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7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的不是问题,大量使用钛合金虽然增加了很多成本,加工也是巨大的困难,现在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动力厂的建设,以后将会让九院甚至整个中国在动力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速度更快。

    从最开始的高温高压粉末冶金制造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毛坯,然后再到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各种工艺工序上面时刻都能够看到刘主任的身影。跟一线的技术人员以及基层的工人打交道,让刘一九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原本,他会以为涡扇…8发动机的问题会出现在装配环节,毕竟整个发动机为了保证性能,就必须要保证装配精度,21级的风扇叶轮,要求必须保证在装配之后同轴度在0。001以内。这就对装配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

    何况,目前的装配,都是以手工装配为主,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在装配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为了保证精度。九院跟132厂,调集了最为顶级的八级以及九级钳工,即使21级风扇叶轮在装配后无法达到0。001毫米的精度,至少也不能超过0。005毫米。否则,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等等都会受到影响,有多严重,暂时还不知道。

    然而,让刘一九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到装配环节,就再次出现了问题。

    叶轮的焊接工作,以及发动机的其他零部件焊接工作,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稳定的质量!

    “刘主任,这不是我们不努力,每天采用同样的工装,同样的方法,但是加工出来的焊缝质量都是不一致的……”黄莹作为整个焊工中技术最好的人,她都无法控制焊缝的加工质量。

    “有没有分析问题的所在?”刘一九皱着眉头问道。

    从上次选拔开始之后,直接就开始了加压舱里面的焊接。

    这几天的焊接,有了更多的零件焊缝进行对比,就让里面的人发现了,这些焊缝虽然都比外面采用氩弧焊质量要好很多,但是对于质量监管人员来说,根本就不够。

    他们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质量,从而确定制造工艺。

    “根据我们的分析,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氩气的纯度不够……”齐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氩气纯度不够,那就让他们提高纯度啊,你们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让我来解决不是?”刘一九的眉头皱的更紧了。“难道中间有什么问题?”

    “郑主任说他们的技术水平就这样……”

    刘一九听到这话直翻白眼。

    郑浩这家伙现在究竟想要干什么?

    不就是没有同意让他继续扩大生产?

    “这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没有太过强大的技术能力,而且,氩气本来就是生产氧气过程中的副产品,提取都不是太过容易……”郑浩也是有着难处。

    刘一九白了他一眼,“我不管你这么多,反正这个事情不管有什么内情,或者有什么困难,以后再跟我提,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改善纯度问题,即使成本增加都是没有问题的!”

    高纯度的氩气,才能保证得到高质量的焊缝。

    “或许还有你们加压舱的问题呢!”郑浩不满地说道。

    不过这个倒是提醒了刘一九。

    在工作舱里面填充氩气的时候,并没有把里面的空气给排出去,而且工人在外面加压舱等待的时候,同样也是没有把空气排光。同时,材料在焊接时候因为高温产生的一些废气,同样也是在加压舱里面。

    “必须检测舱内氩气密度的变化,同时,得想办法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里面的氩气给抽出来进行提纯,否则,质量问题根本就没法解决!”郑浩的抱怨,本来是无心的,却让刘一九记住了。

    对加压舱以及工作舱里面的氩气质量进行检查之后,发现这让本来纯度就不够的氩气纯度变得更差。

    “四站厂那边的制氧车间生产的氩气,纯度必须达到99。99%,工作舱的氩气纯度必须保证在99。9%,换人的时候,把外面的空气,尽可能地排光……”刘一九跟齐海等人经过讨论,很快就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更换了高纯度的氩气之后,同时保证里面氩气的纯度,效果一下子就明显出来了,焊接的焊缝,至少能够保证每一名工人自己焊接的焊缝是一致的。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刘一九就再次把精力给投放到了发动机的装配上面。

    加工过程的难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在技术实力没有提升,经验没有积累足够,材料技术发展不到位的时候,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究出能够提高效率的加工刀具,绝对是不行的。

    目前的情况下,只能用时间,慢慢地把这些零件产品给堆出来。

    即使是加工能力强大的美国以及苏联,在面对钛合金这些难加工的材料的时候,也是无奈,不然美帝也不会最终让F…15跟F…16以及F…18进行高低搭配取代了F…14,大量使用钛合金的F…14,不仅维护保养方面要求高,更是增加了太多的加工成本。

    美帝卖给伊朗的80架F…14,可是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的!

    虽然,生产成本将会低得很多。

    一架F…14的制造成本,起码也得超过三千万美元,甚至更高!

    苏…27,性能其实比不上F…15以及F16,但是每架的制造成本也是超过了两千三百万美元,出口价格3300万美元,如果换上美制的航电系统以及雷达,这玩意儿的价格,估计得突破五千万美元!

    要生产一架战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现在生产一个发动机,都让刘一九觉得头大。

    比起他们那个技术发达,制造能力强悍的年代,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这些问题。

    尤其是现在的装配,更是让人头大。

    涡扇…8,在空中平台进行试车的时候使用寿命不高,还有个原因就是发动机的装配无法达到精度,检测手段不过关!

