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召集研究所的全体研究员,我们开个大会,聊聊我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

    (讲道理,你们都以为我会咕,事实上我也确实咕了,所以其实等于没有咕……好吧,大佬们对不起,最近桂花开了,我刚好又有点花粉过敏,这几天喷嚏打个不停,头昏眼花地实在爆发不出来了,但我一定会记得,我还欠两个盟的爆发,等状态好点我一定补上!_:′?」∠:_)

    。

第473章 两个大方向() 
“就这点人?”

    看着空荡荡的会议室,陆舟有些不太适应。

    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办讲座的时候,那场面可是人山人海,挤不进报告厅的人甚至都坐到了走廊上。

    而现在,他粗略的数了一下,也只有二十来个人在会议室里。

    其中一小半的面孔他还都认识。

    比如钱师兄、刘师兄什么的……

    “咱们研究所正式的研究员本来不多,我以为您要说什么比较机密的事情,一些还在实习期的研究员以及研究助理我就没有叫来,”站在陆舟旁边的杨旭有些尴尬,立刻补充了一句,“要不我现在通知下去?”

    陆舟微微愣了下,随即笑道:“不用,没来就算了。坐在这里的都是研究所的骨干,我只是简单地说两句。”

    将u盘插在了多媒体讲桌上,投影仪打开。

    身后的幕布降下,陆舟清了清嗓子,神色微整,开口说道。

    “诸位可能都已经听说过了,可控核聚变项目正式落户金陵。”

    当陆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会议室里发出了阵阵骚动的声音,研究员们面面相觑,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惊讶与震撼。

    虽然此前已经听到了一些传闻,但那种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显然远远比不上被陆舟当面确认来的震撼。

    若是其他人说自己要搞可控核聚变这么超前沿的东西,大家听了之后多半都会付之一笑。

    然而陆舟不同。

    他不但破解了ns方程解存在性问题这种世纪难题,更是借助其独创的l流形为难以捉摸的等离子体湍流建立了数学模型。

    这么一位神一样的老板说自己要搞核聚变,即便现在连仿星器的影子都看不到半点,但坐在这里的研究员却不自觉地就信了半分。

    只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陆舟为什么要在这里说起这件事?

    计算材料研究所毕竟不是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的是材料方面的问题,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毫不相关。

    不过,陆舟接下来的那番话,便回答了所有人心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疑问。

    “……可能有人会在心里问,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毕竟你们大多都是化工出身,最终选择了材料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哪怕有凝聚态物理出身的,也与等离子体物理和核工程毫不沾边。”

    “然而,能源技术的突破,材料技术的进步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需要更庞大的磁场来约束难以琢磨的等离子体,也需要更牢靠的第一壁,去承受聚变反应的光和热。”

    看着在座研究员们,陆舟停顿了片刻,说起了重点。

    “未来我们的研究,将主攻两个大方向。一个是超导材料,正如我先前说的,我们需要一种在工程上更加简洁、超导温度更加接近室温的材料,来强化我们的磁场。”

    “其二则是耐热材料,我们需要足够耐高温的第一壁来阻挡逃逸磁场的等离子体。”

    “目前在超导材料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于月前mrs秋会上展示的sg…1在超导转变温度上已经达到了101k。在众多超导材料中,这个数字远远谈不上多出色,但石墨烯材料本身的可塑性,还存在着极大的潜力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在身后的ppt上,陆舟将完成可控核聚变所需的前置技术罗列在了一张图片上。

    这些都是公开的问题,也是可控核聚变所面临的瓶颈。

    他再强也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的地方都做到面面俱到,最好的办法便是将一个大的课题拆成无数个小课题,然后分包给下面的研究员去做。

    而他自己,则选择其中几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去研究。

    事实上,在推进一个重大科研项目时,国内不少研究所都是这样的模式。

    一个院士拿到了一个千万级经费的大项目,然后将从这个项目里面拆出n个百万级或者十万级经费的子项目,交给长江学者之类的教授也就是学术界中所谓的小牛去做,如果课题还能被进一步细分的话,在长江学者的下面还有杰青等等,然后向金字塔一样往下层层铺开……

    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形象却不恰当的比喻。毕竟在学术界的金字塔中,无论是长江学者还是杰青,相较于一般研究人员而言,那都是妥妥的大牛了,也只有彼此之间才能分得出层次来。

    至于金字塔的最末端倒是没有争议,那自然是学术界最苦最累、任劳任怨的科研狗了。

    回望着会议室内的一双双视线,陆舟顿了顿,继续说道。

    “诸君,我们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乃至我们的文明,都将从中受益。而这其中的价值,不是用任何货币足以衡量的。”

    “我深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甚至于每一步都将充满艰难。”

    “但我有信心,与诸君共同攻克这道难关!”

    “愿与诸君共勉!”

    ……

    散会之后。

    拿着会议记录本,刘波还在喃喃自语地念叨着:“可控核聚变……你说这玩意儿靠谱吗?”

    钱忠明:“什么靠不靠谱?”

