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4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艾。”

    小艾:【嗯?0。0】

    握着鼠标在屏幕中的图纸上画了个圈,陆舟继续说道:“这套磁流体发电机组,你有把握造出来吗?”

    小艾:【问题不大,主人只管交给我好了!๑•̀ㅂ•́و✧】

    虽然这句话看上去很可靠的样子,但真的没有问题吗?

    犹豫了一会儿,陆舟决定还是相信一下小艾的实力。

    “那行,明天我让供货商那边先送一批材料过来,你先试试看能不能把这东西加工出来。”

    小艾:【保证完成任务!≧∇≦*ゝ】

    ……

    与此同时,远在上千公里之外的上京,一辆汽车缓缓开进了海军装备研究所的大院内。

    在几名总参情报人员的护送下,一只装着关于可控聚变小型化技术全部资料的U盘,很快通过了研究所门口的岗哨,被迅速送到了船舶动力实验室里,交到了专人的手中。

    和磁流体发电机组这种配套装置不同,这种涉及到可控聚变小型化技术最核心部分的资料,只能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方法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守秘密,且不留下痕迹。

    窗外的夜色已经深了。

    坐在僻静的实验室里,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头发花白的张建荣院士一丝不苟地盯着刚刚从打印机里滚出来的资料,眉头时不时地皱起。

    良久之后,他轻轻放下了手中的图纸。

    “这就是……那个聚变电池的实验堆模型?”

    “是的。”站在老院士的旁边,面无表情地男人点了下头,“东西我们已经送到,请在这里签下字吧。”

    张建荣院士没说话,只是伸手拿起了一支钢笔,在那个男人递过来的文件中负责人一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文件还给了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点了下头,将文件收入怀中,然后一刻也不做停留地转身向门外走去。

    总参的人走了之后,实验室里的气氛稍微轻松了些许。

    坐在旁边的实验桌前,一名带着眼镜的研究员忍不住轻声感慨。

    “难以置信……盘古堆动员了几乎全国上百家的核物理研究所以及相关施工单位,在技术路线明确的前提下,也足足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搞定那个盘古堆的大项目,没想到这个直径不到两米多的柱子,就把这个问题重新解决了一遍。”

    “任何技术的难点都难在从无到有上,”坐在旁边的一张桌子前,一名发际线略高的研究员随口说道,“聚变电池和真正意义上的聚变堆还是有些不同的,无论是在发电的功率上还是能量的利用效率以及成本上。”

    “无论如何,有这项技术,对咱们舰艇的续航能力都将能带来飞跃性的提升。”

    “是啊。”

    图纸目前全都在张建荣院士的手上,除了坐在这儿闲聊之外,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根据往常的惯例,等工作正式开始了之后,张老先生才会根据课题的情况给他们分配具体的任务,每个人的任务和接触到的资料都是不同的。而在此之前,图纸上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一样是严格保密的。

    盯着图纸看了很久,张建荣院士罕见地没有给出任何指示,而是在思忖了片刻之后,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明天我去一趟金陵。”

    听到这句话,先前还在闲谈中的那名研究员,意外地看了老院士一眼。

    “去金陵?”

    张建荣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嗯。”

    “这是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和我们一直以来在尝试的磁约束路线截然不同。”

    听到这句话,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脸上纷纷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在此之前,他们所有人都以为,陆教授不过是想办法把磁约束装置做的更小了,却没想到他竟然另辟蹊径地走了另一条路线!

    “为了避免出现疏漏,关于这些图纸上的东西,我还是和陆教授面谈一下好了。我会带几个人一起过去,至于其它人,先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我的通知。”

    听完了张建荣院士的话,那个坐在旁边实验桌前,发际线略高的研究员下意识便问道。

    “什么时候出发?”

    张建荣不假思索回答。

    “现在。”

第672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很多时候,国内科研成果转化率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并非完全是因为华国的学者不给力,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出在了产业界上面。毕竟很多东西不是画张设计图出来就能解决问题的,能研究出来不意味着就能造的出来。

    无论是科学的发展还是技术的发展都得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在相互磨合之中循序渐进地向前。

    如果可以的话,陆舟当然希望自己能够专注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把如何将技术转换成成果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去思考。

    然而,如果他真这么做的话,很可能得等他从奔三变成了奔四都不一定看得见,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带进现实的那天。

    翌日清晨,航天飞机装配中心外。

    将车停稳之后,王鹏看了眼车窗外面的大楼,随口问了句。

    “等上了天之后你打算干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陆舟笑了笑。

    “暂时还没想好,总之先弄个天文观测站出来好了。”

    “天文观测站?”王鹏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你什么时候又对星星感兴趣了。”

    “天文观测站并不一定是用来看星星的,物理学中有一个分支叫天体物理学。对于理论物理而言,实验物理是一条求证结论的途径,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尤其是对于那些以现有技术水平难以实现的问题来说,通过天体物理学的方法从宇宙中去寻找线索,反而是一条更经济、且实用的选择。”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发现正是如此诞生的。

    比如最著名的引力波的发现,便是一项诞生于天体物理学的成果。通过对13亿光年之外正合并到最后阶段的两颗黑洞进行观测,人们首次观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王鹏:“……听起来有点像大海捞针。”

    “科研本身就是从大海里捞针,”解开了安全带,陆舟随口问了句,“……要和我进去看看吗?”

