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只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过心胸宽广,没理聂心,对着孙登科说道“学字是我既定的方针,不必再议,我只是想问问应该学什么?”

    孙登科苦读寒载,自是对文言、八股之类的极为熟悉。孙登科先是对李过奉承的说道“小将爷求贤若渴,实乃我孔孟之道之幸事。”

    人群中又是一声冷哼,李过不瞅也知道是聂心在哼,李过忍着气,对孙登科点点头,示意孙登科说下去。

    孙登科摇头尾巴晃的说了起来“初入私塾者,当首先学习蒙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待得脑智开化,方可学习四书五经是也,所谓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所谓史部······。”

    李过赶紧拦住“停!停!太多了,那些个破经破书书有什么用,垃圾一样!要按我讲,我们应该学些······。”

    李过尚未说完,人群中又有人出声了,还是聂心,不过聂心此次不是冷哼,而是冷笑。

    李过怒气上涌,给你脸你还上脸了!李过举起放在桌子上的茶杯,猛的摔在地上,将茶杯摔得粉碎。

    旁边的秀才们吓得腾的站了起来,只有聂心还稳坐不动。

    “你奶奶的!老子敬你是读书人,行事还端正,你还上脸了!现在大伙正在讨论读书写字的事,你不出主意也就罢了,还阴阳怪气的,说!你冷笑什么?今天你要是说不明白,老子一刀剁了你!”李过仓啷一声抽出腰刀,对着聂心。

    聂心竟然毫不畏惧,站起身来,对着李过“不错!我是在笑。一个苦读圣贤书的书生只知献媚奉承,一个粗鄙的武夫却要学文化,岂不好笑?要知道做学问要先明理,如若道理都不懂,做学问又有什么用呢?”

    李过一听,心想,聂心这狗日的这是说我和孙登科呢“呸!道理?你懂?好!今天你就跟我讲讲道理,要是讲的不明白,那就让我的刀跟你讲讲理吧!它懂的道理多!”

    聂心面不改色,说道“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李过点点头,有点道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道理存于心,怎么可能有思想以外的道理呢。但聂心这个秀才怎么懂得自己的伟大构想呢。

    李过冲聂心一比划“你接着说!”

    “做学问首先要知理,不然就变成读死书,读废书,要想学问有用,就要做到‘知行合一’!”聂心接着说道。

    嗯,说的还不错,有点意思。所谓知行合一,说的白了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大道理。

    李过一直认为古时候的读书人都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要不是自己想让手下人学几个字,才懒得理这些书生。

    但是能够提出知行合一这种观点,说明聂心并非腐儒。这家伙很孤傲,难道真的有些本事?

    李过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聂心,看你自恃甚高的样子,想必是有些学问。你也不必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如果你真有本事,咱们就辩上一辩。如果你能说的过我,我答应你的任何要求。”李过有信心说得过聂心,自己二十一世纪的见识还比不过他?

    “当真!”聂心的眼睛亮了起来。

    聂心见李过这样说,心中大喜,自己还说不过一个草莽出身的农民?

    聂心其实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他的脾气本不古怪,可是面对乱世,正想有所作为,结果被农民军李自成部裹挟着从了贼。自古言,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聂心曾试图逃跑过几次,结果差点被农民军杀了。

    不过聂心倒不古板,看见世道混乱,进入农民军后,也曾查看农民军各个头领,发现似乎并没有汉高祖、朱重八之类的人物。面对乱匪一样的农民军,聂心有些失望。

    现在的形势是,明朝的统治腐朽,有大厦将倾的意思。但是如果没有真龙出世,那明朝短时间也未必能亡。

    聂心思前想后,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的,留非所愿,跑又不能。因为郁闷,所以聂心看上去孤傲。

    聂心决心要像自己曾祖父那样,做一个有名的好人!聂心的曾祖父叫聂豹。

第十四章 折服() 
说起聂豹,很多人并不熟悉。聂豹其实在当时很有名,他的学生有一位叫徐阶,当上过内阁大学士,也就是宰相。而聂豹的老师叫王守仁,那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了。

    聂心对李过提出的‘知行合一’的主张,源自明朝的王守一。

    王守一,又称王阳明。近代很多大人物对他都是崇拜之至。如曾经的民国总统蒋先生据说枕边,就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曾文正文集》,一本是《阳明先生文录》,曾文正是曾国藩,而阳明先生正是王守一,也就是王阳明。

    王守一创立的心学影响甚广,聂豹一派深的真传。聂心从小就受到心学的熏陶,自是不凡。

    心学,从心而发,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自由而不古板。这一学派的人物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过当时其他的儒生。

    于是,面对李过,聂心开说了“李将军要我讲理,那我就说说。悟透自心就是道理,遵循知行合一,致良知。您说要做学问,不定心,只是陷于书上之文字,则沦为死学,无用!”

    李过摇了摇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让人学识字,并不是要做学究。”

    “那是···。”聂心有些不解。

    “我让人认字,只是能够让我的军令能够畅通,能够让我的思想传播出去。”李过昂然的说道“识字只是手段,我真正的想法是治国!平天下!”

    “哼!”聂心冷哼了一下,心想,就你?带着二百兵,再加上二百个孩子,也想治国平天下?

