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只虎-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应星则是直接带了一批工匠来到了这里。而宋应星对李过说的话,则是让李过感觉他对这个时代了解的匮乏。

    “虎爷,看来您想造浮桥,我看了您的图样,倒是有些高明之处!比如连接木板和木板中间的铁件,还有关于浮桥各个部件都要造成一样的,这些想法都很好。那些连接的铁件我已经做了不少,这次我带来的是一些木匠,莫朝这里木材很多,我一边造浮桥的桥板,一边跟您探讨一些问题。”宋应星说道。

    “好!很好!”李过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面对河川纵横的后里朝以及未来面对的阮朝,李过需要浮桥。但是这个时代就有浮桥。倒是令李过大为吃惊。其实,李过不知道,浮桥早在周文王的时代就有了。造浮桥对宋应星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因为前人甚至在长江甚至黄河上造过浮桥。

    于是,工匠们忙着伐木,李过抓紧时间又招了五千莫朝士兵,而且因为造浮桥,李过将这五千人命名为工程支队。

    工程支队的作用就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在这个河流水系众多的地方,如果后里国摧毁了河流上的桥梁。那李过的那些炮车,就真的没有了用武之地。

    李过要做的是浮桥!能通炮车的浮桥!

    而现在这一切根本不是难题,事情让宋应星已经全解决了。所以,李过现在准备进攻。

    不过令李过奇怪的是,后里国一直也没有进攻李过。这事实在是奇怪的很。似乎后里王朝已经忘记了后理国郑主的小儿子郑钰被李过杀了的事情!

    其实李过倒是希望后理国来进攻,那样他可以以逸待劳。狠狠的将敌人打败。

    后里朝的郑主当然没哟忘记丧子之痛。听到郑钰被杀以及后里士兵近七万人全军覆没的消息,郑主惊呆了。

    郑主悲痛欲绝,立刻集结人马,并调回防守南部阮朝的长子郑铣,一共集结了十五万人,准备扫荡北方的莫朝。

    郑主决心将莫朝的莫正宽一家老小杀绝,为郑钰报仇。要是李过没参战,或许郑主的想法是正确的。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郑主的长子郑铣。郑铣作战英勇,也素有谋略。他制止了郑主的冲动。

    “父亲,这件事透着邪气,有些不对头。”郑铣说道。

    “有什么可不对的?难道你不想为你弟弟报仇?”郑主怒道。

    郑铣摇了摇头“我并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奇怪,莫朝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实力!”

    郑主听了,也暗自沉思,低头不语。

    “以往我们并没有进攻莫朝,并不是因为莫朝军队强悍,只是因为不想明朝的军队卷入战争!如果郑钰面对的是莫朝的军队,那他的七万士兵全军覆没,很是不对头,我担心明朝的军队加入了战斗!”郑铣分析。

    郑主想了想,说道“郑钰在出战的几个月之前,曾经特意派人到大明境内进行了打探,明朝广西的明军人数并不多,而且战斗力似乎也不强,明军怎么可能敢来帮莫正宽跟咱们打仗呢?”

    “父亲,或许事情发生了变化也说不定!”郑铣说道。

    一旁的大臣也都同意郑铣的说法。

    郑主想了想,决定派探子前去打探。消息很快传了回来,果真像郑铣的分析那样,真的有大批的明军来了,竟然有几万人之多。

    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摆到了郑主的面前,下一步怎么办?对明军是战是和!

    郑铣的想法是赶快派人联系明军,现在应该赶快向明军求和。能够保持与明军的和平状态,是后里朝此时最有利的状态。因为后里朝本身就在莫朝和阮朝的中间位置。另外,郑铣的说法很中肯,能够一下子打败郑钰七万人的明军,一定是一支强悍的军队,跟他们对抗,百害而无一利。

    郑主倒是也认同郑铣的说法,可是自己的儿子郑钰被杀,不报仇不说,还要去卑下的去求和,这面子上怎么都说不过去。且不说自己统治下的后里朝,就算是南方的阮朝一定也是会嘲笑自己的。

    郑铣和郑主的意见都有大臣们拥护,两派人争来争去的,什么正事也没干成。

    郑铣心里这个气。于是,郑铣一面派人监视着李过队伍的动向,一面命令自己的队伍加强战备。

    随着消息的一个一个的传来,郑铣越来越紧张。郑铣发现,那支神秘的明朝军队正有条不紊的准备着,从明军的准备情况上看,明军是不会只是要简单的将他们打败,即将发生的战斗很可能是有可能关乎后里国的生死存亡!郑铣想,这可能将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强敌!

    郑铣预料的不错,尽管李过还没有扫平天下的能力,但天下间,不管是哪个方面的队伍,遭遇到李过都是一件很不幸,所以,郑铣也很不幸!

