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1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仅是向全国中小学捐赠一批计算机,这就得多少?

    当然,有些偏远的小学就没有必要了。

    虽然刘一九没有说,大家都明白刘一九这个方案的目的。

    自然,得寻找有购买能力的学校捐赠。

    虽然,这样的功利性很重,但是这一次捐赠,也得数亿甚至十多亿。

    这个年代的这笔钱,有多庞大?

    “关于捐赠的事情,我们主管部门会同意吗?这可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叶璇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尤其是在知道了捐赠需要的资金数量的时候。

    “这就得问齐部长了。”刘一九直接把球踢给了还有些懵的齐昊。

1713 自动焊接生产线() 
“你小子究竟怎么想的?我这刚刚接手没有几天时间,这就得几十亿的资金砸进去,这可是什么回头钱都没有见到啊!”齐昊没有在会议上直接回答刘一九的这种方案军方是否同意。

    毕竟,需要进行商讨。

    私下来询问刘一九,想要弄清楚刘一九究竟想要干什么。

    如果刘一九不满他们军方接手,这就不能任由刘一九的这些方案执行起来。

    虽然这是刘一九主动丢给军方的,但是也是被逼无奈,这小子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看得紧张无比,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这样干的?

    刘一九看着齐昊,很是严肃地问道,“首长,您认为我会是故意的?”

    齐昊没有回答,不过脸上的表情却是告诉刘一九,他就是这样想的,不仅他这样想的,就连整个军方高层的人都认为这是刘一九故意让军方多花钱。

    “这些投资,即使军方没有接手,我们也会砸进去的。只不过,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是一个长时间的投资过程。这一次,国外这样搞,我们非常被动,只能加大力度在短期内快速开发国内市场。”刘一九叹了一口气。

    解释了一次。

    齐昊倒是明白了,没有再说什么。

    很快,军方就同意了这笔资金的投入,虽然这在整个军方每年军费的财政拨款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不过军方有着自己的小金库,特别是海湾战争这次抄石油期货,更是让他们赚了不少。

    几十亿,军方并不是太在意,毕竟这些产业每年也能够带来不小的收益。

    刘一九没有在意这个事情。

    而是继续对整个汽车产业以及计算机产业进行布局。

    特别是汽车生产线,他让人把所有的配套厂商负责人召集起来,一起讨论目前的问题,甚至把九院下属的相关单位技术力量跟生产力量都是调集了一部分来配合这些单位。

    “大家有劲一处使,在这样的时候,不要去计较生产过程中因为多次转运而产生的物流成本。我们需要在半年内让生产线完成,并且进行调试。国外的汽车制造商,给我们留下的时间并不多。”刘一九的话对于这些人,还是比较管用的。

    九院下属的精密机械制造厂,人家把自己的业务先放在一边,帮他们生产一些高精度的设备零件,他们还能说别的什么?

    池田浩二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年轻的管理者会突然要求他们加快力度,并且调动这样多的单位来配合。

    “刘主任,现在中国政府实施汽车战略,可以看到,将会有很多的汽车厂成立,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接这些汽车产业的生产线?”池田浩二担心的是刘一九会为了阻止别的汽车厂跟他们的形成竞争,拒绝他们去承接别的汽车厂的生产订单。

    作为一名日本人,企业的发展,在他眼中是最为重要的。

    经常跟中国的官员打交道,知道他们有时候为了某个目标会放弃非常庞大的利益,根本就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

    或者说,不符合利益至上的原则更加合适。

    “接,为什么不接?只要能够拿下的业务,完全可以有多少接多少。同时,还必须得保证提供我们最高的技术水平!”刘一九毫不犹豫地说道。

    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艺装备的发展,国内在这上面,并没有什么太有力的竞争。

    当初收购池田浩二他们的海可姆公司,就是看重这家公司在焊接以及涂装工艺装备上面的设计生产能力。

    表面上看,这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工艺装备制造企业是中日合资,实际上完全就是由中国控股,一直以来,都是在发展中国国内的产业,日本的海可姆,则是发展彻底陷入了停滞。

    “这样一来,汽车厂的竞争对手就会拥有跟咱们汽车厂同样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技术,不利于咱们自己汽车厂的发展以及市场扩张。”池田浩二提醒着刘一九。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担心在以后刘一九找他麻烦。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刘一九的身份,可是中国军方的人员。

    原本他们不知道,但是在接触多了之后,则是明白了他们究竟是在跟谁合作。

    他们不是那种政客,只是单纯的技术人员,当然,这也需要利益的。中国方面给他们的利益很大,让他们可以完全实行他们在技术上面的很多想法,还不用负担各种企业发展运作的压力。

    扩大他们的影响力,把他们设计开发出来的焊接设备以及涂装设备买到更多的汽车制造厂,这是他们的目的。

    眼前,这个机会来了。

    池田浩二却担心军方的管理者会因为某些原因拒绝出售生产设备给别的竞争者。

    “我们虽然是同样一家单位进行管理,但是每个单位都是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考核方面都是不能少的。不能为了我们自己的市场而放弃我们装备制造的市场扩张……”刘一九冠冕堂皇地说道。