    刘波:“咱们研究所满打满算才百来人,这其中还算上了那些从金大动员过来的本科生。正式的研究员才二十来个,而你看到那ppt上的课题了没?单就人手而言我看都悬。”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钱忠明而是反问道:“除了咱老板,华国学术界有几个诺贝尔奖。”

    刘波微微愣了下,不明白他为啥问这个问题。

    “杨院士,屠老前辈……莫言?”

    钱忠明:“我说的是学术界。”

    刘波:“那就两个了。”

    钱忠明接着问:“还在科研第一线上的又几个?”

    杨老前辈已经95岁高龄,虽然为共和国培养出来不少优秀的物理学人才,也为华国物理学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显然已经远离了科研工作的第一线。

    屠老前辈也是一样,已经八十七岁高龄她,现在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不管老人家还在不在科研岗位上,指望老人家还能做出重大的研究成果,本身已经有些不现实了。

    想了一会儿,刘波说道:“……好像也就陆神一个了。”

    “是啊,”钱忠明点了点头,“所以你觉得对他来说,缺人会是问题吗?”

    诺奖大佬的研究所放出话来要招人……

    只怕半个华国乃至海外的科研狗,都怕是要削尖了脑袋想办法往里挤吧。

第474章 至少也得是博士后吧() 
正如陆舟先前在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大会上提到的,想要攻克可控核聚变的难题,超导材料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并且光是技术突破还不够,如果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再伟大的奇迹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

    以sg…材料为例,作为超导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其在应用领域已经展现出了相当可观的前景。

    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碳基超导材料的生产都没有任何经验可言,更别提将它应用到工程与当中。

    因此,对于陆舟来说,现在要攻克的难题不仅仅是在他所擅长的学术领域,还有来自学术领域之外的难题不得不解决。

    不过万幸的是,这一部分的工作,他到是可以分摊给别人去做……

    计算材料研究所的实验室。

    此时此刻站在陆舟面前的,是来自宝盛集团的总工程师曺敢为。

    作为华国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公司以及国内超导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宝盛集团曾多次于华科院等研究单位合作,参与重大科研工程项目。而身为集团总工程师,这些项目他大多也有参与其中。

    若是举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大概便是上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slll)项目了。

    未来如何不好说,但就目前而言,beslll超导磁体依旧保持着华国国内最大单体超导磁体的记录。

    另外,包括east在内,国内几个托卡马克的超导磁体的承建单位中,大多也能看到这家企业的身影。

    在征询了潘院士的意见之后,陆舟立刻与这家企业取得了联系,发出了合作研发的邀请。

    得知向自己发来合作研发意向的单位是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之后,宝盛集团二话不说便派来了自己的集团的总工程师,并且将这个项目的优先级放到了最大。

    哪怕抛开诺贝尔奖的光环以及陆舟在材料学界的地位不谈,0亿美元的国家级大型科研工程,也绝对称得上是优质项目了。

    不过,在听完了陆舟的要求之后,曹工很快便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的简单。

    “50t的超导磁体,你打算用在仿星器上,恐怕没那么容易。”

    想要得到一个更强的电磁场,初中生大概都知道该怎么办,只需要增加通电螺线圈的匝数就可以了。

    然而话虽然是这么说,可当磁场超过了0t这个量级,想要在工程上实现简直比登天还能。

    陆舟:“传统材料难以实现,如果使用新材料呢?”

    曹工的眉毛挑了挑:“你是说sg…?”

    虽然不是学术界的人,但既然从事超导磁体工程这一行,对于材料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还是有在跟进的。

    尤其是sg…这种展示在rs秋会上的成果,即便他没有看过相关的论文也没到现场去过,但对于它神奇的性能还是有所耳闻。

    陆舟点了点头:“没错,事实上,sg…正是我参与研究的。”

    听到陆舟这句话,曹工的脸上一脸惊讶,不过很快他便恢复了常态。。。

    之前他确实有听说过,这项研究成果出自普林斯顿的弗里克化学实验室,考虑到陆舟是普林斯顿的教授,参与到这项研究中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思索了片刻之后,曹工谨慎问道:“这里有sg…材料的样本吗?”

    陆舟:“不只是样本,各种实验数据在这儿都可以看到,跟我来吧。”

    说罢,陆舟便带着曹敢为,来到了另一间实验室,同时示意等候在电脑前的钱忠明,调取了关于sg…材料的各项实验数据。

    有些费力地看完了电脑屏幕中展示的数据和图表,曺工的眉头紧锁地思考了很久,最终才开口说道。

    “说实话,用碳基材料来打造超导磁轨的思路,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陆舟笑了笑:“科学不正在于尝试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们是企业,就算你说的这些东西听起来很有意思,我们也得考虑实际情况。”曺工摩擦着下巴,盯着那张关于超导状态下材料电阻率与通电时间以及通过电流绘制的曲线图看了半天,眼中终于浮现了有兴趣的神色,“……理论上似乎可行,但以石墨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