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是他认得出来的标志,就有十来个,而且要么是国内等离子体物理领域顶尖的研究所,要么便是核工业集团、核工建这些国内核电领域的巨头。

    隐约的,他似乎是明白了,自己到底是参与到什么项目中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也不敢相信,star研究所的进度居然如此的神速。

    全世界都在猜测他们距离示范堆还有多远,他们的已经不声不响地开始了。

    这时候,一位看上去五十出头的老头拿着一份贴了照片的简历走了过来,叫住了他。

    “你叫肖乐?”

    肖乐点了点头:“是的。”

    “那行,你跟我来吧。”

    看了送他过来的司机一眼,肖乐咽了口吐沫,立刻拖着行李箱跟了上去。

    勉强跟上了老人的脚步,他忍不住问起了这里的情况。

    “我是搞托卡马克的,你们这边大概是搞仿星器的吧,找我来这里……”

    “你说的这些和我没关系,”带着他往研究所里面走去,老人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只负责带你进去。有什么问题,你问那个人就行了。”

    那个人?

    哪个人?

    虽然肖乐很想这么问,但见老人没有任何解答他关于这座研究所相关疑问的打算,于是默默闭上了嘴。

    四处打量了下,他问了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这么多人,保密的问题怎么解决?”

    听到这个问题,一直面无表情的老人,忽然呵呵笑了笑。

    “小伙子,你知道你太爷爷叫什么吗?”

    “……不知道。”

    谁没事儿记这东西。

    肖乐在心中吐槽了句。

    老人指了指身后不远,先前开捷达送他过来的那个司机。

    “想知道,你可以问他。”

    ……

    核电站的选址要求非常高。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选址原则,地质、地表、气象、水文、环保、土建、运输、电站工艺、电网、社会等因素都必须严格考虑。

    首先在地理上,厂址深部必须没有断裂带通过,而且要求核电站数千米范围内没有活动断裂。附近100公里海域、50公里内陆,可考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其次还有交通运输。

    整个反应堆在设计上比裂变堆要复杂数倍,体积也要更加的庞大,涉及到的各个组件不可能在苏省当地完成生产,只能在各地生产之后运到厂址所在地进行组装。

    综合考虑以上这些因素,整个苏省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地方并不多。

    经过专家会议的讨论,以及与省政府的协商,star…2示范堆的选址最终被定在海洲田湾——田湾核电站的附近。

    一来这里有现成的资源可以利用,田湾核电站为三期工程预留的厂址正好可以作为示范堆的实验厂。二来是这里工程师都是核电领域的专家,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示范堆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工程问题上也能帮上不少忙。

    至于安保的问题,这个根本无需陆舟操心。

    就在完成示范堆选址的同时,一支团级作战单位已经抵达了该区域,并且完成了部署。

    另一边,在完成了工程选址之后,陆舟也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现场,与核工业集团的工程师们对施工现场展开了实地考察,并且就示范堆的设计交换了意见。

    与此同时,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这里已经集结了来自各大研究机构上千名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

    为了确保这项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国家基本上已经满足了陆舟提出的一切条件。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人我带来了,”带着肖乐走进了实验室,那个老人将简历放在了桌子上。

    陆舟向他点了点头。

    “辛苦你了。”

    老人摆了摆手。

    “这点小事儿谢个啥。你们忙,我先走了。”

    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老人顺手带上了门。

    看着一脸紧张的肖乐,陆舟笑了笑说道。

    “放轻松点,别这么紧张,我找你过来只是想问你几个问题。”

    肖乐干笑了一声道:“见到偶像了,能不紧张吗?”

    偶像?

    听到这句话,陆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小伙子挺有眼力的。

    他也认为,自己的颜值有当偶像的潜力。

    不过……

    在这里,显然不是插科打诨的时候。

    轻咳了一声,收敛了说笑的表情,陆舟开口询问道:“我听物质研究所那边说过,你在通用原子能公司的diii…d实验室访学过?”

    “是的……”似乎是觉得自己回答的太简单,显得不够尊重,肖乐又赶紧补充了句,“我从刚读博那会儿就跟李教授过去了,在那边访学了四年,是所里在那边待的时间最久的。”

    陆舟笑了笑说:“我知道,所以才让你过来。”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然后继续说道。

    “既然你在那里呆了四年的话,我相信你对那边的情况应该还是了解不少的。关于他们的加热技术,我想了解下,他们现在主要研究的是哪个方向?研究到哪一步了?”

