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军工帝国-第1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

    刘一九自然不会让内部产生矛盾。

    这两个项目,其实可以整合成一个项目,当然更是可以当成两个独立的项目。在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目标来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他们就需要认真地考虑着投入的侧重点。

    “另外,我们既然要向着建立空间站的方向发展,在运载火箭方面,长征三号乙型火箭的运载能力显然是不足够的。最好是能够设计出来一款能力超过五吨的……”既然刘一九说让自己担任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孙家栋当即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长征三号乙型火箭,运载北斗卫星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要进行载人航天工程,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推力越大,才能运送更多的物资。

    如果返回舱太小,仅仅是把人给送上天,甚至都没法活动开来,那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个在先期,也没有必要。在初期的时候,用于验证技术以及设计可行性,长征三号甚至都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刘一九摇了摇头,“我们不能等到有了这样的火箭再去进行实验。”

    时间很紧张,任务很重。

    “考虑到返回舱需要的各种配套,抛开整流罩,逃逸塔等重量,以长征三号乙型火箭的运送能力,我们的返回舱的重量将不能超过一吨……”虽然一吨很多了,抛开宇航员的重量,抛开他们的卫生系统等,整个飞船上面的重量就得缩减,从而影响到整个飞船的设计。

    “而根据目前的情况看,隔热材料的的重量,就将会占据很大的重量,否则在发射的时候,无法确保返回舱内部的维生系统,在返回的时候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情况下,在返回的时候也会出现问题……”

    孙家栋显然在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火箭推力太小,实在是对于返回舱的要求太高了。

    里面的各种设备,都必须小型化,而且功率还得加强。

    中国没有如同苏联能源号以及美国土星五号那样推力达到数千吨的重型火箭,更是不能把上百吨的载荷送到近地轨道甚至更高的轨道上面。

    土星五号,是否存在,这个是个未知数,毕竟美国人吹嘘的是发射了13次土星五号,其中有六次把阿波罗号送到了月球上面……

    共和国的航天工程并不是太多,发射的卫星数量也是很少,没有多少的运载火箭。

    更加不要说把更大的载荷送到太空轨道上面去。

    “这个确实是需要考虑的。不过目前来说,只能在长征三号乙的基础上想办法去解决……”对于这种事情,钱老也是认为火箭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

    “随着对我们北斗卫星的改进,下一代的卫星,需要的推力更大,为了确保通讯质量以及更大的功能,卫星将会设计得更大,很可能,在发射下一代的区域无源定位卫星的时候,需要的重量可能就会超过目前长征三号乙的载荷……”陈芳允突然开口说道。

    卫星的功能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系统来进行保证。

    而越多的系统,就意味着更加庞大的体型,更大的重量。

    只要卫星继续发展,新型火箭的设计,也就必须继续走下去。

    航天方面,卫星跟火箭,这都是不可分割的。

    除非有着更大载重量的火箭的,运载能力更加强大,或者如同美国以及苏联那样,让火箭的设计系列化,通用化,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组合。

    其实,这也就是模块化设计。

    “如果在长征三号上面加上一组助推器呢?”刘一九沉默。

    没有大运载能力的火箭,这些都是问题。

    要想实现长征五号的设计,目前很难,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唯独也就只能在长征三号乙型的基础上,增加助推器。

    这样应该能够达到长征三号乙改型的能力,有效载荷能够达到甚至超过5100千克。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就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这个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的准备工作。”钱老点了点头,但是还是希望刘一九能够提供他的思路。“至于如何加,你说说看?”

    有时候,很多设计,就是需要一个思路来进行引导。

    刘一九看了看钱老,有些无语,这事情,为什么非得自己来!

    不过他倒也没有扭捏,毕竟长三乙的改进型,这玩意儿可是国内火箭系列化的基础。当即就开口说道,“这一方面,我个人是这样想的,以目前的长征三号乙作为芯级,在火箭第一级加上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的助推器,这样一来,可靠性将会比长二捆更高……同时,加强整流罩等的设计,让助推器可以根据任务的情况进行增加或者减少,也就是开始模块化设计……否则,我们还不如使用长二捆……”

    长二捆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非常强,接近十吨。

    只不过,目前的长二捆,并不适合北斗卫星系统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的任务要求。唯一的就是因为长二捆的设计,是为卫星专门设计制造的!

