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造化之王-第2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下,大周这大半年来的战事竟然是胜少败多。

    每每失败,均是丢城失地。

    之前叶真与圣祭莫雨血战争来的那点优势和地盘,早就荡然无存不说,还积小败为大损。

    大半年下来,大周竟然累积丢失了竟三州之地。

    为此,仁尊皇姫隆没少发脾气,每一次雷霆震怒,总是有不和官员脑袋落地。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杀人就能够解决的。

    大半年下来,大周的贵族们突然间就发现,坐在后帝宝座上那位仁尊皇姫隆,虽然有着明君之名,但现在实际上,却是个蠢货,连个合格的昏君都算不上了。

    十战九输!

    每一次输了,除了杀相应的责任官员,但还是意外频出。

    最重要的是,许许多多的官员都死的很冤枉。

    大周内部的官员是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那是在内部,对外,大周还是很一致。

    甘心做魔奸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堪称罕见。

    举个例子,押上任的军粮转运使,为了保证军粮的及时抵达,不惜损耗寿元,凝出了三具精血分身,然后让这三具精血分身盯着三条主要的运粮路线,日夜不敢寐,就是为了保证军粮的运转。

    但是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军粮意外起火了,火势极猛,一把火就烧了干干净净。

    事后巡天司调查,也没有查出啥结果。

    仁尊皇姫隆大怒,就砍了这位军粮转运使。

    你说这位军粮转运使该死不该死?

    该死!

    该杀不该杀?

    该杀!

    这是军法!

    但是,自叶真消失起,无论是军粮和军械,这是数次出问题了,每次都查不出结果来。

    哪怕这些军粮转运使死睁着眼睛不睡,也会出问题。

    这说明什么?

    说明是大周内部出了问题,而不是军粮转运使的责任。

    还有军情的泄露。

    非常莫名其妙的,魔族就神乎其神的仿佛有了天眼一般洞悉了前线大军的布置,让前线大军败的莫名其妙。

    这种情况下,就不是官员的责任了。

    可是仁尊皇姫隆只知道杀杀杀,再无任何其它举措,情形却是越来越坏。

    丢失的州郡越来越多。

    似乎大周朝堂上的君臣越努力,失败就越多。

    当然,也有人怀疑高层出了内奸。

    但是梳理来梳理去,也没找出来,如今遍布大周军政内部的全方位的内奸,还真没有!

    这种情况下,大周的贵族们,慢慢就对在危急关头只会杀人的仁尊皇姫隆失望了。

    原本是肥差的军粮转运使等职务,竟然没人敢去做了。

    昏君和无能之君的名头,也就在贵族内部传开了。

    于是乎,坐困洛邑的大皇子桓王姫骜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似乎这位无能的仁尊皇姫隆的寿元也快到点了吧?

    不用造反的情况下,大周的贵族们,自然就开始考虑新皇人选了,谁让老皇帝越来越无能呢?

    大周,还是有着太子监国的先例的。

    皇子当中,颇为出色的当属大皇子桓王姫骜,四皇子姫渊,七皇子姫贺,这三人,可为太子。

    原本,太子是要在这三人中决出的。

    只是如今的四皇子姫渊与七皇子姫贺分别领兵在外,在内,就只有大皇子桓王姫骜了。

    而且,大皇子桓王姫骜杀伐果绝,颇懂兵事,似乎更适合眼前这烽烟四起的战场,所以自然而然的,大周的许许多多的贵族们,就自发的选择了大皇子姫骜做为未来的储君。

    洛邑的王公贵族们,开始纷纷造访大皇子桓王姫骜的府邸,大皇子桓王姫骜的府邸门口拜访的贵族们,川流不息,络绎不绝,让桓王姫骜的风头,一日比一日盛!

    而随着丞相闻纲上门拜访,大皇子桓王姫骜亲自出迎送出之后的第二日的大朝会时。

    乾坤殿上,群臣上书,请立太子!

第2926章 太子之谋() 
其实仁尊皇隆最近还是过的蛮舒心的。

    原因也很简单。

    自从叶真被放逐之后,仁尊皇隆的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压根没有之前的那些闹心事。

    之前仁尊皇隆舍出了一个从潜邸时就随他的心腹大司天伍预,与天庙联手坑了大周军方柱石威王刘无病与卫国公潘叔这两位,营造出了大好形势。

    可是大好形势,被叶真给破坏了。

    斩杀魔族将领,收复失地,恨的仁尊皇隆是牙痒痒。

    可自从叶真消失之后,仁尊皇隆的各种小手段,就进行的无比顺利。

    稍有动作,前方大军就不是损兵折将,就是丢城失地。

    这大半年来大周的形势,正向着仁尊皇隆预想的方向飞速靠过去。

    仁尊皇隆不仅感觉到自己恢复了年轻与精力,也看到了万世不朽的功业在向他招手。

    照目前的情况,再有个一两年的功夫,丢失的国土就应该差不多了,承压在他这个皇帝身上的重担,也就削减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他拿出所有的手段,独掌乾坤,大举反攻,就可以建立万世帝业,更可以彻底破除他身上的皇族生命禁锢。

    所以说,仁尊皇隆这些天是过的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当然,也有些不爽。

    身为帝王,仁尊皇隆可以很敏锐的感知到,他对整个朝堂、整个大周的掌控力在下降。

    他明白,这是目前减负的必然后果。

    做君王跟带兵打仗一样,老打胜仗,自然是威望日重,老打败仗,威望日减不说,甚至有被麾下将官夺权的可能。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仁尊皇隆如今死死的将秘监与巡天司掌握在手里。

    只要这两个大杀器在手,再加上皇家不知道这多少年来积累下的秘密力量,任何人想要造他的反,那是在做梦!

