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勒胡马-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岁始及冠。”

    裴该心说哦,才刚二十一岁,比我小四岁。

    虽是兄弟,但从无往来,甚至几乎就没有见过面或许幼年时代曾有过一两面之缘吧,但裴该完全想不起来了所以相当面生,几同陌路,对谈前自然要先寒暄几句。眼瞧着还不是进入正题的时候,那么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天天气哈哈哈?未免太过庸俗……好在裴该脑筋转得快,当即又提问道:“今嗣天子继位,不知可有改元?”其实诏书上自然有标注新年号的,裴该假装没听清。

    裴通仍然恭敬地回答道:“国家四月践祚,即改元为‘建兴’。”

    裴该摇摇头:“谁为天子拟此年号?大不吉也!”

    裴通闻言不禁皱眉:“十三兄何意耶?”

    裴该摆摆手,说你能别提“十三”吗,我不喜欢这个数字……随即扳着手指头,开始向裴通解说起来。

    以年号来纪年的制度,始于西汉武帝,第一个年号是“元狩”,后来又追称“元狩”之前的十八年分别为“建元”、“元光”和“元朔”。既然用以纪年,为免混淆,那么基本原则就是不可重复,然而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例外却也不少。

    其中最多的例外都产生在晋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十七年,前后换了十个年号,其中竟然有七个与前代相重复后世重复他的,暂且不论。其后晋怀帝的“永嘉”年号,同样也不是自家原创。

    年号重复,一般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追慕先贤,利用前代帝王的年号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二则纯属拟号的大臣无学,莫名其妙就撞衫了。晋惠帝的年号当中,“建武”本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这肯定是追慕先贤了;“永平”源自东汉明帝刘庄,“元康”源自西汉宣帝刘询,也可能属于相同情况;但“永宁”来自半透明的汉安帝,“永康”和“永兴”来自昏君代表汉桓帝,“永安”来自东吴景帝孙休,那都有啥贤可追慕的?

    至于晋怀帝的年号“永嘉”,撞衫短命的汉冲帝;曾经一度篡位的赵王司马伦,年号为“建始”,撞衫谣传死在女人肚皮上的汉成帝……晋人之无学,由此可见一斑。

    裴该前世读史至此,就大有吐槽的**,于是趁着寒暄的机会,他开始侃侃而谈:“年号以明正朔,必取嘉言,不宜与前代相冲犯,即便冲犯,也当考究其来源,是吉是凶。汉冲帝幼弱登基,在位不足半岁即崩,则‘永嘉’之号不吉可知也。孝怀皇帝用此号,乃有北狩之事……”说着话装模作样提起袖子来擦擦眼睛,然后才继续说:“今嗣皇帝继位,当用佳号,以全恢复之志,而竟用‘建业’……”

    裴通忙问:“‘建业’有何不好?”

    裴该瞥他一眼,心说这家伙也是个没学问的……要说这位堂兄弟,裴该甫一见面,脑袋里就冒出四个字来油头粉面。裴通裴行之继承了裴氏家族的优良血统,长得英俊一点儿很正常,但眉疏眼细,即便身着公服,表情再如何严肃,瞧着都很显轻佻。裴该原本觉得自己这具躯体就够小白脸的了,但比起裴通来,实在小巫见大巫。裴通那相貌,放在后世就最适合做专傍女大款的小流氓……

    裴该耐心地向裴通解释说:“蜀汉后主刘禅,曾用‘建兴’年号;东吴废帝孙亮,也用过‘建兴’年号……”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没提,那就是如今正割据蜀中的成汉皇帝李雄,在称帝前曾经自称“成都王”,用的年号也是“建兴”。都是些割据势力,你不把他们当正朔,不认他们的年号,拿来自己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劳驾,撞衫能别太过分吗?

    “刘禅‘乐不思蜀’,实为昏主,但‘建兴’年间,诸葛孔明尚在,国势尚强,犹有可说;孙亮少年了了,大不出奇,亲政一年即被废为会稽王,且‘建兴’时有诸葛恪北伐大败如此岂为佳号?都是些割据僭主,今国家复用其元,嘿嘿嘿嘿~~”不能再多说了,总之就是不吉利啊!

