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笑傲天龙行-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慕容公子,咱们双方今日只是比武切除而已,你为何伤我天龙寺众高僧的性命,还害得我大理镇南王丧命,老衲本不想多与你为难,但只怕今日你非得给我们一个交代不可!”

    见得众僧皆是毙命,枯荣再也按捺不住心里的怒火,也不再顾得伤势,咆哮了起来。

    慕容复面上冷冷一笑,淡道:“古来比武切除,自也避免不了的失手错杀,这也怪不得我,要怪也只能怪你们的差距和我太大,连我一招都接不了。况且这也是你们自己臭不要脸下的战书,若是非要再臭不要脸找我麻烦,那我可不会像方才这般手下留情了!”道完,大袖一甩,转身离去。

    群僧皆是满脸愤怒的看着慕容复,往前移了两步,欲欲上前,但心中惊悸未消,却也害怕。

    方腊面色陡然阴沉了下来,右脚猛的往地上一蹋 ,顿时激出一阵劲风,群僧心底兀自生出丝丝寒意,皆是不自觉后退了两步,哪还有谁敢出头?

    枯荣面上既是惊悸,又是失落,就慕容复带来的一个手下实力都要远在自己之上,今日又怎还能奈何得了对方?

    “罪孽啊 ,罪孽,没想到当初老衲的一念之差,竟酿成了今天这般惨状,真是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听得枯荣的哀叹之声,慕容复顿时停下了脚步,面上微微一愕。

    正想说话,却又听得枯荣道:“既然这一切都是因老衲而起,老衲又怎能苟活于世……”

    紧接着,枯荣一身僧袍再次鼓动了起来,身影陡然暴动,朝着慕容复一掌拍来。

    然而慕容复却是一动不动,身子直直地站在那里,任凭对方的掌力欺近。

    紧接着,只听得“噗”的一声,枯荣的身体竟是似被定在了空中,而他的掌力也是在这一刻陡然间消失得影踪。

    “没想到枯禅境界如此之高的枯荣大师竟也会萌生这般歪理,看来当真是我看走眼了。”

    慕容复这一边说着,又是收去了护体罡气,大步向前而去。

    枯荣陡然落回地面,微一踉跄方才站稳,他看着慕容复的身影远去,面上却是第一次露出了疑惑,思考着对方方才的话。

    段正明悲愤之余,瞧得慕容复扬长而去,顿时出声道:“慕容复,你杀了我淳弟,我大理段氏定于你势不两立!”

    慕容复仍是大步向前,仰天大笑道:“是他心术不正,自己出来找死,要怨,就怨你自己吧!不过你大理段氏,我慕容复还没放在过眼里,想要找我的麻烦,我随时奉陪!”

    过不多时,远处,隐隐间又闪现了几道人影,慕容复抬头瞟了一眼,微一皱眉,却又很快恢复了平静,只见得所来的人中,正有段誉、李青萝、秦红棉等人。

    原来他们发现段正淳不在,便匆匆赶来,然而现在,他们所接到的,只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了。

    随着双方越走越近,却是谁也没多看对方一眼,形同陌路。

    慕容复往前走了少许,叹息了一声,暗道:“幸好婉妹已经回了光明顶,唉,不过一会儿他们看到了段正淳的尸体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便在这时,方腊突然问道:“教主,我们接下来去哪儿,是光明顶,还是燕子坞?”

    慕容复微一思,旋即摇头道:“都不是,还是先去量山吧。”(未完待续。。)【 。 快速高品质更新】

第一百九十二章 谁人争() 
二人到得无量山后,慕容复便命无量剑宗的人一起将无量山的玉像搬回了燕子坞,虽然如今他已有足够的财产,也不屑于那么一块美玉,逍遥派更不乏能工巧匠之辈。++

    但论其雕工,能赶得上无崖子的,这世间还当真难找。

    数日后,燕子坞,参合庄 ,圆中园。

    在一棵偌大的槐树下,慕容复正闭幕躺在摇椅上,左手捧着一个小茶壶,右手拿着沉香木折扇,看来甚是悠闲。

    “公子爷,你教我的凌波微步我已经练会了,什么时候能教我其他武功啊?”

