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情柳永-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夫三粗的军爷道:“吾爹乃美人谷大盐商,吾岂能不知!”(未完待续)

第三十六节 族长惊见胖盐商() 
真是无巧不成书,族长一行人热热闹闹地一番谈论,居然忘记了晚饭的饭点,聪明弟正与旅店的老板交涉,希望能提供晚饭,旅店老板很为难,说本店不开餐馆,无能为力,最终答应派一名招待带他们出去吃饭。

    族长一行人刚下楼时,见聪明弟被一堆人围住,白紧张一场,原来是看热闹的,还以为主客之间发生了纠纷。

    而一个五大三粗的军爷正要上前了解情况,聪明弟见之,便热情地招呼道:“巧了,军爷亦来此住店?走,一起吃晚饭去!”

    军爷微笑着,握着身边胖老头的手道:“吾爹到来,喜出望外,已经吃了饭回来了。”

    聪明弟和族长一行都上前寒暄,军爷指着门外不远处道:“这里出去,一直左拐,见到花馆大牌子时,那家餐馆挺地道的。”

    旅店派来带路的招待带着族长一行出门时,聪明弟和族长都向军爷父子打招呼,说回来再拜访军爷之父,说完便匆匆而去。

    哈,花馆的牌子真大,气派,色彩鲜亮,灯笼更是亮堂,肚子饿比眼睛饿更加现实,旅店的招待指着花馆对面巷道口的酒店,激动地道:“好热闹呀,演什么呢,这么多人?”

    旅店的招待要了一张桌子,请族长一行坐下,酒店的伙计送来热茶,小零食,族长叫了一些酒店之中最拿手的菜肴,顷刻之间。酒店大堂中的表演就将族长一行人吸引住了。

    参演的是五大美女,其中四个年龄相若,一个小的太小了。不知该称之为小妹还是侄女,还好,喝彩的观众都叫她小师妹。

    而最吸引族长一行的还是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几句听下来,便知是孝悌方面的内容,说的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人漂泊在外,无法忠孝两全。当他回到故里之时,年迈的父母双亡。他悔之不及,也无法弥补,内心倍受煎熬,他不顾皇上再三挽留。决定丁忧三载。三载之后,抑郁成疾,终究无力效忠皇上,效忠朝廷。

    太熟悉了,苏州琵琶特有的传统格调,甚至弹奏的手法均系苏州的。

    聪明弟激动地对爷爷奶奶道:“其中某人可能乃吾苏州人氏,至少他们的师傅乃系喝苏州河水长大的!”

    旅店的招待微笑地回应道:“没错,那个领头的姓吴名姬,柳三变之弟子。此人精通音律,年少成名,乃花馆魁首。”

    聪明弟之胞弟则曰:“吃了饭就去拜访拜访。又是姓吴,说不定是真本家也未可知!”

    族长见菜上桌了,催促道:“吃饭,吾等有的是时间!”

    奶奶则曰:“既然是苏州吴姓人氏,当然有必要搞清楚,该认亲的一定要认下。”

    “做事要讲究个轻重缓急嘛!”族长道。“尔等莫非忘了,军爷之父乃大盐商。又是美人谷镇之人,想必经营头脑了得,吾很想与之结识,看看他对吴家修建新城有何高招,希望能让他指点迷津,兴许会有意外之喜!”

    “对呀!”聪明弟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据说美人谷镇乃小王爷为皇上兴办商业的发祥之地,经济意识必然先进许多,嗯,值得拜访。”

    奶奶看了看贴身丫环,贴身丫环精明得很,她对着聪明弟道:“奶奶说的,要拜访吴家人,难道就这么算了?”

    “怎么算了?”聪明弟之胞弟则答之曰,“专门来花馆捧场,如若真是吴家人,为之捧场便是为吴家人捧场,发挥吴家的文化和艺术优势,岂不是更妙!”

