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侯进力而言,这些操作没什么难度。

    在科大当了一年的科研狗,类似的实验他已经做了无数次,整套操作流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看的旁边的于俊达眼睛都直了。

    虽然也是985高校的科研狗,但很不幸的是,他刚好是负责写论文的那个……

    完成了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侯进力没有丝毫掉以轻心。

    接下来,他还要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方法,通过n型掺杂等方式,对氧化石墨烯进行修饰。

    可以说,接下来的这些步骤,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

    然而不幸的是,虽然实验报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他也很认真地在还原着实验报告上的操作,但事情的发展却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样顺利。

    最终出现在两人面前的,是一团黑色的粉末。

    意识到实验失败,于俊达的表情有些尴尬。

    “……这玩意儿还能抢救下吗?”

    侯进力也是一脸的尴尬:“大概不行吧。”

    实验本身就有成功率这种说法,一次错误其实也不算什么。

    只不过,这一上午的努力,就完全泡汤了……

    叹了口气,侯进力将样品装进了小塑料袋。

    在走向废料桶的路上,他随手捏了捏那黑不溜秋的样品。

    原本他以为这玩意儿一搓就成灰了,结果那些形状不规则的颗粒却并没有碎掉。

    发现了这不寻常的地方,侯进力停住脚步,端详着手中的小塑料袋,微微皱了皱眉头。

    这玩意儿好像……

    还挺结实的?

第481章 “有趣”的课题() 
单用手边的这些仪器,侯进力就是把头皮给抠下来,也分析不出来个所以然来。

    至少,他得先给这玩意儿做个xrd检测。

    当然了,最好还是拿sem电镜扫一下,情况就更加的一目了然了。

    如果拍到的东西足够“有趣”,说不准就是一篇一区si。

    哎,好想有自己的实验室啊……

    在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看着手中的那袋黑色废料,侯进力犹豫了一下。

    最终,他没有把它扔进废料桶,而是扔在了旁边的实验桌上。

    注意到了同事的动作,于俊达瞅了他一眼,好奇问道。

    “那玩意儿留着干啥?”

    “我打算写个开题申请,看看能不能申请到sem电镜的机时,分析一下这些东西的成分,”顿了顿,侯进力继续说道,“我感觉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

    于俊达忍不住吐槽道:“这玩意儿不就是碳渣吗?有什么好研究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高锰酸钾残留,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物,亦或者是别的什么玩意儿。

    做有机这行,总是能得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至少他是见怪不怪了。

    侯进力重新拿起了那袋废料,扔到了他的手上:“和炭渣摸起来还是有点区别的,不信你自己摸摸。”

    捏在手里搓了半天,于俊达皱着眉头说:“我咋没感觉?”

    确信自己的感觉不是错觉,侯进力用肯定的语气说道:“摸得多了,就有感觉了。”

    于俊达:“……”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感觉这对话莫名其妙的有点污。

    ……

    其实,无论是超导石墨烯还是sg…1材料本身,都是全新的方向。

    不少做碳纳米方向或者超导方向的材料研究所,虽然可能已经从mrs秋会上听说过它的名字,但对于更详细的东西却依然所知甚少。

    也正是因此,在这其中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

    侯进力不是唯一一个对sg…1材料相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产生兴趣的人,也不是唯一一个动了深入研究想法的人,不过却大概是唯一一个,对实验中的废料产生兴趣的人了。

    总之,经过了一番周折,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将开题报告写了出来。

    而最终,这份报告和其它开题报告一起,被送到了陆舟的办公桌上……

    “在制备sg…1材料过程中诞生的不明黑色物质?”

    看着手中的开题报告,陆舟的表情有些古怪。

    不会是碳渣吧?

    话说这开题报告的标题写的可有够简单的……

    越过了标题部分,陆舟直接看向了正文部分,一行一行读了起来。

    在金陵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市立科研基金可以选择之外,另一条申请经费和设备途径便是选择研究所的专有基金。

    只要选择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一致或者是相关,只要能够在开题报告中讲清楚该课题的研究价值,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

    在经费上陆舟一直相当大方,他鼓励研究员去钻研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哪怕这些发现不一定具备经济效益,只要这些发现足够有意义。

    毕竟科学史上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正是在这样那样的意外中被发现的。

    坐在办公椅上的陆舟思索了片刻,最终还是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总的来说,开题报告写的还算不错,至少让他产生了值得一试的想法。

    十份开题报告批了六份,其余四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符合规范,被他打了回去。

    终于搞定这些工作的陆舟伸了个懒腰,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走去咖啡机的旁边给自己泡了杯咖啡。

    这时候,敲门声从门口传来。

    “门没锁,直接进来吧。”

    门打开,出现再门口的是杨旭。

    这几天前他代表计算材料研究所去了一趟折大那边访问交流,今天才从那边赶了回来。

    看着陆舟站在咖啡机旁边,杨旭笑了笑说:“不考虑招个秘书吗?”