    一旁,一道绿影仿若鬼魅一般来回闪动,几乎令人无法扑捉,赧然便是阿碧正在努力练习着慕容复所教的凌波微步,看来已甚是娴熟。

    慕容复淡淡道:“不急,你只是掌握,还并没有领悟它的精要,再练习几天,等你功力突破了,我就教你天山折梅手。”

    阿碧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暗道:“为什么一定要等我内功突破呢?”

    这些日子以来,她的武功进步得也不少,虽说如今也已有一流巅峰的实力,但也只是处在瓶颈之上,并未突破,上一次在灵鹫宫洞中见灵鹫四女吃了大亏之后,慕容复可不敢轻易尝试把自身所负那些当时绝学随便教人。

    是以这般才一定要等阿碧突破以后才肯教她,因为阿碧的实力他比谁都要清楚,突破也只是这几天的事。

    而木婉清也正练习着无名剑经上的剑法,她既然是用剑。慕容复自然便以剑法相授,不过至今她都还并不知道。段正淳已经被慕容复所杀之事。

    后山之上,方腊也正在努力练习着慕容复所教的一套天山六阳掌。但王语嫣这几日可没那闲心练武,自从上次慕容复突然将那尊玉像送了出来,她便这般兴奋了几天,好似永远也看这玉像不够。

    数日前,慕容复回了燕子坞,便从光明,父皇听信王安石的话,更改旧法,以致害得民不聊生。”

    太皇太后干枯的脸微微一动,叹道:“王安石有学问,有才干,原本不是坏人,用心自然也是为国为民,可是……唉……可是你爹爹。一来性子急躁,只盼快快成功。殊不知天下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手忙脚乱。反而弄糟了。”

    她说到这里,喘息半晌,接下去道:“二来……二来他听不得一句逆耳之言,旁人只有歌功颂德,说他是圣明天子,他才喜欢,倘若说他举措不当,劝谏几句,他便要大发脾气。罢官的罢官,放逐的放逐,这样一来,还有谁敢向他直言进谏呢?”

    赵煦恨恨道:“奶奶,只可惜父皇的遗志没能完成,他的良法美意,都让小人给败坏了。”

    他说这话,实际便是在抱怨太皇太后这些年来临朝听政,重用苏轼、司马光等人。重修旧法。

    他其实已做了九年皇帝,只不过九年来这皇帝有名无实,大权全在太皇太后之手。

    听得此言,太皇太后吃了一惊。颤声问道:“什……什么良法美意?什……什么小人?”

    赵煦面上显得有些不以为然,“父皇手创的青苗法、保马法、保甲法等等,岂不都是富国强兵的良法?只恨司马光、吕公著、苏轼这些腐儒坏了大事。”

    太皇太后脸上变色。撑持着要坐起身来,可是衰弱已极。要将身子抬起一二寸,也是难能。只不住的咳嗽。

    赵煦只看了她一眼,又道:“奶奶,你别气恼,多歇着点儿,身子要紧。”虽是劝慰,但他语调中却殊无亲厚关切之情。”

    太皇太后咳嗽了一阵,渐渐平静下来,说道:“孩儿,你算是做了九年皇帝,可是这九年……这九年之中,真正的皇帝却是你奶奶,你什么事都要听奶奶吩咐着办,你……你心中一定十分气恼,十分恨你奶奶,是不是?”

    赵煦道:“奶奶替我做皇帝,那是疼我啊,生怕我累坏了。用人是奶奶用的,圣旨大都是奶奶下的,孩儿清闲得紧,那有什么不好?怎么敢怪奶奶了?”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轻轻的道:“你十足像你爹爹,自以为聪明能干,总想做一番大事业出来,你心中一直在恨我,我……我难道不知道吗?”