    虽然眼前的日本人不是一个纯粹的日本人,只是一个为了利益可以出卖灵魂的商人,即使他自己标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刘一九也不会把深沉次的理由告诉他。

    这个关系到国家产业战略的发展。

    如果说了,保不齐小鬼子使坏。

    “对了,池田先生,现在海可姆在自动焊接生产线的技术设计方面情况怎么样了?”刘一九询问着池田浩二。

    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自动化生产线,尤其是组装厂。

    汽车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任何一个工艺生产环节,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损害比较大,作为后面来的人,刘一九并不希望采取人工焊接的方式来进行这个汽车制造的重要工艺。

    其实也不仅是为了工人考虑,他考虑的则是自动控制的焊接机器人,只要不出现故障,焊接质量完全能够保证一致,这跟工人操作完全靠着工人自己的技术水平已经经验保证焊接质量,那是绝对不一样的。

    否则,自动化生产线,也不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特别是在汽车这样对于工业化发展程度非常高的产业里面。

    “目前设计倒是做了比较多的工作,刘主任,我们的焊接生产设备真的必须放在大陆吗?我们完全可以只设计,把生产任务交给国外的制造商,这样将会节约很大的生产成本……”池田浩二一脸的纠结。

    刘一九的这些要求可以说对他们有点过分。

    中国的制造实力,根本就没法跟日本以及美国欧洲这些国家相比,先进的设计,在中国要实现需要的成本远比在国外更高。

    刘一九看着他,坚定地摇头。

    “不仅我们必须在中国大陆建设生产厂,所有的技术,都必须要保证中国能够提供,即使让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低一些。池田先生,这是原则问题!”刘一九警告着池田浩二。

    这几年,日本海可姆公司的技术骨干差不多都调到了中国大陆,生产设备,九院几乎都是提供能够提供出来的最顶级的设备,不计成本!

    中国要布局汽车制造产业,没有工艺装备根本就不行。

    这一点,是军方以及政府的底线,也是刘一九的底线。

    没有这样的可能,自然不会这样,现在已经砸了不少钱,不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放弃了。

    “这会让我们的设计无法完美实现出来。虽然国内的自动控制技术比较先进,但是跟日本以及美国德国相比,还是要差很多……”池田浩二叹了一口气,他希望说服刘一九。

    或者说,他更希望能够引进日本的技术。

    中国的市场潜力太大了,这将会支撑日本这方面的企业发展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九院的提供的芯片其实并不比美国提供的差,日本在这方面,根本就比不上,池田浩二也是因为属于给九院打工的,才知道九院的具体技术水平。

    这家单位很多时候,为了实现一些技术,很多时候都是不考虑成本。这在国外绝对是看不到的。

    不过他也是明白,企业跟政府行为完全不同。

    企业追求的是发展,追求的是利润,而国家,是追求技术发展,技术布局,总体工业的技术水平。中国在高端技术方面,一直都是受到国外严重的制约,想要引进这些先进的尖端技术,并不容易。

    花费的代价大,同时,得到的技术并不是最为先进的。

    “我希望,能够在三年时间内,看到我们的自动焊接生产线。涂装工艺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个技术难度比焊接生产线更低……”刘一九目光看着池田浩二。

    他对一个日本人说这样的话,他自己心中都是有些没底。

    但是,自动化生产线,这是他希望必须达到的。

    汽车整车制造,他希望完全采用自动化的生产线进行生产。

    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技术要求

171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技术要求可比普通的焊接生产线复杂太多。

    普通焊接生产线,工人提着焊枪就能够实现,但是自动线不同,一切都是需要靠着自动化的技术设备来完成。

    整条焊接生产线,用焊接机器人取代生产工人,这样只要机器人的控制程序一样,就能够保证所有的焊接水平都是一样的,再优秀的技术工人,都是无法做到这样的程度。

    同样的人,焊接两条不同的焊缝,都是不可能保证完全一样的质量,更加不要保证整条生产线所有的焊缝一样的质量。

    汽车生产制造,生产线一旦开动,仅仅是刘一九一开始制定的初期目标,每年十万辆的产能,平均下来一天得制造数百辆,而达到年产百万辆的时候,每天就是将近3000辆的产量,不算休息,24小时不停地开工,不算机械设备保养,仅仅只算平均产能,一个小时都得生产上百辆,平均几十秒一辆……

    这样的生产强度,工人是无法承受得了的。

    只有自动化生产线,工人的作用,就是辅助。

    池田浩二也知道刘一九为什么要提出这个目标,中国没有足够的汽车产业熟练工人。培养的成本,甚至高于开发这种生产线的成本,还不担心会被竞争对手挖人。

    初期成本,开发自动生产线的人要高很多,但是到了中后期,自动化生产线的威力就能够快速体现出来。

    “刘主任,我觉得您应该先参观我们的试验工厂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