    这也是仁尊皇隆的底气。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仁尊皇隆就坐视他的大儿子桓王骜府前的门槛被洛邑重臣与贵族踏破。

    再蹦达,这洛邑与大周,也还是他的。

    手掌巡天司与秘监这两大利器,洛邑朝臣们要请立太子一事,仁尊皇隆焉能不知道?

    早就知道了,甚至有多少重臣要上奏折他都知道了。

    原本,仁尊皇隆的意思是掺沙子,不是还有四皇子与七皇子两个嘛?

    请立太子,择贤而立,从这三人当中选。

    等你们争明白了再说。

    但是,这一次的洛邑的王公贵族们,竟然分外的团结。

    尤其是丞相闻纲领头进谏,让仁尊皇隆感受到的莫大的压力。

    乾坤殿上,满堂朝臣俱都要请立大皇子桓王骜为太子。

    要知道,就算仁尊皇隆要掺沙子,这沙子也得是朝臣上本才能掺进来。

    可是他这个皇帝选定的几个要掺沙子的心腹,在这阵势之下,竟然没了声息。

    就连往日他最信重、受了他暗中另嘱托的军部尚书班棣,不仅没有依他嘱托进谏掺沙子,反而跟着群臣一起跪谏。

    仁尊皇隆明白,倒不是军部尚书班棣这样的心腹重臣背叛他了。

    而是大势。

    今天大朝会上的群臣请立太子一事,已经成了大周的贵族群体的一种行为。

    身为大周贵族群体一员的军部尚书班棣,若是不与其它贵族共进退,那以后就没法在贵族群体中立足了。

    这种情况下,群臣请立太子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在乾坤殿上通过了。

    这就是政治!

    十年前,若是仁尊皇隆声威正隆时,没有经历过如此多的败仗与丢城失地之事,那么仁尊皇隆是可以将这种近乎逼宫式的进谏给顶回去的。

    但是现在,声威不知道降了多少的仁尊皇隆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

    立个太子而已。

    在大周,立太子是正常的,不立才是不正常的。

    只是立太子这事,是群臣逼着仁尊皇隆接受的。

    仁尊皇隆认可点头,一干重臣忙着拟旨通天下,准备桓王骜被立为太子的诸多大典和礼节。

    立太子可是一件大事,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仁尊皇隆不爽,将这件事扔给了群臣,群臣也只能依例办。

    除了桓王骜进位太子一事,那么桓王骜的几个兄弟,也得各有封赏。

    其它人就不说了,目前领兵在外的四皇子宁王渊与七皇子平王贺。

    这两位重量级的皇子,也必须有所封赏。

    按律,王爵升一格,两人将分别从宁王与平王,升格为宁亲王与平亲王。

    这是大周强手足以守国的惯例。

    要说的是,这里的宁亲王与平亲王,与离亲王原是有区别的。

    离亲王原等八位议政亲王,都是有着特定封号的议政亲王,乃是大周王爵中最高爵位者,平素由离亲王称之。

    而此时的宁亲王与平亲王,只是大周王爵中的第二序列,在议政亲王之下,在王爵之上。

    麻烦的事儿由朝臣去忙了,仁尊皇隆在大势之下,无奈用了定国乾坤玺之后,就回东来阁生闷气去了。

    虽然仁尊皇很清楚,出现这种逼宫的情况,纯粹是他的减负增寿方略带来的恶果。

    他很清楚,但就是很不爽。

    这天底下的帝王,是最在乎的权力的生物,如今这份权力硬生生的打了个折扣,如何能不爽。

    以致于军部尚书班棣前来请罪的时候,仁尊皇隆还是发了一通脾气。

    只是单纯的不爽而已!

    至于桓王骜的太子之位会影响到他的帝位这种可能性,他压根没想过。

    皇族的传承,可不仅仅是拿个太子之位就能够完事的。

    没有一系列的权力和力量的交接,太子之位更多的是也只是名份和大义。

    而此时此刻,桓王骜最需要的,就是名份和大义!

    “臣恭喜太子殿下,贺喜太子殿下!”桓王骜的府邸内,欢腾升堂。

    上到长史涂长安,下到一个小小的内侍,都欢喜无比。

    算起来,他们都是从龙之臣,都是潜邸旧臣、旧人,有这层身份在,将来的前途绝对是大好的。

    此时的桓王骜,脸上也是难掩的喜色。

    久求而不得的太子之位突然到手,让桓王骜突然间就看清楚了大势,他就位太子,这是人心所向啊!

    所以,这种情况下,刚刚从北海传来的他派出的使者被廖飞白斩杀一事,他倒也不在乎了。

    “这北海州公府如此不识抬举,待本太子掌权登基之后,定叫他们后悔今日之举!”

    轻描淡写说过了这件事,桓王骜却是屏退了众人,将长史涂长安请进了密室,涂长安期待之余,有些疑惑,如今太子之位已定,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还要做什么呢?

    太子骜先是向着涂长安一礼,“如今能登太子之位,还要谢过先生多方谋划奔走!”

    涂长安亦是一礼,“人臣应尽之事,太子殿下无须如此。”

    “既如此,那本太子还有一事想请先生指点!”

    “太子殿下请讲。”

    “先生,之前那天庙异人所谋之事,先生觉的现如今应如何?”

    此言刚出,涂长安的脸色就变了。

    太子骜却是又继续道,“又,有重臣日前言,本太子或可谋求以太子之身监国一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