    “而且,我们需要拥有一箭多星的技术能力!”刘一九咬着牙说道。

    这倒是让钱老等人皱起了眉头。

    一箭多星,这跟战略导弹的多弹头技术是一样的,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

    “军用项目,跟民用项目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如果,我们的塞式发动机以及补燃发动机技术得到突破,完全能够用我们的民用火箭进行技术验证,如此一来,完全可以减轻实验经费……”刘一九说道。

    任新民等人在大巴山里面,一直都是在继续弄塞式发动机以及补燃发动机,这种技术,全世界都在研究,一旦取得突破,火箭的性能将会突破很多。

    。

1306 年轻的团队,迟暮的气氛() 
为本友加更49

    由未来的探月工程总工程担任中33国载人航天项目的总工程师,刘一九这次没有如同在九院项目什么的那样进入到这里面担任任何的职务。

    哪怕是名誉上的职务也都是没有。

    具体的要求已经说了,如何去执行,这都是项目团队的事情,他则是再次回到了大巴山里面。

    任新民等航天技术大佬,从当初到这边进行合作改进设计一些个导弹项目之后,就留在了九院里面。

    他们一直在这边进行东风6以及东风7最为核心的项目进行研究。

    最主要的就是补燃发动机以及塞式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在航天虽然说搞了不短的时间,不管人才还是经验,都是还处于积累的初步时间段。

    发动机,根本就没法跟美国以及苏联比。

    就连成本,也是相当高的。

    多弹头技术,跟一箭多星技术,完全就是没有多大的差别,对于射程如此远的远程战略导弹,必须有多弹头投放技术才行。

    弄出来拥有一箭多星技术的大型火箭,完全能够改造成为拥有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远程战略导弹。

    “载人航天开启了?”任新民一脸惊喜地看着刘一九,这倒是让刘一九有些疑惑,他却很是无所谓地说道,“如果不是为了这个,估计你也不会来找我们,你是问我们发动机方面的问题吧?”

    刘一九笑了笑,“这么多年,我目前主要是想要问问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另外就是你们从一开始就在研究的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工作……”

    显然,他说这些,就是告诉任新民,我不是没有关注你们项目的发展,只不过,目前的情况呢,我只是关注,但是并不干涉而已。

    “氢氧发动机的高比冲是我们需要追求的。虽然燃料成本稍微贵一些。我们需要更大的推力!”刘一九并不否认。

    目前世界上民用火箭基本上都是采用液体燃料,还没有采用固体燃料的。

    而液体燃料,有液氢液氧、液氧煤油、液氧甲烷这三种。

    但是主流依然是液氢液氧、液氧煤油,中国方面由于发动机的问题,主要是采用液氧煤油,也就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燃料。这种燃料需要的发动机技术相对要低一些,但是也因为发动机技术要求低,能够提供的推力也就要小一些。

    液氢液氧的能量密度高,推力室理论比冲比液氧煤油高约13,比冲超过很容易就能够400秒,而煤油机的理论比冲只能达到390秒,实际比冲能够达到350秒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中国在这会方面的技术能力不行,所以从最开始任新民等人进入九院之后,就启动了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研究工作。

    塞式发动机,只是发动机的布局方式,采用什么燃料,才是决定发动机的技术方向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们的发动机真空推力只能达到五十吨,可靠性不是很强。”任新民叹了一口气,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研制,有着太大的技术难度了。

    即使有着九院充足的资金,有着各种配套的保证,进展依然不是太大。

    “我带你去发动机实验室看看吧。”刘一九虽然接手了这些事情,但是整个东风6以及东风7的工作,他基本上都是没有怎么接触。

    “看看吧。”刘一九点了点头。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东风6以及东风7,从一开始都是被列入了九院的绝密级项目,这些导弹,射程最差的东风7都是15000公里,而东风6的射程则是达到19000公里,最开始刘一九希望能够达到21000公里,不过想了想,覆盖非洲南部以及南美洲那样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没有意义。

    对于中国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国以及欧洲。

    威慑,只是针对他们的。

    “整个发动机的项目团队都是非常年轻,跟航天六院那边的发动机总体室有着合作,但是依然是以我们这边为主。负责人陈东,是你的师弟,老杜的得意弟子,李东,今年35岁……”

    去发动机总体技术设计室的路上,任新民对着刘一九介绍着他们项目的情况。

    航天方面的老专家,都是被刘一九整合到两个系统中去了,一个是军用的北斗,另外一个就是之前为航天载人工程作准备的项目技术。还有航天本身说具有的一些项目,对于人员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

    “他不应该搞火箭总体设计吗?”刘一九有些诧异,杜彬可是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专家,学生怎么就成了发动机设计专家?

    “他的主攻方向就是发动机设计。”

    这让刘一九有些无语。

    “少年班的那批分到里面的人呢?”刘一九突然问道。

    九院接手了所有中科大少年班的毕业生,虽然,这有些残忍,刘一九掐断了他们所有的出国的机会,让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是会呆在山里面,但是对于中国的科研工作,则是产生了莫大的作用。

    尤其是宁铂,更是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轨迹。

    “表现非常不错,在允许工作之余他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之后,他们爆发出了非常大的工作热情,不过,有个问题……”老头子有些怪异地对着刘一九说道。

    “他们的时间全部被工作跟自己的爱好占据了,没有时间去关注其他,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上都是丧失了,对吧?”刘一九显然知道这些事情。“这个您不用担心,目前九院工会的人员正在全国寻找适龄的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