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8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之前,他们就跟132厂谈过这事情。张良弼等人一直都是要求这些人都归属他们的132厂,而不是归属九院。

    王顺义也清楚。如果有了这些人,他们将来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够拿到更大的话语权。

    只不过,刘一九根本就不愿意。

    之前的时间,一直都是忙着跟三国之间进行谈判,而不是把精力放到这上面。

    王顺义以及郑浩两人都不得不放下其他的事情,把精力投入到这上面。

    “这些人是我们九院要的,凭什么要给132厂?既然132厂觉得他们有能力,人可以给他们,我们不干涉,各种配合什么的我们也不管了,三千人的高级技师队伍,要让产能一年扩大到150架左右,应该不是什么问题……”郑浩现在权柄日重,自然明白赵良弼为什么要争这些人。

    争的就是政绩。

    对于他来说,要想升上去根本就没有了指望,九院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在一开始就能够获得特殊的权利,却也让他们知道晋升是无望的。

    一直一来,别的单位的领导,哪怕是一把手,都是求着他,而不是他去巴结别人,自然也就养成了他目前的性格。

    更重要的是,他讨厌那些没有认清自身的人。

    而132厂的赵良弼,恰好就是这样的人。

    “郑主任,不是每年100架的产能?怎么就变成了每年150架?”赵良弼自然也知道,九院对于他已经非常不满。

    不过九院根本就管不到他们132厂,大家是合作关系呢。

    “每年100架?赵厂长,您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建设生产线,培训人员,三年内交付,每年100架能够完成?”刘一九冷冷地说道,“我们跟巴基斯坦,伊朗,以及阿根廷之间的合同已经说明了。还有,尼普多桑有40架的订单……阿根廷那边,在三月份的时候,第一批五台发动机就要开始交付,那边的厂房建设已经开始,组装线上的设备,必须在明年五月的时候装船运输……”刘一九很是平静地给赵良弼介绍着情况。

    他的态度很是明显,这些事情,你们132厂能够做好?

    “如果你们觉得你们能够完成,我们二话不说!”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这瓷器活。

    这次的生产,不仅仅是关系到订单。

    同时,也关系到中**工的尖端生产能力,三千名顶级技师队伍,任何一个系统都拿不出来,上面的大佬之所以同意这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这对于共和**工生产产能有着非常庞大的促进作用。

    刘一九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力量。

    “九院难道准备自己建立生产线?”虽然知道,刘一九等人也都是明确表示了,他们不会再浪费资源,搞重复建设自己搞生产线,但是九院不愿意把这批高级技师给132厂进行管理,这让齐昊跟江森等人也有点弄不明白了。

    见到九院的人尽皆摇头,刘一九也没有再进行解释,他们不由有些疑惑。

    郑浩看了看刘一九,对方一点解释的意思都是没有,只能无奈地解释起来,“这个,咱们在一开始就考虑过这些问题。按照我们九院目前的模式,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这些人用来生产军用装备,毕竟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样的产量,在没有订单的时候,除了最为核心的技术力量依然保留下来,其他的就调集到别的生产单位……”

    “这样能行?”齐昊有些诧异地问道,“要知道,他们干的活,可都是专业技术程度非常高的!”

    “没有问题的。如果他们仅仅只是普通的技术人员,或者那些只能干一种岗位的,自然是有问题。这三千名高级技师里面,有三分之二是涉及到生产的高级技师,各种工种,他们生产的产品并不固定,在现在用来加工高精度的批量产品,等到以后的时候,就直接用来干别的高精度的产品,如同我们三区里面的那些技师一样……”谢和平搭话了。

    目前九院准备在这边建立一个国内最为庞大的精密加工厂,只做高精尖端的产品加工。

    算是三区在外面的一个分部。

    “不错,这样一来,就能够集中技术力量加工所有的高难度,高精度的零件了……”齐昊点了点头,这样的模式很是不错,这些技师都是各个行业里面最为顶级的,自然不用像普通的技术工人那样专机,专岗了。

    江森却有些不明白,“你们的业务,能够支撑这样庞大的队伍吗?”

    “目前我们的生产,五年内不是问题,只要未来打出了名声,我们将会承接对外加工!不仅仅是国内,国际上的订单我们同样也接。”郑浩舔着嘴唇说道。

    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解决国内庞大的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九院就开始布局劳动密集型企业了。

    这些企业并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解决知青的就业,为国家减轻负担,所以返城知青闹事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主要就是红星电器厂以及其他的厂里面有着太多不需要专业技能,而需要更加庞大的人力资源解决的业务了。

    未来,还有计算机,手机等等众多的产品需要进行组装,刘一九也不担心人员太多。

    台湾那边的最为庞大的代工企业,目前还没有崭露头角呢。

    132厂的人听到九院的这些计划,知道要想把人给抢到他们手中,有些不太现实了。

    再继续下去,最终甚至会影响到他们跟九院之间的合作。

    “全部都是技师,仅仅是工资待遇方面,我们就无法支撑太久……”赵良弼不得不无奈地低头。

    而郑浩却丝毫都不领他的情,“要是早知道这样,何必呢?浪费我们的时间,还让首长他们专门来解决这事情……没有那个精钢钻,就别揽瓷器活,咱们大家的时间都紧张……”

