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只虎-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那里干什么?”孟远便问。

    “哦,你不知道,现在广西的沿海一带匪患横行,李将军去剿匪了。”涂绍煃回答。

    “可现在圣上有急诏啊!”孟远有些着急。

    涂绍煃微笑着说道“钦差大人何必着急呢?我已经命人去通知李过,让他速速赶回呢,来来来,咱们好久未见,且稳坐下来,我给你接风。”

    孟远见李过没在南宁,急也没用,便只能慢慢的等了。看见涂绍煃备了满满一桌子的酒菜,孟远说道“你我二人,何必如此破费呢!”

    “这不算什么,你一路奔波到了广西,正要好好歇歇呢!”涂绍煃便拉着孟远坐下了。

    于是,涂绍煃便陪着孟远喝酒。

    喝了半响,孟远却突然对涂绍煃说道“涂大人,在下有要事相商。”这意思就是请涂绍煃将闲杂人等撵出去。

    涂绍煃一挥手。丫鬟仆役都退下了,只有一个文士装束的人忙前忙后的倒酒,陪着说话。

    “这位是?”孟远便问。

    涂绍煃一摆手“不妨事。这是心腹之人,跟我说的话,我也得告诉他商议,自己人。”

    那文士笑着说“大人,小的叫聂心,是涂大人的师爷,我们现在生死与共。有事你但说无妨。”

    孟远点了点头,便问涂绍煃“涂大人。我在京师听说,你现在有名无实,而广西实则在李过的控制之下?”

    涂绍煃将脑袋摇的拨浪鼓似的“没有,哪有此事!”

    孟远接着问“听说李过李将军可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呐!据闻有不少的违制之举。可有此事?”

    涂绍煃点点头“这话倒也不假,不过也不全对。李将军其实也在耍性子!”

    “耍性子?跟谁?”孟远没听明白。

    涂绍煃用手指了指天。

    “当今圣上?”

    “嘘!”涂绍煃用手比划了一下“我和李过将军相知甚深,他的想法我还是知道的。”

    “哦,你说说看。”

    涂绍煃便说了起来“当初李过在山陕一带,是不是打了大胜仗?”

    “不错,那可是以弱旅打败了强悍的建奴。”孟远点点头。“说句实话,当时连我也佩服的不得了,这也是我举荐李过将军的原因。”

    “就是吗!可李将军得到了什么?只是名义上升了个小官,发配一样的派到了广西!这心里难免存了疙瘩。”涂绍煃说道。

    孟远又点点头“你说的是。只是我等身为大明的官吏,便受些委屈又能如何?没有精忠报国的岳武穆的本事,但那颗忠心还是要有的。”

    “没错。所以说李过将军后来想明白了,这才平定安南,扫荡匪患!这是在扩大大明的疆域,更是对大明的忠心啊!”涂绍煃现在反正上了李过的贼船,胡说八说起来,更何况有聂心在场。

    “哦。现在正好有这样的机会,圣上调任李过将军为蓟辽总督。受太子少保,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倘若李将军真的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可万万不能错过啊!”孟远说道。

    “那是,那是,等李过将军回来了,自然北上。”涂绍煃对御史孟远一个劲的敷衍,李过自己想当皇帝的想法他很清楚。

    于是,孟远便开始等上了,足足有一个月,李过踪影皆无。

    没办法,孟远便来找涂绍煃“涂大人,李过将军还没回来么?实在不行,我亲自去北海,见见李过将军。”

    “哦,我正要去找你,去通知李过将军的人回来了,可是他也没见到李将军。”涂绍煃回答。

    “怎么回事啊!”孟远有点急,他这道圣旨是要亲自交到李过手里的。

    “真是不巧,据闻安南发生了叛乱,李将军早就带人去平叛去了。”涂绍煃双手一摊,毫无办法的样子。

    怎么办?只好等!孟远托付涂绍煃,速速派人到安南找李过回来接旨。

    这样,孟远又足足等了一个月,正想找涂绍煃,涂绍煃却找上门来了“钦差大人,还是晚了一步,我的信使到了安南,发现平叛早就完事了。”

    “那李将军呢?”孟远都快急疯了。

    “去马六甲了,听说有些事情要跟荷兰人交涉。”涂绍煃答道。

    “唉。”孟远不住的叹气。

    “你还在等么?估计这一趟,李将军怕是至少三四个月才能回来了”涂绍煃说道。

    “那我就先回去吧,只是这圣上的旨意。。。。”孟远有气无力的回答。

    “没关系,等李将军回来,我立刻命他复旨。”涂绍煃安慰道。

    于是,御史孟远带着黯然是心情,回京复命了。而崇祯期盼李过能够带兵征讨后金的消息再也没有了。

    而李过违反海禁、擅自出海、擅自战争都是违制的,但此时的大明,地方势力割据,广西更由于偏远,却不是崇祯说的算了。

    李过其实人正在北海,对于挽救大明,李过从来都不想,因为即使帮着崇祯将满清打败,明朝也犹如一棵千疮百孔的病树,必将轰然而倒。

    李过现在不管满清或是大明,也不管郑芝龙还是农民军,全都要打倒,只有重建一个自己心中完美的世界,才是李过想要的。

    李过希望,自己在脑海中构建的帝国,将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这个帝国不再受到外族的侵犯,这将是一个统一世界的帝国!

    李过现在对大明的态度就是不理不睬、不管不顾!

