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情柳永-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小说以柳永与四十五代孙柳昶双向穿越为主线,见证了柳三变在军事、艺术、新词和爱情方面创造的奇迹,他不仅是风月场中的浪子,也是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精英,他看似游戏于风花雪月的花花世界,实则拥有充满奇趣的苦乐人生。
 16843

第一节 知府荐词范仲淹() 
杭州知府孙何到底是真的重情义还是在演戏,这是柳三变这个梨园奇才没法判定的,不过柳三变的新词出现在范仲淹的书案上则是千真万确的。

    却说柳三变前往杭州知府拜会孙何,负责护卫的人不相信知府会有像柳三变那样年轻的故交,这是凭着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得出的结论。

    孙知府是远近闻名的少壮派,可谓少年得志,令众多人羡慕,但毕竟比柳三变大得多。他为人讲究礼数,善于接交朋友,奖掖后进,尤其重视有知识的才智之士。

    这不,在下人的阻拦之下,柳三变上门拜访没能称心,孙知府心里忐忑不安,经受着悖离友情的情感煎熬,让本来的儒雅之人发起火来,下令让人将柳三变追回来,并且亲自出迎,用以弥补友情之过时。

    其实,柳三变与孙知府并非朋友,也不是特别熟识,只是彼此倾慕相惜而已。柳三变拜会孙知府,目的并不纯正,并非出于真正的友情,而是为将来的仕途着想,为表达对这位仰慕者的钦佩而已。

    而孙知府异常重视与柳三变的友情,一是尊重柳三变是远近闻名的新词圣手,二是考虑到与柳三变父亲的关系,因此,甘冒朝廷避讳之规定,愿意与之晤见。

    这种态度,并非孙知府对柳三变一人,对待比柳三变还小两岁的范履霜,即范仲淹也是这样,他与范履霜更是惺惺相惜,同属少年得志之人,同是具有改革意识的少壮派,不过,孙知府看来,范履霜远比他优秀,比他前程远大,其倾慕之情表达得更加直接。

    在孙知府的眼里,也许都将这两位年轻人当作难得的奇才,范履霜政绩显赫,年轻有为,而柳三变文才卓越,颇有建树。也许,他真的想在两个年轻人的交往方面牵线搭桥,形成互补,相互影响。

    柳三变拜会未果,而孙知府追赶出来,也许是出于对柳三变的一种关心。或许在孙知府的心里,早已关注柳三变,早已考虑到帮助柳三变成才,帮助柳三变摆脱脂粉气的困扰,体现新词方面,显得更加大气,更加富有男子气概,将文武之气综合为一体,而范履霜的生活环境正是柳三变急需的。

    孙知府哪里知道,柳三变与范履霜早已神交已久,心心相印,相互倾慕,彼此珍惜。而更深的渊源,则是柳三变的父亲柳宜因为两朝为官之故,对待同僚更加谦和,更加世故,更加平易近人,尤其对待少壮派则更加和善友爱,而且与范履霜还是忘年之交。

    柳三变赠送《望海潮》词的当晚,负责知府护卫的官员,即阻止知府大人接见柳三变的人,兴冲冲地将裱褙好的新词挂在知府的客厅之中的侧墙上。忙了一天,有些疲惫的孙知府深知该词承载着柳三变的情谊,常识告诉他,成名之人用于赠送的诗词,不能一概认为是最好的,是登峰造极之作,起码也是拿得出手的。

    于是,他挑选了侧墙对面的一把椅子,坐下来品茶的同时,准备好好地拜读拜读,领略其中的思想寄托和艺术成就。殊不知,刚读了两句,孙知府就感觉神清气爽,十分佩服,惊叹不已,简直是神来之笔。

    他放下茶杯,走了过去,我的天,太美了,他在心里惊呼道,状写出了杭州的优美景色,反应出杭州的繁荣昌盛,仿佛看到了杭州商贾云集,码头一派繁忙景象,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发达,简直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福地,是理想呼唤而出的世外桃源,人人心情舒畅,个个喜气洋洋。

