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情柳永-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免费的表演仅此一次,以后都没有这种机会了。

    可吴家的家教,尤其是对女人的家教便从此开始了,这恐怕是寓教于乐的最早最佳的方式,如此之言不知可否准确,当年孔子的侍坐恐怕也不及于此吧!

    一个重视文化教化的家庭,突然变成一个评弹戏院,人们的精神状态显然可以得到重塑,男男女女,会更加活跃,更富于想象,发言的机会增多,加上评弹情节的指引自然产生的想法就多,表演的需要当然会促使表演才能大幅度提高。

    久而久之,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便将创作的新评弹在家庭中隆重上演,并接受家人的评判和指点,使之更加完善,更富艺术吸引力,更能让观众引人入胜。

    苏州吴家村的吴家人,家里的男男女女皆以断文识字为荣,并且有不少人还能协助吴氏神童多出叫得响的评弹新作,帮着构思,帮忙推演,帮助记录,帮助演出技艺的提高,使天才童子的天才之能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挣的钱也越来越多,名号也越来越响亮。

    于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家庭便在苏州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家中出了一位神童真是太幸运了,吴家人的远见并不满足于评弹的娱乐方面,他们没有忘记读圣贤之书,将私学老师的教授通过神童搬进家里,成为晚饭后的家庭课堂,让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来学习,都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种风气延续下来,刺激了吴家人的竞争意识,大家力求将圣人之言通过感悟化作具体的有血有肉的理解,将圣人的言论充实到具体的生**验之中,也从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去提炼和升华圣人的真知灼见。(未完待续)

第七节 藐视科考重评弹() 
吴氏爷爷孩提时代对临桌的检举揭发也非常反感,怒目以对。

    下课之后,他的一个眼神,贴心的伙伴们便将临桌拉到私学讲堂的后面,能躲避先生目光能够监视到的地方,让临桌笔挺地贴着那棵杨槐树站着。

    临桌并不反抗,也不后悔,只是一个劲地解释道:“吾看写得太精彩了,才无意中暴露出来的,并无害人之心。”

    这种鬼话谁会相信,捉你来就是要兴师问罪的,轻描淡写的几句搪塞之词岂能蒙混过关,伙伴们骂的骂,数落的数落,也有人直斥为害人之心。

    后来,伙伴们根据临桌的一贯表现,认为他不是那种坑害他人之人,而给了一个台阶下,让临桌将杨槐树上的鸟窝取下来,作为赔礼道歉的惩罚。

    临桌岂敢触犯众怒,不得不遵照而行。此人爬树的能力不错,嗖嗖嗖便窜上了树,可指定的鸟窝却在小树枝上,如果轻易便可完成,那还叫自我救赎吗?

    临桌不顾危险,连试了几次,都未能成功,而且一次比一次惊险,谁知道树枝的承受力有多重,他人掉在树枝上荡着秋千,如果树枝折断,将不敢想象。

    出难题的伙伴们也有了悔意,摔下来可是会死人的,于是,大家一个劲地劝临桌下来,惩戒到此结束。无论多少人劝都没用,临桌也是一个极讲信誉之人,非得要达到目的不可。

    最后还是吴氏神童发话,并且让伙伴们用石头将鸟窝打了下来,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一求学时段的小插曲并没有被人们淡忘,尤其是主要的当事人。

    话说吴氏爷爷的孩提时代有了意外的惊喜之后,他就不再是家中最省心的孩子了,而且引发了家中的一次大地震。

    他不愿意专事评弹。更不想当做一种事业,但他喜欢上了评弹的创作,而且还有很高的回报率。于是,他时常为了创作新的评弹节目而苦心经营。渐渐地忽视了私学的学习。

    那个时代当然是希望光宗耀祖的时代,学而优则仕主导着年轻人的出路,这不可避免地与家中的长者和其他人产生分歧。

    一个晚上,全家人晚饭后召开家庭会议,气氛有些紧张,所有人的表情都比较严肃。这位令苏州吴氏骄傲的天才神童为了打破紧张氛围,唱起了猴人故事的评弹续集。

    这段续集不可谓不精彩,想象也分外大胆。讲的是猴人在考场上引起了监考官的极大关注并念出声来之后,主考老者便阻止了监考官的不当之举,而主考老者要了这份策论阅读时,被上乘的文才所打动。

    收卷之后,主考老者与监考官一致同意,猴人的试卷单列,要重点关注。

    不知为何,早晨进入考场时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到了正午过后。便狂风肆虐,暴雨倾盆,天昏地暗。人们瑟瑟发抖。

    主考老者似有寒热之感,而浑身燥热,心中发凉。他不得不上床歇息,可怎么也睡不着,那份惊世骇俗的语句总在他头脑中萦绕,他不得不将薄棉被披在身上,吃力地坐回案边,将那份试卷展开来,仔细

    太神了吧!主考老者刚刚手捧试卷之时。试卷仿佛变成了毛茸茸的毡毯,令他瘦削的手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进而一股暖流涌向全身,寒凉之意一扫而空。心中也被越来越满足的表意打动着,激荡着,简直是爱不释手。

    更加奇特的是,在主考老者的心目中,不仅有浑然天成的策论内容,而且书写的一笔一画都是那么规范,笔锋让人过目难忘,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都是一副完美的艺术品,整个试卷便是书法美的艺术长廊。

    当他唱到主考老者正要提起朱红巨笔批阅之时,家中长者打断了表演,厉声问道:“汝之试卷,何时才能博得主考老者的青睐?”

    吴氏天才神童则曰:“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学而优未必是为了出仕嘛,用来运作生意,发展苏州的地方评弹不是也很有意义吗?”