    “暂时不用,”陆舟笑了笑,抬起了刚泡好的咖啡,“我泡咖啡的手艺还挺好的,要尝尝吗?”

    杨旭笑着打趣了一句:“诺奖大佬请我喝咖啡,这我可不能错过。”

    从陆舟的手中接过了咖啡杯,杨旭喝了一口,略微迟疑了下。

    “这不就是速溶的吗?”

    “就算是速溶,也得把握水温和加水的时机……”轻咳了一声,陆舟岔开了话题,“不闲扯了,折大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杨旭语气轻松道:“情况相当乐观,对咱们提出的合作研究计划感兴趣的教授不少,他们那边至少能帮我们消化二十多个课题。”

    听到这句话,陆舟满意地点了点头。

    “干得不错,辛苦你了。”

    “没事,”杨旭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这算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可控核聚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单是材料这一块便足以拆出来上百多个课题,这还只是预期之中的,没有计算预期之外。

    这些研究课题光靠金陵几所高校和刚刚起步的高等研究院,显然是很难全部吃下的,与其它高校、研究机构展开合也是作势在必行的事情。

    材料是折大的强势专业之一,尤其是碳纳米方向。

    等过几天杨旭还要去一趟水木那边,能争取到的盟友越多自然是越好。

    停顿了片刻,杨旭继续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昨天晚上宝盛集团那边发来了邮件,他们已经对sg…1的工业生产方案制定了一套草案。”

    听到这句话,陆舟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企业方面,华国航空下属单位宝盛集团是他们的主要合作对象,负责解决sg…1材料的工业化生产问题。

    双方在各自的优势上进行互补,并且签了合作研究协议。研究院这边负责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宝盛集团那边负责解决设计上的问题,同时负责落实具体的生产工作。

    现在,宝盛集团已经完成了生产方案的草案。

    对于陆舟而言,这大概是他这些天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已经完成了?一会儿发我邮箱里。”

    杨旭点头道:“已经发了。另外,为完成生产线的最后设计,他们那边需要我们派几名研究人员过去帮忙。”

    陆舟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那就派几个人过去吧,在人选上你斟酌下,尽量不要耽误我们这边的进度就行。”

    “好的。”

    杨旭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目送着杨旭的背影,陆舟接着看向了放在桌角的日历。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了。

    看来他这边,也得加紧了……

第482章 半米长的导线() 
二月,金陵飘起了雪,马上便是新年了。

    这些天来,陆舟几乎是住进了实验室里。

    虽然是买了房子,却没回去住过几次,实在是有些可惜。

    不过好在新年的前几天,手边的研究工作终于是完成了,而这也令他长出了一口气。

    其实这些工作并不一定非要赶在新年前完成。

    不过能在这时候完成这项成果,多少还是能为他的德国之行增添一些筹码。

    无论如何,为了展开后续的研究,一台仿星器都是必须的。

    措辞礼貌地编辑了一封邮件,寄给了远在德国的克雷伯教授,陆舟换上了自己的外套,离开了研究所。

    从研究所出来之后,他呼吸了一口外面的新鲜空气,在回家之前,顺路去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工地那边转了一圈。

    寒冷丝毫没有冻结工人们的热情,和项目刚开张的时候一样,此刻工地上正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几乎是每次路过这里,陆舟都能感受到它与上一次的不同。

    在十倍人力物力的支援下,工程进度以天为单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推进着。

    恰好正在现场巡视,注意到了从车上下来的陆舟,戴团长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笑着和他打了个招呼。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陆舟:“正准备回家,刚好路过这边,就顺路来这里转了圈。马上要过年了,辛苦你们了。”

    戴团长不在意地说道:“没事,这点辛苦算个啥?”

    工程不验收,不开誓师大会。

    今年的年饭,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过在工地外面吃。

    与陆舟寒暄了几句,看向了不远处那栋在建的研究所,戴团长眯着眼睛,有些神往的说了句:“你说咱国家要是用上了可控核聚变的电,每年能省多少钱在能源上?”

    “我拿的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恐怕没法给你一个准确的数字。”

    开了个玩笑,陆舟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等真的到了那天,我们国家的电气行业将迎来飞跃式的发展。”

    虽然陆舟对经济学没有研究,但直觉告诉他,这其中的价值不是用货币能够衡量的。

    戴团长:“飞跃?像改开那会儿?”

    陆舟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不好说,也没准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啊……

    这听起来,还真是一个遥远的词汇。

    就算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也只发生过三次而已。

    看向了不远处的大楼,戴团长的目光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期盼……

    ……

    金陵的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多时便停了。

    而对于欧洲北部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此时还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

    位于波罗的海湾一角,宁静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小城郊区,坐在螺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