    听到陆舟问起了自己熟悉的领域,肖乐立刻回答道:“他们正在研究的主要是离子回旋共振加热方向,目前……”

    认真听着肖乐的说明,陆舟食指摩擦着下巴,时不时地点了点头。

    必须得承认的是,diii…d的加热技术和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很强。

    后者已经被he…3原子探针技术取代,暂时无需考虑。

    至于前者,虽然不是关键性的重要,但依旧值得重视。

    毕竟示范堆与实验堆不同,后者可以将就,但前者将就不得。

    任何技术细节上的不足,最终都会反映在能源输出的效率上。

    更何况,通过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再结合他自己对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经验,他也能够大致推断出通用原子能公司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距离示范堆还有多远。

    接下来的时间里,陆舟又问了许多关于diii…d那边的实验进展,而对于自己清楚的东西,肖乐也都一一作出了答复。

    在最后,陆舟思忖了片刻,开口说道。

    “托卡马克的加热装置在仿星器上并不能完全匹配,不过加热原理是差不多的。”

    “我们打算将east装置上的icrf加热天线,重新设计一个可以在仿星器上使用的版本。”

    “如果你有兴趣留下来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加入这方面的课题组。”

    自己这算是……

    抱上大腿了吗?

    听到这句话,肖乐心中激动不已,立刻点头道:“我愿意!”

    果然,当初同意那个电话,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第542章 震惊世界的消息() 
今年一整年,可控核聚变领域都不太平静。

    往年芝麻大点的小事儿都值得iter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明,但今年接踵而来的大新闻,却是让iter的新闻发言人应接不暇了。

    从最早的等离子体湍流模型,到star装置完成一小时磁约束实验,再到美方代表在iter会议上对华方发出质询,以至于华方选择从iter中撤出。

    今年一整年里,整个可控核聚变行业的从业者的心情,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的刺激。

    而现在,华国从iter项目退出的新闻还热乎着,一条由《人人日报》放出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与可控核聚变行业的集体震动。

    就在10月份的第一天,在这个共和国诞辰的日子里,华国突然宣布,star…2示范堆工程将进入下一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即,在田湾核电站开始建造示范堆。

    这条消息一经放出,不只是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和可控核聚变行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掀起了一场八级地震一般的轰动。

    示范堆!

    谁也没有想到,一切来得竟然如此突然。

    英国广播公司bbc,率先对此消息做出了报道。

    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美国三阿尔法公司董事长本德鲍尔对此消息做出了评论。

    “……如果华国成为首个实现聚变技术商业化的国家,其在经济、地缘政治上的优势将更为明显,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也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膨胀。”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项新技术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拥有过的一切发明,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它是能源领域的圣杯,它能照亮我们看不见的未来。”

    “当然,虽然形势很严峻,但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超越他们。当然,前提是国会的官僚们不再吝啬在我们身上的投资……”

    除了本德鲍尔之外,bbc记者还联系了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院长、前英国卡勒姆聚变中心主任、前英国原子能机构首席执行官史蒂文·考利教授。

    在接受采访时,史蒂文教授对于华国退群的事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此前iter一直在讨论将华国从iter国际项目组中踢出,但没有人愿意看到他们以这样的方式退出。”

    记者“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面对着bbc的镜头,史蒂文·考利推了下,缓缓开口道“这是肯定的。”

    “iter的华国籍雇员人数初期是最少的,但如今已仅次于欧盟。不只是如此,他们承担着所有成员国中排名第三的经费,并且总是能兑现在经费上的承诺……”

    “而现在,工作的交接并没有正常完成,所有的华国籍雇员都被强硬地撤离,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选择留下。不只是如此,很多关键性的项目也都因此陷入了停滞。”

    “他们选择以这样的方式退出,毫无疑问是对美国在star装置问题上向他们施压做出的回敬。而促使他们这么做的底气,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star装置所取得的成果。”

    “各国都有自己的可控聚变项目,也有自己的技术储备。iter不是唯一正在进行的可控聚变工程,iter协定中也从未要求其他国家公开与协定科研项目无关的研究。”

    “我必须得说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迫使华国离开iter项目是一个愚蠢的选择,在这项关于未来的技术上展开对抗竞赛同样是一个愚蠢到不能再愚蠢的选择。”

    “如果华国不再参与,受经费超支严重困扰的iter项目可能无法继续下去。我们现在只能期望美国兑现自己的承诺、以及承担经费仅次于欧盟的韩国能承担更多的经费……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很难做到。”

    记者“您不看好iter组织的未来吗?”

    史蒂文教授“应该说,我就从来没有看好过。关停我们牛津郡的jet装置去支援欧洲的iter计划,从一开始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瞧瞧他们打算在哪建示范堆?马赛附近的卡达拉舍镇。我一听说他们打算在法国建那个示范堆,我就知道这事儿最后多半会搞砸。果然,到现在他们连房子都没盖好。”

    记者干咳了一声问道“您觉得在哪比较合适?”

    史蒂文不假思索道“当然是英国。”

    记者“……”

    ……

    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

    某个发型很酷的总统,将一份报纸狠狠地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