    王鹏:“方便我进去吗?”

    听到这声询问,陆舟笑了笑。

    “想来就来吧,就是几台铁疙瘩,没什么方不方便的。”

    下了车后,王鹏跟在了陆舟的身后,随着他一起踏入了这座神秘的航天飞机装配中心。

    虽然从外往里看,这座装配中心又是高墙又是铁丝网,拎着电棍巡逻的保安各个人高马大,安全工作严密的像一座监狱,但等真正通过门禁,进入了装配中心内部之后,这里的环境其实和其它大型加工中心没什么两样。

    一路走到了最中心区域的那座厂房的门口。

    这时候,一名带着安全帽的工作人员向两人这边走了过来。

    “中山新材那边将材料运过来了,这是货物清点之后的清单。”

    从那名工作人员的手中接过了记事板,陆舟简单地翻了一下,确认自己需要的材料都在上面之后,便拿起笔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还给了那名工作人员,并且简单吩咐道。

    “让库房那边的人将材料运到装配中心去吧。”

    “好的!”

    工作人员点头,转身快步向库房的方向走去。

    陆舟对王鹏打了个手势,带着他继续向厂房内走去。

    进了厂房,王鹏四处打量了一眼。

    上次他来这里的时候,里面的设备还是和各种箱子胡乱堆放着的,现在已经摆放的整整齐齐,稍微像了点制造业基地的样子。

    唯一让他感到些不明白的是,这设备是全了,可这用设备的人都去哪了?

    难道还能自己动不成?

    表情有些古怪,王鹏环视了厂房内的布局一眼,看向了陆舟问道。

    “今天就开工?”

    陆舟点了点头,简单地回道。

    “嗯,昨天核工业集团那边把图纸发了过来,我打算先加工一台试试看。”

    王鹏忍不住问道。

    “可我怎么没看到工人在里面?”

    陆舟笑了笑说。

    “因为不需要。”

    听到这句话,王鹏微微愣了下,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不过很快,他便明白了陆舟这句话的意思。

    只见厂房的另一端,一辆大型物流车停在了卸货点的位置。

    随着车上的材料完成了卸货,只见一辆辆AVG小型物流车就像是活过来似得,一窝蜂地涌向了那堆材料,抓取、释放等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看的王鹏的视线都有些应接不暇了。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那些AVG小型物流车就像是工作在血管中的红细胞一样,将材料送到了各个充当“器官”的生产设备上。

    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一张合金板便被加工成了一套流线型的发电机组外壳。然后这具外壳又在AGV物流车的搬运之下,被送到了一台工业机器人的旁边。

    紧接着,几只充满金属质感的机械臂,对着那具流线型的外壳一阵上下其手,便将稳流器和加热装置等等磁流体发电机组的零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充填了它的内部,然后静静地等待着磁线圈装置送来完成下一步的组装……

    工业摄像头和神经网络算法深入到了生产环节的每一处细节中,整个生产线的运转已经完全由AI所支配,每一处生产环节的效率,都在AI的协调下达到了尽可能的最大化。

    整个生产线中,唯一需要用到工人的地方,大概便是便是那辆装卸货物的大型物流车了。

    站在旁边,目睹着眼前的这一切,即便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多波澜,但王鹏的眼睛却是几乎都要看直了。

    好一会儿回过神来,他才轻声感慨道。

    “这套设备要是普及了,得多少人失业。”

    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说。

    “你想多了,就算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普及这种设备。而且退一万步,如果哪天这些东西真的普及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生产技术的革新将使得劳动力向更高层次迁移,这在短期内虽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文明发展所不得不经历的一环。

    就在陆舟还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正巧一名技术员从门口那边走了进来。

    “教授,外面有人找您。”

    从那上下翻飞的机械臂上收回了视线,陆舟回头看向了那名技术员。

    “谁?”

    “他们自称是海军装备研究所的,带头的那位好像是张建荣院士。”

    张建荣院士?

    这个名字陆舟倒是隐约听说过,只是忘了是谁和他提起的。

    在他的印象中,依稀记得这位老人家好像是搞船舶动力研究的,和庐阳物质研究所的李健纲院士还是校友。

    不管怎么说,人家专程从上京那边赶过来拜访,他还是得尊重一下的。

    于是,陆舟依依不舍地从厂房内的那些工业设备上收回了视线,看向了那名技术员说道。

    “带我过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