,有威望就能震慑群小,普通庶族大户总不敢明着奓毛。

    可谁成想裴通竟然说要走了,裴该闻言,不禁皱眉。他心说你这阵子在县城内外到处乱蹿,我还以为是在观察我的施政和淮阴的民情……我施政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吧?淮阴经过一整年的治理,也还算安稳、太平,今秋收获虽然不丰,勉强敷用,都开始爆兵了……你见到根据地这番蒸蒸日上的局面,即便不纳头便拜,也不应该着急闪人啊?

    难道说你此前所言是真,确实害怕青黄不接之时道路不太平,所以才不肯走,等到秋收之后,就可以上路了?我却不信,如今天下大乱,中原地区又哪有真正太平的时间段呢?

    于是便诚恳地问道:“难道是为兄款待不周么?行之因何欲归啊?”

    裴通笑一笑:“弟既受朝廷所遣,使命既毕,自当归谒天子。”

    裴该心说你的使命又不是才“毕”的,到这会儿才终于想起来该回去复命啦,焉有是理?当下不动声色地追问道:“行之云长安公卿间相互倾轧,朝廷岌岌可危,而卿在关中,也不过人质而已,既然如此,何不留下辅佐于我,而急欲归蹈险地呢?”

    裴通轻轻叹了一口气:“若兄可辅,既有所命,弟焉敢不留?奈何徐州非可久居之地啊。”

    “此言何意?”

    裴通停顿了一会儿,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才缓缓地说道:“今石勒北去,祖君西征,曹嶷被灾,琅琊王可为兄长保障后方,则淮阴周边五百里内,再无强敌,实可谓乱世中少有的一方净土……”

    裴该点点头,也不插话,等着裴通继续说下去——估计下面就该转折了,肯定有个“但是”或者“然而”。

    “然……”真正是果不其然——“阿兄所望,又岂止淮阴一县?堂堂裴氏嫡脉,岂可为百里侯?”“百里侯”就是县令或者县长,最高千石,第六品;以裴该上中的超高中正品,起家官途就该是六品,怎么可能一辈子在这个位分上转悠呢?你堂堂三品县侯,难道就只打算管这百里之地吗?

    裴该笑笑:“我为刺史,非县令也。”

    裴通拱手答道:“名虽刺史,实与县令无异……”不等裴该反驳,说我总有一天会把整个徐州都拿下来的,他就继续说道:“便得一州,甚至奄有青徐,难道阿兄便满足了么?青徐者,东夷之地也,非中国也,势不能据之以摇撼天下……”

    裴该听到这里,不禁眼皮子略略一跳——“摇撼天下?”小子你知道自己在说啥么?这是你的真心话,还是被你看穿了我暗藏的心事?!

    他心中实有所期待,但暂时又猜不透裴通的真实用意,只好假装沉吟不语,由得对方继续说下去。

    裴通乃道:“我闻喜裴氏,天下高门,子弟若不为公卿,是不肖也。阿兄先君曾为执政,燮理阴阳,为王辅弼,阿兄难道不愿绍继先君之志么?若在青徐,天下乱,不过一诸侯耳,天下定,反易为人所嫉。是故小弟以为,青徐非立业之所,家门复兴,不当始于此处。”

    裴该缓缓颔首,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小家伙你野心不小啊,好在不是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