    李过此时已经不是刚刚穿越时候的愣头青,实力未到,还满世界的嚷嚷造反。现在,当李过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他愈加的谨慎了。

    李过知道,此时还有众多顽固不化的人,死守着大明这条破船。此刻高举反明大旗,阻碍更多。李过并不怕困难,但为了更好的征服天下,李过现在只做不说!

    而李过此时在北海蛰伏不出,正是在为他的目标准备着。

第三百三十五章 发明将改变一切() 
李过这段时间为什么开始安分守己了呢?他当然有自己的想法。

    当心目中的虎式枪和虎式炮被研发出来后,李过意识到,或许争霸天下的时机真的来了。

    虎式枪的射程达到两百五十米,最远的有效射程甚至达到接近三百米,这是当时的火绳枪和燧发枪的有效射程的四道五倍,在射程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其它的枪支。

    在原时空,曾有专家说,弓箭的射程可以达到三百米,讲的是长弓或是大弓。这话纯属扯淡!大多数也只射几十米。不过最优秀的射手还是可以射到一百多米的,而且只是少数,李过手下射箭能达到一百五十米以上的也只有几十人。所以说,弓箭将作为候补武器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

    而虎式炮的射程也极远,当时大多数火炮的射程、视口径的大小可以射到二至四公里,李过原来的火炮被传说能射十公里,这纯属扯淡,李过自己清楚的很,那只是为了宣传的需要,他的炮极大,也只能射五到六公里,不过炮弹射到哪里,就不好说了。

    虎式炮改变了这个观念,现在的虎式炮在重量上要轻,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准度要高,在五公里之内,基本可以完爆目标。这都是很了不起的。

    所以,李过静下心来,开始将这两样装备部队。

    李过花了大力气,投入了五万人。专门制造虎式枪和虎式炮。

    而且,因为橡胶的发明,李过造出大车的轱辘。当然,橡胶轱辘外胎是实心的,套在铁质的车圈上。这比空心的轮胎要落后一些,不过比当时的木质车轱辘要强上百倍,行走更为便捷。

    而大车连接两个轱辘的木质车轴也被李过换上了钢制的。这样,问题就产生了,车轴和车圈都是铁质的。不耐磨,行动也不方便。因为没有滚珠式轴承。

    没关系,李过想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做圆柱型的轴承。李过在车圈的内径,按规定做了相同的圆形凹槽。同样尺寸的圆柱型圆钢被人工打磨的流光,放到车圈的凹槽里,加上油脂,将车轴插进去,外面固定死。这样,能够让大车迅速移动的轴承就发明了。

    这样的大车行动迅速,更能载重,托上最沉的虎式炮,在四匹马的牵引下能够行动自由。是李过的炮兵移动更为快捷。

    圆柱型的轴承也被李过运用到了船上。当时船上的大炮虽然也能移动,但是移动的很慢,不能有效的对敌人船只的迅速捕捉。而李过船上的大炮下面。都装上了绞盘,绞盘能够迅速的调整大炮射击的方向,正是得益于圆柱型的轴承。

    而另一项发明更是有意思,那就是爆炸弹!

    爆炸弹不是枪炮使用的,李过也想不出办法在当时的子弹和炮弹弹头里放置火药。爆破弹是给投石机用的。

    投石机的射程很近,投掷二十斤的石块。有效射程在六百米。

    同当时的大炮一样,投石机投掷的石头都是实心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投石机和大炮的炮弹都是靠巨大的弹头砸死敌人的。

    但李过的投石机却不一样,不再投石头,而是投掷爆炸弹!

    因为铸造业是当时很成熟的技术,李过命人铸造中空的铁球,铁球上有一个不大的空洞,放置了引线,引线连接铁球的内部,那是大量火药和铁钉。当发射时,火药瞬间在密闭的铁球中爆炸,将铸铁球的铁皮炸的粉碎,铁皮的碎块和火药中的铁钉就是要人命的杀器。

    李过相信,爆破弹将是敌人的噩梦。

    除此之外,火柴的发明改变的点火的历史。

    发明火柴不得不提到磷,而磷的发现则是最有意思的,是相当具有偶然性的。

    对于磷这种元素,李过在印象中,坟地有时候会出现磷火。当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就能分解出磷,并自动燃烧。夜间在野地里看到的白色带蓝色火焰的就是磷火。俗称鬼火。

    所以,李过认为,人体内一定有磷,而且有不少的磷。李过知道火柴里含磷,他也想发明火柴,所以,他就对宋应星说过一番话。

    “应星,虽说咱们的虎式枪研发出来了,可是数量还是不够,燧发枪的相对数量也不多,更多的是火绳枪,可火绳枪的火绳点火太麻烦,咱们还得想出更好的点火方式。”李过说道。

    “虎爷,其实现在我已经开始使用火烛了,并不是很麻烦的。”宋应星回答。

    “火烛?什么玩意?”李过不知道。

    宋应星的那股引经据典的腐儒气又萌发了。“明初的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我现在已经开始生产火烛了。”

    宋应星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

    “很好,应星,你这样把好的东西应用到咱们虎军,真是不错。”李过夸奖着。

    宋应星很是满意。

    “只不过火烛我知道,但还是不够便捷,我想你派人研究一下,可以想办法在火烛里加上磷。”李过嘱咐。

    “磷?什么东西?哪里有啊?”宋应星真不知道这东西。

    “磷,也就是坟地里的鬼火,这东西和硫磺放到一起,点火方便的很。具体哪里有,其实咱们身体里就有,就像咱们的头发里就有,坟地的鬼火就是头发分解出现的状况。”李过不是万能的,只能通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