    “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财迷心窍!”苏州吴氏爷爷的爷爷怒不可遏,斥责道,“开口生意,闭口评弹,不就是为了钱吗?汝努力读书,再多钱家中都愿意供养你,务必考取一官半职,光宗耀祖,撑持吴家门面!”

    天才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境中都能表现得完美无缺,在个人前途和个人爱好方面,苏州吴氏难得出一个天才神童。可此人则走了一条异乎常人也异乎常理之路,他不得不辍学,投身到评弹创作的事情上去。

    家庭矛盾把苏州评弹院的老先生高兴坏了,他以为招收关门弟子的机会来了,便客客气气地动用朋友关系,请私学先生助一臂之力。

    这可为难了私学先生,先生当然秉持的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了,让一个天才的前途断送在自己手中,怎么可能?但他也深知,家庭规劝都起不了作用,先生的规劝当然也于事无补。因此,他只能选择等待。

    评弹院的老先生等了两天,知道事情不妙,无奈何,便放下身段,亲自出面相邀,可这位天才在这个问题上却如水中之鱼,游得优哉游哉。

    他采取的策略便是试学评弹,暂不提及师徒情份,如果发现确有评弹方面的才能,而且具备了深厚的发展潜力,也许会将评弹作为终生的事业。

    其实,这位吴家的天才神童急需的是摆脱家中的压力,暂缓家中的逼迫与强求,他便住进了苏州评弹院,与惜才的老先生朝夕相对。

    小小年纪,便关进了评弹院,他实在是觉得没有多少乐趣可言,与伙伴们疏远了,与清澈的荷塘水失去了亲近感,没有随时呼吸着荷花与荷叶的清香,真是浑身不舒服,不自在,他感觉天才之源有枯竭的危险。

    住进评弹院的第三天上,家中的小伙伴们便找上门来,彼此的想念更切,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告别评弹院,告别老先生,回家去面对各种非难。

    还好,这个家庭还算开明,也算开发,在免不了的一番苦劝之后,也让他获得了自由并且自主的发展空间。

    他在家里的帮助下,在苏州城里开起了旅馆,迎接八方宾朋,了解四方民风民俗,倾听客人们的逸闻趣事,搜集南来北往的客人们的精彩故事,重视切身经历的奇异之事,使之成为评弹创作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他在住宿条件之中还兴起了一条使用好故事抵扣住宿费,乃至于抵扣住宿费和生活费的规矩,使无数的客人,会编故事的,潜心搜集故事的,亲身经历者,纷纷因此前来投宿,如此特色旅馆的生意自然兴隆。(未完待续)

第八节 临桌的不情之请() 
临桌之同窗并无害人之心,得到了吴家天才神童的认可。

    可是,吴家的天才神童突然辍学,则让他的临桌十分不安,始终处在自我责备自我怪罪的心理状态下。

    好不容易打听到无意间得罪的天才神童就在评弹院时,临桌便寻了去。可是,扑了一个空,正赶上这位可尊重的天才神童选择回家面对一切。

    于是,临桌又赶往吴家,可吴家碍于颜面,还是让两个所谓的冤家见了面。临桌一个劲地认错之后,发誓道:“天地可鉴,吾的确没有害汝之心,绝对没有!”

    而这位天才神童则劝谏临桌道:“同窗便是缘,相信我们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汝亦不可能居心害人,不必挂记于心!”

    临桌为了证明这位天才神童的话不是虚假的,便颁布一条规则:“如果真的不介意吾之检举之过,那就证明给我看。”

    天才神童岂能不知临桌心思,便道:“回去读书就不介意,不回去便是介意,可不可以吾讨厌学而优则仕,讨厌科举呀!”

    “吾不是要强加于你!”临桌道,“这样吧,汝以后倘若做生意,也允许我投一点资,算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可好!”

    “吾愿意做独立生意,不愿他人掺和,可乎?”吴氏天才神童回答道,“吾盈亏均不愿与人有关,与人合伙,关系难处,扯皮的事情太多,不利于发展。”

    “吾不要回报,只望投资!”临桌诚恳地道。

    “领情只在交往,不在别的!”吴氏天才神童道,“愿吾等之友谊地久天长!”

    临桌则是外村来读书的异姓人士,仰慕先生之名而来。两个异姓家庭。但凡节庆,婚丧嫁娶,都相互走动。而且越走越亲热。

    串门,串着串着。一不小心,两人都眼看到了弱冠的年纪,而且两个人的生日相差旬余,天才神童还是小弟。

    吴氏天才神童去为临桌祝贺生日之时,以茶代酒,祝辞可是让人好一番思量:“祝兄长弱冠而自立,成年而自强,之乎者也而自乐!”

    为何如此之说。在场的老老小小都是非常清楚的,整个私学之中,先生最为得意的门生就是他们两个,而临桌相对老实一点,听话一点,性格不像吴氏天才神童那样叛逆,那样有主见,那样敢作敢当。

    这番祝辞的潜台词十分明显,临桌不仅是私学先生的得意弟子,还是先生选中的接班人。此人一心求取功名。无奈智能稍逊,只好做孩子王,娃娃头。枕着四书五经睡觉,拿着戒尺吆喝,摇头晃脑地为孩子们朗读示范,声嘶力竭地向孩子们对牛弹琴。因此,吴氏神童的祝辞中希望临桌能从中找到快乐,安安心心地做授业之师。

    可是旬余之后,轮到吴氏天才神童的生日了,此时的他在旅店的经营方面有了大收获,而收获更大的还是不愿终身为业的评弹。可谓窗户上吹喇叭名声在外,不可多得。

    少年教书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