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1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马丁他们的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实际运用模型的原因。

    “你看好了,这画面,绝对只有科幻电影里面才能看到,甚至,科幻电影都无法拍摄出来如此壮观的场景……”马丁对着刘一九说到,这个时候,斯坦利已经开始利用他到权限向整个系统发布调集需要的运算能力的命令。

    最中间那个最大的显示器上面出现“请等待,正在进行资源调配……”的文字,没有虚拟人物,也没有电子合成音,只有这样几个汉字。

    对于如此情况,刘一九丝毫都不觉得诧异。

    这是九院人工智能团队的基础成果。

    一直过去了整整三分钟的时间,超级计算机组群网络才给出了“资源调配完成,请尽快完成实验,避免其他项目实验搁置”的提示。

    随着文字的消失,中间最大的显示屏上面,开始出现一些线条。

    线条不断地增多,能够清楚的看到整个反应装置里面各个重要部件是如何装配完成。

    这就好像是搭积木一样。

    “每次实验,都需要这样进行一次建模过程?”刘一九清楚地知道这是在干什么。

    对于由15台国际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组群来说,如此复杂的模型建造,都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

    “是的,虽然这样有些浪费时间,浪费计算能力,不过我们认为,可以不断地进行重复建模,这样也能够发现设计的问题,计算机也会模拟建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毛子的话,让刘一九不置可否。

    显然,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拥有如此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这完全就是出于某种嗜好。

    十分钟,再次出现刘一九之前看到的那个模型。

    这个过程中,让他对于整个设计更加了解。

    大屏幕周边的小屏幕上面,从一开始,就在飞速地闪过一串串的数据,当中间模型画面固定之后,这些数据也消失,取代的则是不同区域的数据跟不同的功能。

    而周围更多的显示屏也出现了各种数据。

    有的屏幕上面现实各个磁力系统的状况,有的显示压力,温度,更有一些,开始出现速度等……

    主显示屏上面,开始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红色图标,图标上面写着“请按下确认键确定是否开始模拟”。

    “触发!”看到刘一九在各个屏幕上面看了一圈,马丁询问是否可以开始之后,刘一九点点头,这邋遢的老头整个人顿时就变了气质,几乎是咆哮着喊了出来。

    操作计算机的斯坦利早就把重重地按下回车键。

    周围屏幕上面,数据开始再次闪烁起来。而中间主屏幕上面的那个模型显示图,画面开始轻微闪烁,刘一九知道这是模拟运行开始的震动。

    画面中,最周围的方形装置里面开始隐隐地冒出电光,随后这些电光开始向着中间区域增加,数个只有拇指大小的核聚变反应室里面开始出现瑶耀眼的光芒,随后,中间区域则是出现了太阳那样明亮的光团,这个光团出现的一瞬间,就通过放反应堆上面复杂的结构向着外面释放出无数紫色的电芒……

    刘一九看到这个模型,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能够塞下一个拳头的嘴巴完全无法不拢……

    “制造实验模型,需要多少资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刘一九才反应多来。看着周围显示屏上面出现的各种数据,这样一个小小的装置,居然在短短十秒钟,由最开始启动时候各个电容空间以及电池里面纯存储的30万焦耳电能通过增大电路释放,产生超过二十万个大气压的磁场,让粒子在如此短的通道以及时间内加速到14。8公里每秒的恐怖速度撞击在裂变反应室的核材料上面,释放更高的压力以及温度,被周围产生的巨大磁场约束着冲向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室,每个裂变反应室内的高温高压以及磁场几乎是在千亿分之一秒的时间撞击在一起……

    原子核融合释放出功率达到887亿瓦功率,470千焦的能量,在短短百分之一秒的过程中,转换成千万安培的电流被输送出去……

    刘一九艰难地开口了,询问需要多少资金。

    “多少时间,能够建造出来。”

    金钱,时间,都是必须考虑的东西。

    “根据我们的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大约17亿美元的实验经费……如果各方面进展顺利,我们可以在1999年你们的国庆节之前进行实验!”马丁舔了舔嘴唇。

    “我给你二十亿美元!我不要求更快,但是我需要你们保证质量,绝对不能出任何事情。另外,这个实验建造的位置,必须选择外面的区域,而不能在基地里面。”刘一九想了想,严肃地说道。

    这样的反应堆,产生的能量太过庞大,一旦发生抱爆炸……

1744 载人航天的关键一步() 
“你真的相信能够搞出常温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堆?”王顺义对于核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刘一九要求提供给马丁团队二十亿美元的项目经费,他们不管怎么劝说,刘一九都是不松口。

    这样的情况,很久没有出现了。

    当年也就人工智能,电磁武器以及高能武器方面刘一九这样坚持,后来也就有个高空高速战机项目,也就是现在的空天战机项目,以为他不会再出什么状况,谁知道这小子居然在听了马丁·弗莱希曼这个老毛子的一番忽悠之下,随后就要求拨款。