    烟雾苍苍,云蒸霞蔚,绿树成荫,高低错落,层次迭出,伞盖相连,遮天蔽日,垂柳依依,和风习习,步入其间,宛如人在画中游,画因人而神气活现。

    沙堤绵亘,长虹卧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宛如一首百听不厌的轻音乐,优闲恬静,心旷神怡,俯脚下而幽思,望远山而遐想,思绪的骏马无拘无束地驰骋,马蹄声跨过历史的长河,跨越万水千山,领略人类的幸福,感受人间的真情,一切皆是理想的化身,一切皆是人心所向,一切皆为美好的记忆,一切皆因美丽的心灵而存在。

    放眼远望,万里无垠,水天相接,辨不清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天似乎并不算太宽广,地也并不算太辽阔,时间也不算太无疆,最大的还是人的胸襟,人的理想,人的愿望,人的心灵深处的无限憧憬。

    顺着遥远的天边而上,到了天庭,啊,虽然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珍贵异常,到底不如人世的心灵值得珍藏,自由自在的神仙眷侣也远不及人世恩爱夫妻来得情真意切,虎车凤辇也比不上有**在沙堤上悠闲地散步来得情意绵绵。

    勿需羡慕神仙眷侣,反而神仙眷侣们痴痴呆呆地观赏着人世的繁华,人世的逍遥,人世的**尽显,他们会为此而皱眉,为此而妒嫉,为此而心绪不宁,恨自己何以不早早地注销仙籍而加入人世,享受人世种种欣喜和温情。

    还有这润湿的空气中散发着的幽香,桂花飘洒,荷花飘香,沁人心脾,胜过天庭的香烟缭绕,满是清新,满是芳醇,满是心情舒畅,满是酣畅淋漓的芳魂。

    在悠扬的羌乐声中,釆莲的少男少女,身著节日的盛装,或在岸上踏歌起舞,或者接受感情的委托,把婉转的情歌唱给可心的人,或者柳荫下说着窃窃情话,或在荷花深处打情骂俏,神仙眷侣们,你们千万要绕道而行,千万要回避,非经过不可时千万要捂住耳朵,蒙住眼睛,否则,你们就会为自己的身份而后悔不已!

    孙何阅读欣赏着柳三变的《望海潮》,心情无比激动,他为词的意境叫绝,为词的主旨叫好,为词的完美艺术境界而称颂不已。

    正在激情澎湃之时,他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人来,一个与柳三变岁数相近同样酷爱文学的年轻人,一个文武兼具的全才,大有作为的人,他就是范履霜。孙知府按捺不住激动之情,他要把天下难得的好词佳作推荐给他,让他能欣赏这不可多得的智慧佳品。

    于是,孙何大叫道:“文房四宝伺候!”

    他挥笔疾书,信件顷刻草就,他捧着信笺,与侧墙上裱的《望海潮》仔仔细细地核对,他在心里提醒自己,不仅字不能有误,包括标点也不能。

    他将信笺装入信封,非常满意,孙知府吩咐负责护卫的人赶紧将信送出去。

第二节 《望海潮》脂粉气重() 
范履霜收到来自杭州知府的信件,拆开视之,复杂之情涌上心头。

    孙何这位忘年交的确为人耿介,重视友情,得到一首好词居然没有忘了我,与这种人交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当然,他读信的重点还是放在《望海潮》这首词上,确确实实写得太美妙了,把杭州的风土人情全都囊括其中,而且特点突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范履霜细细咀嚼着,品味着,美则美矣,但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就像一位玉女亭亭而立,风姿绰约,但一时说不出哪一点不能称心,不能如意。