    对于郑浩的挖苦,132厂一行人即使脸色不好看,也是丝毫都不能反驳的。

    目前他们还得指望九院的订单发展132厂呢。

    对于九院建议他们放弃歼七的生产以及技术改进的事情,132厂并没有同意,反正歼七现在生产数量不多,每年也就一二十架,不会占据太多的产能的。

    (。)

1014 共和国大压机6。5万吨() 
(为轻扬随风大大两万币打赏加更)

    132厂不再跟九院争夺这些技术人员的归属,事情也就容易解决了。

    生产线,还是归属132厂,很多的设备他们自己不能生产的,都是由九院生产,然后提供给他们,最后再从应该划拨给他们的经费中扣出来。至于别的单位生产的,132厂如果有钱,就由他们自己支付,没钱,就可以直接从九院手中借款,然后再从跟九院之中的结算里面扣出来。

    实际上,也算是九院对他们进行贷款。

    这样庞大的项目,国家本来应该表示出足够的重视,只不过这事情要做表面上的功夫,财政拨款什么的就不可能这样打把地支付给他们了。银行贷款方面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九院的钱,用起来是比较自由,没有那样麻烦,更何况目前的九院手中闲钱比较多,对跟他们有着合作的单位进行贷款也就比较容易了。

    这些事情,刘一九没有太过理会,短时间内这些生产线是无法建立起来的,现在他最为关注的就是二重那边的情况。

    不管是运十,还是歼…10,歼…11的生产,都是需要数万吨的大型锻压设备,毕竟飞机上面有着太多的核心零件需要承受庞大的力。

    所以,航空强国,首先就得拥有这些展现人类最为顶级智慧与力量的重型工业。

    早在运十项目启动的时候,二重就已经启动了6。5万吨大型锻压机任务。

    毕竟。还是在1958年三线建设开始的时候,作为国家的“一五”重点项目,西南就有个西南重机厂开始在蓉城不远处的德阳开始建设。1964年,******的一份通知中提到,国家为这家厂设计的产能是:年产大型火炮100门(战时300门),航空锻件一万零四百吨??

    刘一九对于这家厂,特别熟悉,因为这家厂在共和国航空工业真正崛起的过程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八万吨。十万吨,十二万吨的大压机,这家单位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就一骑绝尘,把整个世界都给甩的很远。

    “二重那边的大压机已经快差不多了吧?”刘一九询问郑浩,这事情一直都是郑浩在跟那边联系。

    没有跟132厂那边进行过多的交流,反正只是合作关系。

    九院仅仅只是承担技术输出而已。

    郑浩没有想到。刘一九一开始那样在意战机的生产能力。现在却把事情放到了一边,“跟132厂那边,我觉得还是你跟他们沟通比较好,毕竟我不是负责军工方面,王主任平时也不太管这些事情。谢主任虽然管这个,不过却都是跟其他单位沟通,而且都是依照我们的规矩来的……”

    “你是担心他们会乱来?”刘一九看了郑浩一眼,冷冷地说道。“如果不讲规矩,咱们不介意找上面的领导把整个132厂的管理人员都给换掉。他们应该清楚。这个项目意味着什么!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军工系统获得的最大的一笔订单。上次的东风…3交易,那是不可复制的一锤子买卖,而且我们占据了太多的天时地利人和……”郑浩既然也是拿到了黑色军官证,九院的事情,除了山底下最为核心的部分,都没有瞒着他。

    郑浩自己也是非常清楚。

    所以他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干的热火朝天,并且什么事情都没有出。

    132厂这边,他只是给刘一九提醒一下,不要影响到九院的战机交付。

    现在见刘一九根本就没有把132厂给当成一回事情,应该是有了应对之策,自然也就没有去多说什么。

    话题再次回到二重研制的6。5万吨大型模锻机上面。

    “现在已经开始调试,元旦的时候就能够投产了。第一批零件,就是歼…11的主大梁,这几天你有时间没有?如果有时间,咱们就一起过去瞧瞧,他们早就希望能够见到你了……”郑浩一说到这个,就是满脸兴奋。“元旦之后,我们也有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大压机了!”

    二战之后,飞机的作用日益重要,尤其是制空权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世界各国航空工业飞速发展。

    同时,由于飞机性能不断地提升,喷气式战机成为主流,这就对飞机的制造工艺要求更加严格,面临的技术难题最大,否则,飞机强度结构不行,在空中正跟敌人干架的时候突然接解体了……

    喷气式飞机起落架、主梁等大型航空模锻件,都需要给力的大型模锻机,这不是一两万吨的锻压机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尤其是在航空材料强度越来越高的时代。

    到了70年代,苏联拥有了7。5万吨的大型锻压机,法国拥有了6。5万吨的大型锻压机,美国拥有了5万吨的大型锻压机,这三个国家,无一不是航空强国!

    而中国,却根本就没有。

    运十飞机,当年下马,在之前刘一九就知道拥有着众多的毛病。

    现在运十飞行时间已经达到上千个小时,出现的问题也就更多了——主大梁因为结构强度不合格,金属疲劳强度也越来越明显——关键的一些位置已经开始有了细密的裂纹!

    就因为中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