    刘一九让管理委员会同样看了一遍马丁团队的计算机模拟,他们没有刘一九这样有信心,认为这种基本上是无法实现,技术条件无法达到。

    对于技术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特别是所有的放电装置必须在误差只有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同时放电,让周围12个核裂变反应室内的裂变核反应同时进行,才能释放出能量跟高温高压来对聚变反应室里面的材料进行点火。

    “必须得搞,这个项目搞不下来,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能量来启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电磁炮……”刘一九在这上面很坚持。“我们的激光武器模型早就已经开始在进行制造,而电磁炮的实验模型同样已经进入到生产之中。只有利用这样瞬时释放庞大能量的反应装置,才能够支撑我们的项目……”

    对于高斯枪需要的高密度电池,钱一多反而不那么迫切了。

    高斯枪只是轻武器,这玩意儿不具备战略价值。

    而高能武器,特别是高能激光,可以在地面上建设起来防御轨道武器的袭击;而电磁炮,同样可以用于轨道空间站攻击地面目标。这两样,都是未来的主流项目,一个能量攻击武器,一个物理攻击武器。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应装置,我们无法继续进行这些高能项目的研究……”刘一九坚持,就是因为他不想让基地里面减慢高能武器的研究。

    管理委员会的人也是没有办法,手中的经费还有数百亿美元,军方军费虽然有所增加,对于九院的财政拨款也是有一些,但是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九院庞大的消耗。

    “给你二十亿美元可以,但是你必须保证,后面不能再有额外项目,军方什么时候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经费,谁都没法保证。资金链断裂,我们整个基地的科研项目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航天方面的载人飞行试验也会同样受到严重影响。”王顺义等人讨论了好几天的时间,才要求刘一九保证不再要求增加预算之外的投资,才会给马丁的冷核聚变反应堆拨款。

    载人航天试验,同样是刘一九非常重视的,他自然也是没有别的问题。

    坚定地保证着,虽然,他自己对于这保证的效果会产生多大的作用,自己也是不清楚。

    “对了,载人航天项目那边问你什么时候有时间,去他们那边瞧瞧进展,过几天就会发射神州三号无人飞船……”王顺义现在巴不得刘一九不要留在基地里面,留在基地里面就会瞎搞。

    想着航天那边邀请刘一九等人过去参观他们的载人飞船进行实验,告诉了刘一九。

    “他们不会是又想要钱吧?当初国家可是说过,砸锅卖铁也要搞出载人航天工程!甚至让其他不少项目都为这边的工程让路……”刘一九自己要钱,自然没有问题。他却不希望航天那边继续要求他们增加项目经费。

    载人航天实验,可以说国内比他原本的世界提前了太多次。

    从八十年代北斗实验卫星系统发射开始,就利用这些卫星的发射开始实验一些载人航天实验所需要的相关设备。

    1994年10月1日,共和国建国45周年国庆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且在绕着地球飞行14圈,用时21小时11分之后,成功于北部草原中部地区着陆区成功回收,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艘无人飞船,主要是用于验证载人航天的各个系统的可靠性,对于周围配套系统的协调性进行初步的测验。同时,在返回舱里面还带着一部分的蔬菜种子等东西。

    在1996年5月23日,神州二号无人实验飞船发射成功,神二改进了神州一号发射过程以及返回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对配套的系统进行优化,追踪检测系统等进一步升级之后,并且对整个实验飞船的设计进行改进,让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成为世界上最大也是第一个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结构,同时这上面的返回舱也是世界上已有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

    同时,神州二号围着地球飞行了108圈,花费了6天零18个小时的时间。

    神舟二号整个飞船系统里面不仅增加了更多的系统,并且开始对宇航员上天需要的各个系统都进行了检测以及实验。因为技术问题,有一些维持系统出现了问题。

    即将进行的是神州三号的飞行实验。

    在这次的飞行过程中,几乎完全模拟宇航员上天,飞船里面增加了两个跟真人大小,重量相差无几的模拟人,模拟人跟各种监测设备连接,可以通过地面上的连线进行对飞船上面各种状态进行监控。

    也就是说,这次的飞行试验成功,在神州四号飞船的飞行试验上面,就将会真正地共和国的宇航员送到太空上面。

    这一次的实验意义那是相当的重大,各个系统每年在庞大的资金下以及对前面一次实验总结下不断地被改进。

    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

    “不去。让他们进行实验就是了。咱们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看个热闹,还能看什么?”又不是第一次载人航天实验,刘一九兴趣欠缺。

    特别是经历了第一次载人航天实验的无人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等待,最后成功在预定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个过程,刘一九认为是一个非常大的煎熬。

    庞大的超级计算机机组的多次模拟,使得整个飞行过程一切都是跟预设的完全一样。

    当然,在等待的过程中,谁都不敢放松,就怕下一刻某个地方就出现什么问题。

    刘一九的心理素质足够强大,但是他也不想老是去承受这样的煎熬。

    “这一次跟之前的意义可是完全不同。不仅技术方面有着重大的突破,甚至只要这一次没有问题,下一次我们就会把宇航员送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