    他冥思苦想着,突然一位大胡子的士兵报告之后进了营帐,范履霜晃眼一看,浓眉大眼,一脸庄重严肃,一身铠甲闪闪发光,手握一柄画戟,威风凛凛,英气勃发。

    范履霜赞许地点了点头,他从这名战将身上得到了启迪,明白了柳三变《望海潮》词的不足之所在。

    他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副情境:一位战将,威风凛凛地挺立于战车之上,手上挥舞着赶马的鞭子,他并不急于赶路,而是一面欣赏湖光山色,山川河流,一面向过路行人打招呼,向花草树木频频注目,笑容写在脸上,满意充斥心灵,而他的画戟则是插在仪仗车上的装饰品,是摆设,是为增强威仪而存在的。这副情境虽美,但仅仅如同风花雪月的画卷一般。

    而范履霜构织地另外一副情境则全然不同,在戍边的战场上,冷风凄凄厉厉地刮着,飞砂走石,鬼哭狼嚎,冲锋的号角正在响彻天宇,犯边的敌人恶狠狠地迎面朴来,如狼似虎一般,贪婪的目光总盯着美好的河山。

    全体将士听从冲锋号的召唤,一个个精神抖擞,信心满怀,怒目面对敌人,晃动着手上锃亮锃亮的战斗武器,冲锋在前的一辆战车上,指挥员挥动着旌旗,鼓点振奋人心,喊杀之声惊天动地,战车上的战将,目光如矩,愤怒地将画戟挥向敌人,砍向敌首,势如破竹,滚瓜切菜,嘴里高叫道,侵略者滚回老家去,退之者生,挡我者死,还我河山,还我朗朗乾坤!

    范履霜终于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的幕僚们在为这位儒将的表情感到奇怪,也为他的会心微笑所感染。

    范履霜听着幕僚们七嘴八舌地赞美之声,点头认可的同时,他将信笺装进信封,在信封上按了按,放进了书案的抽屉里。

    一位幕僚忍不住问道:“此乃难得的好词,奈何锁将起来?”

    “以你之意,该当如何?”范履霜问道。

    “可以借儒将之手,变成一副字画。”另一位幕僚代为回答道,“可当作一副美好家园的浓缩画,用以激励将士们为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山河而不遗余力,誓死战斗到底!”

    “不,不太合适!”范履霜微笑着摇头。

    “请儒将明示!”希望将《望海潮》词变成书画的幕僚央求道。

    “我怕鼓舞不足,有碍士气的发挥。”范履霜认真而严肃地道,“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刀剑,面对如狼似虎的凶残者和暴戾者,稍有手软,便易失去生存的希望,失去宝贵的生命,这还了得!”

    没过多久,范履霜收到忘年交柳宜的一封来信,他阅读时的笑意难以掩饰,幕僚们都开玩笑地道:“莫非儒将接到了万金家书?”

    范履霜摇头道:“非也,非也,不过,是一件喜事,好事!”

    “哦,难道是家中为儒将相中一门亲事,奉命成婚不成?”一位幕僚打趣道。

    另一位幕僚则说:“喜事多了,岂只是成婚一件,还有父母的生日、新生命的诞生、病患者的痊愈、兄弟姊妹嫁娶,多的是啊。”

    范履霜听到在这边塞之地,能说出如此乐观的话来,的确让他很开心,也很放心,这表明战斗意态坚定,战斗热情高涨,求胜的**强烈。他把信件递给幕僚们传阅。

    提议将《望海潮》词裱褙起来的幕僚首先接过信件,捧在手上,另一位幕僚也凑过去阅读,两人同时发问道:“柳宜乃何人?”

    “柳宜乃出仕两朝的官员,待人随和真诚,文才了得。”范履霜回答道,“此人聪明能干,曾经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左膀右臂,出生武夷山柳家,乃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名门旺族,是全天下赫赫有名的科举大户,前后中举之人大概有十多个。”

    捧着信件的幕僚感叹道:“如此了得的人家,真的是文曲星高照,书香传家,恐怕是祖籍地上长了一片歪脖子森林吧!”

    “只是听说有这样的人家,原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