    赵煦微微一笑,说道:“奶奶自然知道的了。宫中御林军指挥是奶奶。的亲信,内侍太监头儿是奶奶。的心腹,朝中文武大臣都是奶奶委派的。孩儿除了乖乖的听奶奶吩咐之外,还敢随便干一件事、随口说一句话吗?”

    太皇太后双眼直视帐道等奶奶……奶奶千秋万岁之后,倘若文武大臣一无更改,不行新法,保境安民,那就罢了。要是孩儿有什么……哼哼,有什么轻举妄动……轻举妄动。他们便也来轻举妄动一番。”

    闻言,太皇太后顿时失声道:“果真如此,他们便要出兵南下?”

    赵煦斩钉截铁道:“不错!”紧接着,又转过身来走到窗边。只见北斗七星闪耀天空,他眼光顺着斗杓,凝视北极星。喃喃道:“我大宋兵精粮足,人丁众多。何惧契丹?他便不南下,我倒要北上去和他较量一番呢!”

    太皇太后耳音不灵。追问道:“你说什么?什么较量一番?”

    赵煦走到病榻之前解释道:“奶奶,咱们大宋人丁比辽国多上十倍,粮草多上三十倍,是不是?以十敌一,难道还打他们不过?”

    太皇太后嘴角在抽搐,颤声道:“你说要和辽国开战?当年真宗皇帝如此英武,御驾亲征,才结成澶州之盟,你……你如何敢擅动兵?”

    赵煦气忿忿的道:“奶奶总是瞧不起孩儿,只当孩儿仍是乳臭未干、什么事情也不懂的婴儿。孩儿就算及不上太祖、太宗,却未必及不上真宗皇帝。”

    太皇太后低声说道:“便是太宗皇帝,当年也是兵败北国,重伤而归,伤疮难愈,终于因此崩驾。”

    赵煦大袖一甩,振振有词道:“天下之事,岂能一概而论。当年咱们打不过契丹人,未必永远打不过。”

    太皇太后有满腔言语要说,但觉业一点一滴的离身而去,眼前一团团白雾晃来晃去,脑中茫茫然的一片,说话也是艰难之极,然而在她心底深处,有一个坚强而清晰的声音在不断响着:“兵战战危,生灵涂炭,可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过了一会,她深深吸口气,又缓缓道:“孩儿,这九年我大权一把抓,没好好跟你分说剖析,那是奶奶错了。我总以为自己还有许多年好活,等你年纪大些,再来开导你,你更容易领会明白。哪知道……哪知道……”

    说到这里,顿时干咳了几声,又道:“咱们人多粮足,那是不错的,但大宋人文弱,不及契丹人勇悍。保况一打上仗,军民肝脑涂地,不知要死多少人,要烧毁多少房屋,天下不知有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君者胸中时时刻刻要存着一个‘仁’字,别说胜败之数难料,就算真有必胜把握,这仗嘛,也还是不打的好。”

    赵煦义愤填膺道:“咱们燕云十六州给辽人占了去,每年还要向他进贡金帛,既像藩属,又似臣邦,孩儿身为大宋天子,这口气如何呖得下去?难道咱们永远受辽人欺压不成?”

    他声音越说越响,说到后面,面上也跟着变得狰狞起来。“当年王安石变法,创行保甲、保马之法,还不是为了要国家富强,洗雪历年祖宗之耻。为子孙者,能为祖宗雪恨,方为大教。父皇一生励精图治,还不是为此?孩子定当继承爹爹志。此志不遂,有如此椅。”

    突然从腰间拔出佩剑,将身旁一张椅子劈为两截。

    皇帝除了大操阅兵,素来不佩刀带剑,太皇太后见他突然拔剑斩椅,不由得吃了一惊,模模糊糊想道:“他为什么要带剑?是要来杀我么?是不许我垂帘听政么?这孩子胆大妄为,我废了他!”(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阴谋现() 
皇帝除了大操阅兵,素来不佩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