    不成想裴通脱口而出:“阿兄之意,今国家用僭主之号,是只能割据一隅,而无意恢复中原了?为此阿兄才不肯受朝廷之封么?”

    这小子出言如此无忌,倒不禁吓了裴该一大跳,急忙摆手:“我安有此意啊?行之不可妄加猜度!”

    裴通微微苦笑:“兄弟之间,后堂之中,又有什么不可说的。诚如阿兄所言,今长安毫无振兴气象,而小弟的家门,亦岌岌可危也……”

    这回轮到裴通长篇大论了,而且还是大倒苦水。

    裴通的大伯父裴苞,时任秦州刺史,父亲裴粹担任武威太守,这一支在关西的势力颇大。但是裴苞素与司马模父子不睦,因此当司马保就任平西中郎将、东羌校尉,率军上陇的时候,裴苞竟然发兵抵御,结果被司马模帐下都尉陈安杀得大败,只好跑去投奔安定太守贾疋。等到贾疋收复长安,裴苞才得以恢复原职,本以为抱上了这么条大粗腿,从此就可以不怕司马保啦,谁料想一转眼贾疋就莫名其妙地挂了……

    “今朝中索巨秀(索)用事,骄横跋扈,伯父不忿其所为,乃与东羌校尉贯与、前福禄令恪等约盟,不从长安之命。索巨秀令凉州张士彦(张轨)发兵讨伐,伯父败逃桑凶坞……家父被迫重赂索巨秀,且以我兄弟为质,始得置身事外……”

    说白了,裴苞父子因为得罪了索而遭到张轨的讨伐,眼瞧着就要完蛋;裴粹父子虽然被迫依附索,但必然不受信任,前途堪忧啊。

    “麴为金城大姓,西州有语:‘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因而索巨秀深嫉之。今麴、索二公共执政,却不能戮力同心,而常起龃龉;南阳王(司马保)在上,亦常请天子驾幸,窃权之意甚为分明。谚云:‘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弟在长安虽止三月余,见此情状,亦知势难长久……可惜贾彦度(贾疋)罹难……”

    裴该眉毛一挑,心说这小子倒也有些见识啊,就插嘴问道:“若贾彦度尚在,又如何?”

    “若贾彦度在,麴、索二公必居于下,为其羽翼,南阳王不足平也,复号令张士彦,则秦、凉、梁、雍四州事权可一,即无望恢复故都,胡贼亦不能越函谷关而西吧。”

    裴该笑一笑:“行之,关中既不可居,何不前来相助为兄?”

    

第二章、风调雨顺?() 
裴该之所以打算上表长安,推辞“龙骧将军、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兵马”的任命,还真不是打算搞什么“三辞三让”的官场虚文,纯粹因为他必须先跟建邺打个招呼。x23u更新最快

    哦,对了,长安小朝廷已然下诏,从本年起,将邺城改名为临漳,将建邺改名为建康。

    如今裴该在徐州还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王导他们随时都可能从背后捅上一刀子,扎得他生活不能自理。渡江虽然比渡淮困难得多,但建康割据政权手里可是捏着数百条战船的哪,什么蒙冲、斗舰乃至三层楼船,帆樯若云,天下无对,若欲北渡,如屡平地。别说琅琊王氏所掌控的那些军队了,就算江东几家大姓的私兵部曲随便拉一支出来,都足够裴该喝一壶的,而且粮道通畅,不可能跟支屈六似的,呆不了两天便匆匆撤还。真要是惹恼了司马睿或者王氏兄弟,裴该这小小的淮南基地瞬间就会被踏为平地啊。

    所以虽然他很清楚,司马睿是接受了长安小朝廷左丞相的任命,名义上奉晋愍帝为君,要等长安沦陷,愍帝出降,才会在王导等人的拥戴下开创东晋政权的,但还必须得假装不知道,先写下一封言辞恭顺的书信送去建康,询问司马睿:您打算奉关中为正统吗?同时请示:长安来的任命,我是接哪还是不接哪?