    “怎么?你觉得不可能?”李过反问。

    聂心毫不害怕,也不掩饰,点点头。“不可能,要是我有朝一日在朝堂之上,只需一个策略,就能平定叛乱!”

    “你能平定叛乱?”李过很是惊讶“说来听听。”李过眯着眼睛,表示不信。

    “其实放眼天下,最为****的不过是陕西一省,甘肃和山西只是受到陕西乱局的影响,才一发不可收拾。像山东、河南、四川、湖广虽说乱象也生,但能节制。天下形势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聂心分析形势。

    李过点点头,确实如此,因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初期,大明朝是有能力进行治理的。“你接着说下去。”李过指了指聂心。

    “像江南一带,盛产粮食,倘若朝廷中枢若肯花些力气,将江南的丰足之粮调往西北之地,而后再妥善安置造反的农民,西北一带的乱局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说到底,农民造反的根本原因就是没饭吃。”聂心讲到了关键点。

    然后,聂心问着李过“民乱没了,你怎么造反?怎么治国平天下?”

    “你的脑袋倒是有点想法!”李过先赞了一句,然后笑着反问“可是你说的这一切,朝廷能做到吗?”

    聂心一愣,仔仔细细的想了一阵,半晌才叹了口气“做不到!”

    李过嘿嘿一乐“你且说说,又是如何做不到的呢?”

    “唉!”聂心长叹一声“不外乎有三点,就是君、臣、民。”

    “哦?”

    “其一,乃是当今的圣上,当今的崇祯帝虽然看上去不像昏君,可是继位时间尚短,看不出端倪。不过现今陕西乱局越治越乱,不能说没有责任。”

    李过点点头“其二呢?”

    “其二是臣。”聂心接着说“现在为臣者,敢为任事者少,相互推诿者多。朝堂上,朋党纷争,互相攻击,不理政事,可叹!像现在的三边总督洪承畴这样的大臣不多了。”

    “你说的对!”李过表示赞同。

    “其三是民,倘若民众遵守法制,不去造反,天下就太平了。”聂心皱着眉。

    “哈哈哈!”李过笑了起来,遵守法制,不去造反,那老子穿到这里来干什么,光来明朝泡妹子么?李过摇摇头“但得能活下去,谁愿意造反!”

    “唉!”聂心想到国事,再联想到自己,不禁有些发愁。

    “我记得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一段话,我相信你也应该知道。那就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什么是水?什么是舟?”李过自问自答“水为民,君王与朝廷是舟!也就是说,民心的向背能够决定王朝的兴盛和覆灭!你刚刚说的为君者如何,为臣者如何,为民者如何,那些都是表象。”

    “所谓民为重君为轻就是这个道理,怎么样的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李过看了看聂心,聂心正在听着。“这些老百姓现在最需要什么啊?不错,吃饭问题,饭都吃不上了,能不玩命,能不造反吗?”

    聂心点点头。

    “他们为什么吃不上饭呢?不是他们不能干活?而是他们没有地!给地主种地是吃不饱饭的,倘若荒年头,穷苦百姓就会被饿死!聂心,你说说这该怎么办?”李过问。

    “当然要朝廷赈济,士绅富豪进行捐助,广施仁义之举。”聂心回答。

    “哈!好一个广施仁义之举。”李过对此甚为不屑“这些事你听了?你见了?御史吴牲是打着幌子前来赈灾,可老百姓可曾见到半文了?再说,赈灾只是解燃眉之急,要想长治久安,就要给农民们分配土地!有了土地,老百姓就会有饭吃!”

    “可是土地都在一些达官富人手中,怎么分?”聂心也知道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这就是我与那些造反享乐的农民军不同,他们那些人没有出息。”李过笑了“我最终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打土豪分田地!”

    聂心想了想,摇了摇头“还是不成,那些达官贵人肯让你分他们的土地?”

    “所以我才要造反,而且还要打造一支强军,那些不肯交出土地的恶霸地主,老子就要了他的命!我会占领一个地盘,慢慢的实现我的计划。聂心,倘若你是一无所有的穷困百姓,我给你分土地,让你有活路,你会跟着我造反吗?”李过问。

    “倘若那样,倒是确有造反的理由。”聂心回答。

    “我让老百姓有饭吃,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拥护我呢?他们为了活下去,会死命跟着我造反,好让他们有饭吃。到时候,明朝一定会灭亡,我一定能建立一个太平盛世!”李过傲然的说道。

    “当然,这需要分几步走。第一,我们要····”李过滔滔不绝的讲着,李过虽是理科生,喜读史书的他讲的滔滔不绝,从阶级的产生到阶级的矛盾,从奴隶制讲到封建制,慢慢向他们渗透一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当然,这些就不能讲多了,否则他们消化不了,倒起反作用。李过虽然只是学生,可他的观念要比当时的人强多了,说出一个观点便会引起众人的兴趣,众人都听傻了。

    聂心的眼神也变了,不再傲慢,心中惊讶,这个李过年纪不大,所说的一切新鲜刺激,倒是闻所未闻,有才!有大才!自己怎么没发现呢?

    “我让跟着我的人学识字,就是让他们理解我的想法,宣传我的政策,执行我的政令!所以我需要很多的人识字的人!聂心,你说做学问要先明理,难道我说的没有道理吗?”李过看着聂心。

    聂心不语,只是心中盘算,李过这个人了不得,自己眼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