    节目的确精彩,但人们心中更重要的任务也抵消了节目一部分艺术感染力,吴家人吃完饭之后,正要起身离开之时,五大美女之首的美女放下琵琶,来到族长他们的餐桌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道:“听口音,苏州人氏,如果未曾听错,乃苏州吴家,失敬失敬!”

    此人的确美艳无比,皮肤细腻,白里透红,一股英气逼人,一双传情目确实给人无尽的遐想,太美了,聪明弟和胞弟都看傻了。

    好在族长催促道:“告别走了,明日再来花馆拜访,在此别过!”

    “客官饭菜可还满意?”一位胖乎乎的老板模样之人来到桌前,笑容可掬,点头哈腰的,“若不嫌弃,再来,再来啊!”

    出了餐馆之门,旅店的招待领路的同时,一边表示感谢款待,一边以餐馆胖老板与小王爷、阿哥们和柳三变师徒的亲密交往作为回报,说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回到旅店,军爷则在楼道上等着了,族长十分诧异地问:“军爷专门在此候着?”

    “没有,凑巧,凑巧而已!”军爷搪塞之后道,“吾爹认为苏州吴家乃名门望族,有缘结识,三生有幸,邀大家一叙!”

    族长安排下人们各自回去休息,并体谅她们白天的忙碌和辛苦,然后随军爷来到军爷父亲居住的房间。

    彼此热情寒暄之后,军爷之父亦非常健谈,还未等军爷摆上果品零食之时,他在木椅子里挪动着胖乎乎的身子,激动地道:“汝岂可得知,承蒙小王爷厚爱,帮老夫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这不,失散后的首次重逢,真是太好了,太让人高兴了!”

    族长见军爷之父热泪盈眶模样,主动上前握住他的一双胖手,安慰道:“父子情深,儿子从军,不像平民百姓,想走便走,想回便回,儿子有大出息,好事呀,应该高兴才是嘛!”

    军爷之父做出肯定的回应之后道:“吾儿乃为领头阿哥向皇上写发展经济奏疏之人柳三变的挚友范履霜将军之部下,现调任京师。”

    聪明弟将胖盐商之子通情达理的友好性格赞了一遍,彼此的感情拉近了,大家说说笑笑,乐哈得很,随意得很。

    族长诧异于柳三变居然可以为皇上谋求大事而不惜溢美之辞,认为此人虽然有许多不是之处,但正面作用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殊不知,军爷激动地将柳三变在延州府帮助范帅戍守边塞之事,用新词平息边患,鼓舞士气,使边陲固若金汤之功和盘托出,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族长心中放不下的还是修建新城之事,胖盐商也乐意为之出谋划策,认为吴家的筹划方式无比对路,多种合作方式并用,成效一定十分显著。

    族长听此肯定,也是喜不自胜,他也夸赞起了大儿子和长孙的功劳,并对吴家人大加赞扬,如此齐心协力,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

    胖盐商也对苏州吴家颇有信心,同时,他也隐约地向族长提出要求:“儿子当兵,总有解甲归田之日,他想在苏州为之谋一份盐商产业。”

    族长看了看夫人,又看了看聪明弟和小孙子的反应,点头道:“如果觉得可行,就来与吾吴家之新城项目合作吧!”(未完待续)

第三十七节 族长惊疑见亲人() 
次日巳时时分,吴家人才陆陆续续从旅店出来,吆喝着下楼去吃早饭。

    早饭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来到旅店侧面的餐馆时,军爷之父正在此恭候,相互施礼后,胖盐商道别道:“尔等不能与吾同往苏州,在此以不敬之早餐作为栈别,切勿怪罪。吾很想多住几日,无奈苏州投资要紧,只好惜别!”

    族长代表苏州吴家感谢盐商的信任和器重,告之曰:“汴京之事未了,不好意思,还望一路顺风,投资成功!”