    刘一九也是在深入到这些工作中去了之后才发现问题的所在。

    不解决装配精度无法保证的问题,不解决装配好的发动机的检测问题,涡扇…8,即使制造出来,也无法达到500小时的使用寿命,能够超过一百个小时,都是奇迹了。

    (。)

873 四十分之一根头发粗的装配精度() 
(为@永远的王哥大大盟加更4/5)

    发动机的装配工作,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难题。

    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其他的发动机同样也是如此,飞机能够飞起来,都是靠强劲有力的心脏来提供动力。导弹同样也是需要强劲有力的发动机来。

    一区里面的动力车间,不仅仅生产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也在生产导弹使用的发动机,后羿,黑箭系列的发动机,都是一区自己生产,而直…91的涡轴发动机,同样也是他们生产。

    随着后羿、黑箭在中东战场上表现优异,获得了庞大的订单,让一区的装配能力提升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

    然而,仅仅是这样,装配精度要求更高的涡扇发动机,还是有些不够的。

    如同刘一九说的那样,战机的发动机,需要的是长期反复的使用,而导弹直接就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输出功率足够强大就行了。甚至一些小型的火箭炮炮弹,根本就没有装上发动机!

    改进工艺之后的第一个发动机,刘一九从焊接开始就一直守着,质量要求几乎到了一个苛刻的程度。

    质量保障方面,即使有了七专技术协议,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而且质量意识并不是太高,比起苏联跟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还是要差很多,由刘一九带着齐海等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全面跟踪,质量全部都是达到了中国制造业水平最高的程度。

    必须给共和国蓝天翱翔的雄鹰一颗绝对强悍的心脏,刘一九觉得,付出再大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为此,专门从九院一区调集了最为优秀的九级装配钳工,这些都是装配直升机使用的涡轴发动机的顶级技术大拿,132厂同样如此,七级装配钳工,也仅仅是现在的学徒,为了达到最高的装配水平。甚至从航天002基地里面借调了3名技术最好的9级装配钳工。

    改进工艺之后的第一台涡扇…8装配,聚集了中国最为顶级的装配技术力量。

    “明天开始,就将会是我们的第一台涡扇…8的装配,我们的战机能否在天空中翱翔。就看我们的工作了……”在装配之前的头一天晚上,刘一九以及汪月山等人,611所的领导,涡扇研发团队以及132厂的领导们,都是聚集在了一起。不为别的,就为开动员会。

    面对下面在座的人,十多名平均年轻超过52,来自九院、航天002基地、132厂三个单位最为顶级的装配钳工,坐在最前面。

    他们的脸色复杂,激动的有之,担忧的有之,更有不少眉头紧皱。

    看着主席台上面一众大佬,再看看他们身后的一众技术人员,没有谁不感觉到紧张的。

    刘一九甚至以第一台涡扇…8发动机来称呼他们明天即将开始装配的这台发动机。

    而且。还是一次两台,直接就上空中实验平台,一旦发动机出现问题,飞机就飞不起来,一旦发动机的装配无法达到要求,这就会让整个战机项目进展被阻滞。

    他们是全国最顶级的装配钳工没错,但是他们也是面对着全国目前制造业最大的技术挑战!

    “……我希望大家全力以赴,争取短时间就能够让我们的战机心脏装配出来。说实在的,在座的很多人,都清楚。132厂制造的我们的新一代战机的样机,一直都是在等待着发动机……“

    刘一九并不在乎给了这些装配钳工压力。

    在动员会之后,齐海却一脸担忧地问着刘一九,给了太大的压力。这些装配工人的发挥是否会无法达到他们想要的程度。

    “他们的抗压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人的潜力,只能在让他们即将崩溃的压力下,才会迸发出来。苏联美国也是以人力装配为主,为什么他们能行,我们不能行?”刘一九解释着说道。

    国内的九级钳工。其实跟苏联美国相比,还是要差上不少。

    尤其是美国以及北约的顶级钳工。

    当然,这不是因为国内的钳工不努力,而是他们见识最为顶级的零部件,在装配最为顶级的装备的经验方面,没法跟美国苏联相比。

    必须要给他们压力,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在装配的过程中更加仔细谨慎,同时能够让他们想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

    别的不说,单从当年国内搞原子弹的时候,就能够清楚清楚。

    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开始发展的,然而,在基础都没有打好的时候,苏联就从共和国国内撤走了所有的援华专家。共和国的核工程人员,就连最为顶级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等,对于如何造原子弹都是不清楚的。

    然而,在短短的4年时间,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的基础情况下,中国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罗布泊升起了蘑菇云!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庞大的科研人群以及世界上最顶级的核科学家,历时6年,苏联同样如此,也用了6年9个月,而中国,在没有工业基础,没有完善的配套,没有多少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