    郑铣现在正在固守后里朝的(南)太原,这个(南)太原并不是山西的那个,太原是越南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是太原省的首府。位于求江边上,是扼守北方通往后里朝都城升龙的必经之路。想要夺取升龙,必先夺取(南)太原。

    李过信心很足,他现在只感到安南这片区域的地名很怪,都是仿着华夏城市的名字。但李过也很骄傲,这也说明了华夏文化影响的深远。

    不过李过没时间感慨,他已经命令全军开拔,杀向了那个后里朝的(南)太原!(。。)

第一九七章 大炮过江() 
(南)太原在求江的南岸,这里是通往后里朝首府升龙的咽喉要道,这个地方最开始原本是莫朝的地盘,近年来因为莫朝孱弱,(南)太原被后里朝的部队夺取,功劳应该算在死去的郑钰的身上。‘顶‘点‘‘‘x‘c

    因为这个地方的位置重要,既是后里朝北方的门户,又是后里朝进攻莫朝的战略依托。所以,后里朝花大力气修建了这里的城池。

    现在,郑钰死了,郑铣被郑主派到了这个地方。

    后里朝中,身为长子的郑铣是郑氏家族的继承人,手握重兵,精兵有三万人,加上在(南)太原原有驻扎的部队,以及新招募的士兵,整个(南)太原一共大约有六万多人,兵力虽然比李过的人少,但也没有太大悬殊。

    李过在广西出兵安南的时候,人马共有六万多人。留守在广西的有一万人,打败郑钰后,五千人押着三万多俘虏回了广西,所以,李过现在真正的精兵有四万五千人。如果算上新招收的两万莫朝支队和五千人的工程支队,李过的所有人马是七万。

    七万对六万,倘若在平原上厮杀,李过所部一定是大胜,但如果郑铣的六万人龟缩在坚固的(南)太原城里,可就不大好办了。

    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李过带着人马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南太原。

    听到李过发兵南进的消息,后里朝的郑主真正的有些发了慌。郑主不再考虑面子不面子,立刻派使者来见李过。目的只有一个,和谈。就是说,不要打仗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坐下来谈谈。

    谈?好!李过一边答应,一边将队伍开到了求江的边上。

    那后里朝的使者着了急,对着李过直央求,“别啊,将军,您这样咋行呢?您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吗?什么事不是谈出来的么?”

    李过嘿嘿的笑道“行。每年给我进贡一百万两银子,我立刻退兵!”

    使者使劲挠挠头,对李过说道“将军。你看这样好不好,因为这件事情太大,我做不了主,我这就回升龙去。向我们郑主汇报这件事。来来回回大约二十天,您等我的准信,是战是和您再定!”

    李过点点头,那后里的使者飞奔着去了。

    路过南太原的时候,那后里的使者见了见郑铣。

    郑铣一听要一百万两银子,气坏了,当即抽出刀来要砍了那个使者,幸好让左右的人拉住了。

    郑铣大骂。先是骂使者,说是使者丧权辱邦。然后骂李过太过狂妄。一面吩咐下去准备积极备战。

    郑铣骂人是有道理的,当时整个安南区域当时也就不过是六百多万人,这和明初的时候明成祖占领安南时人数差不多,甚至因为战乱人还略微少了些。

    明初明成祖占领安南的时候,曾经对安南区域做过统计,整个安南有府州四十八个、县一百六十八、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象一百一十二、马四百二十、牛三万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

    安南当时也就是这点人,明初时候的马匹仅有四百二十,虽然不准确,可也查不到哪去。而被李过杀死的郑钰有三千骑兵,说白了就是整个后里朝的全部骑兵部队了。

    当时整个安南乱糟糟的一片,分成三个小国,莫朝、后里朝和阮朝,后里朝现在实力大了点,也不过就是三百万人不到。

    现在仗还没打,李过张口就要一百万两银子,倒不是拿不起,只不过相对来说也太多了。

    再说,明军是强悍,可打败郑钰难道没有郑钰轻敌的原因?好,就算我们打不过你们,可是我们守住城池总行了吧!这高高坚固的城墙,是你说打就打的?所以,现在郑铣决心死战!

    使者看到郑铣的样子,赶快走掉,向首府升龙飞奔!

    到了升龙,使者给郑主跪下,将李过的要求说了出来。

    郑主还没等说话,底下的大臣们有争论了起来。

    一些人认可掏银子,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有消息说,莫朝的国王莫正宽也掏了银子,虽然每年掏了五十万两,数量也不少,可是莫朝毕竟太平了。所以,这些人的意见是,再让那使者跟李过商量商量,看看后里朝也掏五十万两银子行不行。

    另一派人则是坚决反对,明军就几万人,怕他们怎的?

    于是,在郑主的正确领导下,众大臣争论不止、辩论不休,还是什么事也没干成!

    而李过却根本没耽误,他早就渡过求江了。

    既然被称作江,水势也不小,当然比咱们华夏的长江、黄河可差远了。

    所以,要想进攻南太原,过江用的浮桥便开始搭建起来。求江上,原有一座浮桥,但闻听李过前来进攻,郑铣早就把那座浮桥给拆了。

    李过是在求江上游搭建的浮桥,这是为了防止郑铣派兵来捣乱。

    浮桥的搭建令李过开了眼界,这是李过第一次看到浮桥是怎么搭成的,其余的人也都大多第一次见。

    搭建浮桥之前,李过先命人坐船过去了一些人,在对岸防守,然后自己坐到岸边,看着宋应星搭建浮桥。

    在宋应星的指挥下,两条连接的长长的缆绳被系到了岸边的两个巨大的木桩上,然后用船将缆绳拉过对岸,也同样系到了木桩上。

    接着,宋应星按照李过的说法,将所有东西规格化的提示,将整齐划一的板材,拼成一个个浮箱,浮箱固定到缆绳上。然后,一个个长长的木板被拼接起来,固定到浮箱上。连接木板的是用长长的铁板条和打成角铁形状的铁件,将木板互相连接,并牢牢的固定在浮箱上。

    随着工程的进展,手忙脚乱的工程支队的士兵开始熟练起来,浮桥一点一点的向前延伸,两天不到,一座浮桥搭建好了。

    宋应星有些不满意,“要是多搭几次,估计用不了一天就能把桥搭好。”

    但李过已经很满意了,只是他有些怀疑的问“应星,你估计咱们的大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