    席间,简要地进行有关投资事宜的接洽等具体问题的意见交换之后,便各自忙事去了。

    在去花馆途中,聪明弟之胞弟则提出一个令众人吃惊的问题:“勾栏的百荷仙子与花馆的吴姬,勾栏的小不点与花馆的小师妹,双双是何种关系?”

    大家一路走,一路猜测,好不热烈。

    花馆到了,聪明弟之胞弟则总结道:“一定要问个明白,一定!”

    吴姬也是一个极其有心之人,他让小师妹在外面看着,如果苏州吴家人前来,则赶紧通禀,准备迎接。

    小师妹两个羊角小辫一颠一颠地进入吴姬视线之时,吴姬放下手中的活计,边走边整理衣服,捋顺头发,快步下楼。

    而吴姬的姐妹们算是很贴心,她们尾随出来,列队欢迎,吴姬颇为感谢,向姐妹们颔首致谢。并报之以真挚的微笑。

    小师妹更是冲在前面,她老远便跑上前去,拉着族长爷爷和奶奶的手。那张嘴还在一个劲地欢迎所有的人。

    聪明弟之胞弟见小师妹与自己年纪相若,便问道:“吴家姑娘是汝何人?”

    “师傅兼姐姐啰!”小师妹热情地道,“亦可称之为母亲,我是她一手拉扯大的。”

    欢迎的姐妹们见客人到来,便围了上去,七嘴八舌地寒暄着,好不热闹。

    族长一行被迎接到排练大厅之中。而馆主在此张罗着所需的零食和果品,并引着进来之人入座。待客之热情自不待说。

    吴姬没等族长爷爷和奶奶等老家人开口,便含着泪,泣不成声。还好,馆主将吴姬的来历说了出来。吴姬的确系苏州吴姓人家之后,因为灾荒流落至此地,受吴姬奄奄一息的父母之托,收养并培养了她,至今已是功成名就,十分了得。

    没想到,哭得很伤心的人中,不只是吴姬一人,还有小师妹。馆主己是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她将小师妹搂在怀里,安慰道:“我们三人既是被命运抛弃,但也是命运特别关照之人。终于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作为,也算幸运,不必如此。”

    经过一番询问,与族长爷爷猜测的几乎吻合,吴姬的确系苏州吴家的嫡传孙女,乃族长爷爷之小弟之后。因为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大水,吴家一贫如洗。只好外出逃荒,谋求生路,其父母便将还在襁褓中的吴姬背在背上,来到京师。

    本来生存不易,成天饿得哇哇乱叫,眼见皮包骨头了,而又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吴姬的母亲病倒了,眼看快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央人收留,恰逢馆主路过,见孩子可爱,骨骼也清奇,因同病相怜之故,将其收下。

    吴家爷爷对馆主很是感激,尤其是奶奶,老泪纵横,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在场其他人也都激动不已,说不出话。

    聪明弟和胞弟走到吴姬身边,三个人抱着一团,亲情在他们之间流淌。

    馆主果然是热心人,他将放在一旁的信物呈现出来,一锭银子、一封信和一件包裹孩子的小棉被,并对族长爷爷道:“吾之多年心愿将有了着落,尔等看过仔细,希望没有搞错。”

    族长爷爷打开信件一看,眼泪止不住滚落下来,勿需看内容,那熟悉的字体、熟悉的笔迹和龙飞凤舞的署名便说明一切。

    奶奶翻检着小棉被,错不了,她将小棉被放在脸庞上亲了又亲。族长侧身摇了摇夫人,问之曰:“曾记得,送三弟他们一家出门之时,你将老大用过的小棉被送给了他们,这便是汝亲手缝制的,不会错吧?”

    奶奶连连点头,她指着那密密麻麻而又均匀的针脚,还指着小棉被上绣的荷叶丛中的小女孩,她抹了抹泪,对着夫君道:“可还记否,当前生下老大之后,便想要个女儿,这绣花便是心愿所系,我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姬和小师妹还在抽泣,而馆主则曰:“好了好了,今天系好日子,不必如此悲声,高兴点,别让眼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