    司马睿估计无可无不可,甚至有可能想要扶持裴该,以淮河保障长江,以裴氏制约王氏。问题王氏兄弟用事,司马睿即便将来当上了皇帝,也只是垂拱而已,自己即便可以不鸟司马睿,终究立足未稳,暂时也还必须得瞧着王氏兄弟的脸色行事。

    不过好在王氏兄弟也并非完全的一条心,裴该此前就特意准备了大批的盐、铁,还有淮山等特产,运到江州去低价发卖,算是暗中给王敦上贡。双方书信往来,王处仲的言辞貌似还算客气。

    王敦为人残暴而倨傲,但还说不上是猛虎,在裴该看来,不过一只肥猫而已。对付这路货色,你在势力小弱的时候,一定要顺着捋毛,免得它伸出爪子来挠你;等到势力壮大,才可以直接给一脚,让它老老实实滚一边呆着去。目前嘛,自然还在捋毛阶段。

    一边写信向建康请示,裴该一边也写好了辞表,但裴通却不肯帮他带回长安去。

    裴该一开始对这个堂弟没啥好印象,但是交谈过后,却觉得这小兄弟虽然貌似轻佻了一些,眼光倒也不算很差,或许可以拉拢过来做为臂助。这年月士人普遍国家意识淡漠,家族意识浓厚,因此固然裴该的灵魂来自于两千年后,对于“族权”彻底嗤之以鼻,但也不得不承认,利用血缘或者姻亲为纽带,是比较容易君臣相结的一种手法。裴通只要没有什么超前意识,思想也不另类,是很有可能被扯到自己这条小破船上来的。

    北渡之前,裴该就曾经劝说过裴嗣、裴常父子,可惜那俩货都是无胆鼠辈,宁可窝在南方当土地主,也不肯随之北上。相比来说,裴通未必就比那二位更有雄心壮志,问题他的起点实在太低了,既是庶子,又在长安为质,本人还能瞧出来长安小朝廷难以长久,那么即便为了身家性命考虑,也还是到徐州来会更安稳一些吧。

    只是裴该出言招揽,却被裴通婉言谢绝了。但貌似裴行之的态度并不是很坚决,而且嘴里说不要,身体却老实,不肯轻易折返长安,貌似打算在堂兄这儿先吃几天闲饭再说。裴该写好了辞表,请他带回关中去,裴通摆手道:“天子仰仗阿兄之意甚坚,即便上了辞表,也仍会颁下诏命。千里之途,弟又何必无益地往还?还不如在此等阿兄改变心意,欣然受命吧。”仿佛料定了裴该最终是会答应的。

    然后裴通就带着两名随从,在淮阴城里城外,到处乱逛。裴该政务倥偬,也没空再搭理他。

    裴该彻底掌控淮阴一县的计划,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或逼降,或强攻,十一家坞堡都已尽数拿下,并且逐一毁弃。他祭出了“公审大会”这一后世利器,把坞堡主及其心腹爪牙尽数绑到老百姓面前,并且诱使百姓诉冤有哪个土地主身上是彻底干净的呢?而在乱世之中,官府权威丧尽,法律形同虚文,坞堡主们谁手上没有沾染过无辜之血?只要有计划、有策略地加以放大,自然人人都是百死难赎其辜的无耻恶徒。

    随即利用群情汹涌,便顺利地将那些家伙全都斩首示众,将其家眷发配去邗东屯垦这是临之以威。接下来还要示之以恩,裴该并没有恢复旧日的田契,而是重新核查户口,无偿分给百姓田地:丁男八十亩,丁女六十亩,老弱一律二十亩,还许诺将来可以无偿地从官府贷到农具和种子。

    分田数量不算很多,但对于这年月的绝大多数农户而言,那就已经是天高地厚的恩惠啦。

    自汉末大乱以来,各地户口数锐减,即便西晋短暂的统一也未能恢复,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