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山南派-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这个巨蛋,我们三个的呼吸已经难以保持平静,就在这时,我忽然注意到,前方的地面上有一道黄光闪了闪。

    走上前低头一瞧,我不禁讶然:“符篆!”

    那是一张残破的黄色符篆,一角生生撕扯掉了,留下歪歪扭扭的撕痕,捡起来一看,符篆的背面有血迹,看颜色,已经发黑了,显然染上去有段时间了。

    我挑了挑眉,心中一叹:姥姥的,终于追上他们了。

    再往前,果不其然,四下里突兀地出现凌乱的痕迹,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激烈的打斗中留下的痕迹,不光是地面上混乱不堪,我们甚至在岩壁上看到了一蓬焦灼发黑的云团。

    毋庸多想,这定然是北派的“火云符”打在了岩壁上烧出来的灼痕。

    很快,地面上的痕迹里多出了一抹惨烈的味道,四处可见喷洒的一道道血痕,还能时不时遇见一大滩一大滩血迹,看那面积,出血量一定惊人,估计是活不成了。

    可是,我们走下来,没有发现一具尸体。

    李牧说过,他们在上游的某个地方,遭遇到了不死怪物的袭击。

    很明显,遇袭地点就是这里。

    而死去的那些石溪弟子,只怕已经沦为不死怪物的腹中餐,连骨头渣都没留下。

    看到这些,我们接连倒抽冷气,同时也愈发谨慎地留意四周。

    既然石溪道观那些人在这里遭遇到了不死怪物,很可能,那些不死怪物的巢穴就在这附近。

    也许,它们已经发现了我们。

    说实话,此时此刻,我们已经有些过度紧张,以致于疑心重重。

    蓦然,我们发现,前方的空间豁然开朗,河岸与岩壁之间的空地不断扩大。

    我们研究了一下,河道的宽度基本没变,变化的主要是岩壁,到了这里,岩壁少了许多,有点儿向后压缩的感觉。

    大师兄忍不住打开手电筒照了照,一看,我们全都愕然无语。

    只见,随着岩壁不断向后收缩,前方出现了一片比河滩地还要大出数倍的空地,估算一下,至少有三个足球场合并在一起那么大。

    在这个大广场一样的空地上,堆积着数量不明的巨蛋,而且,这些巨蛋个个奇大无比,大到什么地步,看起来像是一座座小山。

    手电光走了一圈,蓦然停顿下来,照在一个东西上面。

    我们一看到那个东西,眼珠子霎时瞪圆,彻底失去了呼吸。

    那个东西无疑也是一个巨蛋,只是这个巨蛋与其他的蛋大为不同,有点儿像是葫芦,中上部内缩,成了相对细瘦的脖颈,更诡异的是,上方那部分变得滚圆,看起来像是一颗人头,隐约可见头上浮现出一张婴儿脸蛋,五官棱角分明。

    那真是鼻子耳朵眼睛样样俱全,浑然是一张稚嫩可爱的娃娃脸。

    下部同样有变化,分化出两条腿出来,依稀能看见分叉的脚丫子。

    我靠了一声,只咽口水,心说这个巨蛋怎么着长得这么像胎儿呀。

    没错,那个巨蛋就如同怀在娘胎中,还未完全成长人形的小胎儿!

    它牢牢占据在空地的中心位置,双目微张,俯视群蛋,颇有点傲视群雄我为首的睥睨风范。

    我们心神狂震,大脑一片空白。

    然后,我的脑海里灵光一阵阵闪现,心情莫名的激动起来,仿佛抓住了什么重要线索,只是一时未能掰扯清楚,隔着一层窗户纸没捅破,看不真切。

    这时,大师兄哎呀一声:“你们看,这个巨蛋怎么长着一张娃儿脸?”

    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我猛地一转头,看着大师兄问:“你说什么?”

    大师兄被我吓了一跳,他盯着我,把刚才那句话重复了一遍,我一听,顿时脑袋轰轰,脑海里接连闪过两个词:娃儿山、娃儿巨蛋。

    记得那个向导说过,深山里的那些山十座有九座叫娃儿山,原因正如欧阳老骗子说的那样,那些山看起来像娃娃。

    欧阳老骗子告诉我们这件事时,他的表情,此刻想来,是那样的诡异,深不可测。

    这一瞬间,我是心思百转,冒出了一个奇思妙想:如果这些巨蛋是有生命的,它们会不断成长,由蛋发育成娃儿,娃儿便已经有山那么高大,然后由娃儿继续长大成……

    想到此处,我已不敢再往下想了。

    可以无限遐想的是,不知出了什么变故,这些蛋都死了,成了化石,没有完成全部的生长过程,于是地下这些成了化石,地上那些化作一座座酷似娃儿的群山。

    最好的佐证就是娃儿山本身,长的就是娃儿模样。

    深吸一口气,我按捺不住激动,仿佛发现了一个惊世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找人分享一样,立即对大师兄和千柔把这个奇思妙想一口气说了。

    大师兄听得浑身抽搐,脸色苍白,干笑:“小左左,你可真是脑洞大开……”

    “这不是脑洞大开!”

    千柔忽然打断了大师兄的话,她凝视着我的眼睛,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眼神闪烁着犀利的光芒:“我有点儿明白,那面石壁上,徐整为什么开篇就写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八个字了。”

    她抿起颤抖的绛唇,“娃儿继续长大,顶天立地,是为盘古!”

    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个娃儿巨蛋,一字一顿的道说了下去,“我们一直以为那个化石是某种古生物,可惜,我们只猜对了古老这部分……”

    “古老化石的真身,其实是盘古的遗体!”

    她终于把我不敢说的话,全部说了出来:“这些巨蛋,应该是从盘古遗体上分裂出来的一部分,本有希望发育成新的个体,却全都不幸的夭折了。”

第66章 血手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徐整《三五历纪》

    徐整是何许人也,三国时东吴的太常卿,而太常卿这个官,掌建邦之天地、神只、人鬼之礼。

    无论是工作需要,亦或是个人兴趣,徐整对神异鬼怪之事都抱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热情,他曾遍访天下名山古观,接触无数道教高人,深深地被瑰丽奇幻的道门所折服。

    而“盘古”这个名号并非由徐整第一次提出。

    早在商周交替时代,已有“盘古”名号出现在典籍中,如散落海底的珍珠,闪闪发光。

    最著名的莫过于西周太公望著作的《六韬》中,提到“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从这句话可看出,可见“盘古”名号由来已久,而且很有威慑力。

    可是,若论是谁把“盘古”与“创世之神”绑定在了一起,非徐整莫属,他在《三五历纪》,第一次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宏大卷幅,对后世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

    徐整不是神仙,他自然不可能莫名其妙地就突然脑洞大开,写出了开天辟地这样的惊世神话。

    许多学者猜测,徐整在著作《三五历纪》之前,可能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其中一些传说很可能就是盘古创世神话的雏形,他将之修改、润泽,再加入个人的奇妙幻想,这才著成。

    也有一些研究石刻壁画的学者发现,一个非常接近盘古形象的壁画角色反复出现在古人的祭祀活动中,年代久远的可追溯到原始时代。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盘古在二万年前的地球上,就曾被刻画留存,而且深受一些原始部落的崇拜,奉若神明。

    然而此时此刻,我们三个得出的推论是,盘古之所以无数次出现在石刻壁画、古老典籍中,是因为它曾真实的活过,而且,一些人幸运的找到了它存活过的证据。

    例如,徐整。

    最早拜访这个地下世界的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三国时代的徐整曾到此一游,那面石壁上刻下了大篆文字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而徐整之所以能发现这里,只怕是因为他结识了我的先祖左慈,一位真正的得道仙人,掌握宇宙乾坤的诸多真相,知晓盘古遗骸的下落也不算稀奇。

    我的脑海不禁蹿出一个想法:或许在距今约两千年前,先祖左慈也曾像我一样置身在暗无天日的地底深处,为所见到的一切深深地震撼,然后他走到河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怔怔无语。

    我们三个相顾无言,千柔的话带给人的冲击太强烈,绕是我有心理准备,还是被惊得心慌神乱,久久不能平静。

    大师兄更不济,他根本就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内心非常纠结,他的额头上呼呼冒汗,满脸大汗珠子,神情焦灼,不停地摸着下巴,都快把下颚的赘肉给捏紫了。

    吼!

    就在我们僵在原地时,大广场空地的深处,徒然传来一声可怖的嘶吼,狂厉如猛兽。

    这声嘶吼十分耳熟,我们一听,狗鈤的,分明是不死怪物的吼叫。

    我们心神震骇,彻底回过神来,意识到现在不是想入非非的时候,忙收敛乱七八糟的想法,强行打起了精神。

    前方的某处,有其他的不死怪物,那个地方,应该就是它们的巢穴所在。

    “怎么办?”大师兄盯着我,六神无主。

    我想了想,也拿不定主意,于是抬头望向前方,想先看了看地形再作打算。

    看了半响,很快有了一个想法:不死怪物的巢穴在大广场的深处,如果我们沿着河岸直走,便不用深入这片大广场,等于从大广场的边缘直穿过去,自然就能避免跟不死怪物撞个正着。

    可是,我无法确保这一点。

    因为我们前进的路线与李牧当时走过的一般无二,既然他们不幸的遭遇了不死怪物的袭击,那这样凄惨的下场,很可能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声嘶吼无疑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不能仓促前进。

    “你们看,那是什么?”千柔眯着眼,突然注意到侧面的岩壁上,好像有一副模糊的图案,我们走过去一看,不禁愣住。

    那图案,赫然是一只血手印。

    某人用沾满鲜血的手按在岩壁上,留下了这样的印迹,而岩壁的下方的地面上,也有大量的血迹,连串成一条血线,蔓延向前方。

    大师兄摇动手电光一瞧,发现石壁上不止有一个血手印,顺沿着石壁向前,每隔一段距离便浮现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血手印,连成一串儿。

    这情景,直叫人猜想,某个人身受重伤,流了很多血,而且流血不止,他不得不扶着墙壁前行,这才留下了这样的血痕。

    大师兄靠近,仔细看了看那些血手印,还贴上去闻了闻,脸色顿时变了,转头看了我一眼,压低声音说道:“这血手印还新鲜,血液凝固不久,绝对不超过两个小时。”

    我一挑眉,想起了两个人,沉声道:“按时间推算,这些血手印不是天玉女留下的,就是欧阳老骗子留下的。”

    大师兄没有多想,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千柔深思了一会儿,对我说:“不一定是他们,还有可能是与李牧一样东逃西窜的石溪弟子。”

    我一听,心说也对,但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